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舞蹈中“圆”的审美意象

来源 :安家(校外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n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圆”,历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之象征。本文通过对舞蹈作品《围屋·女人》中“动作圆” 、“道具圆”、“建筑圆”的分析,阐述了“圆”在客家舞蹈创作中的影响。另外,笔者通过对舞蹈作品《围屋·女人》 的反复观看,以理论结合实际作品的方式,对舞蹈作品《围屋·女人》 中“圆”的审美意象进行了解析。
  关键词:圆 审美意象 《围屋·女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圆”,历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之象征,象征着“圆融”、“圆满”。古时有“天圆地方”的说法来以“圆”代天。而今,在中国传统曲艺中,有“字正腔圆”的发声要求;戏曲舞蹈中的“拉山膀”也体现了动静结合下“圆”的造型审美。中国古人把宇宙的运动,视为一个按照圆形轨道不断往复循环的“转”运动。故而,这里的“转”不但蕴含着宇宙循环论的发展观,且这个发展观也是按照“圆形轨道”来不断发展、变化的。
  我国古时,被誉为“明代科学与艺术巨匠”的朱载堉就曾提出“舞蹈与天地同和”、“转者,众妙之门”的命题,其中的“和”与“转”,还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舞蹈美学原理。“转”是通过改变身体支点的方式,在不平衡中来求和谐与美感,不仅包含时间与空间的运动,还深深体现着“变”的意味,此中“和谐”与“变”,何尝又不是“圆满”、“天圆地方”的象征。
  一、“审美意象”与传统客家审美下“圆”的文化背景
  “审美”是指品味或欣赏艺术作品或事物的美,是一个主观心理的活动过程。“意象”是指在文艺作品中,客观物象和主观情思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形象。“意”指内容,是“无形”的目的;“象”则是形式,古有“得意忘象”、“得鱼忘筌”,而今有“得意忘形”,这里的“象”和“筌”,其实就是具体的“形”,是一个外在的,能看得见的“形象”。
  “审美意象”,原为哲学概念,属于中国古代美学的范畴,在文艺创作的过程中“意象”又称为“审美意象”,是想象力对现实生活所提供的经验材料进行加工处理,而在作者头脑中形成的形象显现,是“看不见”,但却“摸得着”的。“审美意象”即对象的感性形象与自己的心意状态融合而成的、蕴于胸中的具体形象。在艺术创作的过程里,“审美意象”是指在对客观世界审美感知与体验的基础上,融会主观的思想、感情、愿望、理想等感性现象,在艺术家头脑中经过艺术创造而形成的意象。这种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一旦经过媒介或艺术语言等物质手段传达出来,就会成为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我国南北朝时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首次将“审美意象”用于艺术创造,并指出“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以此来说明构思时须将外物形象与意趣、情感融合来形成“审美意象”之境。在西方国家中则有康德指出:“审美意象”是指想象力所形成的某种形象呈现,它能引起人想到许多东西,却又不能有任何明确的思想或概念把它充分地表达出来,因此也没有语言能完全适合它,把它变成可以理解的”。基于此,大概明了“审美意象”是在文艺创作或审美活动中常出现的一种“感性现象”,而这种现象也并非能用言语明确它的具体范围。
  客家建筑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个性特征,且客家人巧妙的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地域特色融入了客家建筑之中。所以,从客家人的建筑风格中,也能探寻到其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价值哲学观点认为,所谓美就是客体的审美属性与主体的审美需要在审美实践中相契合而生的一种价值。而“建筑美来源于建筑的审美属性,取决于人的审美需要和审美趣味,产生于人对建筑的审美和创美的实践活动之中。”也就是说“从人的生存和生命情感需要的角度分析,建筑的审美属性就在于建筑的适应性,即对人的生存、生活和生命情感等需要的适应性”。
  客家属于南迁汉民族中的民系之一,广东史称南粤和岭南,这里也是客家人聚居的主要区域之一,同时在粤东、粤北、东江、北江等流域,也有部分客家人的聚居。在其丰富的文化背景下,有了“聚族围居”这一显著特征,自然也少不了因其而产生的客家建筑——“客家围屋”。
  “客家围屋”在不同地区的俗称也不同,江西称“土围子”,福建称“土楼”,粤北称“四角楼”,粤东称“围龙(拢)屋”……虽俗称各异,但大多都是指四周封闭,以前门为主要出入口,用泥土或三合土夯筑,亦或用泥砖、卵石、青砖砌筑的具有很强防御性的大型客家围屋。广东的客家围屋则有圆楼、方楼、半月楼、椭圆形围屋、围龙屋、四角楼等14种类型,形式多样的客家围屋也蕴含了独特而丰富的客家文化。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圆楼”,不但继承了中原文化的傳统,而且我们还能从中窥探到在这一建筑下的“圆”这一元素的审美与实际运用。
  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历史上有几次大的迁徙,后到南方定居,成为了汉族八大民系之一。由于历史上的迁徙背景,使得客家人地域分布的范围广阔,光论其在广东省的分布,就有梅州、惠州、河源、深圳等地。因而,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汉族客家人传统的聚居地之一,同时客家风情与当地原住民瑶族、畲族等的文化相互碰撞,就融合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自然,在这片沃土上也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客家舞蹈,从舞蹈作品《蕴·酿》、《围屋·女人》,再到《客家禧》,都是在其独特的人文背景下酿造的一坛坛“美酒”。
  由于历史上客家人多次迁徙的原因,也让客家人有了其独特的“思乡”情结,这种浓浓的“乡情”,让客家人滋生了“团圆”的情结,其实这也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文化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例如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春节时期就是要团聚,客家人也不例外,团聚吃饭就会“围圆而坐”,因而也有了“圆楼”这一特色的客家建筑。这其中不但有实际功能的应用,也不乏“圆满”之审美趣味。
  二、舞蹈作品《围屋·女人》 中“圆”的审美意象体现
  舞蹈作品《围屋·女人》 创作于2014年,是第十一届全国优秀舞蹈节目展演入选作品。曾包揽第四届广东省岭南舞蹈大赛表演金奖、作品金奖、编导金奖“三金”的荣誉,是广州歌舞剧院编导张媛所创作的舞蹈作品,讲述了在客家文化背景下“女性一生(少女出嫁、中年期盼、老年守望)”的故事,由闫一研、张歌、刘星月等人领舞。   作品《围屋·女人》选取了客家代表性建筑“围屋”为作品的审美界定,从“围屋——圆”的造型着手,凸显了中国传统美学概念。并以“期盼的女人、永远的圆、那个等着你归来的家”为作品核心思想进行架构和编创,既表现了客家女人一生对家的守候,也凸显了“圆”在客家文化审美中的重要地位。
  (一)道具“圆”
  编导张媛巧妙的选择并使用了 “圆凉帽”、“灰色长裙”来作为《围屋·女人》中贯穿作品始终的道具,这里用以“巧妙”二字来形容道具的采用,实则也是倾注了编导良苦用心的侧面反映。道具“圆凉帽”有外、里两面,分为了灰、红两个颜色,现代人常以蓝色象征忧郁,那么这里的“灰、红”二色也必然有其存在的独特用意与价值。
  红色,象征喜庆、热情、激情等的寓意,而在民间舞蹈作品的编创里,一般用红色来隐喻出嫁,在这里也不例外。红色的圆凉帽比喻出嫁时少女的头饰,放在作品的前段,更是体现了客家人对“圆满、圆融”的爱情与人生追求。灰色,则多象征深沉、沉稳、诚恳等含义。将道具以灰色圆凉帽之面向外,一般会使人联想到勤恳质朴的传统客家女人,她们有着和谐善良的人生观,而这一人生观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下的一角缩影。同时,这方缩影也能折射出客家女人对自身民系的“大圆”和家庭这一“小圆”不可割舍的情感与责任。
  作品《围屋·女人》中的编导巧妙运用了“扯裙子”这一动作,加以“圆”之队形的设计,不断流动的舞蹈造型、动作、动律与“扯起来的灰色裙摆”共同构成了一个个立体、动态的“圆”。虽这些立体、动态的“圆”与相对静态下凉帽的“圆”之呈现方式各异,但其中所表达客家女人积极向上的“圆融”精神却不谋而合。
  (二)动作“圆”
  我国自古以来就讲究“和”,有“以和为贵”、“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的说法,而其中的“和”寓意“和谐”、“友善”,又何尝不是“圆满”人生态度的象征。汉族民间舞蹈中的山东鼓子秧歌,其动态就多以“圆”的运动轨迹、“圆润”的开合与循环往复来塑造其“圆”的秉性。另外,东北秧歌中“转手巾花”的每一次成花,也都是一次“圆”的运动。
  中华文化之传统美学观念里的“圆”,也在作品《围屋·女人》中得到了体现。舞者不断向上甩动着圆凉帽,这个过程不是直抛,而是从体前走了一个“立圆”,形成了一个“圆”的运动轨迹,然后将手从凉帽的圆心伸出,继续用手臂划一个“立圆”,紧接着舞者分开在舞台的2、6点,并迅速形成两个小的“平圆”队形,然后再向舞台中心汇聚成一个大的“平圆”,舞者的动作与运动路线无时不在循环往复着“圆”,而这其中持续不断的循环往复,又何尝不是一次“圆”的诠释。
  另外,舞者在身体后方转凉帽的动作也兼具技巧与美感。首先,因为是在身后转凉帽,这属于人的视线盲区,因此需要不断的练习;其次,舞者是通过左右两次在体前的“小弧”,再到头顶的“大圆”,从两“小弧”到一“大圆”中,既能看到“圆”的基本造型,也能感悟到客家人期盼家人“团聚”的“团圆”之爱。
  (三)建筑“圆”
  传统客家人有着“聚族而居”的习惯,故而客家人也会在建筑上多费心思,既要保证房屋的质量,也不能失了其自身的独特审美。因“圆形围屋”按八卦布局排列,之象征意义自然也符合中国传统的“阴阳”思想;而其“圆形围屋”的内部构造特点,则体现出了传统客家建筑文化的魅力。传统的客家建筑一般采用灰色饰墙,在舞蹈作品《围屋·女人》中则表现为舞者身穿灰色长裙,既能表达客家人淳朴敦厚、刻苦耐劳、和善好客的民风特征,也能使人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久远与历久弥香。
  分析了客家建筑的背景与特点,再来反观舞蹈作品《围屋·女人》,其开始的第一个队形就以“圆”来铺满整个舞台,并以灰暗的灯光照射舞者,舞者手持灰色圆凉帽的同时伴随着往下的舞蹈动律,一种大型客家围屋的画面,立刻映入了眼帘。不时围圆的顺时针流动再慢慢向圆心聚拢,更是凸显了客家人团聚一心的民族力量。随后,舞者通过“扯裙子围小圆”的动作来不断上下,更是表达了客家人不屈向上的精神风貌。通过客家人的围屋建筑,来构造独特的客家舞蹈造型,并用一个个变化万千的舞蹈造型来演绎客家建筑下的独特文化。从舞蹈编创手法上来看,是以巧;观作品呈现效果,达以妙,是为一个恰到好处的舞蹈作品。
  总的来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圆”有着自身特殊的含义;在艺术创作中,“圆”更是无处不在。编导巧妙的将“圆”之审美意象,融合在动作、动律、造型、道具之中,用以折射出客家人独特的建筑文化。通过探析舞蹈作品《围屋·女人》,笔者从作品各式静态的“造型圆”——“平圆”、“立圆”、“大圆”和不断循环往复的“动律圆”中,窥探到了客家女性的一生。其中,“和谐”、“圆满”的人生态度也象征着客家人团结友爱的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著.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68
  [2]唐孝祥著.近代岭南建筑美学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馬佳宏.民族民间舞剧创作中“圆”形式运用的探索——以小舞剧《生命的河》为例[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6.
  [4]赵晓晶.“圆”——中国古典舞的艺术之源[J].吉林艺术学院,2017.
  [5]唐孝祥.浅议客家建筑的审美属性[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4.
  作者简介:谢婷(1996—),女,汉族,湖南省娄底市人,学生,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舞蹈编导专业,研究方向:舞蹈编创
其他文献
摘要:我们在初中学习了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将来时、一般过去时等八种英语时态,这些时态贯穿了整个初中英语教学,既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不少学生在时态运用中无法准确判断该用哪种时态,或者动词结构错误等。  关键词:初中英语,时态学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我们要掌握以下三个方面。  一、时态的概念和标志  1、一般现在时 表示经常的、习惯性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  
期刊
摘要:语言景观是一种以书面语言形式呈现在公共空间的社会符号,是调查研究社会文化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桂林少数民族旅游村寨——侗情水庄、佑子湾民俗风情园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探析少数民族村寨的语言景观特征及存在的各种问题,以此来弘扬和传承少数民族特色语言和文化。  关键词:少数民族旅游村寨;语言景观;侗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桂林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是著名的风景旅
期刊
摘要:在当前小学语文教育阶段,在我们国家社会快速的进步和发展的过程里,国家的经济水平同时也是得到了全方面良好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会意识到小学教育的工作重要性,特别是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这个阶段的语文教育是最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语文的教育可以教会小学生学会说话、阅读以及识字等,给别的学科的学习过程奠定了坚固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促进专业成长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关乎到每个青年教师的成长。本文结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显著问题,指出在促进专业成长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水平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语文教学法相关理论进行深入学习,嘗试将各种新型教学方法应用在课堂中;其次要多参加教研活动,提升教学能力;最后要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课堂阅读者,对学生进行全方位了解。  关键词:专业成长;小学语文;教学水平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
期刊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英语课堂上将课堂游戏与创新教学方式结合,能帮助学生增强自主学习的欲望,但是部分小学阶段的学生仍然呈现出较为顽皮且难以集中注意力的情况。本文将针对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游戏教学方法的应用进行简单的论述,希望能够对日后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性意义。  关键词:小学英语;游戏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1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1.1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
期刊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对现阶段的教育进行了重新的定义,教师在教学展开的过程当中不仅仅需要完成知识和理论的传输,更需要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完成对于学生更加综合全面的培育,从能力、素养、情感等多个角度进行有效塑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篇文章将目光集中于新教育观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益提升分析,主要讨论了如何通过课内比教学和课外强家访两个角度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小学教育;新教育观念;家校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健康水平的整体下降,各种饮食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不良的饮食习惯和观念影响着国民的身体健康,而食育在培养人们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观念、保障国饮食安全等方面承担着重要角色。当前,食育工作在中小学并未得到有效落实,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加强中小学食育工作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中小学;食育;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从古至今,教育一直是社会的热点问题。当代
期刊
摘要:陶行知先生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关键词:五育 小学数学 数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五育,激活数学课堂。  1.谱写新知教学的前奏。数
期刊
摘要:随着义务教育工作的发展,学困生的数量不断上升,学困生转化问题已成为广大教育学者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学困生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也影响着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初中语文学困生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宝贵的研究资料;然而,随着教育改革工作不断推进,初中语文学困生问题也随之产生了新的变化,学困生问题已成为一个需要时刻关注的动态问题。  关键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小学的音乐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体态律动教学法也获到了广泛的传播,与之相对应的問题也接踵而来,所以本文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音乐作品为基础,以情感态度为导向的体态律动教学的运用策略,为中小学音乐教师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体态律动;中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传统的音乐课堂教育中,其授课方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