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结合,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来源 :当代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o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中的动,常常是指讲解、朗读、讨论、操作,是“有声有行”的教学;“静”,是指学生的默读、观察、思考、想象,是“无声”的世界。教学中的“动”,活跃课堂气氛,能使学生保持注意力;“静”则有利于加强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动静结合,才能让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
  怎样才能做到语文课堂的动与静的有机结合呢?
  一、追求有效的“动”
  1、让学生主动阅读和探究。
  语文的本质,就是要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语言,喜爱文字,从而形成自己的语文能力。这就需要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让学生先动起来。表现在语文课堂中,这种“动”是丰富多彩个性十足的。比如学生诵读体味,它可以是齐读、个别读、分角色读,也可以是高声诵读、轻声涵咏。比如质疑讨论、探究对话。无论是师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抑或教者与文本之间,这种对话应该是多样的全面的逐步深入的,更是见仁见智极具个性色彩的。
  在这样的动态突显的“对话教学”中,常常进行着思想碰撞:教师或者学生亮出自己的观点、想法,相互间碰撞出思想之火,生出更深层次的思想;然后双方或多方的思想、观点再次交流、碰撞;在反复交流中,新的信息、观点、理念在不断的影响着各方,不断的被接受或排斥,形成新的信息反馈,从而进行着思维、学识的不断完善与循环往复。
  2、让学生心“动”起来。
  “思考”是语文教学的第一需要。学生也只有爱思,善思,深思,才真正进入学习的角色,才可能真正尝到学习语文的甘甜。作为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心动”:如鼓励学生质疑,给学生商量和选择的权利,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突出学生的能动作用,使学生的学习自始至终处于主动发展、生动活泼之中,让学生感动、愤恨,忧伤、快乐,抑郁、开怀……这样,学生才会在探问、思索中拥有语文学习的参与感、成功感与快乐源,才会让自己的生命力得以华丽动态的彰显。
  二、穿插有效的“静”
  古人曰:“静能生慧”。课堂教学需“动”,更需“静”,没有“静”的“动”是散乱的活跃、虚伪的美丽,过于华丽不是語文教学的本真。“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淡泊,是外在氛围的安静,更是一种内心的沉思。“静”让语文教学逐渐走向质朴和真实;“静”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理解;“静”是一种内蕴,标志着语文教学的安宁和谐……宁静方能致远,在开放式的课堂中记得要给学生留一点“静”,让他们酝酿情感、品味思索、唤出内在的灵性,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这样的“静”给单一的课堂增添了别样的美丽。
  1、静心默读:
  课堂上留出安静的时间给学生默读很重要。感情复杂、思想深刻的文章,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安排学生默读时间。譬如执教《人是能思想的苇草》。这篇文章篇幅短小但语意深刻,其中融入了17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帕思卡尔深邃的思考和真切的情感。这样的文章光靠教师说是难有好的收效,所以反复地品读成了这篇文章的重点教学方法。大声朗读固然必不可少,而把浮躁的心沉寂下来,静静地用心去聆听揣摩,才能更真切地感受到那铭刻在字里行间的智慧与思考。这样的课堂不需要太热闹,只需要多给学生一点安静的时间,读读、品品,思考、交流。
  比如文本中有这样的表述:“人既不是天使,又不是禽兽;但不幸的是在于想表现为天使的人却表现为禽兽。”笔者让学生举例阐述理解。有学生在默读思考后举例指出,某些贫困山区的学生进入大学后心态失衡,追求奢华生活,最后走向违法犯罪。这些学生在渺小与伟大,可爱与可笑,完美与缺陷的夹缝中徘徊,在原本追求成为有用之人即变成“天使”的过程中因为不能把握自己而变成了“禽兽”。学生的这种独具个性的思考是借助朗读,更主要是借助默读、思考才达到的。
  2、静心思考:
  南宋教育家朱熹说:“静者,养动之根也。”课堂需要活力,而静下心来思考是探讨研究的基础。新课标要求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思维是一个过程,它需要时间。在接触所学知识前,在学习探讨知识中,以及结束本块知识学习后,都应该留足安静的时间,让学生沉思品悟。
  笔者观看某教师执教卡夫卡《变形记》。课堂前半段以执教者复述故事,学生朗读、梳理情节为主,之后老师要求以四人为小组讨论:如何理解“荒唐言”底下的“辛酸泪”这个重点和难点。学生很积极,讨论很热烈。而令执教者略显尴尬的是班级有部分理解能力较差的男生被排斥在这场热烈的讨论之外。他们安静地看课本,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见此情景,教师马上启示学生将中国的一则人变虫的故事与之对比,并给学生安排独立思考的时间。之后,那几个“局外人”马上活跃了起来,他们想到了蒲松龄的《促织》。教师设立了一个讨论点:他们为什么变成虫?在一段翻阅文本,静思比较中,两部中外的“变形记”所表现的个人价值的遗失与荒诞社会密不可分的主旨得到了教好的理解阐发。
  讨论前,多给学生一点自己品味语言、推敲情感、思索探究的兴趣、机会、时间,那么课堂将会有更多的收获。
其他文献
初中鲁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不惜笔墨设立探究活动,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标理念。大量探究活动以真实可感的生活主题为内容,创设鲜活的探究情景,为我们搭建起了自由表达、自主探究、尝试创新的平台。大量的探究情景和探究问题的创设,也为我们学习开辟了开放的思维空间,指明了思维的基本方向,丰富了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提高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同时,还可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进
期刊
随着经济竞争和知识竞争的日益激烈,社会对我们教师的工作质量和效益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基础教育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使我们教师存在许多困惑和压力。对此,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审时度势,做到: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同时,也要以我们教师的发展为本,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为自己在今后的竞争中争得一片蓝天。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成人、成才的同时,自身也得到成长与发展哪?  学者波斯纳认为:经验+反思=教师成长,我认为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予大力倡导。”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主要运用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究、独立发现和和作共商;二是借助于语文实践活动的手段,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课堂内外、校园内外、学科内外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语文综合性学习不能
期刊
数学课程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学习数学的过程应当成为积极的、愉快的和富于想象的过程,教学中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习数学的过程再不是令学生望而生畏的过程。以往的数学课程过分重视数学学科自身体系的完整和学生对基础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频繁的考试和大强度的训练,造就了许多学生的“失败者”心态,导致数学自信心的失落,有调查显示学生一般都欠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较多
期刊
【摘要】在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初中政治的教材具有通俗易懂、可读性强、与实际联系紧密等特点,这为教师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了良好条件。但要挖掘学生内在的学习潜力,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究性,让学生在“自揣”、“自探”、“自习”之中求得真知。本文将对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进行讨论,并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关键词】初中政治;主体性;途径  一、主体性及主体性教育的概
期刊
【摘要】作业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它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助于学生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有益于学生技能、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所以,作业应该成为孩子巩固知识、快乐实践、创新的园地。作业设计对教师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技能,也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应该引入现代教育理念,构建人文交互性作业评价机制,形成一套适合新课改的作业设计理念与方法。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作业
期刊
【摘要】学习物理注重实验的结合教学,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规律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在教学中物理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这是物理教学界的共识。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能正确的演示和指导学生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关键词】物理教学;演示实验;操作能力  初中学生,正处在兴趣的
期刊
【摘要】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未来的社会是个合作的社会,合作离不开思想、情感的交流,而口语交际是所有交际手段中最基本、最常用,也是未来社会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目前小学阶段的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口语交际教学才能真正有效地发展。本文从不同层面分
期刊
美术教育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如何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创造出一个个引人入胜、能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兴趣的良好环境,引发学生探索的兴趣,这样也就为学生自主参与探索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只有学生对美术感兴趣,才能主动去吸收美术知识和技能,并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负面影响,我们许多教师总是津津乐道于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述。却忽略了创新教育的重要性。笔者在经调查研究以及相关文献查阅基础之上对此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创新;教育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也不例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