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学前教育专业的中职学生作为幼儿教师的预备人才,他们的职业素养,尤其是师德养成,事关全社会幼儿的幸福成长和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然而,目前中职学校的师德教育普遍缺失,各学校应结合当前学生的心理特点,打造灵活高效的师德教育模式,帮助他们提高职业素养,树立健康向上的幼儿教师形象。
人们常常赞美教师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等等,这些赞誉之词足以可见社会大众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评价与预期。而幼儿教师,作为每个人学校生活的第一位引导者,其肩负的责任尤为重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认为,幼儿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同时也是幼儿的榜样和沟通幼儿与社会的中介者。”
作为幼儿教师的预备人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在上岗之前就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规范自身言行,打造健康向上的职业形象。然而,目前社会存在的价值观混乱、道德秩序缺失等种种乱象,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师德养成教育,迫使学校及老师必须正视学生的道德、心理状况,制定一套符合当代青少年心理特点的师德培养计划。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师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幼儿教育是每个人学校生涯的第一关键时期,也是个人道德品质、文明修养的奠基阶段。我国古代有句谚语,“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17世纪英国的思想家洛克也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这些思想,都反映了人类在幼儿时期所接受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在生活上、心理上十分依赖成年人,他们的独立思维能力较差,其行为也是处于模仿阶段。幼儿周围的成年人,比如家长、幼儿园老师、社区成员,都会在行为举止、文明习惯、道德思想等方面给幼儿留下难以磨灭的烙印。
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活动的直接引领者和第一执行人,他们的素质结构和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幼儿今后的人生道路,也关系着我们民族的未来。此外,幼儿教师除了肩负着教育幼儿的职责,还负有照顾幼儿生活的重任。保育和教育并重,是幼儿教师不同于其他阶段教师的重要特点。因此,幼儿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优良的职业素质。
幼儿教师的素质结构包括职业道德素质、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其中,职业道德素质,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师德,是三项素质中的基石,也是决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育者的首要标准。他们在学校能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能否养成良好的文明举止和学习习惯,都极大影响着将来在幼儿园的工作态度和施教水平。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师德教育,针对当前社会环境和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制定一套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师德教育方案。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师德教育的现状
1、学前教育专业中职学生的特点与问题
首先,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为16-18岁的青少年,普遍思维敏捷,情绪化严重,并且叛逆思想浓厚。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极差,很容易在冲动之下做出不理智的事情。甚至一部分学生已然形成了和老师、家长对立的惯性作风,不听教诲,更不会主动约束自己的言行。其次,由于初中阶段的学习成绩偏差,很少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赞誉与重视,导致部分学生产生了自卑心理,甚至是自暴自弃。遇到困难,一味地抱怨,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勇气与能力。长期的学业受挫导致他们对自己的前途漠不关心,对未来的职业也持无所谓的态度。在这种心态下,这些学生很难形成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同感与使命感,其职业道德的养成更是无从谈起。另外,学前教育专业的中职学生大多数是活泼好动,喜欢艺术类学科的女孩子。她们热衷于学习美术、手工、音乐和舞蹈,对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等理论性课程缺乏兴趣,也对填鸭式的道德说教感到厌倦。
2、学前教育专业师德教育的现实问题
近年来,社会上频频出现幼儿园或幼儿教师无视国家法规,恶意伤害儿童的恶性事件。2014年,西安的枫韵、鸿基新城幼儿园被发现连续多年私自给幼儿服用处方药,造成部分幼儿出现头痛、腹痛等症状;2012年,浙江温岭的一名幼儿教师,仅仅因为好玩,便将一男童的耳朵揪起,拎到离地将近一米的距离。凡此种种,几乎每隔数月,便会有类似令人发指的幼儿教师虐童事件见诸媒体。这些事件的发生,不仅拷问着幼教工作者的道德现状,更是说明了目前在师德教育方面的严重缺失。
师德养成教育的失败,既有学生自身素质和家庭教育的原因,也有学校培养模式的原因。据调查,中等职业学校普遍重视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音乐、舞蹈、钢琴、美术等等技能型学科教学,而忽略了职业道德教育。技能型课程易出成绩,并且深受学生喜爱,久而久之,学校便把大量课时都用于技能训练,很少关注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另一方面,即便有些学校开设了职业道德这一课程,其教学模式也仍然是照本宣科、流于形式,并未将幼儿教师的职业精神真正渗透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中。
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师德培养的对策
越来越高的社会信息化程度,加之中职学生的自身特点,迫使中职学校的教师必须深度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摒弃陈旧的道德说教模式,制定一套系统有效的师德培养方案。
1、提升认识高度,开设专门的师德培养课程
中职学校的管理者应该认识到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师德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师德教育不仅影响着学生毕业后的职业生涯,更是长远地影响着学校的声誉与发展,影响着教育工作者的整体形象。学校应组织专人撰写有关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校本教材,配备优秀的教师团队,向学生详细讲解国家的相关法律条款以及职业道德规范。
2、各学科形成合力,创造良好的师德培养氛围
学前教育专业的各个学科,无论是音乐、舞蹈、美术等技能类课程,还是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等理论类课程,都应把师德教育与各自的教学相结合,纳入其授课范围之类。各学科的老师,不仅要在教学内容上渗透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还要将道德表现纳入到期末考核当中。这样一来,师德教育不再是单一的教学模块,而是形式多样、极富感染力的组合式教学。
3、改变枯燥的道德宣讲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中职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以往的学习经历,使得他们对枯燥的道德宣讲格外厌烦。因此,教师应该以案例教学为主,充分利用影音材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摆事实,讲道理,在潜移默化中灌输正确的道德观念。此外,还应组织学生深入幼儿园,多观摩,多实践,在生动的实践活动中开展师德教育。
总之,各学校应针对当前学生的心理特点,打造灵活高效的师德教育模式,帮助他们提高职业素养,树立健康向上的幼儿教师形象。
参考文献
[1]杭梅.幼儿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郭楠.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4]张杰.中职幼教专业学生德性培育研究.烟台:鲁东大学.2012.
[5]尹萌.谈当代中职幼教专业学生特点及教师教、管心态的转变.知识经济,2013(4).
(作者单位:河北商贸学校)
人们常常赞美教师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等等,这些赞誉之词足以可见社会大众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评价与预期。而幼儿教师,作为每个人学校生活的第一位引导者,其肩负的责任尤为重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认为,幼儿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同时也是幼儿的榜样和沟通幼儿与社会的中介者。”
作为幼儿教师的预备人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在上岗之前就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规范自身言行,打造健康向上的职业形象。然而,目前社会存在的价值观混乱、道德秩序缺失等种种乱象,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师德养成教育,迫使学校及老师必须正视学生的道德、心理状况,制定一套符合当代青少年心理特点的师德培养计划。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师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幼儿教育是每个人学校生涯的第一关键时期,也是个人道德品质、文明修养的奠基阶段。我国古代有句谚语,“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17世纪英国的思想家洛克也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这些思想,都反映了人类在幼儿时期所接受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在生活上、心理上十分依赖成年人,他们的独立思维能力较差,其行为也是处于模仿阶段。幼儿周围的成年人,比如家长、幼儿园老师、社区成员,都会在行为举止、文明习惯、道德思想等方面给幼儿留下难以磨灭的烙印。
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活动的直接引领者和第一执行人,他们的素质结构和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幼儿今后的人生道路,也关系着我们民族的未来。此外,幼儿教师除了肩负着教育幼儿的职责,还负有照顾幼儿生活的重任。保育和教育并重,是幼儿教师不同于其他阶段教师的重要特点。因此,幼儿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优良的职业素质。
幼儿教师的素质结构包括职业道德素质、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其中,职业道德素质,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师德,是三项素质中的基石,也是决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育者的首要标准。他们在学校能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能否养成良好的文明举止和学习习惯,都极大影响着将来在幼儿园的工作态度和施教水平。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师德教育,针对当前社会环境和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制定一套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师德教育方案。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师德教育的现状
1、学前教育专业中职学生的特点与问题
首先,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为16-18岁的青少年,普遍思维敏捷,情绪化严重,并且叛逆思想浓厚。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极差,很容易在冲动之下做出不理智的事情。甚至一部分学生已然形成了和老师、家长对立的惯性作风,不听教诲,更不会主动约束自己的言行。其次,由于初中阶段的学习成绩偏差,很少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赞誉与重视,导致部分学生产生了自卑心理,甚至是自暴自弃。遇到困难,一味地抱怨,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勇气与能力。长期的学业受挫导致他们对自己的前途漠不关心,对未来的职业也持无所谓的态度。在这种心态下,这些学生很难形成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同感与使命感,其职业道德的养成更是无从谈起。另外,学前教育专业的中职学生大多数是活泼好动,喜欢艺术类学科的女孩子。她们热衷于学习美术、手工、音乐和舞蹈,对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等理论性课程缺乏兴趣,也对填鸭式的道德说教感到厌倦。
2、学前教育专业师德教育的现实问题
近年来,社会上频频出现幼儿园或幼儿教师无视国家法规,恶意伤害儿童的恶性事件。2014年,西安的枫韵、鸿基新城幼儿园被发现连续多年私自给幼儿服用处方药,造成部分幼儿出现头痛、腹痛等症状;2012年,浙江温岭的一名幼儿教师,仅仅因为好玩,便将一男童的耳朵揪起,拎到离地将近一米的距离。凡此种种,几乎每隔数月,便会有类似令人发指的幼儿教师虐童事件见诸媒体。这些事件的发生,不仅拷问着幼教工作者的道德现状,更是说明了目前在师德教育方面的严重缺失。
师德养成教育的失败,既有学生自身素质和家庭教育的原因,也有学校培养模式的原因。据调查,中等职业学校普遍重视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音乐、舞蹈、钢琴、美术等等技能型学科教学,而忽略了职业道德教育。技能型课程易出成绩,并且深受学生喜爱,久而久之,学校便把大量课时都用于技能训练,很少关注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另一方面,即便有些学校开设了职业道德这一课程,其教学模式也仍然是照本宣科、流于形式,并未将幼儿教师的职业精神真正渗透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中。
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师德培养的对策
越来越高的社会信息化程度,加之中职学生的自身特点,迫使中职学校的教师必须深度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摒弃陈旧的道德说教模式,制定一套系统有效的师德培养方案。
1、提升认识高度,开设专门的师德培养课程
中职学校的管理者应该认识到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师德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师德教育不仅影响着学生毕业后的职业生涯,更是长远地影响着学校的声誉与发展,影响着教育工作者的整体形象。学校应组织专人撰写有关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校本教材,配备优秀的教师团队,向学生详细讲解国家的相关法律条款以及职业道德规范。
2、各学科形成合力,创造良好的师德培养氛围
学前教育专业的各个学科,无论是音乐、舞蹈、美术等技能类课程,还是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等理论类课程,都应把师德教育与各自的教学相结合,纳入其授课范围之类。各学科的老师,不仅要在教学内容上渗透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还要将道德表现纳入到期末考核当中。这样一来,师德教育不再是单一的教学模块,而是形式多样、极富感染力的组合式教学。
3、改变枯燥的道德宣讲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中职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以往的学习经历,使得他们对枯燥的道德宣讲格外厌烦。因此,教师应该以案例教学为主,充分利用影音材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摆事实,讲道理,在潜移默化中灌输正确的道德观念。此外,还应组织学生深入幼儿园,多观摩,多实践,在生动的实践活动中开展师德教育。
总之,各学校应针对当前学生的心理特点,打造灵活高效的师德教育模式,帮助他们提高职业素养,树立健康向上的幼儿教师形象。
参考文献
[1]杭梅.幼儿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郭楠.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4]张杰.中职幼教专业学生德性培育研究.烟台:鲁东大学.2012.
[5]尹萌.谈当代中职幼教专业学生特点及教师教、管心态的转变.知识经济,2013(4).
(作者单位:河北商贸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