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牧隆”\“邪没笼”名义解析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sumest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羊牧隆城是北宋天禧元年(1017)曹玮经营“六盘山外”过程中带领军民于葫芦河上游修筑的“山外四寨”之一,后来改名隆德寨并成为德顺军防区下的一个重要镇寨。本文根据宋人范育关于地名“聚卜结隆”为蕃语,“十八为‘聚卜结’,谓谷‘隆’,盖言诸谷共凑一川耳”的语言现象,分析“羊牧隆”、“邪没笼”是由蕃语“羊牧(邪没)”和“隆(笼)”两个词构成的地名;“羊牧”意为黑水,“羊牧隆”就是黑水河谷的意思。羊牧隆城附近的邪没陇川及其源头北联池的神主是“黑龙大王”,蕃语“羊牧隆”乃唐宋时期吐蕃人对六盘山之西的黑水与黑水龙君庙(祠)的意译。由此可推论,六盘山区的北联池湫神及华亭、静宁的乱石湫神与先秦以来的朝那湫龙崇拜有渊源关系,是朝那龙湫文化发展传播的结果。
  [关键词]羊牧隆;邪没笼;黑水河谷;灵湫崇拜
  [中图分类号]K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4-0023-06
  
  一
  羊牧隆城是北宋天禧元年(1017)曹玮经营“六盘山外”过程中带领军民于葫芦河上游开拓修筑的“山外四寨”之一,①后来改名隆德寨,并成为德顺军防区下的一个重要镇寨,由泾原路第十将驻守。《武经总要》称隆德寨“天禧中筑,寨属渭州。地名邪没笼川,蕃语讹谓之羊牧隆城。庆历初改今名,隶德顺军,在陇山外,隆德、静边二寨居边壕外。东至笼竿城六十里,西至边壕四十里,南至静边四十里,北至得胜寨三十五里”。[2]城址就在今宁夏西吉县的火家集古城,由北城和南城两部分组成,外城平面呈正方形,南、北各有一个瓮城,面积达27.3万平方米。
  关于这个地名的意义,有不同说法。其中一种说法从汉字角度理解,认为是“斜(邪)没陇川”的音变。这种说法在建寨之初就存在,《武经总要》说:“隆德寨,天禧中筑,寨属渭州。地名邪没笼川,蕃语讹谓之羊牧隆城。庆历初改今名,隶德顺军,在陇山外。”[3]“邪”通“斜”,“笼”与“陇”音同,“邪没笼川”即“斜没陇川”,意谓这是一条斜向而行的陇川。《清朝续文献通考》沿用此说,言平凉府隆德县“古为番地邪没陇川讹为羊牧隆,宋称隆德砦,金升为县,在今县西北九十里”。[4]联系今六盘山西侧葫芦河古称瓦亭水,又号“陇水”的记载,[5]这种认识似乎有一定道理。另一种说法是“隆德县别号邪洛”,[6]盖历来有“德顺故寨,邪洛归区”的说法。“斜络”与“邪洛”同音,因而就有邪洛之名。联系陇山呈弓形盘亘于渭水与黄河之间的现状和“六盘”与“略盘”、“络盘”音同的现象,[7]“斜络”之说好像也有道理。近来有部分宁夏学者认为,“羊牧隆”就是“适宜放牧的地方”,是把“关牧隆”与蕃人以畜牧为主的经济方式联系起来。当然,蕃人牧羊之地不只这一个地方,这种观点没有依据。笔者认为,“羊牧隆”和“邪没笼”都是同一蕃语词组的音译,由“羊牧(邪没)”和“隆(笼)”两个词构成,意为“黑水谷”,其得名与六盘山一带的湫池黑水龙君有关。
  二
  先说“隆”。之所以产生“羊牧隆”是由蕃语“羊牧”和“隆”组成词组的认识,是受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记载的范育上奏之语的启示。
  
   臣又闻:聚卜结隆川,西人语十八为“聚卜结”,谓谷“隆”,盖言诸谷共凑一川耳。故游师雄欲每于贼马出入之路,据其要害,建为一堡,如此则结珠龙川一带悉无寇患,然其地多在一抹取直之外。缘臣之议论遵于朝命,不逾官守,未免拘挛之失,在其中矣。若游师雄将君命图利害,不得不为朝廷极言而究陈之,此所以有异同之论也。然异时夏贼纳款,一切将循旧约,则臣之前议无时而不可用。若正其犯顺干纪之罪,一新大号,则师雄之论乃边防之至计。若又能舍区区之守,破拘挛之议,则六堡之外盖有不劳而制贼者,此又臣之不可得而言也。[8]
  
  范育所谓的“西人”,指当时的吐蕃人。“聚卜结隆”又作“珠结龙”(一作结珠龙),地在今定西市安定区西巩驿。元祐七年(1092),游师雄上疏请示宋廷“今兰州距贼境一里,而通远军不及百里,又非有重山复岭为限障,夏人之势得以潜窥而轻突,边民不安其居者屡矣。宜自兰州定远城东抵通远军、定西城,与通渭寨间建汝遮、纳迷、结珠龙(即珠结龙、聚卜结隆)三寨及置护耕七堡,所以固藩篱,此边防无穷之利也”。[9]“诏以师雄所言令范育参详”,范育极力赞成这一主张,便上奏建议在这些地方修筑寨堡以巩固边防。元祐七年(1092)二月十四日,诏诸路择形势进筑,聚卜结隆寨城后更名西巩。今西巩驿城所在的川区呈东西向,有宋家沟、任川河、刘家沟、高家沟、曹家岔、车路沟、孙家沟、李家沟、花沟等18条主要沟壑共聚于营房川。范育曾屡任边郡长官,奉诏行边环庆,往鄜延议画宋夏地界,深谙边情;以直龙图阁镇秦州,元祐初又出知熙州,争守质孤、胜如两堡保全兰州、熙河。?輥?輮?訛他也受到父亲范祥的影响。范祥曾为镇戎军通判时曾率军拒城打退西夏李元昊的围攻,筑刘璠堡、定川寨加强了泾原路的防御,后历任庆州、汝州、华州知州,皇祐中以权转运副使身份率领军民筑古渭寨城。因此说,范育对于边情与蕃俗了如指掌,对蕃语也颇为熟悉。就这段奏言中关于“聚卜结隆”解释不是随意而言,而是在语言调查、熟悉蕃情的基础上从蕃语规律作出的结论,是可靠的。
  宋代蕃语中的“隆”还有被音译为“浪”的现象,这个词与古羌语中的“戎”的意义相近。蕃语“庄浪”,其意汉译为“野牛谷”,[11]就是由“庄”(野牛)和“浪”(沟谷)合成的词组。宋元之际的蕃人中庄浪族及其有关的庄浪河、庄浪路、庄浪卫、庄浪县,上世纪80年代庄浪县丁广学先生在解读“庄浪”名称的基础上,提出庄浪路、庄浪县的得名与庄浪族的迁移有直接关系,[12]后来,平凉的祝世林先生肯定并坚持这个观点。[13]显然,“庄浪”之“浪”与“聚卜结隆”之“隆”应为同一蕃语词。宋时有勒浪族、[14]卧浪族、[15]外浪族[16]等蕃人或党项人,就是因所居地“勒浪”、“卧浪”、“外浪”等而得名,这几个词组的结构均与“庄浪”相同,其中“浪”的意思也是河谷、沟谷。任乃强先生曾对羌族源流做过专门研究,他指出,“羌语中,适于耕种的河谷叫戎(Rong译字一作绒)”,“羌族居住在陇西的,既乐于从事农业,就必然入居河谷,并发展成为定居族落,所以牧民称之‘戎’”。[17]联系先秦时期河陇地带考古学文化遗址一般分布在黄土河谷台地的特征,这一认识符合当时古羌人的生活环境,也对研究古羌发展去向很有帮助,应当说这是一个创见。从“戎”与“隆”古音相近,且蕃人与古羌有渊源关系角度考虑,任先生的这一创见与宋代范育关于蕃语词“隆”的解释十分相近。根据范育的解释,对宋代史籍中与“聚卜结隆”结构相同的“古骨龙(一作隆)”、[18]“羊牧隆”“捺龙(或作纳克隆)”等西部地名,俱可从蕃语词组的角度分析。“羊牧隆”正是由“羊牧”和“隆”两个词组成的,蕃语的“隆”就是汉语中溪谷、河谷的意思。
  三
  再说“羊牧”等。这个词的汉字写法较多,有“邪没”、“扬博”、“杨牧”、“扬博隆”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天圣三年九月丙午”条:“诏笼竿城增置蕃落兵两指挥,静边寨、扬博隆城各一指挥。”其实,“邪没”就是今藏语中的“冶木”一词,意为“黑水”。在临夏市康乐县有一条叫冶木河的洮河支流,此河即源自甘南州夏河县扎尕梁草原的黑水河,流经卓尼、临潭二县东北部,在冶力关镇纳入羊沙等溪水后称冶木河,自冶力关进入冶木峡,在牙扎坎入康乐县境,终汇聚洮河。2009年11月,笔者在康乐县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工作时,县文化局的同志赠送的由徐正文先生编著《康乐之歌》一书。该书第五部分为“本地部分常见藏语羌语意译”,里边收有“冶木”一词,谓其意为“黑水”。[19]笔者由此推知,“邪没”的读音与“冶木”相同,其中“邪”字不读“斜”而与“冶”同,“没”按陇右方言音为“墨”,与“木”音近。冶力关由“冶力”得名,而“冶力”即“冶木力”、“冶木隆”,也就是“黑水河谷”、“黑水峡谷”的意思。因此,“冶力”、“冶木力”与“邪没陇”、“羊牧隆”、“扬博隆”等可能为同一词组。另外,这个词组可能与金沙江支流雅砻江名中的“雅砻”意义相近。刘尧汉先生认为羌裔彝族人将金沙江及支流雅砻江都称为“若(诺)矣”,其义为“黑水”。[20]因此,可以说“羊牧隆”是蕃语中“黑水河谷”之义,与此地古称“黑水”的什字河及北联池神主黑水龙君有一定关系,与斜没陇川说、邪洛归区说、牧羊之地说均没有什么关系。
  六盘山区的北乱池神当为黑水龙君。流经邪没陇川的是今名什字河的葫芦河支流,其源头是今隆德县东北部大庄乡前庄村的北联池,至今民间传说北联池的主神就是大名鼎鼎的黑水龙君。明嘉靖《固原州志》记载:“北联池阔一百七十十丈,莫测其深。旱祷雨辄应,有胡元时及国朝正统年碑。”清常景星修《隆德县志》“古迹”中记载:“北联池,在县东六盘山。岩极高峻,池居半山中,阔约十五六亩。水流有丝竹声,清泠可听。瀑布时飞,横如白练。山势合抱成池。上建惠泽大王庙,遇旱祷雨,每多灵验。”北联池也作北乱池,明嘉靖《陕西通志》记固原州“北乱池,在州西南九十里”。[21]民国《重修隆德县志》卷1“八景”之“北联灵湫”下说:“北联古称北乱,以乱石丛居而得名。”同时还提到湫边有惠泽大王祠,系宋乾德三年(965)敕祀者祠之。又在卷4《艺文志》之“石刻”内收录元至顺二年(1331)“黑水龙王庙碑”上忽都鲁沙祈雨灵湫记文。其文称“是湫也,肇于春秋,盛于炎汉,享祀唐宋嘉时。至于我圣元,以其能兴云致雨,普万物,通百和,有益于人者祀之”,“天历二年改元,承事郞同知开城州事脱因以清命莅是邦……岁辛未抵夏,弥月不雨,脱因愧禄之报,顺民之则,沐心浴身,露顶跣足,跪拜圣湫。越三日,阴阳乃翕,风雨应起,戢润器物,稼穑咸亨”。[22]2006年7月24日,北联池建设工地挖掘出该碑残块,证明宋元时期北联池灵湫就在此处,所谓湫神即是朝那湫的黑水龙王。从碑文可知,在宋元之际,关陇地带的人们把北联池的黑水龙君当作古代的朝那湫渊中的灵物来看待,似乎其历史可远溯至先秦时期。
  四
  河陇地带有着悠久的祭黑水、崇拜黑龙的传统习俗。清及民国时期隆德县的志书中均记载城西35里或40里处有个黑龙大王庙(祠),其地应在羊牧隆城附近的邪没陇川,即今西吉县火家集古城之东的什字河一带。什字河及北联池、古朝那湫的神主实乃黑水龙君。
  中华是崇龙的国度,大凡有水之处,民间必认为有龙居于其中,龙崇拜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神秘的特征之一。西北地区的以朝那湫渊居首的灵湫信仰和祭祀祈雨活动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先秦时期,朝那湫即有盛名,战国时秦国曾投《诅楚文》之一的《告大沈厥湫文》于此,[23]“及秦并天下,令祠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自华以西,名山七,名川四。水曰河,祠临晋,沔,祠汉中,湫渊,祠朝那”。[24]秦人祀朝那湫并诅楚朝那湫,与其尚水德、尚黑的传统有关,“昔秦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秦始皇进而“命河曰德水,以冬十月为年首,色上黑”。[25]林剑鸣先生曾经指出,秦人“独特的宗教传统”是以其“固有的多元拜物教”为基点而形成的“一种多神论的拜物教”。[26]秦汉时人们所崇拜的朝那湫灵物就是龙,裴絪《集解》:“苏林曰:‘湫渊在安定朝那县,方四十里,停不流,冬夏不增减,不生草木。音将蓼反。’”司马贞《索隐》:“湫音子小反,又子由反,即龙之所处也。”颜师古注曰:“此水在泾州界,清澈可爱,不容秽浊,或谊污,辄兴云雨。土俗抗旱,每于此求之,相传云龙之所居也。而天下山川隈曲,亦往往有之。”
  据任乃强先生研究,古羌语中黑色为“勒”,彝文“倮苏(或洛苏)”意为黑色的群落,亦为尊贵之义,考其语源出于古羌,盖古羌取音义于黑牦牛,黑牦牛比羊贵,因而黑色为高贵之色。[27]联系春秋秦文公“伐南山大梓,丰大特”,[28]为“怒特”[29]立祠的行为和秦人兴起戎狄的史实,秦人尚黑或许深受古羌族习俗的影响。薛方昱先生考证,“朝那”一词是古羌语“龙”的音译。[30]赵小刚指出,古羌族崇龙尚黑,其生活地域的山水和居民点多以黑或龙命名,古羌语“朝那”正是古羌族人对所居地的命名,其意就是“黑龙”。[31]
  直到明代,在关陇地区人们仍然认为湫渊之灵为蛟龙,曾任陕西分守关西道右参政的胡松在《己未秋曰与乡中旧知书》中记录下这种现象:
  
  又八十里至固原。原即《诗》所云“薄伐猃狁,至于太原”者。本是侯服……秦文王所为诅楚于朝那湫者在焉。然有二,一在州东二十里,一在州西三十里。水各方数十里,深不可测。传有蛟龙藏其中,人莫之敢狎。然历世滋邈,忘其本名。工人但称东西海子云。而西海子水流百数十里,经隆德、静宁两界,即好水川也,宋与夏人大战场在焉。[32]
  
  由此可知,从先秦时期起河陇地带就有着历史悠久的祭湫祭黑水、崇拜龙尤其是崇拜黑龙的习俗。
  五
  什字河有“黑水”之名,在《水经注》“新阳崖水”即“瓦亭水”(今葫芦河)下有记载:
  
  渭水又东与新阳崖水合,即陇水也,东北出陇山。其水西流,右迳瓦亭南。隗嚣闻略阳陷,使牛邯守瓦亭,即此亭也。一水亦出陇山,东南流,历瓦亭北,又西南,合为一水,谓之瓦亭川。西南流,迳清宾溪北,又西南,与黑水合,水出黑城北。西南迳黑城西,西南流,莫吾南川水注之,水东北出陇垂。西南流历黑城南,注黑水。黑水西南出悬镜峡,又西南入瓦亭川。又有泌水自西来会,世谓之鹿角口。又南迳阿阳县故城东。中平元年,北地羌胡与边章侵陇右,汉阳长史盖勋屯阿阳以拒贼,即此城也。其水又南与燕无水合,水源延发东山,西注瓦亭水。瓦亭水又南,左会方城川,西注瓦亭水。瓦亭水又南,迳成纪县东,历长离川,谓之长离水。[33]
  
  这段话中提到的黑水在陇山之西瓦亭水上游的一个支流。乌氏戎故地即汉安定郡乌氏县,其境跨陇山东西,而瓦亭在乌氏(一作枝)域。乌氏戎因乌水而称名,乌水很可能为黑水,因为“乌”字本意就是“黑”。据任乃强先生研究,乌氏故县在六盘山区,当清水河(高平川水)与泾水的源头处,先秦时为月氏之乌氏居住。“此族习于家耕,下居乌水河谷。因而县与水都以此族为名,后来又转音为胡卢水”,“亦称其人为‘卢水’”,“卢即乌黑之意”。[34]清人赵一清注《水经注》中的这段话时,注意到瓦亭与乌水及王莽之乌亭的关系,早就提出“乌水即黑水之异名乎”。杨守敬在纂疏《水经注》的这段话时写下一段按语,说悬镜峡“与阿阳县近,当在阿阳县地……当在今静宁州北”。[35]由此推断,六盘水西瓦亭水的支流“黑水”很可能就是距羊牧隆城约5里的今什字河或好水川。
  然而,高平川水古称若水,其意为黑水。《水经注•河水注》称:“河水又东北迳于黑城北,又东北,高平川水注之,即若水也。”顾祖禹说陇山“亦曰大陇山,有若水谷,高平川出焉。《水经注》汉武八年,世祖征隗嚣,从高平第一城若水谷入。即此谷也。若水当作苦水”,[36]现在多数版本的《水经注》中均改为“苦水”,这一改值得商榷。司马迁《史记•封禅书》载:“秦文公获若石云,于陈仓北阪城祠之……以一牢祠,命曰陈宝。”所谓“若石”不过是一块鸡状的青黑色陨石,秦人本尚黑,且此石乃天上降落,故而文公认为是受天命的瑞应。“若石”之“若”其意可能就指黑色,此名很可能是发现它的当地土著羌戎人命名的,似乎早在先秦时期西部羌戎人语中就有把黑色称之为“若”的现象。加之今四川羌裔彝族人将雅砻江称为“若(诺)矣”(意为黑水)的现象,据此笔者认为改“若水”为“苦水”值得商榷。或许“若水”就是高平川水的本名,古羌语称黑色为“若”,“若水”即为“黑水”,这样才能与郦道元所指的那个“黑城”周边环境及其得名相符。明代人仍知道固原北境有大黑水和小黑水,[37]小黑水是大黑水的支流。宋熙宁四年(1071),鄜延将刘琯打算自延安入安定黑水堡,德顺军判官游师雄料定西夏设伏于黑水川,便建议他改道而行,随后既有侦查人员报告“夏伏精骑于黑水傍”。[38]顾祖禹认为此事涉及的安定黑水即是固原的大黑水。[39]
  陇东泾河有条支流也有黑水之名,在西周时被称为“潶”。宋代发现的秦《诅楚文》刻石本是三块,“告巫咸文”、“告大沈厥湫文”和“告亚驼文”分别出土于陕西凤翔开元寺地下、朝那湫水旁和真宁县(今正宁县)要册湫。裘锡圭先生考证要册湫“告亚驼文”中的“亚驼”即是“亚沱”,亦即“恶池”、“滹池”、“呼池”,与西汉六牧师苑之一的呼池苑地望有关,推断陇东泾水至正宁一带应有一条河流与呼池苑同名,要册湫当与此河有关。[40]雍际春先生进一步考证,呼池苑与晋地之滹池河(今滹沱河)无关,而是安定之滹池水有关,安定之滹池水就是泾水支流黑河,黑河古称滹水,亦作芮水,“亚驼文”所告的对象大神“亚驼”乃是滹水水神。[41]联系1967年甘肃省博物馆在灵台县白草坡村考古发掘的西周潶伯墓及出土的潶伯卣、潶伯尊等青铜器,[42]笔者认为“潶”就是滹水。《广韵》:“潶,水名,在雍州。”今灵台县汇入黑河的达溪河又名南河,《重修灵台县志》在达溪河下说“东至邢县梁山入泾,志所谓梁山黑水即此”,则黑河本由南北二水汇为一水,后在梁山附近入泾河,潶伯之国正是因此而得名。届此,笔者想到上世纪80年代初在静宁县城川乡刘家沟看皮影戏《魏征梦斩泾河龙王》的经历,戏开演不一会,即有村人匆匆制止,说是本村供奉的黑龙大王正是泾河老龙王,不能演,赶紧换戏。由此可知陇东泾水流域也有一条黑水河,其水神也是黑水龙王。作为祈雨对象,它长期受六盘山东西泾渭流域民众广泛地崇拜祭祀。
  由此可知,发源于六盘山的乌水或黑水有三条:一条北流入黄河,一条东流入泾河,一条西南流入渭河支流瓦亭水。它们都曾是古羌人或乌氏戎人的故地,得名与古羌人或乌氏戎人有关。
  六
  关于朝那湫的位置,古代有三种观点:一是彭阳东海说,二是固原西海说,三是华亭联池说。后二者分别是北联池和南联池。
  《嘉庆重修一统志》引用《明一统志》、《明嘉靖固原州志》说:“《明一统志》:湫有二,俱在山间。一在县东十五里,一在县西北三十里。土人谓之‘东海’、‘西海’。《州志》:西海在州西南四十里,六盘山之阴。山腰有泉眼。东西阔一里,南北长一里。北岸有庙,旧传祭龙神润泽侯。明正德十年,以城中井水咸,遂导人州城,公私便之。又东海在州东南十五里,泉流有声,广五里,阔一里。东岸有庙。其水亦引流人清水。”[43]《甘肃通志》卷5中有关“朝那湫”的记述与此大致相同。[44]
  关山天池朝那湫位处甘肃庄浪、华亭二县交界处的关山湫头山巅,与北乱池相对的还有一个南乱池,在今华亭县与庄浪县交界处的关山中的湫头山。明嘉靖十四年(1535),赵时春于曾在华亭率众祈雨于南乱池,在所撰的《朝那庙碑记》中认为华亭县的南乱池庙即朝那庙,“朝那地界故广,而湫则所在有之。惟华亭县北五十里湫头山,山最高,池渊深莫测,旱涝无所增损,且北麓为泾之源,南趾为汭源,神灵所棲莫宜于斯而境内千百泉湫,咸朝宗泾、汭在湫头山,实泾、汭之源。礼祭河必先源然后委,则朝那之庙会在华亭,又其宜也”。[45]
  仔细分析,汉魏时期不见“联池”名目,明嘉靖《固原州志》录明开城州学正李诚撰《重修朝那湫龙神庙记》中“开城州东北距三十五里有湫曰朝那,有山环焉”的记载,结合1978年彭阳县西的古城出土的有“第二十九,五年,朝那。容二斗二升,重十二斤四两”等字的西汉朝那鼎,可以肯定朝那湫就是固原和彭阳间的“东海子”。然而,三地湫神俱为龙形象的“盖国大王”,从崇拜文化发生发展角度来看三者之间必有源与流的关系,即东海子朝那湫最早受崇拜应为“源”,而西海子北联池及华亭南联池的祭祀活动当为“流”。
  七
  “联池”二字与“朝那”意义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六盘山区中的“联池湫”应是古安定郡“朝那湫”崇拜流播的结果。
  “联池”从古音角度看,很可能是“龙池”、“陇池”或“莲池”的音变,后又讹变为“乱石”。元陈旅《安雅堂集》卷4《乱石湫祷雨诗序》中的“乱石湫”就是北联池湫,这个序记录了元泰定五年(1328)六盘染织提举马某于此祷雨之事。[46]
  在静宁州南郊也有个乱石庙,并且衍化出乱石神为严氏兄弟的传说经。清静宁州知州黄廷钰曾在《静宁州志》中议论:“乱石庙在南郊,宋严辉、严茂保障西夏,宋乾德三年敕建祠祀之……骆起明记云:乱石神者,盖宋时乾德间人也,伯仲二人,伯曰严辉,仲曰严茂,保障西夏有功,又为民除虎患,卒于乾德三年八月三日,敕封进爵为王。仲世祀章麻林,伯世祀陇干之西鄙,岁时遇旱祷辄应。按,今乱石庙在南郊,此去西鄙以陇干而言也,殿犹存。”[47]骆起明是清顺治十六年(1659)谪为静宁州判的,曾在南郊乱石庙祈雨,并撰记文竖碑纪念。骆起明、黄廷钰等不知宋陇干县城在今隆德县城所在地,不知元代德顺州治西迁静边寨地并改州名为静宁的历史,误把“陇干之西鄙”认为静宁州城之西鄙,自然产生“南郊”与“西鄙”不相符的情形。
  至于北乱池神为宋乾德年间陇干人严辉,因战功敕封惠泽大王(一言盖国大王),受祀于此,[48]显然出于民间传说,并不见于正史记载,乾德年间(963~968)西夏尚未建立,陇干川收复晚在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其中疑问颇多。不过,北宋时期六盘山区的延家族值得注意,仪州(今华亭、泾原一带)制胜关一带的“大王族(一作八王族)”中也有延家族,其首领秃逋于咸平二年(999)等纳马立誓,请以汉法治蕃部,被诏授为本族军主。[49]而镇戎军也安置了内属的延家族,该族原住天都山一带(今海原县境)于景德三年(1006)同妙娥、熟嵬二族款塞内附,曹玮领军迎还后安置于镇戎军(今固原境)。[50]这两个延有族可能是同胞,内属后就分别居于南北联池附近,其首领归宋之际也许与正当崛起的西夏赵德明势力发生冲突并且战死,后被分别奉祀于南北联池的黑水龙君祠中。延家族人汉化后可能改姓“严”或“阎”。笔者认为,联池龙湫崇拜的产生早在北宋之前,而宋代以严氏兄弟英雄附祀于联池龙祠,到明代以来进而以严氏兄弟替代龙神而号称“盖国大王”、“惠泽大王”,这是“流”之又“变”的结果。
  八
  据宋人范育关于西蕃语“聚卜结隆”为表示十八数的“聚卜结”和表示河谷意义的“隆”两个词构成这一地名的特征,“羊牧隆”也应是由“羊牧”、“隆”两个词构成的地名;“羊牧”意为黑水,“羊牧隆”就是黑水河谷的意思。羊牧隆城即今西吉县火家集古城址东南的什字河早在汉魏时本名就是“黑水”。自唐代陷没吐蕃后,蕃人据汉语“黑水谷”而意译为蕃语“羊牧隆”。而北宋收复后,汉族人又不解其意,就用汉字“羊牧隆”三字音译了这个蕃语词组。
  灵湫崇拜在河陇地区是非常普遍的一种文化现象,祠龙神之处,往往有湫存在,清及民国时期隆德县的志书中均记载城西35里或40里处有个“黑龙大王庙(祠)”,其地应在羊牧隆城附近的邪没陇川,即今西吉县火家集古城之东的什字河一带,什字河又源于北联池,因而这个“黑龙大王”也就是北联池的神主。北联池龙湫与朝那湫龙崇拜有渊源关系。至于静宁县城南的乱石神湫和黑龙大王庙,不仅是朝那龙湫文化发展传播的结果,更深层次上很可能是元代德顺州治城(今隆德县的陇干城)西迁静边寨境而改静宁州导致的结果。
  
  [注释]
  ①苏颂《苏魏公集》卷57《姚宝神道碑》记载:“景德元年,曹武穆公玮守镇戎,知其可任,召与语曰:‘若知六盘山西良田万顷,久陷虏疆。若能以力开拓归中原,则世为边圉将,不亦善乎?’于是发私财,募五原弟子千余人,大城陇干,遂辟其西境四十里,筑垒其傍,土人谓之姚氏堡。曹公嘉之,为四寨兵民巡检。渐完,使南牧硝河,有劳,闻于朝廷,未推赏而卒。”
  [2][3]《武经总要•前集》卷18。
  [4]《清朝续文献通考》卷320《舆地十六》。
  [5]《水经注•渭水注》。
  [6]戴均良主编:《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版。
  [7]姚燧《牧庵集》卷10《延厘寺碑》:“岁惟关中,夏则乐其高寒,即六盘者。稽古地者,实汉北地郡之略畔道。道下于县,其吏长而不令,后废。隋义宁中,置乐蟠县。既讹略畔矣,六盘又乐蟠之讹。”又《宣统固原州志》在“六盘鸟道”图说中也说:“六盘或云即《汉书》洛畔、络盘之沿说也。”
  [8][9]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70“元祐七年二月辛巳条”。
  ?輥?輮?訛《宋史•范祥传附育传》。
  [11]吴均:《吐蕃时期青海地区的文化钩沉》,《中国藏学》,2008年第1期。
  [12]丁广学:《庄浪名称来历考辨》,引自《庄浪文史》第一辑。
  [13]祝世林:《平凉古代史考述》,第183~187页。
  [14]《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5“咸平二年十月戊辰”条:“以勒浪族十六府大首领、归德大将军、恩州刺史马泥领本州团练使。”《宋史》卷455至道元年六月,“勒浪族副首领遇兀等百九十三人归附,贡马七匹,遇兀旧隶契丹”。
  [15]《宋史•党项传》大中祥符元年,“鄜延钤辖言,小湖卧浪族军主最处近塞,往时出师皆名为先锋,甚著诚节,诏补侍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70“大中祥符元年十二月丁酉”条:“补延州小胡族朗阿为侍禁,赐名忠顺。”
  [16]《续资治通鉴长编》卷82“大中祥符七年六月壬戌”条:“诏自今唐龙镇来归人,委本路转运、安抚、钤辖司洎府州规画,于僻远处给闲田,勿复补署职名。时安抚司请于府州诸族收管,上以顷岁外浪族杜庆光等率部下来归,既授职名,复还唐龙,故有是命。”
  [17][27][34]任乃强:《羌族源流探索》,重庆出版社1984年版,第62~63页、第139页、第75页。
  [18]《宋史•地理三》:“震武军。政和六年,建筑古骨龙城,赐名震武城。未几,改为震武军。不见四至,据童贯奏,古骨龙元属湟州。通济桥,震武城浮桥,政和六年赐名。”《宋史?夏国传》:“法与夏人右厢军战于古骨龙,大败之,斩首三千级。”《皇宋十朝纲要》卷17:“政和六年……六月筑古骨龙谷、清水河新城,赐名震武、德威。七月以震武城为震武军。”
  [19]徐正文:《康乐之歌》,第37页、第94页。
  [20]刘尧汉:《中国文明源头新探》,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7页、第109页。
  [21]明•赵廷瑞修:《陕西通志》卷3,三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9页。
  [22]《重修隆德县志》。
  [23]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泾原路经略安抚使蔡挺在朝那湫附近发现《诅楚文》石鼓。详参郭沫若《诅楚文考释》,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294页、第300页。
  [24]《汉书•郊祀志》。
  [25]《史记•封禅书》。
  [26]林剑鸣:《秦尚水德无可置疑》,《考古与文物》,1985年第2期。
  [28]《史记•秦本纪》。
  [29]《水经注•渭水注》记“故道县有怒特祠”。
  [30]薛方昱:《陇山源名考》,《敦煌学集刊》,1993年第1期。
  [31]赵小刚:《朝那:保留在汉语中的古羌语词语》,《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2期。
  [32]清黄宗羲:《明文海》卷209。
  [33]陈桥驿:《水经注校证》卷17,中华书局2007年版。
  [35]杨守敬、熊会贞:《水经注疏》,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
  [36]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58《陕西七》之“固原州”。
  [37]明•赵廷瑞修:《陕西通志》卷3,第119页。
  [38]《宋史•游师雄传》。
  [39]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58《陕西七》之“镇原县”。
  [40]裘锡圭:《诅楚文“亚驼”考》,《文物》,1998年第4期。
  [41]雍际春:《“亚驼”“呼池”与要册湫考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42]甘肃省博物馆文物队:《甘肃灵台白草坡西周墓》,《考古学报》,1977年第2期。
  [43]清嘉庆《重修一统志》卷258《平凉府一》。
  [44]《甘肃通志》卷5:“朝那湫二:一在州东南十五里。泉流有声,广五里,阔一里,余波人清水河,即古朝那湫。秦投《诅楚文》于此;一在州西南四十里,六盘之阴,山腰有泉眼,东西阔一里,南北长三里。旧传祭龙神润泽侯处。二水相合,方四十里,水停不流,冬夏不增减,两岸不生草木,旱即祀之,以壶挹水,置之于所在,则雨。雨水不止,反水于泉。俗以为恒。今周回七里,盖近代耗减。明正德间,因城中井水苦咸难饮,导入城泮池,由西门入,环流出东门,公私便之。土人谓之‘东海’‘西海’。”
  [45]明•赵时春:《平凉府志》卷11“华亭县”之“寺观”下。
  [46]陈旅《安雅堂集》卷4《乱石湫祷雨诗序》曰:“泰定戊辰之岁,陕右大旱,民日益困。有司散利去几索,鬼神莫之能御。六盘染织提举燕山马君某愀然曰:吾虽非守土臣,然食其禄者,忧其事也。”
  [47]清•黄廷钰《乱石神辨》,见清王烜修《静宁州志•艺文志》。
  [48]清•黄廷修:《静宁州志》卷2“坛庙”下。
  [49]《宋史•吐蕃传》。
  [50]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63“景德三年五月戊辰”条。
  
其他文献
郑屹酷爱摄影和绘画艺术,多年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深入生活,进行创作,足迹遍布陇原大地,尤其对青藏高原、无垠的草原和沙漠情有独钟,创作了大量反映西部风情的作品。他的摄影作品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表现出他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热情。他不追慕潮流,在踏踏实实地深入生活中,寻求独特的艺术表现角度,“融万物于心胸”,挖掘其中的妙理。  品赏郑屹的作品,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绚丽多彩所呈现的自然
期刊
[摘要]新疆边境地区的基础教育普遍面临优秀教师紧缺、师资匮乏的局面。要解决以上问题,校方应与当地政府共同努力,吸引外来人才。尤其是针对优秀青年教师,要采用优惠政策(包括高福利、住房补贴及子女入学等)吸引他们留下来,扎根边疆。另外,校方也应在教师中大力发展党员,提高党员比例,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  [关键词]兵团边境地区;基础教育;师资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
期刊
春天是旅游的季节,当我们正在筹划去哪里旅游的时候,铺天盖地的旅游广告迎面而来,众多的消费者被“特价线路”、“赠送礼品”等大大小小的旅游广告吸引得眼花缭乱。所以,我们有必要提醒广大读者和消费者,在选择旅行社和产品线路时,不要以价格高低作为惟一标准,也不宜忽视实际可能地讨价还价、压低价格,切记“一分钱一分货”。在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更要善用法规保护自己。     1.选择有资质的旅行社  游客在
期刊
兰仓,北魏时甘肃礼县名,历史悠久,文脉深  早在7000年前,先民们就在此劳作生息,并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史前文化。在这片古老神奇而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既有见证秦人先祖牧马发迹,十二公扬鞭策马,驰骋千里,瞰视中原,横扫六国,完成霸业的遗址——秦西垂陵园;也有纪念诸葛亮六出祁山,挥师北上,屯兵伐魏,鞠躬尽瘁,光复汉室的宏伟建筑——祁山武侯祠;还有记载翰林学士承旨、中书平章政事赵世延祖孙三代征战功绩,研究元
期刊
法门古寺    我们的车子驶上宝鸡到咸阳的高速公路没走多远,便遇到参加演习的部队途经宝鸡,为保证交通通畅,当地交通部门对部分路段进行了管制,致使我们的车辆在高速路上滞留了三个小时,车行至扶风县境内时已是下午4点多。深秋的关中平原,庄稼早已归仓,偶有玉米秸秆堆成的柴垛立于田中,道路两旁苍翠的松树一直通向远方。车到法门寺前已是下午5点,工作人员早已下班,经接待方的衔接沟通,我们才碍以进^寺内参观。  
期刊
丁玲,原名蒋冰之,1904年出生于湖南l临澧县。4岁时父亲病逝,家境急剧败落。母亲余曼贞和著名妇女领袖向警予是结拜姐妹。余曼贞为常德女子小学学监,俊秀端庄的向警予每次往返于长沙、溆浦之间,都会坐帆船或小火轮。等候班轮之时,就在余曼贞的学校里住上三五天,与丁玲母女挤在一张床上,讲述新闻、新事、新道理及个人的理想与抱负。丁玲直到晚年,还这样忆述向警予:“当我还只是一个毛孩子时,就有了她美丽的崇高形象。
期刊
螺髻山群峰博大雄奇,叠岭层峦,蔚为壮观,真可谓无限风光在险峰!螺髻山山山显峥嵘、峰峰皆巍峨,它既有黄山、泰山之雄奇,衡山、华山之峻峭,更有峨眉、九寨之秀美,还有那保存完好的浩瀚原始森林、绿意袭人的广袤草原、色彩斑斓的奇花名卉、名类齐全珍禽异兽。真可谓无处不秀、无处不幽、无处不妙!螺髻山一跃成为集雄、奇、险、野、峻、幽、秀于一体,自然风光和彝族风情相融的综合性风景名胜旅游区。  螺髻山位于四川省凉山
期刊
不必重新去——翻阅中国历史,人在西安,便会明白一件事:西安,这是一片被时光深深耕耘的版图。在这座古都的脉络里,印刻着历史的烽烟以及无法磨灭的往事。  出了成阳机场,坐上开往西安的旅游大巴,前来接团的导游就开始为我们介绍西安、介绍陕西,言语中充满了骄傲和自豪。  “在西安以及咸阳这一片地面上,曾有13个朝代和国家在此建都,陕西的黄土下面埋有整整73位历代帝王,名臣将相的墓葬更是数不胜数。”导游笑着说
期刊
二郎山:悲壮的老歌,迎风飘扬    很多人对于二郎山这个地名的记忆都是从一首老歌里得来的,那首歌叫《歌唱二郎山》这首歌创作于1950年9月,此后数十年间传唱不衰,除了曲调的奔放素情、歌词的淳朴真实之外,最动人的应陔是西南军区工兵纵队在傲其简陋的条件下,开通了雅安至甘孜的公路,那条公路简称雅孜公路。而二郎山就是雅孜公路小最险要的一段:没有大型机械设备,要在最高海拔达5000多米的山顶上靠肩挑背扛开出
期刊
嘉峪关是明长城的西西点,与渤海边上的山海关和北京的居庸关同为长城世上的重要关隘。  第一眼看到嘉峪关,给我的印象是,它的外观与山海关和居府关迥异,没有一丝相似之处。  嘉峪关关城的后半部分是生活区,中轴线上是关帝庙,关羽神像是部队的保护神,每次出征都要烧香祭拜,求关老爷暗中保佑,退敌凯旋。北面是嘉峪关最高统帅游击将军的官邸,门楼虽然不算高大,但有石狮守护,虎虎生威,颇有气势。前院有议事厅、书房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