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华民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民族传统体育经过几千年的承袭、发展、演变,迎来了今天民族传统体育的全面复兴。高校承担着传承优秀文化,开拓新知识领域,为社会培养栋梁之才的任务。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主体,理应在高校体育教学得到重视。本文仅从高职体育武术教学实践方面谈一些认识与体会。
【关键词】 高职体育;武术教学;思考
引言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作为体育运动项目的历史由来,其发展意义在于健身、防身和御敌。与其他体育项目运动相比,武术既具有训练体能和技能的作用,又具有显著的心理健康发展功能,不仅能够较好地培养训练者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而且能够有效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精神和勇敢无畏、抑恶扬善的思想品德。从某种意义上讲,把武术训练引入学校教育中,不失为促使学生强身健体、勤奋刻苦、修身养性的一种良好手段。然而,传统武术运动教学并未取得相应的现实效果。本文结合职高武术教学的实践,试对此进行简要阐述。
一、高职武术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高校放宽了学生选择项目的自由度,使学习武术的学生相应减少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大学教育观念的转变,各高校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宽松的学习自主权。素质教育下的学生,思想越来越活跃,对体育项目的选择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高校为满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根据学校的体育传统与体育设施,开设的体育项目也呈现多样化。羽毛球、网球、乒乓球、篮球、足球等较时尚的、趣味性强的项目颇受学生欢迎,而武术这一传统项目却受到冷落。可见一些丰富多彩的趣味性、集体性、健身性强的可供选择的体育项目增多,吸引了学生,使武术学生人数相对较少。
2、武术教学内容陈旧单一、教学方法陈旧不能适应当前学生需要
在以往的教学中始终是以完成教学大纲目标为主,大多采用讲解―示范―领做―练习的传统教学手段。其教学方法单调,形式死板,课堂气氛沉闷,在学生的心理和学习中造成一种被动的学习态度,大大制约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潜力的发展。而且目前各高校规定的武术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长拳与太极拳类项目上,这说明学校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也考虑到学生健身的长远利益,特别是太极拳类项目,即符合学生未来健身的实际,又有长远的社会效益。但各普通高校采用的大多是没有符合学生兴趣的教学内容,而且教学内容是一直沿用了很久的初级类拳械。
3、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待提高
很多高职教师都是从体育学院毕业就从事教学工作,很快就从学生到教师岗位和角色的转变。很多教师本身具有较强的武术专业知识,但是缺乏教学的理念和教学的方法,尤其是高职教育的理念。在教学中,很容易唱独角戏,没有与学生积极的互动,可以想象,武术教学效果差。
二、高职体育武术教学的思考
1、教学内容要形式多样
教学内容的合理化是提高学生兴趣的关键。高校武术教学内容应符合大学生的兴趣进行合理安排。武术教学的形式多样化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还能开阔学生在武术领域的视野和知识面。武术教师的知识,技术水平是有限的,而武术是博大精深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武术协会或武术馆里参观、座谈、学习,了解武术的传统理论和思想,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专业队的训练和比赛,参加国外武术组织的访问表演等。同时还可以邀请有代表性的拳种流派继承人或专业队教练员等专业人士来介绍各方面的情况,使学生更多地了解武术训练的方法。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对武术有一个全面观,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
2、改革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武术学习是一种熟能生巧的技术性活动。因此,在高职体育武术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积极开展兴趣小组学习活动、观摩欣赏活动和各类竞赛性活动,努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和争创环境,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武术学习展示成果的平台和机会,让他们学有动力、赶有目标。在教学中要始终突出学生的学习主导地位,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方式去自主学习和发展。比如,在规定“必学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各自爱好,自选学习内容。毕竟在學校教育中,武术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健康学习意识,而不是培养武术特长生。
3、运用多媒体教学
将多媒体教学作为武术课的辅助手段,是改进武术教学,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应充分利用高校现有的教学设备,通过播放武术声像教材,制作武术多媒体课件等手段,让学生直观地领悟武术的技术要领及其艺术魅力。学生们通过观看高水平武打功夫片或武术比赛,可以欣赏到运动员流畅的动作、个人技术的运用以及精神的对决,感受武术的艺术魅力,从而激发对体育运动的兴趣。重要的是在欣赏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反复地播放有关的画面,详尽地讲解并强调关键的动作要领,使学生在视觉的直接冲击下形成深刻的记忆。也可利用多媒体功能把学生的动作拍下来,之后让学生自己检查自己动作,使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错误和不足有利于自己的提高和改进。
三、高职学院体育课程开展武术教学的意义
1、提高身体素质和智力的发展。
武术是讲究刚柔并重,武术不仅能够提高身体素质,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对两种能力的锻炼实际上也是对大脑潜能的开发,能够提高学生的智力发展。如在武术套路的教学中有很多动作,包含跳跃、翻腾、跌扑屈伸、回环、平衡等等。为了完成上述动作,学生的每个身体部位几乎都要参与运动。科学研究表明,通过一段时间的长期的、系统的进行武术训练,对人体速度、力量、灵巧、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人体各部位“一动无有不动”,几乎都参加运动,使人的身心都得到全面锻炼。
2、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
高职教育除了课程的教学外,更重要的是传递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思想。中国有句俗话叫“歌不离口,拳不离手”。这句话就是强调了武术锻炼的持续性和不可间断性。武术除了对打等项目比较激烈以外,其他套路和器械本身对人的身体素质要求不是太高,锻炼的年龄跨度可以从小学生到耄耋老人。通过武术锻炼身体,尤其是太极等方式非常受中国人的喜爱。通过以上几点的论述,武术是适合每个人伴随终身的锻炼形式。
3、高职院校学生需要武术
高职院校学生正处在高效率、高效益的产业结构,技术密集的生产方式和知识型的劳动结构中,这就使高校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任务加重,毕业后社会对他们的要求也更加严格。他们必须掌握行之有效的锻炼身体的方法,以保持良好的体质和旺盛的精力投身于工作。武术能通过自身的锻炼来调节人体的“内环境”,使人保持健康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武术不受时间,场地,天气条件等环境的限制,是一种简单易行,经济有效的体育方式。
因此,武术一旦被高校学生系统地掌握,就可终身受益。而且武术是力与美结合的艺术。武术锻炼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灵敏度、协调性等,能使身体更加健美,形成优美的姿态和健康的体魄,举止言行流露出潇洒的风度。
结语
总之,高校体育武术教学的目的,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对中华武术这一特殊文化遗产最好的传播、提炼和发展,是贯彻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途径。在体育教学中传播武术的精髓,并让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一技能不仅能满足学生运动的兴趣,也是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对树立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丕相.中国武术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47.
[2]万卫东.关于高职武术教学方法的探讨[J].科技咨询,2012.14.
【关键词】 高职体育;武术教学;思考
引言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作为体育运动项目的历史由来,其发展意义在于健身、防身和御敌。与其他体育项目运动相比,武术既具有训练体能和技能的作用,又具有显著的心理健康发展功能,不仅能够较好地培养训练者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而且能够有效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精神和勇敢无畏、抑恶扬善的思想品德。从某种意义上讲,把武术训练引入学校教育中,不失为促使学生强身健体、勤奋刻苦、修身养性的一种良好手段。然而,传统武术运动教学并未取得相应的现实效果。本文结合职高武术教学的实践,试对此进行简要阐述。
一、高职武术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高校放宽了学生选择项目的自由度,使学习武术的学生相应减少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大学教育观念的转变,各高校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宽松的学习自主权。素质教育下的学生,思想越来越活跃,对体育项目的选择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高校为满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根据学校的体育传统与体育设施,开设的体育项目也呈现多样化。羽毛球、网球、乒乓球、篮球、足球等较时尚的、趣味性强的项目颇受学生欢迎,而武术这一传统项目却受到冷落。可见一些丰富多彩的趣味性、集体性、健身性强的可供选择的体育项目增多,吸引了学生,使武术学生人数相对较少。
2、武术教学内容陈旧单一、教学方法陈旧不能适应当前学生需要
在以往的教学中始终是以完成教学大纲目标为主,大多采用讲解―示范―领做―练习的传统教学手段。其教学方法单调,形式死板,课堂气氛沉闷,在学生的心理和学习中造成一种被动的学习态度,大大制约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潜力的发展。而且目前各高校规定的武术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长拳与太极拳类项目上,这说明学校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也考虑到学生健身的长远利益,特别是太极拳类项目,即符合学生未来健身的实际,又有长远的社会效益。但各普通高校采用的大多是没有符合学生兴趣的教学内容,而且教学内容是一直沿用了很久的初级类拳械。
3、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待提高
很多高职教师都是从体育学院毕业就从事教学工作,很快就从学生到教师岗位和角色的转变。很多教师本身具有较强的武术专业知识,但是缺乏教学的理念和教学的方法,尤其是高职教育的理念。在教学中,很容易唱独角戏,没有与学生积极的互动,可以想象,武术教学效果差。
二、高职体育武术教学的思考
1、教学内容要形式多样
教学内容的合理化是提高学生兴趣的关键。高校武术教学内容应符合大学生的兴趣进行合理安排。武术教学的形式多样化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还能开阔学生在武术领域的视野和知识面。武术教师的知识,技术水平是有限的,而武术是博大精深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武术协会或武术馆里参观、座谈、学习,了解武术的传统理论和思想,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专业队的训练和比赛,参加国外武术组织的访问表演等。同时还可以邀请有代表性的拳种流派继承人或专业队教练员等专业人士来介绍各方面的情况,使学生更多地了解武术训练的方法。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对武术有一个全面观,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
2、改革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武术学习是一种熟能生巧的技术性活动。因此,在高职体育武术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积极开展兴趣小组学习活动、观摩欣赏活动和各类竞赛性活动,努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和争创环境,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武术学习展示成果的平台和机会,让他们学有动力、赶有目标。在教学中要始终突出学生的学习主导地位,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方式去自主学习和发展。比如,在规定“必学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各自爱好,自选学习内容。毕竟在學校教育中,武术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健康学习意识,而不是培养武术特长生。
3、运用多媒体教学
将多媒体教学作为武术课的辅助手段,是改进武术教学,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应充分利用高校现有的教学设备,通过播放武术声像教材,制作武术多媒体课件等手段,让学生直观地领悟武术的技术要领及其艺术魅力。学生们通过观看高水平武打功夫片或武术比赛,可以欣赏到运动员流畅的动作、个人技术的运用以及精神的对决,感受武术的艺术魅力,从而激发对体育运动的兴趣。重要的是在欣赏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反复地播放有关的画面,详尽地讲解并强调关键的动作要领,使学生在视觉的直接冲击下形成深刻的记忆。也可利用多媒体功能把学生的动作拍下来,之后让学生自己检查自己动作,使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错误和不足有利于自己的提高和改进。
三、高职学院体育课程开展武术教学的意义
1、提高身体素质和智力的发展。
武术是讲究刚柔并重,武术不仅能够提高身体素质,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对两种能力的锻炼实际上也是对大脑潜能的开发,能够提高学生的智力发展。如在武术套路的教学中有很多动作,包含跳跃、翻腾、跌扑屈伸、回环、平衡等等。为了完成上述动作,学生的每个身体部位几乎都要参与运动。科学研究表明,通过一段时间的长期的、系统的进行武术训练,对人体速度、力量、灵巧、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人体各部位“一动无有不动”,几乎都参加运动,使人的身心都得到全面锻炼。
2、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
高职教育除了课程的教学外,更重要的是传递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思想。中国有句俗话叫“歌不离口,拳不离手”。这句话就是强调了武术锻炼的持续性和不可间断性。武术除了对打等项目比较激烈以外,其他套路和器械本身对人的身体素质要求不是太高,锻炼的年龄跨度可以从小学生到耄耋老人。通过武术锻炼身体,尤其是太极等方式非常受中国人的喜爱。通过以上几点的论述,武术是适合每个人伴随终身的锻炼形式。
3、高职院校学生需要武术
高职院校学生正处在高效率、高效益的产业结构,技术密集的生产方式和知识型的劳动结构中,这就使高校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任务加重,毕业后社会对他们的要求也更加严格。他们必须掌握行之有效的锻炼身体的方法,以保持良好的体质和旺盛的精力投身于工作。武术能通过自身的锻炼来调节人体的“内环境”,使人保持健康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武术不受时间,场地,天气条件等环境的限制,是一种简单易行,经济有效的体育方式。
因此,武术一旦被高校学生系统地掌握,就可终身受益。而且武术是力与美结合的艺术。武术锻炼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灵敏度、协调性等,能使身体更加健美,形成优美的姿态和健康的体魄,举止言行流露出潇洒的风度。
结语
总之,高校体育武术教学的目的,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对中华武术这一特殊文化遗产最好的传播、提炼和发展,是贯彻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途径。在体育教学中传播武术的精髓,并让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一技能不仅能满足学生运动的兴趣,也是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对树立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丕相.中国武术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47.
[2]万卫东.关于高职武术教学方法的探讨[J].科技咨询,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