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批评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方法,又是一种有效的沟通信号,更大程度上是一门直击心灵的艺术。在教育管理实践中,批评是对学生一种侧面的评价。“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尤其在当今教育大环境中,学生的耐挫力居下不高,对学生的批评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就不能不讲究批评的方式。本文试图从多维角度,探讨批评艺术的巧妙应用。
【关键词】:批评;学生;方式;评价
我们每天面对的学生是朝气蓬勃,活力四射的年轻生命。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而教育的主体----学生也是一样。苗木在成长过程中,满枝绿叶不可能片片茂盛,难免夹杂着蛀叶,更何况学生还是求学阶段的孩子,不时张扬着单纯幼稚的一面。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有不同的行为习惯、生活态度及个性特征,在不同的方面或彰显着优势,或暴露出缺陷。因此,班主任要善待差异,在评价中体现差异。批评缺陷要让学生觉得是对他说的,而不是对大家说的。一些大而化之的肯定性评价,例如该生热爱祖国、关心集体等,过于泛化,缺乏针对性,缺乏个体性,从而失去正面评价的效力。承认差异是一种良好的品质,而如果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允许差异的存在,那对不同的学生而言是一种莫大的促进。对于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迷茫,与其埋怨无边的黑暗,不如点亮赞美和批评这两支小小的蜡烛,照耀他们的一小段行程,培植他们生命中的反省精神。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对自身优、劣势有清晰的认识,更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自尊心,在自己优势的方面不断地寻求发展,这才是教育面向全体的主旨之所在。
赞美和批评都属于对学生评价的范畴,是相辅相成的。赞美是对学生正面的肯定和评价,仿佛露珠对新月遍洒清辉的真正独白,没有赞歌,学生容易失去信心;批评也是对学生积极的关怀和鞭策,是孩子发展必须的营养,没有批评,信心离开了反思,往往会变得盲目和膨胀。
案例1
“天也大,地也大,平日做啥都不怕,老师不会写坏话。”亲爱的老师,面对这样一首打油诗,难道不会引起您的深思吗?平日我们犯一丁点的错的,您都会严厉的批评,为什么拿回家的评语却这样呢?难道您怕家长吗?
批评又是一种朴素的教育智慧,是一种灵活应变的心理启发,不能过分艺术化地加以矫饰或滥用。批评力度因错误的情节或问题的性质而异;批评用语因个体心理承受力强弱而异,对于内向、敏感的学生,不得操之过急,可以采用谈心式的、借彼批此的方式,委婉地点化他明辨是非,自纠其错,达到曲径通幽。特别要选准批评的场合,把握批评的时机,不能不顾语境,更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妄用或滥用公开批评的方式,打压犯有错误学生的威风。逞一时之快,很容易招致被批评对象日后更为猛烈的逆反。
案例2
王兵是学校的学习标兵,也是一直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他不但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在担任班长时工作踏实负责,诸多表现都很出色。班主任对他赞赏有加。在一次自习课上,班主任王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些作业后,便离开了教室。聪明的王兵用很短的时间就完成了作业。找不到事情干的他,开始拉着同桌李江聊天,时不时还发出“咯咯”的笑声,从而影响了全班的纪律。王老师回到班级发现这个情况后,首先对李江提出了批评,因为他认为王兵不可能做破坏纪律的事情,肯定是李江的问题。这使得李江很委屈,其他同学也都感到愤愤不平。王老师这次不适当的批评在学生中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大家都觉得,在老师的心目中,好学生永远都是好的,不会犯错误的,所以千万不要跟他们在一起。否则,只要犯错,老师总是认为是自己的不对。
案例3
陶行知在校园里看见男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的同学,他当即上前制止。当天放学后,陶行知在办公室与王友的谈话中用四块糖果奖励王友代替批评,而不是老套地呵斥一通。这普通的四块糖果倾注着陶行知浓浓的爱生之情,融化成孩子心中的温暖。这种简练、幽默而深刻的爱,注定让孩子回味一生。
批评的出发点是为了帮助对方改善行为,提升绩效,而不是仅仅指出问题,因此,也不能把批评机械化为如同嚼蜡般无味的正确的说教,在延续着善意的同时,要力争显现新的语言风格和语言结构。让观点更刺激一些,让锋芒更毕露一些,让过程更生动一些,就像是看立体影视,画面中不时会有什么东西向你扑面而来;让辞令表达更时尚一些,就像是手机,随便身边一个什么人,总有着不同的样式和色调;让批评方式更错位一些,就像现代建筑,刻意创新,不按套路出牌,不一环套着一环。
批评并非目的,不是一番训斥就宣布结束。批评的目的也不在于说服他人对号入座,而是为了学生的不断发展。批评要为被批评价者提供一个可能的改进空间,给予其朝着更优的方向发展的动力与信心。班主任作为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在批评时所提供的意见与建议都将成为学生成长的重要辅助。因此,更多的应该体现多元、包容、爱护的积极态度。有了这样的态度,学生受到批评的压力就会相对减弱一些,同时也给予班主任相对自由的空间,可以真正地参与其中,真正有创造性地展开批评工作。
关注教育的细节,主要是从细小的地方,也就是从门缝里,从叶脉间,从秋毫里,从针孔中,去寻找熟视无睹、充耳不闻甚至是麻木不仁的问题,忠言逆耳,防微杜渐。当然,批评不是单纯的你说他听,而更像是一个互动的沟通过程。注意耐心地听取对方的倾诉,可能比你苦口婆心还要重要得多。对方一旦取得进步,必须抓住时机,及时强化亮点,予以正面评价,鼓励对方杜绝类似的错误,逐渐实现预定的教育目的。
教师因学生犯了明显或重大错误而非行使批评的教育权利不可的时候,一定要力戒使用侮辱性的语言。体罚是一种热暴力,侮辱性的语言是一种冷暴力,都是简单粗暴的方式,前者伤害的学生的肉体,后者摧残的是学生的自尊。
批评的力量在于团队的精诚合作,这决定了班主任绝对不能唱独角戏。务必发挥榜样感召作用,且依靠班干和科任老师协助,汇聚合力,达到批评的初衷,收获教育的果实。以往教师是评价的绝对权威,教师一人说了算,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批评。如今,评价的主体正在发生变化:除教师评价、家长评价之外,学生自评也被列入重要环节。自我评价实际上是学生自我认识的过程中不断反省自身,这也是学生成长的一项重要内容。自我评价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纪律和行为习惯进行反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能力。同时,还应当鼓励学生之间善意的互评,相互批评对方的不足,有助于学生通过对比,找出差距,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当然,学生在自评与互评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班主任应该扮演指导者的角色,不断地创设机会让学生对他人和自己进行评价。
综上所述,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要摒弃那种静止的、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思维定势,用变化的、发展的、进步的眼光去看待和研究学生,要看到学生的长处,看到学生的未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多种发展的可能性。只有见识激励性原则,才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使学生健康成长。“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苛求学生,不如用一点时间去发现其优点,并以此鼓励他,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要倡导“四多四少”评价,即多一点赏识,少一点苛求;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多一点肯定,少一点否定;多一点信任,少一点怀疑。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每一个“微不足道”的优点,以自然、真诚、恰当、温馨的语言予以赞美,让学生在激励的批评价中受到鼓舞,增强信心,明确方向,不断进步。
总之,批评是个技术活,也是良心活,它决定着对学生评价的导向。批评者应该坚决服从自己的内心,有诚挚情感了,批评才能真实和公正,而不会被外因和成见所左右。
【关键词】:批评;学生;方式;评价
我们每天面对的学生是朝气蓬勃,活力四射的年轻生命。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而教育的主体----学生也是一样。苗木在成长过程中,满枝绿叶不可能片片茂盛,难免夹杂着蛀叶,更何况学生还是求学阶段的孩子,不时张扬着单纯幼稚的一面。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有不同的行为习惯、生活态度及个性特征,在不同的方面或彰显着优势,或暴露出缺陷。因此,班主任要善待差异,在评价中体现差异。批评缺陷要让学生觉得是对他说的,而不是对大家说的。一些大而化之的肯定性评价,例如该生热爱祖国、关心集体等,过于泛化,缺乏针对性,缺乏个体性,从而失去正面评价的效力。承认差异是一种良好的品质,而如果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允许差异的存在,那对不同的学生而言是一种莫大的促进。对于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迷茫,与其埋怨无边的黑暗,不如点亮赞美和批评这两支小小的蜡烛,照耀他们的一小段行程,培植他们生命中的反省精神。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对自身优、劣势有清晰的认识,更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自尊心,在自己优势的方面不断地寻求发展,这才是教育面向全体的主旨之所在。
赞美和批评都属于对学生评价的范畴,是相辅相成的。赞美是对学生正面的肯定和评价,仿佛露珠对新月遍洒清辉的真正独白,没有赞歌,学生容易失去信心;批评也是对学生积极的关怀和鞭策,是孩子发展必须的营养,没有批评,信心离开了反思,往往会变得盲目和膨胀。
案例1
“天也大,地也大,平日做啥都不怕,老师不会写坏话。”亲爱的老师,面对这样一首打油诗,难道不会引起您的深思吗?平日我们犯一丁点的错的,您都会严厉的批评,为什么拿回家的评语却这样呢?难道您怕家长吗?
批评又是一种朴素的教育智慧,是一种灵活应变的心理启发,不能过分艺术化地加以矫饰或滥用。批评力度因错误的情节或问题的性质而异;批评用语因个体心理承受力强弱而异,对于内向、敏感的学生,不得操之过急,可以采用谈心式的、借彼批此的方式,委婉地点化他明辨是非,自纠其错,达到曲径通幽。特别要选准批评的场合,把握批评的时机,不能不顾语境,更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妄用或滥用公开批评的方式,打压犯有错误学生的威风。逞一时之快,很容易招致被批评对象日后更为猛烈的逆反。
案例2
王兵是学校的学习标兵,也是一直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他不但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在担任班长时工作踏实负责,诸多表现都很出色。班主任对他赞赏有加。在一次自习课上,班主任王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些作业后,便离开了教室。聪明的王兵用很短的时间就完成了作业。找不到事情干的他,开始拉着同桌李江聊天,时不时还发出“咯咯”的笑声,从而影响了全班的纪律。王老师回到班级发现这个情况后,首先对李江提出了批评,因为他认为王兵不可能做破坏纪律的事情,肯定是李江的问题。这使得李江很委屈,其他同学也都感到愤愤不平。王老师这次不适当的批评在学生中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大家都觉得,在老师的心目中,好学生永远都是好的,不会犯错误的,所以千万不要跟他们在一起。否则,只要犯错,老师总是认为是自己的不对。
案例3
陶行知在校园里看见男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的同学,他当即上前制止。当天放学后,陶行知在办公室与王友的谈话中用四块糖果奖励王友代替批评,而不是老套地呵斥一通。这普通的四块糖果倾注着陶行知浓浓的爱生之情,融化成孩子心中的温暖。这种简练、幽默而深刻的爱,注定让孩子回味一生。
批评的出发点是为了帮助对方改善行为,提升绩效,而不是仅仅指出问题,因此,也不能把批评机械化为如同嚼蜡般无味的正确的说教,在延续着善意的同时,要力争显现新的语言风格和语言结构。让观点更刺激一些,让锋芒更毕露一些,让过程更生动一些,就像是看立体影视,画面中不时会有什么东西向你扑面而来;让辞令表达更时尚一些,就像是手机,随便身边一个什么人,总有着不同的样式和色调;让批评方式更错位一些,就像现代建筑,刻意创新,不按套路出牌,不一环套着一环。
批评并非目的,不是一番训斥就宣布结束。批评的目的也不在于说服他人对号入座,而是为了学生的不断发展。批评要为被批评价者提供一个可能的改进空间,给予其朝着更优的方向发展的动力与信心。班主任作为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在批评时所提供的意见与建议都将成为学生成长的重要辅助。因此,更多的应该体现多元、包容、爱护的积极态度。有了这样的态度,学生受到批评的压力就会相对减弱一些,同时也给予班主任相对自由的空间,可以真正地参与其中,真正有创造性地展开批评工作。
关注教育的细节,主要是从细小的地方,也就是从门缝里,从叶脉间,从秋毫里,从针孔中,去寻找熟视无睹、充耳不闻甚至是麻木不仁的问题,忠言逆耳,防微杜渐。当然,批评不是单纯的你说他听,而更像是一个互动的沟通过程。注意耐心地听取对方的倾诉,可能比你苦口婆心还要重要得多。对方一旦取得进步,必须抓住时机,及时强化亮点,予以正面评价,鼓励对方杜绝类似的错误,逐渐实现预定的教育目的。
教师因学生犯了明显或重大错误而非行使批评的教育权利不可的时候,一定要力戒使用侮辱性的语言。体罚是一种热暴力,侮辱性的语言是一种冷暴力,都是简单粗暴的方式,前者伤害的学生的肉体,后者摧残的是学生的自尊。
批评的力量在于团队的精诚合作,这决定了班主任绝对不能唱独角戏。务必发挥榜样感召作用,且依靠班干和科任老师协助,汇聚合力,达到批评的初衷,收获教育的果实。以往教师是评价的绝对权威,教师一人说了算,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批评。如今,评价的主体正在发生变化:除教师评价、家长评价之外,学生自评也被列入重要环节。自我评价实际上是学生自我认识的过程中不断反省自身,这也是学生成长的一项重要内容。自我评价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纪律和行为习惯进行反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能力。同时,还应当鼓励学生之间善意的互评,相互批评对方的不足,有助于学生通过对比,找出差距,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当然,学生在自评与互评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班主任应该扮演指导者的角色,不断地创设机会让学生对他人和自己进行评价。
综上所述,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要摒弃那种静止的、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思维定势,用变化的、发展的、进步的眼光去看待和研究学生,要看到学生的长处,看到学生的未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多种发展的可能性。只有见识激励性原则,才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使学生健康成长。“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苛求学生,不如用一点时间去发现其优点,并以此鼓励他,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要倡导“四多四少”评价,即多一点赏识,少一点苛求;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多一点肯定,少一点否定;多一点信任,少一点怀疑。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每一个“微不足道”的优点,以自然、真诚、恰当、温馨的语言予以赞美,让学生在激励的批评价中受到鼓舞,增强信心,明确方向,不断进步。
总之,批评是个技术活,也是良心活,它决定着对学生评价的导向。批评者应该坚决服从自己的内心,有诚挚情感了,批评才能真实和公正,而不会被外因和成见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