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爱自然是儿童的天性,透过这种天性,可以培养儿童爱科学、爱劳动的品格。本文从儿童视角出发,追随儿童兴趣需求,鼓励儿童主动参与,重视儿童分享交流,透过儿童的感官,使儿童对自然界的事物有正确的认识,从而促进儿童生命的成长。
【关键词】基于儿童 种植 主题
幼稚园要布置一个科学的环境,尽可能地引导儿童栽培植物(花卉、蔬菜),布置庭院,从事浇水、除草、收获种子等工作。植物是幼儿园的应有元素,也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资源。我园借助一米菜园,尝试将种植和主题有效结合,让孩子们在参与种植、参与管理的过程中,不断观察、探究和发现,培养幼儿多方面的能力。我们期望透过儿童的感官,使儿童对自然界的事物有正确的认识,使儿童懂得自然界和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
一、追随儿童兴趣需求,种植主题应运而生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是指幼儿园课程要与生活,尤其是幼儿生活紧密联系,在课程目标的制定、内容的选择以及实施等方面都要紧密联系幼儿生活,把幼儿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事件纳入课程。阳春三月,春暖花开,茜茜奶奶在班级自然角种下一株无花果小树苗。孩子们天天浇水,期待它的发芽长大,可小树苗迟迟不见动静。基于孩子们对树苗发芽的渴求,生成了小菜园种植的主题。“种植”主题初期,老师和孩子们围绕“种什么”展开讨论,并鼓励孩子们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孩子们根据生活经验,提出了多种种植方案。经过投票选举,结合时令特征,我们最终确定了种植方案。
二、鼓励儿童主动参与,种植管理体现价值
陈鹤琴说:“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事亲身经历才能印象深刻。于是,在种植和管理环节,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与提升,形成一些比较稳定的步骤性策略体系,如“挖坑、放种子、填土、浇水等,老师大胆放手,鼓励孩子们主动参与。孩子们把一粒粒的青菜种子、胡萝卜种子、豌豆种子分别撒在泥土上,把大大的土豆埋进泥土里,虽然不是那么专业,种子播撒得也不够均匀,但孩子们亲身体验,并乐在其中,更期待种子能早日发芽!
1.制定浇水计划表,培养幼儿责任心和任务意识
给植物浇水是孩子们十分乐意的工作,因为新鲜还时常会出现争抢现象。但不断重复工作又难免单调,这就需要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和爱心。于是,老师和孩子们共同制定浇水计划表,幼儿自己选择浇水日期,利用每天上学和放学时间轮流去给蔬菜浇水。利用浇水计划表,他们自然而然明白了一周上五天课,周六周日两天休息在家。自己的名字和日期有效对应,体现了利用生活学习数学,生动又自然。有了浇水计划表,孩子们浇水不再争抢,给蔬菜宝宝浇水俨然成为了一项光荣的任务。晨间、傍晚都能看见孩子们在小菜园勤劳的身影,既发展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幼儿的责任心和爱心。
2.引导观察记录,发展幼儿探究力和想象力
“儿童从很早开始就能赋予事件意义,并试图去分享意义以及与意义相关的故事。”因此,老师引导儿童通过各种可“表达的、交流的和认知的语言”探索周围的环境并表达自我。透过儿童的这些观察记录,老师尝试解读儿童的内心,理解他们的行为,从而调整主题路径,发展儿童科学探究力。
例1:记录“苗苗在长高”一适时引入测量概念
在胡萝卜的生长过程中,老师带着孩子们每隔一段时间就去观察并记录。天天小朋友在两次不同记录中呈现了萝卜苗不同的高度,他说萝卜苗越长越高了。老师引发儿童讨论:怎样才能清晰地发现苗苗长高?提议:我们在苗苗旁边插根尺子,量一量就好了。于是,追随儿童想法,支持儿童行为,测量的概念被带进了主题。老师带着孩子开始了给苗苗量身高的活动。孩子们用尺子、木棒等工具亲自在苗苗旁边测量并记录,真实感受着植物越长越高。
例2:感知“叶子各不相同”——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随着植物逐渐长大,孩子们的观察也逐步深入。悠宝在观察后记录:豆苗的叶子是椭圆形的,像蝴蝶一样。安安记录:胡萝卜的叶子和香菜一样。透过孩子们的观察记录,我们欣喜地看到:他们的观察独到、细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于是,老师将这些记录和大家分享,并鼓励更多的孩子仔细观察,大胆想象。于是,孩子们在小菜园的观察更具针对性了。团团记录:青菜叶子一开始有2片,像小花,后来有4片,像蝴蝶。润润记录:胡萝卜叶子一横一横的,像雪花。悠宝记录:芋头的叶子像荷叶……孩子们的观察不只局限于表面,更在观察的背后融进了想象。
三、重视儿宣分享交流。获得新的经验感受
幼儿的语言学习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同时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
1.讨论“土豆长在哪里”一借助绘本拓展经验
小菲在画画区记录了小菜园的土豆,只见画面上有黑黑的泥土,绿绿的枝叶,在枝叶中还有一个个土黄色的小圆球。她说小圆球是土豆,土豆苗长大了就会在杆子上结果。户外活动时孩子们来到小菜园观察,心心在泥土里发现了一个新长出的小土豆。她欣喜万分,召唤同伴都来看泥土里的小土豆。老师结合小菲的观察记录和心心的发现,抛出话题引发讨论:土豆到底长在哪?在一番讨论思考后,老师及时将科学类绘本《上面和下面》引入课堂。通过画面解读让孩子们了解了茄子、黄瓜等果实生长在泥土上,而土豆、洋葱等果实生长在泥土下。借助绘本能有效拓宽孩子们的经验,同时也要借助家长力量,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各类果实的生长情况,对大自然的植物产生初步的探究欲。
2.发现“小菜园里有虫子”一生成新的探索点
硕硕在观察记录中画了一个个小黑点,告诉老师是小菜园里的虫子。原来最近在探索小菜园的过程中,好多小朋友都发现了虫子,有皮球虫、毛毛虫,也有蚯蚓、蜗牛,还有小蚂蚁。虫子是孩子们特别感兴趣的事物,他们兴奋地尖叫,不停地围观,并展开讨论:“毛毛虫会吃小菜园里的菜。”“我妈妈说蚯蚓会松土,是益虫。”“毛毛虫长大了就变成了蝴蝶。”虫子又是孩子们的一个探索点,各种虫子长相不同,生活习性也不同,借着孩子们浓厚的兴趣,结合教室自然角喂养的蚕宝宝,我们生成了新的活动“有趣的虫虫”。
四、关注儿童亲身体验。促进儿童生命成长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本质是通过课程,使幼儿真正处在一个自己的需要、兴趣、潜能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的世界里,使幼儿的生命更具活力。随着小菜园主题的不断深入,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着生命的力量。
程程意外发现小菜园的土豆开花了,他把这一现象认真记录下来,并在画面上添了太阳和云朵。她告诉老师:“太阳公公给土豆照光,风爸爸给土豆凉爽,雨婆婆给土豆浇水,土豆长小苗长叶子,再开出美丽的小花。”儿童在亲历中感受到生命成长的力量,俨然就是天生的诗人、画家。而当孩子们见到一个个小茄子挂在枝叶中随风摇曳,他们欢呼、兴奋,集体拍手欢唱:“穿紫衣,戴紫帽,茄子长在泥土上。”
种植主题随着儿童的需求不断发展,教师则带着思考倾听并解读儿童,把握幼儿对于主题的兴趣与专注的程度,及时推动主题的发展。虞永平指出:“幼儿就是在做什么的过程中获得经验,得到发展的。”孩子们在种植主题中學会观察、探索、发现、表达、交往、欣赏……
【关键词】基于儿童 种植 主题
幼稚园要布置一个科学的环境,尽可能地引导儿童栽培植物(花卉、蔬菜),布置庭院,从事浇水、除草、收获种子等工作。植物是幼儿园的应有元素,也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资源。我园借助一米菜园,尝试将种植和主题有效结合,让孩子们在参与种植、参与管理的过程中,不断观察、探究和发现,培养幼儿多方面的能力。我们期望透过儿童的感官,使儿童对自然界的事物有正确的认识,使儿童懂得自然界和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
一、追随儿童兴趣需求,种植主题应运而生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是指幼儿园课程要与生活,尤其是幼儿生活紧密联系,在课程目标的制定、内容的选择以及实施等方面都要紧密联系幼儿生活,把幼儿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事件纳入课程。阳春三月,春暖花开,茜茜奶奶在班级自然角种下一株无花果小树苗。孩子们天天浇水,期待它的发芽长大,可小树苗迟迟不见动静。基于孩子们对树苗发芽的渴求,生成了小菜园种植的主题。“种植”主题初期,老师和孩子们围绕“种什么”展开讨论,并鼓励孩子们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孩子们根据生活经验,提出了多种种植方案。经过投票选举,结合时令特征,我们最终确定了种植方案。
二、鼓励儿童主动参与,种植管理体现价值
陈鹤琴说:“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事亲身经历才能印象深刻。于是,在种植和管理环节,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与提升,形成一些比较稳定的步骤性策略体系,如“挖坑、放种子、填土、浇水等,老师大胆放手,鼓励孩子们主动参与。孩子们把一粒粒的青菜种子、胡萝卜种子、豌豆种子分别撒在泥土上,把大大的土豆埋进泥土里,虽然不是那么专业,种子播撒得也不够均匀,但孩子们亲身体验,并乐在其中,更期待种子能早日发芽!
1.制定浇水计划表,培养幼儿责任心和任务意识
给植物浇水是孩子们十分乐意的工作,因为新鲜还时常会出现争抢现象。但不断重复工作又难免单调,这就需要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和爱心。于是,老师和孩子们共同制定浇水计划表,幼儿自己选择浇水日期,利用每天上学和放学时间轮流去给蔬菜浇水。利用浇水计划表,他们自然而然明白了一周上五天课,周六周日两天休息在家。自己的名字和日期有效对应,体现了利用生活学习数学,生动又自然。有了浇水计划表,孩子们浇水不再争抢,给蔬菜宝宝浇水俨然成为了一项光荣的任务。晨间、傍晚都能看见孩子们在小菜园勤劳的身影,既发展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幼儿的责任心和爱心。
2.引导观察记录,发展幼儿探究力和想象力
“儿童从很早开始就能赋予事件意义,并试图去分享意义以及与意义相关的故事。”因此,老师引导儿童通过各种可“表达的、交流的和认知的语言”探索周围的环境并表达自我。透过儿童的这些观察记录,老师尝试解读儿童的内心,理解他们的行为,从而调整主题路径,发展儿童科学探究力。
例1:记录“苗苗在长高”一适时引入测量概念
在胡萝卜的生长过程中,老师带着孩子们每隔一段时间就去观察并记录。天天小朋友在两次不同记录中呈现了萝卜苗不同的高度,他说萝卜苗越长越高了。老师引发儿童讨论:怎样才能清晰地发现苗苗长高?提议:我们在苗苗旁边插根尺子,量一量就好了。于是,追随儿童想法,支持儿童行为,测量的概念被带进了主题。老师带着孩子开始了给苗苗量身高的活动。孩子们用尺子、木棒等工具亲自在苗苗旁边测量并记录,真实感受着植物越长越高。
例2:感知“叶子各不相同”——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随着植物逐渐长大,孩子们的观察也逐步深入。悠宝在观察后记录:豆苗的叶子是椭圆形的,像蝴蝶一样。安安记录:胡萝卜的叶子和香菜一样。透过孩子们的观察记录,我们欣喜地看到:他们的观察独到、细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于是,老师将这些记录和大家分享,并鼓励更多的孩子仔细观察,大胆想象。于是,孩子们在小菜园的观察更具针对性了。团团记录:青菜叶子一开始有2片,像小花,后来有4片,像蝴蝶。润润记录:胡萝卜叶子一横一横的,像雪花。悠宝记录:芋头的叶子像荷叶……孩子们的观察不只局限于表面,更在观察的背后融进了想象。
三、重视儿宣分享交流。获得新的经验感受
幼儿的语言学习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同时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
1.讨论“土豆长在哪里”一借助绘本拓展经验
小菲在画画区记录了小菜园的土豆,只见画面上有黑黑的泥土,绿绿的枝叶,在枝叶中还有一个个土黄色的小圆球。她说小圆球是土豆,土豆苗长大了就会在杆子上结果。户外活动时孩子们来到小菜园观察,心心在泥土里发现了一个新长出的小土豆。她欣喜万分,召唤同伴都来看泥土里的小土豆。老师结合小菲的观察记录和心心的发现,抛出话题引发讨论:土豆到底长在哪?在一番讨论思考后,老师及时将科学类绘本《上面和下面》引入课堂。通过画面解读让孩子们了解了茄子、黄瓜等果实生长在泥土上,而土豆、洋葱等果实生长在泥土下。借助绘本能有效拓宽孩子们的经验,同时也要借助家长力量,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各类果实的生长情况,对大自然的植物产生初步的探究欲。
2.发现“小菜园里有虫子”一生成新的探索点
硕硕在观察记录中画了一个个小黑点,告诉老师是小菜园里的虫子。原来最近在探索小菜园的过程中,好多小朋友都发现了虫子,有皮球虫、毛毛虫,也有蚯蚓、蜗牛,还有小蚂蚁。虫子是孩子们特别感兴趣的事物,他们兴奋地尖叫,不停地围观,并展开讨论:“毛毛虫会吃小菜园里的菜。”“我妈妈说蚯蚓会松土,是益虫。”“毛毛虫长大了就变成了蝴蝶。”虫子又是孩子们的一个探索点,各种虫子长相不同,生活习性也不同,借着孩子们浓厚的兴趣,结合教室自然角喂养的蚕宝宝,我们生成了新的活动“有趣的虫虫”。
四、关注儿童亲身体验。促进儿童生命成长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本质是通过课程,使幼儿真正处在一个自己的需要、兴趣、潜能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的世界里,使幼儿的生命更具活力。随着小菜园主题的不断深入,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着生命的力量。
程程意外发现小菜园的土豆开花了,他把这一现象认真记录下来,并在画面上添了太阳和云朵。她告诉老师:“太阳公公给土豆照光,风爸爸给土豆凉爽,雨婆婆给土豆浇水,土豆长小苗长叶子,再开出美丽的小花。”儿童在亲历中感受到生命成长的力量,俨然就是天生的诗人、画家。而当孩子们见到一个个小茄子挂在枝叶中随风摇曳,他们欢呼、兴奋,集体拍手欢唱:“穿紫衣,戴紫帽,茄子长在泥土上。”
种植主题随着儿童的需求不断发展,教师则带着思考倾听并解读儿童,把握幼儿对于主题的兴趣与专注的程度,及时推动主题的发展。虞永平指出:“幼儿就是在做什么的过程中获得经验,得到发展的。”孩子们在种植主题中學会观察、探索、发现、表达、交往、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