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漂过大海

来源 :山西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rob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天我在大海上安置了90分钟
  这一分一秒要从我见过每个与海牵扯的
  字开始
  从我见到泡湿的一块海船木终止
  海船木湿透了,绿藻将他当作了岛屿依附
  我知道海船木着急回到海滩,等待老船工
  重新让他和自己的身体相遇,或者
  他只想这样漂着,不再感知
  头劈开波浪,尾巴甩个不停的感人故事
  现在和曾经都很痛,挂起帆走远的老船
  很痛
  所有經历过的海船木都在流泪,只是容
  易被遮掩
  这一切船老板并不知道,就像昨天坐他
  的船出海
  今天又问我上不上船
其他文献
我在流泪却没有伤悲  我在流泪,却没有伤悲  是光照太强,是北风太紧  是眼泪它不知羞  流下来,流下来  来不及拭去,留下难看的印痕  我还是有点狡猾的  如果你思念一个人,你会怎么说?  我会说:“回来吧,迷途的羔羊!”  花草树木不见你的踪影,它们会难过的;  以前,风每次吹到你这个障碍面前,  它们会停顿或绕着弯子吹,  可现在你把这个障碍搬走了,它们会不习  惯的;  路边的藤蔓没有你的
第九届广西发明创造成果展览交易会的中小学生发明创造作品展区不仅有有趣的活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展示,那就是专家们评选出的108件优秀中小学生发明作品。每一件作品都非常有创意、非常优秀,牙牙挑了几件给大家做介绍。  具有弹跳滑翔功能的越障小车  作者:南宁市第一中学 李鑫锐  指导老师:王 冈、林明瀚、谢玉斌  该作品通过无线遥控器控制,具备跳跃、滑翔功能,能越过跨度150cm以内的沟壑,或高度60c
《软埋》:“软埋”埋谁  读罢《软埋》(《人民文学》2016年第2期),我对方方的写作又恢复了信心。  许多年前读方方,我对她的写作是充满信心的。在中国当代女性写作中,她是那种为数不多的既正气满满又阳刚气十足的作家。这两种“气”合在一起,便形成了一种宝贵的知识分子气质。在《风景》《祖父在父亲心中》《桃花灿烂》等小说中,我看到了这种气质的外溢和流淌。于是直面现实且批判现实,便成为她作品的主色调。许多
本发明项目名称是“一种静音雨篷”,它由安装在屋檐、阳台以及窗户上的普通雨篷加工改造而成。首先将雨篷顶部的弧形结构和竖直向下的墙壁构成一个凹槽,接着在雨篷(即凹槽)的内部铺上一层纱布,再向内填充一些隔音材料,然后在雨篷(凹槽)的外部及側面两边都覆盖平板,使它们相互构成封闭的模具。最后向内注入膨胀胶,膨胀胶迅速膨胀干燥,并牢牢地顶住雨篷的顶部。当雨水滴落时,雨篷振动减少,从而达到静音的效果。
電梯间广告画报  女郎皮肤散发麦香,浓浓的  冬小麦农历三月的甜味儿  那肤色,泛着  麦苗油油的光,像活物  蹦跳在沟渠松软的土沿儿上  我并未在电梯间捉鱼  女郎的皮肤种不下麦子  我被装裱在逼仄明亮的框中
一口气读完张暄三篇公安题材的小说,有三点特别强烈的感受。我想,也正是这三个方面保证了张暄这三篇小说的独特和一定程度的成功。  首先,是张暄 “刑警经验”在小说中的充分运用和展现。张暄是当过刑警的,这个大家都知道,而我更看重的,是当刑警时的张暄也有着作家的目光和敏锐。所以,时过多年之后,当作家张暄拿起笔终于要“小说”那一段往事,依然能给人如在眼前的真切和生动,在阅读中,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写作者丰盈经
唐晋:为什么会有这一批诗?  张巧萍:2015年冬天,我父亲生病,到2016年6月离世。短短半年多,我经历了人生中最悲恸最难以承受的时光。万念俱灰,生无可恋的感觉时时涌上心头。父亲第一次住院是在省人民医院,我们避开肿瘤医院,避开来来往往愁云拂面的家属,避开那些病征怵目的恹恹病患,想办法争取到一间单人病房,只为隐瞒父亲病情真相,让他安心治疗。在那个安静的305病房里,我们一家四口,父母、我和妹妹,重
人们在沙漠中造庙  神在沙漠深處  夕光照射,遗鸥翻飞  宇宙展开了新的角度  在沙漠散步  我走在另一个星球上  月亮和太阳同时出现  光芒交错,变幻莫测  我随着沙漠向天空移动  并调整自己的步伐  我要和神保持同一个频率  以便接受到夜幕降临之后  宇宙更大的寂静
依我看,我们目前的这个时代处于印刷文化的末期,网络文化的前期或中前期,智能化时代的发端期。也就是说这是三种时代或三种文化的混合,交合时期。这涉及和影响到我们手中书的形态的变化,以及我们对书的看法和态度的持守。  我们大部分人心目中理想的书的原型,还是印刷文化的书,也就是像我手中的这种,由作者、出版社、印刷厂和书店共同合作,提供给我们的纸书的样子。它由封面、作者署名、柔软的内文纸、一定格式编排而成的
一面之缘  苏州人早上的皮包水,除了茶,还有面。苏州的面,无汤不面,它和碧螺春一样,一见就可知道产地,因为样子太苏州。  面条在苏州的地位有点微妙,不像有些地方,将它作为正经的压寨夫人供着,大小场合都要带着撑场面的,缺它不得。而在苏州吃饭,若是少了一道面,仿佛无人会在意,特特到苏州来寻觅美食,如果没有吃到面食,似乎也不会抱憾而去。若恰好吃到了,平白多出一个惊喜,却也不是锦上添花,而是此时无声胜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