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身具有较高的综合实践性特征,通常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是以主题探究形式实现对各学科资源和知识的优化整合,重视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等多方面能力。所以,综合實践活动课程在小学课程体系中的设置和开展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小学生;综合素质;作用
一、 引言
新课程改革提出在小学和高中教育教学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含有社会实践活动、信息技术与运用、探究式学习等环节和教育内容。在实践活动中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对知识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走出课堂有效加强和社会的互动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小学课程体系中的设置和落实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学生未来成长有着重大意义。下文就对综合实践活动对小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和作用展开简要的论述。
二、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能够有效推动学生学业水平的提升
学生来到学校中最重要的目标就是通过学习文化知识接收良好教育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也是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以往陈旧的教育教学理念认为,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就是浪费时间,还不如将这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课堂学习中,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其实该种教学理念是完全错误的,如果所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是科学合理的,不但不会对学生学业产生影响,反之还会推动学生学业水平的提升。
1. 在学生参与到科学合理的“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会碰到一些生活实际问题,而这些问题通常比较复杂,特别对小学生来讲需要他们运用在课堂中学习的所有知识,经过将各学科知识的归纳、分析和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过程实现了对各学科知识的相互联系和有机整合,并且,在活动任务或问题的促使下,学生也会积极主动的去思考,通过多种不同手段去搜集信息、整理获得的信息和分析信息,最终获得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做出决策。并且当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碰到的问题具有较大难度时,只靠学生自己的能力很难顺利解决问题,这时就需要学生组成小组,通过小组合作大家共同探讨研究和分析,在组内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优势在持续的交流和互动协作配合中解决问题。为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创造良好环境和空间。
2. 在学生参与到科学合理的“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对不断进行反思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成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需要学生对各个环节进行反思,反思贯穿在活动的始终。从实践活动开始从发现问题、多种途径搜集信息到分析整合信息再到最后的决策,这其中每个环节需要求学生展开持续的实践和探究。实践与研究过程其实就是在进行反思。当学生亲身体会过程后,在其中总结新知识和经验在于以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有机结合,继而实现自身认知体系的优化升级。学生互相之间展开小组合作时,学生也能从他人身上学习经验和优点,在此时也会进行反思,将他人的经验和优点与自身进行融合,继而优化自身对问题的认知,推动自身构建起更加完善的全新的认知体系,以此引导自身更好地进行实践活动,顺利解决实际问题。
三、 “综合实践活动”对小学生多方面能力提升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分析
1. “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提高学生手脑并用能力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就有对学生展开劳动技术教育,在小学就是让学生展开手工艺的制作。该种活动形式的展开的主要教育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制作各种手工艺品,有效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比如,在制作布艺玩偶或陶艺等不同主题的课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亲自动手去完成自己的手工艺品,不用过度在意学生作品的好坏,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亲手制作的过程中锻炼手脑并用的能力。
2. 学生参与到科学合理的“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有效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简单地讲就是可以与他人进行良好沟通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能力。在学生参与到科学合理的“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分组合作探究作为一种普遍运用的模式,当活动过程中学生碰到单独难以解决问题时,教师通常就会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探究式学习,在组内展开良好的沟通交流和探讨,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协作。在分组合作学习和探究过程中加强学生互相之间交流,同学之间建立起良好关系,对学生未来步入社会后与他人进行交往构建和谐人际关系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3. 在“综合实践活动”切实满足学生个体化发展需求,培养和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在教育教学中,由于每位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特点都不相同,学生之间存在普遍差异性。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的选择其感兴趣的主题展开实践探究。在自身感兴趣的活动过程中发挥其特长,其实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并且在分组合作探究中,使每位学生特长和优势都能够获得表现的机会。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落实中会组织学生来到社会展开社会实践活动,在特定范围内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强化学生公民意识,熟悉作为社会公民所具备的责任与权力。“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帮助学生树立社会公民意识的良好途径,让学生通过体会实践活动过程,在其中享有权力的同时也应承担责任和义务,继而保证学生未来成为社会合格公民做好前提。并且让学生通过亲身体会社会实践改进社会行为,有效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并且可以使学生在体会社会真实岗位实践活动中,树立职业理想让学生明白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够实现职业理想,促使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明确的目标和动力。
参考文献:
[1]孙金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浅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教学实施[J].小学教学参考,2014,05.
[2]王冬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指导作用浅谈[J].才智,2016,07.
作者简介:
刘焕金,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吉林省安图县松江镇三道小学。
关键词:小学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小学生;综合素质;作用
一、 引言
新课程改革提出在小学和高中教育教学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含有社会实践活动、信息技术与运用、探究式学习等环节和教育内容。在实践活动中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对知识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走出课堂有效加强和社会的互动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小学课程体系中的设置和落实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学生未来成长有着重大意义。下文就对综合实践活动对小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和作用展开简要的论述。
二、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能够有效推动学生学业水平的提升
学生来到学校中最重要的目标就是通过学习文化知识接收良好教育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也是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以往陈旧的教育教学理念认为,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就是浪费时间,还不如将这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课堂学习中,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其实该种教学理念是完全错误的,如果所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是科学合理的,不但不会对学生学业产生影响,反之还会推动学生学业水平的提升。
1. 在学生参与到科学合理的“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会碰到一些生活实际问题,而这些问题通常比较复杂,特别对小学生来讲需要他们运用在课堂中学习的所有知识,经过将各学科知识的归纳、分析和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过程实现了对各学科知识的相互联系和有机整合,并且,在活动任务或问题的促使下,学生也会积极主动的去思考,通过多种不同手段去搜集信息、整理获得的信息和分析信息,最终获得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做出决策。并且当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碰到的问题具有较大难度时,只靠学生自己的能力很难顺利解决问题,这时就需要学生组成小组,通过小组合作大家共同探讨研究和分析,在组内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优势在持续的交流和互动协作配合中解决问题。为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创造良好环境和空间。
2. 在学生参与到科学合理的“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对不断进行反思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成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需要学生对各个环节进行反思,反思贯穿在活动的始终。从实践活动开始从发现问题、多种途径搜集信息到分析整合信息再到最后的决策,这其中每个环节需要求学生展开持续的实践和探究。实践与研究过程其实就是在进行反思。当学生亲身体会过程后,在其中总结新知识和经验在于以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有机结合,继而实现自身认知体系的优化升级。学生互相之间展开小组合作时,学生也能从他人身上学习经验和优点,在此时也会进行反思,将他人的经验和优点与自身进行融合,继而优化自身对问题的认知,推动自身构建起更加完善的全新的认知体系,以此引导自身更好地进行实践活动,顺利解决实际问题。
三、 “综合实践活动”对小学生多方面能力提升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分析
1. “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提高学生手脑并用能力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就有对学生展开劳动技术教育,在小学就是让学生展开手工艺的制作。该种活动形式的展开的主要教育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制作各种手工艺品,有效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比如,在制作布艺玩偶或陶艺等不同主题的课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亲自动手去完成自己的手工艺品,不用过度在意学生作品的好坏,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亲手制作的过程中锻炼手脑并用的能力。
2. 学生参与到科学合理的“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有效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简单地讲就是可以与他人进行良好沟通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能力。在学生参与到科学合理的“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分组合作探究作为一种普遍运用的模式,当活动过程中学生碰到单独难以解决问题时,教师通常就会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探究式学习,在组内展开良好的沟通交流和探讨,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协作。在分组合作学习和探究过程中加强学生互相之间交流,同学之间建立起良好关系,对学生未来步入社会后与他人进行交往构建和谐人际关系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3. 在“综合实践活动”切实满足学生个体化发展需求,培养和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在教育教学中,由于每位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特点都不相同,学生之间存在普遍差异性。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的选择其感兴趣的主题展开实践探究。在自身感兴趣的活动过程中发挥其特长,其实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并且在分组合作探究中,使每位学生特长和优势都能够获得表现的机会。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落实中会组织学生来到社会展开社会实践活动,在特定范围内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强化学生公民意识,熟悉作为社会公民所具备的责任与权力。“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帮助学生树立社会公民意识的良好途径,让学生通过体会实践活动过程,在其中享有权力的同时也应承担责任和义务,继而保证学生未来成为社会合格公民做好前提。并且让学生通过亲身体会社会实践改进社会行为,有效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并且可以使学生在体会社会真实岗位实践活动中,树立职业理想让学生明白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够实现职业理想,促使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明确的目标和动力。
参考文献:
[1]孙金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浅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教学实施[J].小学教学参考,2014,05.
[2]王冬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指导作用浅谈[J].才智,2016,07.
作者简介:
刘焕金,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吉林省安图县松江镇三道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