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海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现状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t00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龙海地区首次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现状。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7月期间入住本院神经内科病房的386例首次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全部经CT/MRI检查证实,出院后告知患者二级预防的相关知识,在第3、6个月时门诊、电话或上门随访患者的二级预防状况并进行宣教。结果:第3、6个月随访人数分别为370例、348例,抗血小板治疗比例为91.4%、85.6%;降压药物治疗比例为92.6%、89.7%;降血糖药物治疗比例为86.2%、81.4%;他汀类药物治疗比例为80.3%、61.8%;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下降趋势,他汀类药物较明显。结论:龙海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二级预防有一定的认识,但仍需医生进一步加强宣教,以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及规范化,改良生活方式,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率。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二级预防
  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危害中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2008年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显示,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首要死亡原因,在我国发病率极高,其中70%为缺血性脑卒中[1]。缺血性脑卒中后复发率较高,是导致患者致残及死亡的主要原因,社区人群流调显示脑卒中在第1个月内的复发风险为4%,第1年内的复发风险为12%,1年后年平均累加复发风险为4%~5%,因此缺血性脑卒中后二级预防对预防复发至关重要,科学的二级预防可大大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2-4]。大量的临床试验证明了二级预防的有效性,它既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又可减少医疗费用。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是一项长期甚至终生的治疗措施。有研究显示,初次脑卒中后1年内患者的药物二级预防依从性逐渐降低,推测二级预防失败的原因与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下降有关[5]。由于我市农村人口居多,基层卫生院专业医疗人才相对匮乏,人民群众防病治病知识欠缺,脑卒中的防治有待规范。因此,笔者随访2011年1月-2013年7月住院的386例首次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登记其二级预防状况并电话及上门随访,了解龙海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状况,以期推广指南,指导患者规范化预防。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7月期间入住本院神经内科病房的386例首次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全部经CT/MRI检查证实,了解其出院后的二级预防情况,除随访时死亡及失访患者,获得完整资料348例。入组标准:(1)年龄≥45岁;(2)确诊缺血性脑卒中,符合1996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制定的诊断标准[6],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3)首次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居住在龙海地区,能联系上并能配合定期随访者;(5)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出血性脑卒中;(2)静息卒中(影像学检查有缺血性病灶,而无临床症状或体征的患者);(3)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的卒中;(4)患有其他严重或威胁生命的疾病(心、肺、肝或肾功能衰竭,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估计不能完成随访者;(5)拒绝配合调查者。
  1.2 研究方法 患者出院后1周内,整理并记录患者的病历资料,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现病史、吸烟与饮酒史,监测并记录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同时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价。出院后第3个月门诊或电话随访患者现状,了解吸烟、饮酒情况以及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降压、降糖及调脂等治疗的情况,对患者再次进行二级预防宣教。第6个月再次门诊、电话或上门随访,对二级预防情况进行分析。
  2 结果
  第3个月完成随访370例,第6个月完成随访348例。
  2.1 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 第3个月时,338例(91.4%)患者坚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主要为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雷,且服用阿司匹林的剂量均为100 mg/d,1次/d,口服,氯吡格雷75 mg/d,1次/d,口服;第6个月坚持服用抗血小板药的患者为298例(85.6%),为拜阿司匹林,未服用氯吡咯雷。未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患者原因:医生未建议8例,认为病情好转不需要服药56例,认为长期服用有不良反应15例,上消化道出血或胃部不适12例,皮肤出血点2例。
  2.2 降压药物使用情况 调查病例中第3个月随访时有高血压病患者296例(80.0%),服用降压药物患者有274例(92.6%),其中186例(67.9%)患者服用1种抗高血压药物,88例(32.1%)患者需服用2种或2种以上药物,有75例(27.4%)患者不规则服用降压药物;其中的76例(25.7%)患者未能达标;第6个月随访时有高血压病患者290例,服用降压药物的患者有260例(89.7%),其中163例(62.7%)患者服用1种抗高血压药物,97例(37.3%)患者需服用2种或2种以上药物,有82例(31.5%)患者不规则服用降压药物;其中的64例(22.1%)未能达标;主要原因包括:认为血压下降后血压正常无需继续服用降压药而自行停药21例,药物使用不合理43例(包括使用单一药物、短效药物、无循证医学证据的药物、联合使用不当等),使用中草药替代8例,药物相关副作用或血压变异性大退出治疗12例,对使用药物治疗的原因认识不够14例,经济及购药不便25例,医生未建议3例。
  2.3 降糖药物使用情况 调查病例中第3个月随访时有糖尿病患者116例(31.4%),应用降血糖药物的患者100例(86.2%),其中64例(55.2%)血糖控制良好,有16例(13.8%)未进行降糖处理;第6个月随访时有糖尿病患者113例,应用降血糖药物的患者92例(81.4%),67例(59.3%)血糖控制良好,其中有21例(18.6%)未进行降糖处理。对于未进行降糖治疗或血糖控制不佳的原因,主要包括:对降糖药治疗的原因认识不够20例,医生未建议8例,经济及购药不便6例,12例降糖药物使用不合理或饮食控制不佳,15例认为血糖下降正常后无需继续服用降糖药而自行停药。   2.4 降脂药物使用情况 第3个月规律口服他汀类药物治疗患者297例(80.3%),第6个月规律口服他汀类药物治疗患者215例(61.8%)。未规律服用他汀类药物的原因包括:其中76例患者复查血脂正常后自行停药或在医生的建议下停药,医生未建议23例,经济及购药不便9例,使用中草药替代治疗21例,转氨酶升高停药3例,双侧腓肠肌疼痛停药1例。
  2.5 房颤患者服用抗凝药物情况 调查病例中有心房纤颤病史患者20例,第3个月随访中,有2例使用抗凝药物华法令,其余18例患者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第6个月随访中,20例患者均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未服用抗凝药物的原因包括:不能定期随访、无法监测凝血功能、医生未建议。
  2.6 使用中药及定期输液情况 第3个月随访时,370例患者中196例(53.0%)使用中药或中成药,158例(42.7%)患者接受定期输液,认为有预防作用;第6个月随访,348例患者中162例(46.6%)使用中药或中成药,103例(29.6%)患者接受定期输液,认为有预防作用。79例患者曾接受医生建议行定期输液保养。
  2.7 戒烟情况 第3个月随访时,370例患者中有146例(39.5%)曾吸烟,65例已戒(44.5%),70例(47.9%)患者减少了吸烟量。第6个月随访,348例患者中有137例(39.4%)曾吸烟,63例已戒(46.0%),72例(52.6%)患者减少了吸烟量。未能完全戒除吸烟患者,均知晓吸烟对脑血管病的危害。
  3 讨论
  国内研究结果表明,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预防性干预能显著降低发病率、致死率及致残率[7]。复发性卒中较首次卒中更易导致严重的残疾或死亡,复发性卒中患者的预后也比首次卒中更差[8]。大量临床试验证明,二级预防可有效降低再次脑卒中的发生率[9]。
  从此次龙海地区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调查情况来看,患者对于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三大基石(抗血小板、他汀、降压)以及血糖的控制认知度较高,但对于脑血管病其他危险因素的控制则有待进一步宣传及加强。从药物的选择来看,患者二级预防药物选择比较随意,未严格按照指南中用药,大量药物的使用,特别中成药、扩管药物、神经保护的使用,一方面使患者医疗费用耗费巨大,经济难以为继,另一方面患者对二级预防抓不住重点,使二级预防效果大打折扣,这方面的原因值得深思。另外,从调查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在下降,特别是农村偏远地区的患者尤其明显,常常自行停药或间断性服药,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农村患者文化水平偏低,对脑血管病的特点和危害认识不足,很多脑血管病患者,在出现头晕、头痛和其他躯体症状的时候,急于就诊治疗,一旦症状消失后,自以为疾病痊愈,常常擅自停用预防药物;生活能自理偏年轻者,承担家庭农活负担,其年轻子女外出打工,无得力助手干农活,因农忙生活不规律,忘记按时服药;用药时出现副作用,怕中毒,不能忍受;对记忆力减退、自理能力差的患者,亲属监督作用不够,不能及时督促按时服药;经济因素,收入过低,不能长期坚持服药;用药方式或途径不方便,嫌麻烦,擅自减量减次数,因此,加强宣教和护理很有必要。有研究表明,心理观察和心理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有重要的意义[10]。加强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精神压力,改善患者的不良状况,增强服药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1]。本次调查还显示,本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卒中后的戒烟率3个月时为44.5%,6个月时为46.0%,另有近一半的吸烟者仅仅是减少了吸烟量,而国外报道脑卒中患者的戒烟率在70%以上[12]。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减少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从而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13]。因此,在改善脑卒中患者生活方式方面,医务人员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综上所述,对于龙海地区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专科医生应关注专业领域的新进展,随时补充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要加强本地区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执行力、规范化的治疗及长期的教育与宣传,在对百姓的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等方面需做出更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Zhu C.The third national survey on the cause of death.Ministry of Health,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M].Beijing:Peking Union Medical University Press,2008:14-52.
  [2] Burn J,Dennis M,Bamford J,et al.Long term risk of recurrent stroke after first-ever stroke.The Oxford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J].Stroke,1994,25(2):333-337.
  [3] Hardie K,Hankey G J,Jamrozik K,et al.Ten-year risk of first recurrent stroke and disability after first ever stroke in the Perth Community stroke study[J].Stroke,2004,35(3):731-735.
  [4] Emre U,Rantanen K,Tatlisumak T.Antithrombotic treatment in the prevention of ischemic stroke[J].Curr Drug Targets,2007,8(7):817-823.
  [5] Wei W J,Wang J G,Huang Y N,et al.Secondary prevention of ischemic stroke in urban China[J].Stroke,2010,41(5):967-974.
  [6]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7]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卒中一级预防指南”撰写组.中国卒中一级预防指南2010[J].中华神经病学杂志,2011,44(4):282-286.
  [8]王力,张茁,何晓芬.541例复发缺血性脑卒中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二级预防现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36(10):594-597.
  [9]王力,张茁.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循证医学证据[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9(8):574-576.
  [10]杨娜,刘翠红,朱庆宇,等.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应用心理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15-116.
  [11]陈晓晟,李玲,张俊芝.路径护理对重症脑梗死偏瘫康复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2,9(7):78-79.
  [12]Filippi A,Bignamini A A,Sessa E,et al.Secondary prevention of stroke in Italy.A cross-sectional survey in family practice[J].Stroke,2003,34(4):1010-1014.
  [13]姚红英.脑卒中患者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8):87-88.
  (收稿日期:2014-03-12) (本文编辑:欧丽)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对挽救肝外伤患者生命,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性。方法:对2000年8月-2014年4月收治的记录较完整的96例严重肝外伤作回顾性分析。结果:96例肝破裂患者中,全部行肝固有动脉结扎,单纯肝创面清创缝合修补30例,附加胆总管切开及T管引流6例,肝动脉结扎(HAL)及T管引流42例,14例不规则肝叶切除,右半肝外伤18例,以肝裸区为主的严重粉碎性破损,无法修被,失血量平均2500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专家系统在辅助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CT影像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根据影像诊断观察习惯,选取20个指标,建立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知识库,并根据公认的发生概率设置各征象的初始值。采用VFP9.0数据库语言编程。选取三甲医院有完整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并经病理证实的术前误诊病例共173例,分别由两名三甲医院副主任医师(第一组)共同阅片,根据经验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作出诊断;由一名副主任医师(第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小剂量他达拉非治疗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E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来本院男科门诊就诊的96例糖尿病E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给予小剂量他达拉非5 mg,每晚睡前1 h口服,连续使用3个月;对照组口服六味地黄丸8粒,3次/d,连续服用3个月。控制血糖的措施照常进行,保持有规律的性生活。治疗前后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微创镜技术在老年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40例老年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120例。开腹组患者行传统开腹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腹腔镜组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随访情况。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镇痛率、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截石位在输尿管上段钬激光碎石中的作用。方法:前瞻性研究120例钬激光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随机分为改良截石位组A组(头高、臀低、健侧倾斜)、B组(头高、臀低)和对照组C组(水平截石位组),各40例。对比分析其单次碎石成功率、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ABC三组手术时间逐渐延长,住院费用逐渐增多,术后住院时间逐渐延长,无石率逐渐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逐渐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AF)发作与血同型半胱氨酸、踝臂指数的相关性。方法:将12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照有无合并AF发作分为两组:AF组为合并AF发作组65例;对照组为不合并AF发作(窦性心律组)55例,分别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和踝臂指数的检测,比较两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踝臂指数的高低。结果:高血压并AF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明显高于窦性心律组,踝臂指数小于窦性心律组
期刊
【摘要】 目的:通过比较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a)长效长方案和短效长方案在控制性超排卵(COH)中应用的效果,探讨长效GnRH-a长方案在年轻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应用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GnRH-a长效长方案(1045个周期)和GnRH-a短效长方案(555个周期)在年轻患者COH中应用的资料,按长方案降调节中使用长效或短效GnRH-a分为两组,观察比较两组超排卵效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鼻中隔穿孔患者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体会。方法:收集60例鼻中隔穿孔患者,根据穿孔直径大小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其中A组穿孔直径小于0.5 cm,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黏骨膜瓣减张的方法,修补鼻中隔穿孔。B组0.5 cm<穿孔直径≤1.5 cm,采用自体大腿阔筋膜筛骨垂直板夹层的方法,修补鼻中隔穿孔。C组穿孔直径大于1.5 cm,采用带蒂鼻腔外侧黏骨膜瓣方法,修补鼻中隔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PPH联合外痔切除治疗重度混合痔的效果评价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收集2011年6月-2013年10月本院普通外科收治的重度混合痔患者82例,均采用P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2例均治愈出院,术后均未发生肛瘘、肛门失禁、肛门狭窄和肛门内肿物脱出等不良反应,术后出血4例,在麻醉下缝扎止血后痊愈出院;术后疼痛3例,通过适当镇痛治疗后缓解;术后尿潴留3
期刊
【摘要】 目的:探究分析对感染性肾结石患者采取瑞士第五代EMS超声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清石系统经皮肾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12月收治的52例感染性肾结石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皮肾下采取瑞士第五代EMS超声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清石系统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治愈,结石完全清除率为98%;平均手术时间为54 min;平均住院时间为(7.5±2.3)d;术中平均失血量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