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中学生受环境的制约,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少之又少。面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承的重任,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努力营造学习氛围,搭建学习平台。
关键词:传统文化、课堂主阵地、语文课拓展、古诗文推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他未来的生活和事业的发展都将产生助力和深远的影响。
农村中学生受生活环境的制约,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就更是少之又少了。面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承的重任,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更应努力营造学习氛围,搭建学习平台。我通过教学实践,探索出几条有效途径。
一、语文课堂,文化渗透的主阵地。
为有效利用好课堂教学,我们不能无地放矢。要对教材,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如:初中一年级,我们学习《论语》十二章时,学生有一定自主学习能力,大部分学生很乐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只是对文言语录的形式较为陌生,学生兴趣不够浓厚。鉴于此,教学时我首先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再给学生搭设赛读的平台,激发学生诵读兴趣,为理解内容做准备。其次,我又借助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播放小视频,动画等扩大学习容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自主表达等方式,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深刻哲理,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最后积累背诵,达成学习目标。
二、延伸课堂,开展主题活动。
我在教学《唐雎不辱使命》时,除知识目标以外,我把爱国教育设为德育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自古以来,爱国者才是我们民族的脊梁,爱国者才会留芳青史,受世人敬仰。再将唐雎形象与古今爱国志士链接,讲述爱国故事,开展一次语文主题活动,《我心中的爱国英雄》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出师表》时,我从“表”文陈情言事入手,引导学生理解诸葛亮对刘备的感恩之心,对刘氏父子的忠心,对蜀汉鞠躬尽瘁之余,我又补充了本文写作背景和小说,《三国演义》中与诸葛亮有关的情节。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随后在班级开展我来讲诸葛的课外活动,掀起了学生读《三国演义》的热潮。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走近历史名人,走向传统文化。
三、经典背诵,为学生做榜样。
课堂迟到吗?不怕,谁迟到谁抄袭一篇经典文言篇章并讲解。这是我和学生们的共同约定。开始,有些同学不在意,那我们就严格按规矩来。迟到的学生认真选文,由课内到课外。老师协助分析。讲解的还算有模有样。有效的杜绝了无故迟到的现象的同时,又增添了一次学语文的机会。现在我们班每周都会开展一次这样的活动,但不是为了惩罚学生,而是我们的一种学习方式。全体学生都受益。(这期间实施时,我会设计过一二次自己迟到的假象,请学生们罚我。然后工工整整抄写,讲解。结果,学生佩服,照做。)
这种突发奇想在其它方面我也用到过。比如课文背诵中我也给学生做榜样。
背诵经典,贯穿我们教学的始终。遇到较长文章时,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尽管我们帮他们理解指导技巧,尝试很多办法,但一部分学生还是会有抵触,寻找借口。我就采用激将法,“你们背不过我吧?”或者“我们一起,比赛背,怎么样?”一段段一片片,学生们看到老师都背会了,自己也就不好意思找理由了。慢慢的。我发现在联考中我们班学生的背诵情况明显要好得多,书写时错别字也少了。榜样的作用还真是无穷啊。
四、注重预习,让课堂效率最大化。
语文知识广博,仅靠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学会预习。预习要有针对性。尤其是一些古典诗词文言文等,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要针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布置好预习题。比如:文言词汇,文体常识,和与本节课有关的一些知识点,都在预习之列。在课堂上预习检查不能忽视。因为词汇是帮助我们学习知识的基础。文体常识,帮助我们理解课文的内容,作者的情感。正确合理的预习,对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搜索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如。我在讲解《孟子》二章时,布置学生预习了解了孟子以及他的主张。领会了一些文言实词的含义。为课堂上更好更快的理解课文做好了铺垫。有的学生在搜索信息时,还把儒家学派与其他学派进行了对比分析,极大的丰富了课堂的容量,拓展了视野。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对所学的内容理解更加深入,发散思维。
五、名著阅读,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要丰富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就应该多吸取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因此我们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合理渗透名人故事,了解传统习俗,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百家思想以外,还要让学生把课外阅读时间利用起来,推荐一些文学名著,唐诗,宋词,元曲等等。通过作者的作品传达给学生生活中,我们面对挫折感,情爱国等方面问题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从而积累文学底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实施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学段学生的兴趣点向学生推荐再通过定期检查讲述,背诵,交流感悟等方法,督促学生完成。
在推荐时,我们可以采用抛砖引玉法,如推荐《世说新语》时,我这样说,他是我国古今文人的“枕边秘宝”,具有极高文学价值,从小说的发展史看,是唐人短篇小说传奇的“先导”,是后世小品文中的“瑰寶典范”。
推荐《水浒传》时,我们可以采用故事吸引法,教师可以先讲述其中几个主要人物的精彩故事,来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林冲雪夜上梁山,武松井冈山打虎等这些喜闻乐见的故事。
还可以采用答题竞赛的方式吸引学生阅读。如:读《三国演义》,可以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为什么说关羽义薄云天?和诸葛亮有关的故事有哪些呢?学生在解答的过程当中,自然会去阅读名著。
我也建议学生写书评,可长可短,有针对性。不给学生压力,只给他们一个表达见解的平台。以此来锻炼他们欣赏,说、写的能力。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当然,实施中可能会有很多困难,但是我们要相信,量变定会促成质变,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传统文化、课堂主阵地、语文课拓展、古诗文推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他未来的生活和事业的发展都将产生助力和深远的影响。
农村中学生受生活环境的制约,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就更是少之又少了。面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承的重任,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更应努力营造学习氛围,搭建学习平台。我通过教学实践,探索出几条有效途径。
一、语文课堂,文化渗透的主阵地。
为有效利用好课堂教学,我们不能无地放矢。要对教材,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如:初中一年级,我们学习《论语》十二章时,学生有一定自主学习能力,大部分学生很乐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只是对文言语录的形式较为陌生,学生兴趣不够浓厚。鉴于此,教学时我首先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再给学生搭设赛读的平台,激发学生诵读兴趣,为理解内容做准备。其次,我又借助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播放小视频,动画等扩大学习容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自主表达等方式,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深刻哲理,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最后积累背诵,达成学习目标。
二、延伸课堂,开展主题活动。
我在教学《唐雎不辱使命》时,除知识目标以外,我把爱国教育设为德育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自古以来,爱国者才是我们民族的脊梁,爱国者才会留芳青史,受世人敬仰。再将唐雎形象与古今爱国志士链接,讲述爱国故事,开展一次语文主题活动,《我心中的爱国英雄》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出师表》时,我从“表”文陈情言事入手,引导学生理解诸葛亮对刘备的感恩之心,对刘氏父子的忠心,对蜀汉鞠躬尽瘁之余,我又补充了本文写作背景和小说,《三国演义》中与诸葛亮有关的情节。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随后在班级开展我来讲诸葛的课外活动,掀起了学生读《三国演义》的热潮。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走近历史名人,走向传统文化。
三、经典背诵,为学生做榜样。
课堂迟到吗?不怕,谁迟到谁抄袭一篇经典文言篇章并讲解。这是我和学生们的共同约定。开始,有些同学不在意,那我们就严格按规矩来。迟到的学生认真选文,由课内到课外。老师协助分析。讲解的还算有模有样。有效的杜绝了无故迟到的现象的同时,又增添了一次学语文的机会。现在我们班每周都会开展一次这样的活动,但不是为了惩罚学生,而是我们的一种学习方式。全体学生都受益。(这期间实施时,我会设计过一二次自己迟到的假象,请学生们罚我。然后工工整整抄写,讲解。结果,学生佩服,照做。)
这种突发奇想在其它方面我也用到过。比如课文背诵中我也给学生做榜样。
背诵经典,贯穿我们教学的始终。遇到较长文章时,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尽管我们帮他们理解指导技巧,尝试很多办法,但一部分学生还是会有抵触,寻找借口。我就采用激将法,“你们背不过我吧?”或者“我们一起,比赛背,怎么样?”一段段一片片,学生们看到老师都背会了,自己也就不好意思找理由了。慢慢的。我发现在联考中我们班学生的背诵情况明显要好得多,书写时错别字也少了。榜样的作用还真是无穷啊。
四、注重预习,让课堂效率最大化。
语文知识广博,仅靠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学会预习。预习要有针对性。尤其是一些古典诗词文言文等,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要针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布置好预习题。比如:文言词汇,文体常识,和与本节课有关的一些知识点,都在预习之列。在课堂上预习检查不能忽视。因为词汇是帮助我们学习知识的基础。文体常识,帮助我们理解课文的内容,作者的情感。正确合理的预习,对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搜索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如。我在讲解《孟子》二章时,布置学生预习了解了孟子以及他的主张。领会了一些文言实词的含义。为课堂上更好更快的理解课文做好了铺垫。有的学生在搜索信息时,还把儒家学派与其他学派进行了对比分析,极大的丰富了课堂的容量,拓展了视野。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对所学的内容理解更加深入,发散思维。
五、名著阅读,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要丰富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就应该多吸取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因此我们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合理渗透名人故事,了解传统习俗,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百家思想以外,还要让学生把课外阅读时间利用起来,推荐一些文学名著,唐诗,宋词,元曲等等。通过作者的作品传达给学生生活中,我们面对挫折感,情爱国等方面问题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从而积累文学底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实施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学段学生的兴趣点向学生推荐再通过定期检查讲述,背诵,交流感悟等方法,督促学生完成。
在推荐时,我们可以采用抛砖引玉法,如推荐《世说新语》时,我这样说,他是我国古今文人的“枕边秘宝”,具有极高文学价值,从小说的发展史看,是唐人短篇小说传奇的“先导”,是后世小品文中的“瑰寶典范”。
推荐《水浒传》时,我们可以采用故事吸引法,教师可以先讲述其中几个主要人物的精彩故事,来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林冲雪夜上梁山,武松井冈山打虎等这些喜闻乐见的故事。
还可以采用答题竞赛的方式吸引学生阅读。如:读《三国演义》,可以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为什么说关羽义薄云天?和诸葛亮有关的故事有哪些呢?学生在解答的过程当中,自然会去阅读名著。
我也建议学生写书评,可长可短,有针对性。不给学生压力,只给他们一个表达见解的平台。以此来锻炼他们欣赏,说、写的能力。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当然,实施中可能会有很多困难,但是我们要相信,量变定会促成质变,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