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鎖新界的二把鑰匙

来源 :旅读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xiaoga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是時候看看新界了。
  如果把香港譬喻成一部籌備、開拍於十九世紀上半葉,二十世紀隆重上演的國際大片,新界就是在商戰、警匪、懸疑、都會元素背後錦上添花的那抹鳥語花香。
  多數赴港遊玩工作的人可能沒有意識到,所謂的“香港”,其實將近九成土地位於新界,這片面積大約等同於三個半臺北市的地方,在一八九九年英國接手時,仍然是個傳統的農村社會——帶著槍砲的西方殖民者受到原住民激烈抵抗,當時的香港總督因此決定實施“一區兩治”:有別於已經具備現代城市雛形的香港島,新界比起西方法治,可能更適合由鄉族父老治理,習俗、地權照舊,在英國人的土地上,以中國步調過日子。箇中反差,在“新界”這個地名中顯露無疑:名為“New Tcrritorics”(新的租界),英國政府在東亞拿下新地盤的同時,也留下了一個老中國。
  都市叢林的大後方
  但正是這片土地,能出人意料。
  二〇二一年.香港左打退荷蘭阿姆斯特丹、右擊潰日本大阪,以黑馬之姿,奪下《經濟學人》雜誌“全球最適合居住城市”第一名,嚇壞了一眾看客。香港人顯然並不領情,“這是英式幽默嗎?”一家當地網站以標題毫不留情地諷刺。
  《經濟學人》給出的原因除了交通便利、都市集中,還包括了綠地多、坐擁天然資源等乍聽起來“非常不香港”的理由。但真正走過香港多數地方,會發現這些批評來得有些冤枉——大概是因為“東方之珠”的經濟成就太過璀璨耀眼,撕不開繁華、新潮的標籤,眾人自然而然忘記了,香港還有另一面,就在新界,古老、悠緩而野性。
  在臺灣,很多人意識到“香港和你想得不一樣”,也許要歸功於作家劉克襄。
  二〇〇六年左右,這位熱愛自然的寫作者受邀至香港浸信大學擔任駐校作家,開始了他“行山穿村”的香港(當然,主要是新界)的探險之旅。“當我走進香港的山林,走進香港的鄉野,我看到的是另一種山水美學,一種華人大都會旁邊的綠意,是臺灣沒有的。”二一〇一四年,劉克襄近十年來在港踏青心得成書出版,宣傳這本《四分之三個香港》而受採訪時,他如是說。
  從北往南,縱走香港
  習慣了港島和九龍的時尚摩登、燈紅酒綠,這一回,尋訪東方之珠背後的桃花源,發現一個截然不同的香港,帶著海味、有些古老,還充滿野性。
  市中心東側的西貢,許給港人一整個真誠的熱帶夏天,在這裡以信仰和餐食為線索,探究海洋與先民的關係,讓人恍然想起香港畢竟是一個萬丈高樓海上起的海洋經濟體。喜歡老文化與老建築的旅行者則一定要走訪元朗的“屏山文物徑”,《孤獨星球》(Lonely Planet)形容這裡“似是一個懂得魔法的老村莊,將數百年前的時空凝結在內”,保留著宋代以降.近千年居於此老家族的宅邸和古舊的生活習慣,傳統在此地之完好,在中國大陸都難以見到。
  遊人更可以從深圳進入香港,從北到南,來一場從荒野逐漸接近繁華的進城之旅:距離邊境不遠的米埔溼地是一片幾乎還未開化的處女地,每年冬季向南遷避冬的鳥兒敞開雙臂;東側的船灣、大浪灣的徒步路線是近年很受歡迎的踏青出遊目的地:再往南一些的大帽山以九百五十七公尺拿下香港第一高峰稱號,是登山愛好者在香港人的頭號征服目標。
  拾起旅行的心情,出發吧,不來新界不會知道,真正的香港,該是什麼模樣。
  海濱篇
  在西貢,遇見一個明媚的午後
  青衣島位於新界西南,十平方公里面積,已經讓它在香港二百六十三座島嶼中名列第五,超過二十萬人口,更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島嶼之一。香港藝人周柏豪從小生長在這裡,青少年時擔任救生員、游泳教練的身分在入行以後為他贏得了“陽光男孩”的稱號。可以,這很直觀——海島上生長的男兒,哪能不陽光?
  但現在來到青衣,卻很難想像它竟是個“島”——離都市太近,亦或是說,太像個都市,早無海島離群索居的清幽。上世紀九〇年代末,港鐵東涌線和機場快線已然來到青衣設站,尤其港深高鐵在去年底通車以後,跨城市、跨島嶼,從深圳市中心到這裡,也就個把小時的距離,人煙輻輳,車馬喧闐。這也許是香港多數島嶼的現況:被經濟效益吸納,早隱沒進城市裡,多了出行的便利,少了出遊的樂趣,許多港人也早已答不出香港究竟有幾個島(答案是二百六十三個),但他們沒有忘記,從一開始,香港就和海洋密不可分。
  香港最大媽祖廟
  或許講到海洋、海島、海濱,還是得來西貢,這地名,本就得於海上。
  直到二十多年前。將軍澳東南面還有個名為佛堂洲的小島,蕞爾之地日進斗金,在唐、宋時期就是海上關稅據點,十四世紀,“三寶太監”鄭和在七度下西洋後,不少東南亞、南亞、中東沿海、東非等國家開始向明朝進行朝貢或貿易,為統一管理,新界東部碼頭為船隻停靠港口,久而久之,这片地區就稱為“西貢”,取“西方來貢”之意。
  一九九四年,佛堂洲在將軍澳新市鎮填海工程中正式與清水灣半島相連,成為大陸的一部分,但仍遺留一座全香港最古老的媽祖廟“佛堂門天后古廟”,因為占地大、資格老,香港人稱其為“大廟”,從十三世紀就屹立在此,廟內還保留了清朝嘉慶年間鑄造的鐵香爐、以及道光時代的銅鐘,每年陰曆二月廿三日媽祖誕辰,在海上和古廟都有盛大的慶祝活動。
  只可惜如今人在西貢,再看不到太多萬國來朝的痕跡,但西貢墟社區內兩間緊挨著地的小廟——天后古廟以及協成宮,依舊成為紀錄了漢人移民最初面對海洋的恐懼、希望和信仰。在萬般繁華的香港,若想尋找海的印記,首先該來西貢墟走一走。
  從走私據點到海鮮樓
  傳統上,中國北方稱市集為“集”,南方稱為“墟”,現時約莫只有嶺南還在使用這個稱呼。大概百多年前開始,大眾開始以碼頭附近為貿易據點,陸上叫賣聲不絕於耳,蛋家人的戎客船則依偎在避風塘內,但最受人矚目的,自然是天后古廟和協天大帝廟了。天后宮就建在墟旁,初建日期已不可考,僅知道一九二八年曾經重建,從捐款碑上刻的商鋪看來,當年的墟市曾經繁盛一時。善男信女將願望寫在黃絲帶,再綁上廟方祈福的木架橫枝,檀香繚繞,燭影搖曳,這大概是如今見來,西貢最有古風的時刻。   依照香港作家陳天權的說法,一九五〇年代,因為捲入朝鮮戰爭,聯合國對北京政權實施禁運,但廣大內地對於新奇舶來品需求又無法消除,怎麼辦呢?偏處一隅的西貢墟成了逐利商人走私據點,大量貨品以此為中轉運往內地,商鋪連片,禁運解除後,西貢墟的勝景在七、八〇年代也逐漸沒落以後,街鋪改經營海鮮酒樓,至今不歇,香港人最愛說的“到西貢,吃海鮮”,就源於三十年前。
  家庭經營的米其林餐廳
  既然濱海,海鮮自是無所不在的符號。
  西貢市區街邊見得曝曬魚乾、聞得到海水鹹味。老饕則到海鮮市場“提貨”,懶得回自家烹煮,就交給市場街上的六福菜館,入席等待美食上桌。
  “六福菜館”是香港美食地圖上的傳奇,二〇〇六年開業,不到三年便摘下米其林一星,而且連續摘星,很受當地人喜歡。老闆鍾森綽號“老虎”,有客家血統,祖上捕魚為業,算是這一帶老住民了:大廚“華仔”是老虎的叔叔,燒得一手好菜,尤其擅長客家料理,火候控制極好,菜館內服務生也多是自家人,老闆娘也在店內坐鎮。
  六福菜館成功的祕訣,在於將Just in Time生產管理要訣運用到極致:直接和漁民買到最新鮮的海產,當日有什麼漁獲就吃什麼,味道極其鮮美。有了米其林加持,六福菜館近年生意火爆,價格也水漲船高,人均消費高至五百港幣。若預算有限,往東北方走,海鮮街外還有些平價選擇。
  菠蘿包與車仔麵
  西貢咖啡餅店的菠蘿包最是誘人,甫一出爐,四面八方聞香而至的時刻立刻蜂擁而至,要塊剛出爐、大分量的牛油菠蘿包,再塞一塊牛油,讓熱量與幸福厭一起爆表。留心咬——酥脆的菠蘿包皮可能會散得人滿身都是。福民路上的松記車仔麵就更傳奇了,這檔超過四十年的老店從路邊攤起家(“車仔麵”即得名於攤販多以改裝的手推車流動經營),時不時“走鬼”(舊時香港攤販逃避執法人員抓罰,相互招呼走脫的暗語),靠著省吃儉用租下小巷弄店面,店面打理得乾淨整潔,甚至拿到食環署所舉辦清潔比賽的冠軍。
  松記在西貢小吃中闖出名號,還得歸功於第二代掌門人郭小惠。三歲就蹲在路邊幫爸媽洗碗的她,從澳洲留學回港後擔任工程師,卻因不忍父母工作辛勞、又不捨家中經營數十年的基業,放棄穩定工作接手麵店生意。車仔麵的特色是食客能自由選擇配料、湯汁以及麵條,郭小惠便在食材創新上多下工夫,增添豬大腸、滷牛肚、魷魚條等,數十種豐富食材令人看了食指大動,再加上紅豆冰、奶茶等甜品,量大用料足,無怪來客絡繹不絕。不過來這裡,可別奢望什麼“顧客至上”了,松記的服務態度不算頂好,郭小惠更是位性情中人,面對一位不願意與人併桌而在店內髒話連篇的傲客,她的反應是直接衝進廚房提刀趕人,還以這次“驅客”題,上了一回香港蘋果日報,箇中氣魄,巾幗不讓鬚眉。
  天然的地質教室
  拋去酒樓,陽光和沙灘才真的是讓西貢成為香港人海上後花園的要角。香港人幾乎都從西貢出過海,或至少來這裡看沙灘、曬太陽。如果想以最近便也最有效率的方式徜徉西貢海濱,遊人能輕易在西貢墟遇見兜售套裝行程的船老闆,兩至三小時之內載遊客遊遍橋咀洲和鹽田梓,若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從西貢碼頭出發至各島,單程四十五港幣左右。幾個海灘每逢夏日就沸騰,橋咀海灘和橋咀洲南側的廈門灣,燒烤設施、小吃亭、更衣室和淋浴間一應俱全,其中,廈門灣因為海灘呈半月形,當地人多稱為“半月灣”,最受歡迎,夏季週末想在這裡曬太陽,得在吃完午飯前就抵達,一到下午,別說好位置,恐怕方寸之地都難求。
  橋咀海灘就在橋咀碼頭旁,但更值得一提的是島上地貌,這裡有著全香港最迷你的野郊公園。一億四千萬年前。此處為火山地帶,火山爆發時噴發了高濃度二氧化矽的熔巖,經過多年風化後逐漸成為現今的沙洲。島上最著名的景點“菠蘿石”,形狀和菠蘿包有九成相似,這裡更適合闔家大小光臨,尤其帶著孩子來一場親近自然的地質教育課程,島上“地質小百科”相關標示清楚,可以待上大半天。
  搖啊搖,來到鹽田籽人在西貢墟已然覺得遠離都會叢林,乘船前往鹽田梓,則近乎遺世而獨立了。兩個多世紀以前,客家人陳孟德率族人從廣東寶安南遷,島上以曬鹽、捕魚為生,於是有了這個名字。有意思的是。在十九世紀末.陳氏先祖已然信奉天主教,其中還有多位擔任神職,島上的聖若瑟教堂建於一八九〇年,小巧別緻,見證著島民的信仰,大概是全島信敦實在太特別,聖若瑟教堂在二〇〇五年還拿下聯合國文化遺產保護優異獎,為當地人所津津樂道。
  近十年來港人挖掘本土文化風氣日益興盛,鹽田梓小清新的模樣很受到歡迎,然而,這裡在幾十年前其實已經沒有村民居住了,一直到近年厭倦了城市的鹽田梓住民又返回島上,才又慢慢恢復生機。
  沒有人會拒絕在這裡悠閒晃上個把小時:村口賣有村民自製茶粿和豆花,荒廢多年的鹽田也以實驗性質開放,如果有興趣,提前十天能預約生態和鹽田體驗課程。鹽田梓上唯一一所學校澄波學校也有百年歷史,現在改建為鹽田梓文化資源展覽室,陳列著村民昔日生活的用品,悠悠道來鹽田梓村的歷史故事。
  古宅篇
  穿村入厝,回味悠悠老時光
  就似這一區
  曾經稱得上美滿甲天下但霎眼全街的單位
  快要住滿烏鴉好景不會每日常在
  天梯不可只往上爬愛的人沒有一生一世嗎大概不需要害怕——謝安琪《囍帖街》
  一群人,從海出去,另一群人,從陸上來。
  歌手謝安琪的《囍帖街》唱出了幾代香港人的老城情結。港島灣仔區的利東街因為是印刷製作以及門市集中地,傳統上稱為“囍帖街”,建於二十世紀中葉的唐樓店鋪成片。二〇〇四年,香港政府規劃重新開發此區,收回街鋪業權,商店關門,成長於二十世紀的港人多捨不得啊,每一音符每一句歌詞,都在抗拒城市變遷。
  香港變了嗎?香港不斷在變。但在新界某些地方,舊時代從未真正走遠。別說《囍帖街》裡唱的一九五〇年代,上百年前,甚至千年以前的時代印記,在這裡仍然保持悠緩步調,慢走慢行。   石牆、圍村、老氏族
  要追溯新界人文歷史,不能不提及錦田鄧氏、新田文氏、上水廖氏、上水侯氏,以及粉領彭氏等“新界五大家族”,他們在宋、明期間陸續遷居於此,建圍村、設祠堂,辦書室、蓋廟宇,其中,來港歷史最悠久的錦田鄧氏是五大家族之首,北宋時期即從江西南遷,定居屏山以後,逐漸建立了今天的“三圍六村”。
  所謂“圍”,指的是以石牆圍城的村落,明朝中後葉,中國東南方沿海倭寇騷擾不斷,新界居民為了自保,便在房屋周圍築起矮石牆用於抗盜,現在香港、深圳幾個地名,例如門樓和圍牆已經列為法定古蹟、號稱新界最早圍村的“老圍”、因為成為許鞍華《天水圍的日與夜》、《天水圍的夜與霧》兩部電影,以及其他大眾流行文化創作素材而更加聲名大噪的“天水圍”:還有改革開放後暴富,成為“深圳最牛城中村”的“蔡屋圍”,大抵都可沿著相同歷史脈絡,探詢它的起點。
  砲火與殖民的見證者
  在新界歷史中,吉慶圍相當有代表性——它是一八九九年新界原住民英勇抵抗英國殖民者的見證人。當時鄧氏族人退守至此處,關上圍門的鐵門做最後對抗,結果可想而知——村民手裡的鋤頭怎麼敵得過西方槍砲?被激怒的英軍攻入圍村,強行拆掉吉慶圍閘門,運回英國當作戰利品。一直到四分之一個世紀以後,鄧氏族人請求歸還鐵門,英方答應原閘奉還。現在在吉慶圍還可以看到門側銅刻碑記誌明此事,更可喜的是,目前仍有數百名鄧家人居於此,新界的“錦田鄧氏”,香火延綿不斷。
  想要以最快的速度了解香港傳統生活方式,就到荃灣地鐵站附近的三棟屋博物館走一趟吧。坐臥在小山丘上,是典型的客家圍村,一九八〇年代,荃灣發展為衛星城市,村民在政府安排下遷走,老厝改建為展覽館,重現新界原住民百年前的生活方式:如果還有點時間和耐心,一定得走趟屏山文物徑。宋代以降,從江西南遷的新界老住民,部分生活方式依舊沿襲至今,上百年的建築如祠堂、廟宇、書室及古塔等,經過十九和二十世紀末兩次中、英之間的主權移交、近年拆遷以及城市樣貌變遷,卻依舊幸運地保留了下來,依舊是供奉祖先、團聚族群及教育後人的核心,各項節慶儀式仍在,足以令人產生時空錯置的幻覺。
  一步一腳印,尋訪舊時光
  元朗的屏山文物徑像是中了時光凍結法術,結界之內的人,過得還是百年前的日常,發掘它的美麗,得靠遊人親自採訪。這段旅程,就從1屏山鄧族文物館開始吧,這是位於小山丘上,由英國殖民時期屏山警署改建而成的精美展覽館,遊人能在這裡了解鄧氏宗族的相關歷史,閱讀屏山的前世今生。逛完文物館,沿著屏廈路向西走三百公尺,2洪聖宮和3若虛書室會幾乎在同時間出現在眼前。從牆上區額可以知道,洪聖宮建於清代乾隆年間,至今已經有超過兩百五十年歷史,若虛書室內則有一幅三星圖,色彩相當鮮艷。
  轉完兩個小巧的古宅,回到屏廈路上往西走,遇交叉口右轉進入屏山文物徑,右側先見到4清暑軒,這棟落成於清代同治年間的宅邸是鄧家貴客的下榻居所,香港富商何東,也是賭王何鴻燊的伯公,就曾到訪此地。為了不怠慢貴客,也顯示鄧氏家族的財力,清暑軒以木雕、壁畫、漏窗、灰塑、斗拱裝飾,相當氣派,二樓還有通道通往毗臨的5覲廷書室,為了完成這項複雜的工程,當時鄧家還特別從廣州及佛山聘請建築師傅才得以完工。來到覲廷書室,可以慼受到一個大家族為了維持繁榮興盛,花了多少心思:舊時這裡是鄧氏族人祭祖、教育族中子弟的地方,為兩進式建築,第一進是門廳,後進為正廳,供奉歷代祖先靈位,中間為庭院,兩旁有廂房,走進室內,但見祖龕、斗拱、屏板、壁畫、屋脊裝飾都相當細膩華麗,可以想像在當時是為人稱道的精湛傑作。有意思的是,覲廷書室對面卻是一家酷炫的6屏山跑車餐廳,愛車成痴的老闆從事跑車買賣多年,如今打造了一家以跑車為主題的西餐廳,在香港小有名氣。如果逛到這裡,肚子已經咕嚕咕嚕叫了,網路人氣爆棚的7華嫂冰室就在前方,這間風格有些復古的小吃店外觀毫不起眼,過了用餐時間卻還是大排長龍,且已經前進灣仔、尖沙咀開設分店,菠蘿包搭上港式奶茶,這個組合宜冬宜夏:水遠不會出錯。東面已經有七百多年歷史的8鄧氏宗祠氣勢恢弘,是屏山鄧氏的祖祠,也是整個文物徑最精彩的篇章,三進兩院式建築,正門前兩旁是鼓臺,各鼓臺有兩柱支撐瓦頂,最特別的一點是,是宗祠正門沒有門檻,代表了鄧家曾有人身居朝廷要職。來到這裡別忘了抬頭望,大廳上的梁架刻有各種動植物和吉祥圖案,雕刻非常精美,且屋脊皆飾有石灣鳘魚和麒鱗。令人很慼動的是,時至今日,鄧家人定時在此祭祖、慶祝節日,傳統保留之奸,可見一斑。
  緊鄰鄧氏宗祠9愈喬公二祠也是有五百年歷史的法定古蹟,除了是祠堂,還是屏山各村子弟的讀書場所;沿北行路段穿過狹小巷弄便是10仁敦岡書室,科舉廢除以前,鄧族青年都在這裡接受教育,目標是考取功名,光耀門楣,一直到中華民國成立後,這裡依舊擔負教育責任,至今在春、秋兩季仍舉行祭典。西北方11社壇是屏山地區供奉的土地公,附近的12上璋圍是屏山文物徑沿線圍一的圍村,只可惜多數圍牆已經拆除,只剩下門樓、神廳,得像拼圖一樣,推測它當初的樣貌。附近的13古井從一、兩百年前即是附近兩個村民的飲水來源,東北方的14楊侯古廟是祭祀宋末名臣楊亮節的廟宇。從社壇沿著聚星路往北走,整趟屏山文物徑的終點15聚星樓就在眼前。它對鄧家意義非凡,傳說立村之時請風水先生指點,云此地依山環水,定必子孫繁衍而千年不衰,但西北方有個缺口,得尋求有擋煞之法。屏山鄧族的七代鄧彥通一晚夢見故鄉西北角上空星光燦爛,但群星突然落下,聚集於西北的河口,他夢中驚醒後想起立村時風水師父的說話,於是此建立了七層佛塔,恭奉文武諸神,擋北煞之外還能鎮水災,鄧氏一族從此人丁興旺,官運亨通。不過,現在見到的聚星樓因為颱風只剩下三層,和最初面貌大不相同了。
其他文献
上個世紀三、四〇年代的上海灘,曾培育多少風情萬種的女伶;其中影歌雙棲的白光,誠然就像是一束令人目眩神馳的“白光”,魅力返照之處,猶仍流蕩著散也散不盡的衣香鬢影!  張藝謀執導的電影《搖啊搖,搖到外婆橋》裡,鞏俐飾演的小金寶頭戴羽飾、身著膨短紅裙,如此煙視媚行地唱跳著:“假惺惺/假惺惺/做人何必假惺惺/你想看/你要看/你就仔細地看看清……”這首風情無限的<假正經>曾撩撥多少純情少年的心,而原唱者正是
期刊
都說“食在廣州”而“廚出順德”,在精深的粵菜菜系中,順德料理以其豐富多樣的取料、博取眾長的烹調技術,允為箇中出類拔萃者——走一趟“南記”,品一回頂級盛宴,則稱得上盡得三昧矣!  順德這個美食之都,一直心嚮往之,老想一嘗為快。它是魚米之鄉,物產豐饒,人文薈萃。割烹之道,尤其擅長,佳餚固然滿案,小吃亦極可觀,吸引各方食客,絡繹不絕於途。我的食福甚好,應“樽境俱樂部”之邀,前往“南記”品鮮,飲馬爹利佳釀
期刊
三年以前,正當大家狐疑澳門酒店還能玩出什麼新花樣的時候,永利皇宮以一座遊湖纜車震撼路氹。只見電纜拉開近七百公尺長,環繞永利地標表演湖一周,室內戶外洞進洞出,搭配水舞聲光,這才驚覺原來澳門娛樂發展沒有完成式,永遠都在進行式。然而瞠目結舌的觀光纜車還算其次,下述原因,才是永利皇宮所以為永利皇宮。  綜觀世界各城觀光纜車,不是依山傍海,就是居高臨下,不是收費景點,就是市政建設,少有如永利皇宮一般,單單一
期刊
滕王閣的舊與新、廬山的秀美,和景德鎮勃發的文創能量,是江西最亮眼的旅行名片。  若天地山水有情,約莫也會心生瑜亮情節。例如中國大陸兩大淡水湖:洞庭湖、鄱陽湖,似乎明裡暗裡都在較勁。  史上號稱“八百里洞庭”的洞庭湖在半個世紀前,面積退居鄱陽湖之後,但千百年來騷人墨客臨湖寫下名篇,卻令它在世人想像依舊保有光輝燦爛。從范仲淹《岳陽樓記》中“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天下胸懷、杜甫《望洞
期刊
眾所熟知,大衛貝克漢是足球員、是模特兒、是老公與爸爸;然而一般可能不知道,他是道道地地的倫敦人。服務了曼聯大半輩子,就在自己幾乎和曼徹斯特畫上等號的時候,貝克漢透過一支「澳門倫敦人」宣傳短片,提醒大家:我來自倫敦。  繼威尼斯人、巴黎人之後,包括大本鐘在內的英國地標,將在二〇二〇年起陸續進駐澳門,構築一座倫敦新城。不同於先前的合作,此番貝克漢不僅擔任形象大使,甚至「洗手做羹湯」地投入酒店室內設計及
期刊
為了宣導將在二〇二〇年開始實施第五代移動通信系統(5G),日本總務省發布短片,其中一幕,男孩為祖父母戴上智能眼鏡,一起從擴增實境中遠距與人身等大的姊姊會面。這看似先進的科技,其實早從遠古延續至今,有些人不需智能眼鏡便能目視或感應到千里之外、甚至在冥界穿越自如。商代盤庚執意要遷都時,以上帝(非今基督教的天父)和祖先授意來說服群眾,現代則仍有先輩神明託夢、仍有借乩童附身問事擲筊。人逝後靈魂是否存在?以
期刊
如今“被政治耽誤的某某”成了媒體流行用語,然而嘲諷居多、讚美者少,李滄東卻可謂貨真價實“被政治耽誤的導演”。創作步伐本就慢工細活,中途又獲韓國時任總統盧武鉉任命文化體育觀光部長,更加拉長了作品問世的間距。  不過,李滄東每回出手總是擲地有聲  《綠洲曳影》至今仍是影癡之間口耳相傳頂級神作、《密陽》捧出韓國首位坎城影后全道嬿、《燃燒烈愛》打破坎城影史場刊高分紀錄——《生命之詩》則像是經歷文化部長一職
期刊
四川人愛吃麻辣,在成都的街頭上,營業至午夜時分的串串香一間接著一間,高朋滿座的饕客們在子時過後才會逐漸散去,水果小販看準這些饕客大多需要多汁的水果來中和剛剛吃下的串辣,因此夜晚的串串店外總是聚集水果小攤。下次,假如在成都的午夜時分突然想吃水果,到串串店外找找一樣營業至凌晨的水果攤吧!
期刊
吃冰在當時的貴族中很常見,除了直接調製冰水來喝,他們其實已經會用牛奶、糖漿與花草果品來製作「酥山」,我猜測所謂的「酥山」,可能比較像是現代的剉冰或雪花冰!  這幾年因為極端氣候的關係,夏天好像愈來愈長、溫度也愈來愈高,雖然知道開冷氣會讓氣候變得更糟,卻也不得不抱著罪惡感按下遙控器。曾經也有人問我:“會不會想穿越回唐代的長安?”在我大學的時候,我一定會說好,但是這些年知道得愈多、就愈不想穿越回去了。
期刊
所謂的達人,在網路中指在某一領域專業精通,出類拔萃者。大陸十四億人中百分之九十擁有手機,其中近十億人透過手機端購買生活所需,於此市場消費經濟之新趨勢,多由達人引領創造。  打開大陸淘寶首頁右上角“網站導航”選單,眼前所展開的是一整個淘寶系的大圖譜,有各種銷售商品的主題市場、有專門針對族群需求發展的特色市場、有阿里系的APP(淘寶、聚划算、天貓、支付寶等)、有分地區和具功能性的精采推薦集(淘寶臺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