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小学的音乐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体态律动教学法也获到了广泛的传播,与之相对应的問题也接踵而来,所以本文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音乐作品为基础,以情感态度为导向的体态律动教学的运用策略,为中小学音乐教师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体态律动;中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传统的音乐课堂教育中,其授课方式多以按谱视唱、演奏,音乐聆听、欣赏这样的活动为主,导致教学模式缺乏趣味性,长此以往,挫伤了学生的主观积极能动性,难以做到让学生与音乐融为一体,无法实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课程基本理念。而近年来,在我国传播流行的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它通过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可以有效的带动学生主体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来,在流动的旋律和身体的律动中感知和体验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但由于中西方物质文化的差异,国人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往往不善于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使得体态律动这一教学方式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在引进来的同时还要结合实际情况予以一定的调整,方能真正的做到为我所用。
一、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创造活力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应该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运用肢体动作去表现音乐,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上课之前,教师需充分的了解本班学生的学情,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好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避免出现教师一人在台上尽心尽力的示范动作,学生在台下一脸茫然不知所措的尴尬局面。教师唯有让学生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的互动当中,才能激发起学生对于音乐的丰富想象力和表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活力,进而使学生生成和实现对于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
如在《玩具兵进行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示范“玩具兵”神气行走的动作,再将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在聆听音乐作品的第一部分时,让第一组的学生跟随音乐做行走的动作,第二组的学生安静地聆听;到第二部分时,让第二组的学生做蹦跳的动作,第一组的学生安静地聆听;到第三部分时,教师引导全体学生伴随着音乐做走、跑、跳、蹲等动作,激发学生的创造活力,将音乐知识与体态律动有机结合。
二、以音乐为基础,科学设计律动教学
在律动教学的设计中,始终要以音乐作品为基础,倾心关注和反复聆听音乐本身,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用肢体动作去感受音乐的要素,包括节奏、旋律、情绪、速度、力度等,除此之外,还要详尽地分析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地域风格、体裁结构等,发掘音乐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让律动在探究中得以升华,使作品在律动中得以诠释。
如在欣赏《热巴舞曲》的时候,学生能够从音乐的节奏及旋律中感受到乐曲热情、欢快的元素。基于这一听觉体验,教师如果忽略了“热巴舞”的风格特征,设计了轻快和跳跃的体态律动动作,会导致学生无法感受音乐背后的文化韵味。因为藏族人民居住在高原地区,所以舞蹈的基本动律是在下方,重心在前面,身体向前成屈伸状,膝盖也没有完全伸直,一直处于放松的状态。教师应当基于这一动作特征科学的设计体态律动动作,才是对《热巴舞曲》本质的把握,方能让学生准确地掌握藏族韵味的连续性和独特的风格特征。
三、以情感为导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托尔斯泰说:“音乐是人类情感的速记”,因此,音乐艺术又被称为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活动的核心在于情,它拨动着学生的情弦,直抵学生心灵深处。但由于不同的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不同,所以体态律动所表现的形式也不尽相同。教师要根据不同的音乐情感合理的设计体态律动动作,以实现身心合一的效果。
以《大海啊,故乡》为例,是电影《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歌,表现了主人公对大海、故乡、母亲深挚的感情。该歌曲创作于十年动乱之后的20世纪80年代,体现了人们向往新生活并甘为祖国奉献青春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寄寓了作者对祖国美好的祝愿。因此,教师在设计律动教学的时候,可以以一种较为舒缓的律动形式,如在歌唱“大海啊大海,是我生活的地方”时可以让学生张开双臂,在“海风吹,海浪涌,随我漂流四方”时可以让学生做单手或双手的上下起伏动作。就这样,一边歌唱一边律动将《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所表现出的对母亲、故乡、国家的热爱之情,更为形象传神地表现出来,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正确的认识到体态律动教学方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音乐教学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但在设计律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始终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以音乐作品为基础,以情感态度为导向,合情合理的设计律动动作,真正为学生创设一节丰富多彩、生动愉悦的音乐课堂。
作者简介:刘阳河(1996—),女,汉族,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音乐)。
关键词:体态律动;中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传统的音乐课堂教育中,其授课方式多以按谱视唱、演奏,音乐聆听、欣赏这样的活动为主,导致教学模式缺乏趣味性,长此以往,挫伤了学生的主观积极能动性,难以做到让学生与音乐融为一体,无法实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课程基本理念。而近年来,在我国传播流行的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它通过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可以有效的带动学生主体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来,在流动的旋律和身体的律动中感知和体验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但由于中西方物质文化的差异,国人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往往不善于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使得体态律动这一教学方式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在引进来的同时还要结合实际情况予以一定的调整,方能真正的做到为我所用。
一、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创造活力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应该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运用肢体动作去表现音乐,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上课之前,教师需充分的了解本班学生的学情,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好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避免出现教师一人在台上尽心尽力的示范动作,学生在台下一脸茫然不知所措的尴尬局面。教师唯有让学生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的互动当中,才能激发起学生对于音乐的丰富想象力和表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活力,进而使学生生成和实现对于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
如在《玩具兵进行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示范“玩具兵”神气行走的动作,再将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在聆听音乐作品的第一部分时,让第一组的学生跟随音乐做行走的动作,第二组的学生安静地聆听;到第二部分时,让第二组的学生做蹦跳的动作,第一组的学生安静地聆听;到第三部分时,教师引导全体学生伴随着音乐做走、跑、跳、蹲等动作,激发学生的创造活力,将音乐知识与体态律动有机结合。
二、以音乐为基础,科学设计律动教学
在律动教学的设计中,始终要以音乐作品为基础,倾心关注和反复聆听音乐本身,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用肢体动作去感受音乐的要素,包括节奏、旋律、情绪、速度、力度等,除此之外,还要详尽地分析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地域风格、体裁结构等,发掘音乐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让律动在探究中得以升华,使作品在律动中得以诠释。
如在欣赏《热巴舞曲》的时候,学生能够从音乐的节奏及旋律中感受到乐曲热情、欢快的元素。基于这一听觉体验,教师如果忽略了“热巴舞”的风格特征,设计了轻快和跳跃的体态律动动作,会导致学生无法感受音乐背后的文化韵味。因为藏族人民居住在高原地区,所以舞蹈的基本动律是在下方,重心在前面,身体向前成屈伸状,膝盖也没有完全伸直,一直处于放松的状态。教师应当基于这一动作特征科学的设计体态律动动作,才是对《热巴舞曲》本质的把握,方能让学生准确地掌握藏族韵味的连续性和独特的风格特征。
三、以情感为导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托尔斯泰说:“音乐是人类情感的速记”,因此,音乐艺术又被称为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活动的核心在于情,它拨动着学生的情弦,直抵学生心灵深处。但由于不同的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不同,所以体态律动所表现的形式也不尽相同。教师要根据不同的音乐情感合理的设计体态律动动作,以实现身心合一的效果。
以《大海啊,故乡》为例,是电影《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歌,表现了主人公对大海、故乡、母亲深挚的感情。该歌曲创作于十年动乱之后的20世纪80年代,体现了人们向往新生活并甘为祖国奉献青春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寄寓了作者对祖国美好的祝愿。因此,教师在设计律动教学的时候,可以以一种较为舒缓的律动形式,如在歌唱“大海啊大海,是我生活的地方”时可以让学生张开双臂,在“海风吹,海浪涌,随我漂流四方”时可以让学生做单手或双手的上下起伏动作。就这样,一边歌唱一边律动将《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所表现出的对母亲、故乡、国家的热爱之情,更为形象传神地表现出来,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正确的认识到体态律动教学方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音乐教学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但在设计律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始终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以音乐作品为基础,以情感态度为导向,合情合理的设计律动动作,真正为学生创设一节丰富多彩、生动愉悦的音乐课堂。
作者简介:刘阳河(1996—),女,汉族,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