让科普融入孩子生活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tong8595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开展的“第十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8.47%,比2015年的6.20%提高2.27个百分点。近几年,全国各地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均有大幅提升,但相比西方发达国家还有明显差距——数据显示,早在1988年,美国该比例就已达到10%,2008年达到28%。可见,中美国民基本科学素养之间的差距。
  很多西方国家将科普工作融入青少年生活,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于科学的兴趣。相比我国,国外科普工作起步早、形式多样,有很多值得研究和学习之处。
  多方联动,共同助推科普工作
  科普工作具有社会性、群众性和持续性,不应局限于学校的狭小天地中,需要政府联合学校、社区、研究机构、社会人士和企业共同开展活动。
  政府的大力提倡和扶持,是科普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美国国会明确要求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航空航天局、能源部、商务部等政府部门和机构担负相关的科普职责,并通过预算、年度报告、听证会等手段监督科普工作的实施情况。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科普活动的国家。英国政府对科普工作的支持相当一部分放在了扶持科技馆事业上,从立法和资金两方面入手:18世纪末,英国政府制定了相关博物馆法,对包括科技馆在内的博物馆给予法律保护,确定其公益法人的地位;此外,英国斥巨资建立科技馆和科学中心等场所,每年为它们划拨大量经费,保证其运营。
  除此之外,广泛吸取民间力量,才能支持科普事业蓬勃、持续发展。如日本科普工作由政府、产业界、学术界和社会共同完成,政府主要的科普机构有文化教育科技部及其所属的科学技术会议、科学技术振兴事业财团、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等。政府、民间企业、科学学会等组织负责行政等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实施具体工作的群体构成则较为复杂,他们来自社会各界——学校等教育系统、科技馆等科普场馆、各大节目等新闻媒体、有关部门或财团等。
  欧盟也大力提倡学校与研究机构、政策制定者、商业团体、家长等社会各方合作与沟通,加强科普活动与商业团体、科学教育研究机构的联系,共同举办“欧洲科学周”“科学商店”“科学中心”“青年科学家竞赛”等活动。
  不断创新,科普活动丰富多彩
  由于国外科普工作的参与方来自社会各界,可为科普形式的丰富性、创新性和趣味性献计献策。
  各国开展科普工作的普遍做法是开办科技节、举办科技大赛,并进行广泛宣传,吸引青少年的关注和参与。比如:澳大利亚各大城市会在每年的8月中旬,举办全国性的科学节或科学周,其中,首都堪培拉每年举办的“澳大利亚科学节”是澳大利亚最早举办的科学节,每年可吸引约12万访问者参加其组织的180项高质量活动;英国科普活动众多,其中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是每年3月举办的“全国科学、工程和技术周”,由英国最有影响的专业科普组织英国科学促进会组织协调,科技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专家会议、公共講座、开放实验室、动手实验、发现发明展、辩论会等。
  除了关注度颇高的科普活动,美国还会抓住重大科技事件的时机,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进行科普。例如,1998年,能源部曾借助“发现号”航天飞机升空、进行反物质探测的机会,组织华盛顿的高中生通过卫星与航天飞机上的宇航员对话,共同讨论宇宙反物质探测方面的科学问题。
  此外,国外非常重视科普场馆的建设和馆内科普活动的创新。科技馆普遍藏品丰富且具有历史意义,但传统的静态展览方式已不能满足当代青少年的参观需求,故而大多数科技博物馆引进大量交互式项目增加科普工作的吸引力。英国的伦敦科学博物馆于1986年开设了交互式展馆,孩子可动手操作交互式展教品,进行实验、演示、猜谜等活动。此后,该博物馆又分别为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儿童开设了“花园”“事物”和“广播”的交互式展馆。美国的芝加哥工业博物馆是北美第一个为游客提供触摸和与展品互动机会的博物馆,展馆开放了“煤矿井”项目,原样复制了伊利诺伊州南部的某个煤矿,参观者可以乘坐缆车通往地下,乘坐地下小火车体验地下采矿的过程;博物馆还从《博物馆奇幻夜》中获得灵感,针对6至12岁的儿童开展“瞌睡人”活动,让他们在博物馆中过夜,探索博物馆的展品,参加寻宝游戏。
  再多的参观、模拟场景和交互活动,都不如让青少年亲身参与科学项目的科普效果显著。为此,很多发达国家开设基础的科学探究课程,让学生在具体调研中培养对科学的兴趣。此外,提前让青少年参与专业的科研项目也是许多国家推进科普工作的重要方式。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学生—科学家伙伴关系”计划,其中较为典型的科研项目有“有益环境的全球学习与观测计划”、森林观察计划、太平洋降雨气候实验计划等。这一计划是互惠互利的,科学家通过全国乃至全球的中小学生参与者,获取了大量关于物种变迁或人口动力学的数据;学生则有机会参加真正的科学研究,获得科学成就感。
  配套经费,强化研究人员科普意识
  西方国家从事具体科普工作的人员除了基础教育者和专职人员,还有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他们的专业度为科普工作增色不少。
  外国科学机构和科研人员一般有科普经费预算,比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依据项目不同,至多会负责科普活动5%的经费;而国内科学家从事科普工作并没有专项经费,大多属于“业余爱好”。因此,相比国内科研人员偏好埋头搞研究,国外的科学家和科学研究者普遍对科普工作热情更高、责任心更强,在完成科研任务的同时,会积极与大众媒体合作,参加科研电视节目录制,撰写科普类图书。世界上很多传播度较高的科普图书是由著名科学家撰写的,如物理学家斯蒂芬·温柏格的《最初三分钟》、宇宙学家斯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和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等。
  同时,科研人员也是科普教材的重要编写者。英国的工程与物质科学研究委员会于1994年发起 “学生—研究人员计划”,科学研究人员利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开发富于启发性的科学教材,供学校使用;同时出版了30册的《学生研究概要》,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开展研究活动,为学生提供可行的研究课题。该计划还会组织研究委员会的研究生到中小学,与教师和学生一起开展科技活动;安排中小学教师到研究机构实习;举办学校科学集市和学生研讨会;建立“研究生—学校地区协调员”网络等。
  很多国家的高校、科研组织还设有专门机构从事科普工作,科研院中的先进科研设备也会向公众开放。例如,美国康乃尔大学的研究人员会进行专业的科学传播训练;学校会在公众开放日开放众多实验室,引领孩子到实验室体验研究人员的日常、参与一些简易的小实验等。
  运用媒体,提升科普趣味性
  国外政府及民间组织都非常注重借助大众媒体将科普融入人们的生活。
  某些发达国家的公共电视台会在政府支持下,制作娱乐性的优秀科普节目或电视片。为吸引青少年,国外科普节目和影片借鉴了娱乐片的部分手法,采用专题片、动画片、连续剧、情景剧等多种形式呈现。如探索自然奥秘的《宇宙》、展现人类科学发展历程及人物的《科学奥德赛》《科学人》等,都创下了很高的收视率。提名艾美奖6次的美国科普电视节目《流言终结者》系列,被誉为“最佳电视科普节目”;美国公共电视网的科学系列节目《新星》,连续播放了30多年,深受全球观众喜爱。
  此外,很多国家与科普有关的小说、游戏、电影、电视剧等都尽量兼具科学性与趣味性。美国科普效果甚佳的电子游戏《市长》、含有科普性质的电影《博物馆奇妙夜》、包含很多医学常识和诊疗逻辑的美剧《豪斯医生》,都在丰富人们娱乐生活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观众的认识水平,达到很好的科普效果。
其他文献
2020年的春天,一场前所未有的新冠疫情,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节奏。宅家抗疫的老师、学生开启空中课堂,进行线上交流与学习。浙江省诸暨市暨阳小学的老师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积极转变,接受挑战。  语文课,节气知识融入线上教学,“网络小主播”提升语感。线上语文教学,依托“节气”实行农历课程,通过空中课堂,从立春开始,走近与节气节日相关的课程。观察物候的变化,查找农事资料,栽培一粒小种子,驯养一个小动
期刊
庚子年春,新冠疫情全国蔓延,可爱的老师们化身“主播”,开始线上教学工作。为了丰富学生居家学习生活,我校为孩子们量身定制了别样的特色课程,让居家学习有声有色。  德育课程。学校组织了“我以我行爱祖国”升旗课程、“中国加油”少先队主题课程、“同心战疫”等德育系列课程,引导孩子们做具有使命担当和家国情怀的读书人。  心理课程。学校聘请心理咨询师为全体师生、家长每周安排一次心理课程。“发现情绪的小秘密”“
期刊
疫情突然来袭,给学校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挑战,更带来了变化的动力。江苏省泰州市实验小学基于校情与学生实际,聚焦学生发展,推出“ARFG”小学生居家线上学习行动方案,为“停课不停学”小学生线上学习提供了有效解决案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A-assignment,学习任务。学校组织专家团队研制居家学习方案和学科居家学习指南,发动优秀教师依据方案与指南制定每天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指导单。  
期刊
生活就是最好的课程,新冠肺炎疫情危机也是生命教育的契机。为了抓住这个成长机遇,做好延迟开学期间的各项工作,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第五小学变被动为主动,从学科视角、实践体验出发,把疫情防控当作教学资源,设计丰富多彩的“疫+”课程,引导学生和家长科学防疫,安全地度过这个特殊时期。  学校的“疫+”课程分两个阶段,2月主题为“四悦加油站”,主要包括 “疫+学习”“疫+阅读”“疫+锻炼”“疫+劳动”四大板块;
期刊
有人预测,今年的高考将出现“医学专业填报热”。除了疫情的发生让青少年看到医学的重要性、被白衣天使的“逆行精神”所鼓舞外,医学科普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钟南山、李兰娟、张文宏等专家,通过为公众科普“硬核”防疫知识,成了人们心中的“偶像”,也为医学行业吸引和培养了大量“粉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近年来,国家对科普工
期刊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教育信息化不断注入新的元素和动能,使其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以大数据为支撑的信息化资源,为儿童个性化教育和教师因人施教奠定基础,是未来幼儿教育发展的前沿和趋势。疫情之下,一些幼儿教师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资源,让线上互动充满趣味性;也有部分教师遇到了难题,教学能力面临着新考验。后疫情时代,幼儿园信息化教学遭遇了哪些瓶颈?如何遵循幼儿成长规律,用信息技术助推
期刊
生活离不开科学,科学也不该缺席我们的生活。在身边、在远方,一日三餐里、天文地理间,无不蕴含着科学的智慧,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能让我们更好地生活、发现和认识世界。近期广受关注的一些“大事小情”里,有哪些值得我们了解和掌握的“科普干货”?各领域专家这么说——  如何为孩子选择兼具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口罩?儿童口罩佩戴时间和更换频率是多少?什么场景下需佩戴口罩?  儿童口罩要符合《儿童口罩技术规范》推荐性国家
期刊
余党绪  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上海市“二期课改”初中语文教材编写者,国家统编语文教材编写参与者。致力于将“批判性思维”引入语文教学,以“思辨读写”及“公共说理”的倡导与探索而知名。出版《走向理性与清明——整本书阅读之思辨读写》《说理与思辨》等著作。  2019年秋季学期,由教育部统编的普通高中语文教材在部分省市投入使用,其中新添“整本书阅读”单元,学生须阅读整本《乡土中国》和《红楼梦》
期刊
山西省孝义市金晖小学严格落实“停课不停学”要求,通过“钉钉+学乐云”方式开设网络直播课堂,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同时积极探索特殊时期学生爱国主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心理健康、感恩教育、生命教育、责任教育的校本课程实施路径,开发了“全景看疫,‘疫’起成长”主题校本课程和网络主题实践课程,帮助学生线上、线下共同成长。  “全景看疫,‘疫’起成长”课程包含语文、数学、科学、英语、艺术、生命与健康六个维度
期刊
今年3月,歌手华晨宇在综艺节目《歌手·当打之年》中向观众科普“中国风音阶”时,关于雅乐音阶中“降so”和“升fa”的说法在网上引发争议。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刘畅发微博直指华晨宇“乐理不精通”。事后,华晨宇在微博回应乐理争议,虚心接受指正。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成为公民获取科学信息的主要渠道,科普人员日益增多,科普方式和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元。  在我国,面向公众的科普由国家科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