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利益协调机制 实现社会和谐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x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体制的转轨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所有制结构,生产经营方式,分配制度,分配方式以及产业结构,职业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促成了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不断变迁,直接导致了我国社会各阶层利益不断分化。这种利益分化,特别是对收入差距持续拉大所带来的利益分化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也连续多年成为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在2010年两会中,"收入分配"首次登上"两会最关心话题"榜首。中国多位高层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多次表态,强调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当前我国社会阶层利益分化的现状
  当前,我国正处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革,传统的一元化利益结构正逐渐趋于瓦解,向着多元化的利益格局转变,社会阶层利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多样性和交叉性的特点。我国社会阶层利益分化最主要体现在经济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及不同群体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国家发改委2007年初发布的《2006年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显示,收入最高的10%家庭财产总额占城镇居民全部财产比重已经接近50%,收入最低的10%家庭财产总额所占比重约为1%,且到目前为止全国还有5000万左右的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二、我国社会阶层利益分化的主要原因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来,社会阶层利益分化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各阶层利益实现方式本身的制度安排的缺陷造成的,而这种制度安排的缺陷主要表现在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和城乡二元制度存在;社会阶层利益分化的主观原因是逐利意识的驱使。
  (一)逐利意识是阶层利益分化的主观因素
  在社会的多重转型期,社会成员的阶层利益意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改革前,人们不必太多的考虑自己的利益分配问题,而且在意识形态上也不提倡对个体利益的追求。改革后,由于各种先富后富的政策和思想唤醒了人们的利益意识,追求个体的正当利益在社会中获得了普遍的认同,这种利益观念的转变使得整个社会获得了巨大的动力和活力。
  在不断追逐个体利益的驱使下,一部分人利用其自身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优势,甚至运用非法手段,获得了大量的社会财富,成为社会强势阶层。相反,一个由农民、农民工和城市下岗失业者所构成的底层社会阶层,由于自身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低下,以致在许多事情上都感到无能为力。久而久之,他们中有相当一部份人便逐渐失去了与命运抗争的勇气,无奈"认命",甚至"破罐子破摔",从而更加恶化了自己的处境。因此,这种逐利意识使社会阶层利益过度分化状况日益突出和显现。
  (二)所有制结构的变化是引起阶层利益分化的根本原因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必然引起产权结构的变化、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变化以及分配方式的变化,从而引发社会阶层利益关系的调整,形成阶层利益分化。
  1、产权结构的调整势必引起社会阶层利益分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权结构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由原来单一的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产权结构,除原有的公有产权外,增加或出现了多种形式,如私有产权(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家庭经济等)、复合产权(三资企业产权、合资企业产权等)、独资企业(主要是外商独资型)产权形式等。
  2、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变化势必引起社会阶层利益分化。随着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社会分工多样化和专门化加剧了社会的分层化和集团化,在我国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经营转变的过程中,它必然带来社会分工和人们相互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和变革,使社会各阶层利益关系进一步分化。
  3、分配方式的改变也势必引起社会阶层利益分化,这是最为直接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实行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但这种分配方式的变化,使收入分配更具复杂性,社会各阶层收入差距则进一步拉大了。尤其是当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到分配中时,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就会更容易出现,它加剧了社会私有财产的集中,使得不同阶层间利益差别变得愈加明显,进一步朝着两级方向发展。
  (三)城乡二元制度是造成阶层利益分化加剧的体制性成因
  城乡二元制度的先天不公平性使城镇的某些社会阶层、社会群体获得更多的牟利机会和更多的福利待遇,而使广大不能享受国民待遇的农民陷入制度性贫困。
  1、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是造成利益关系失衡的极为重要的体制性成因。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是长期以来计划经济的产物,它存在着很大的弊端:阻碍了农村人口的正常迁移,资本的合理流动;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空间转移;损害了农民阶层的根本利益,他们同工不同酬等等。这些都成为中国社会各阶层和谐发展的阻力,是社会各阶层利益不断分化的催化剂。
  2、不公正的城乡二元教育资源配置制度也导致社会阶层利益不断分化。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平等。但由于这种城乡二元化的制度缺陷,导致我国教育中出现了比较突出的不公平现象。无论从教育经费的分配,教师的素质和待遇,教师数量,还是学生的升学率和辍学率,等等,农村和城市的差距都是天壤之别。这使农村劳动力缺少足够的能力参与市场竞争、缺少向上流动的机会,必将进一步加大社会阶层利益不断向两级分化。
  3、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也引起社会阶层利益严重分化。目前我国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明显成效,但农民、农民工、被征地农民等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比较突出。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和社会救助等制度才刚刚起步,且保障层次低、范围小、覆盖面窄,社会化水平低,甚至有部分农民基本上未享受到社会保障的福荫,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乡的分化。
  三、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缓解我国社会阶层利益分化
  社会阶层利益分化对我国社會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但不能忽视利益过度分化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它将使社会贫富差距加大,引起社会发展的不稳定,加大社会各阶层间的利益矛盾,提高党对社会各阶层利益的整合难度,对党的执政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温家宝提出,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做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让全体人民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一)加强社会阶层利益导向
  利益导向是一定的功利原则和价值标准在人的利益活动中的具体化,它指导利益主体按照历史必然性要求采取最有价值的行为方向与行为路线,规范和引导人们在利益追求中趋利避害,追求合理利益,反对不合理利益。在对各社会阶层利益整合时,应采取多样化策略来对各社会不同阶层进行正确有效的利益导向:要引导社会各阶层人们正确看待当前社会阶层利益分化现象的合理性,正确认识因主客观能力、条件等不同而导致的阶层利益分配差异的客观性;要规范和引导社会各阶层在利益追求中要通过正当、合法的手段、途径和方法去追求个人及本阶层利益;要引导社会先富阶层增强利益共享的理念以及要有回报社会的责任感和公益精神。
  (二)完善社会阶层利益分配制度
  利益分配不公是阶层利益冲突的直接原因,而利益分配制度是利益协调机制的核心。改革和完善社会阶层利益分配制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进一步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同时,避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形成合理的报酬差异,并优化差异的激励作用,促进效率。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关键是要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社会保障标准,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同时,要抓紧解决农民和农民工两个群体收入增长较慢的问题。
  其次,规范垄断行业的利益分配制度。对目前垄断行业过高的收入,国家必须对其利益分配活动在制度上加以规范和限制。目前,我國的电力、电信、金融、保险、铁路、民航、水电气供应、烟草等行业凭借其垄断地位,获取了高额的利润,其中很大一部分被转化为本部门职工的工资收入。要进一步打破行业垄断。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尽快"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状况",使"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
  再次,完善再次分配制度。财政税收分配制度是再次分配的主要手段,是对原始初次分配的补充和校正,从而实现富人和穷人在分配上的相对公平,来调节弥补市场分配的不足。通过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比如免除农村义务教育的全部学杂费,对农民实行"两免三补",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支出力度,加大城乡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切实解决民众反应强烈的"上学贵上学难"、"看病贵看病难"和"买房贵买房难"等问题。同时要改革完善税收体制,提高奢侈品的消费税比率;开征物业税、遗产税等。通过公共财政的支出以及完善税收体制,来调节分配,实现社会的相对公平。
  (三)改革导致社会阶层利益分化的城乡二元制度
  首先,改革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户籍制度除了其本身的功能外,还依附着各种权利和福利在城乡居民之间的二元安排,这是导致工农阶层及农民阶层与其他阶层之间利益矛盾的根源。笔者认为,当前的户籍改革措施应是,一方面,将传统的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逐渐过渡和改革为城乡统一的一元户籍制度,主要表现为逐步降低城市居民户籍的"含金量",逐步剥离城市户籍所附加的就业、住房、医疗和教育等隐性福利;另一方面,应当逐步弱化人口迁徙的制度壁垒,允许那些具有合法职业、稳定收入、固定住所的外地劳动力进城落户,并享受与当地居民相同的一切福利待遇。
  其次,合理安排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加大教育投入,特别是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基础教育的投入比例,使资源配置合理化;继续推进使贫困地区农民的子女受益的政策;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贷、奖、助学金等制度,确保受教育者从形式公平向实质公平。
  (四)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障为主的利益补偿机制
  利益补偿机制主要是对在改革中利益受损的个人或阶层,特别是以下岗工人和农民等为主体的弱势阶层实行的社会救助制度。要实现"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目标,要重点从以下三方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工作。第一,明确完善"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方针。第二,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要继续完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加快覆盖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镇各类劳动者,逐步实现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统一和城乡衔接,跨地区转移接续。第三,加大社会保障投入。稳步增加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财政性社会保障投入要重点向农民、农民工、被征地农民、城市无业人员和城乡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群倾斜。
  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它既可以保护先富阶层的发展活力,又能够给后富阶层获得发展提供必要的机会和条件;既可以保证强势阶层的社会成就感,又可以化解弱势阶层的社会失落感;既可以使利益受益阶层有更多机会和渠道履行对社会的责任,又可以使利益受损阶层得到合理的补偿。只有通过利益调节机制,缩小社会各阶层的收入差距,减少阶层间利益矛盾的发生,全社会达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真正实现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5.
  [2]王伟光.利益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83.
其他文献
一、密切联系本班实际  要想当好班主任,一定要联系本班实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人云亦云,以为别人的好经验就一定适合自己班级情况,在中职类学校当班主任,要比当初中高中的班主任复杂一些,要想的多一些,干的勤一些。实际的说一句,初中高中的学生学习有动力,知道奋斗目标,学生努力学习,干别的事的的心思就淡了,管理相对容易。中职类的学生很多是中考高考的失败者,本身就对自己没有信心,再加上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误
期刊
教育部2007年提出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要求,建立了新的教学模式,主要特征是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这种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要成功地进行教学模式改革,一定要结合评估体系的改革。采用形成性评估对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起到关键的作用,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
期刊
一、讨论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组织好讨论是一门艺术,尽管讨论主要是学生动脑、动口和动手解决问题,但仍需教师进行引导和点拨,发挥主导作用。这样可以避免出现偏差,节省时间,提高讨论的效率和效果。在讨论时,教师应和学生平等相处,不应以绝对权威的身份对待学生,而应以看以未知的态度引导讨论,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讨论、探究。例如:在教学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五册两步应用题的例2时,教师要以平等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普通本科院校大学英语的教学现状是: 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已有一定基础, 第一、二学年的公共大学英语教学使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普遍有了很大提高。但进入三、四年级后,学校不再开设公共英语课, 也没有具体的措施保障学生四级后持续性的英语学习, 其结果是许多同学停止了英语学习, 待他们需要考研究生、出国或毕业后需要在工作、生活中使用英语时才发现所学的英语忘了很多, 难以满足
期刊
知行理念,是关于知行关系的思想理论。在中国传统道德教育里,知行问题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论上的问题,更是一个伦理道德问题。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知行理念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并传承下来的道德教育知行思想,在过去的道德教育实践中形成并得以流传。  一、重知的知行合一论在先秦至明清的传承发展  中国古代的先哲重人生,更重践履,把道德的实践当作一切德行的基础。知行关系是他们特别关注的问题之一。在中国哲学史上,很多
期刊
近年来"培养交际能力"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了很大改观,相比之下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在教学领域内却受到冷落与忽视。写作已成为大学外语教师及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相应对策,以期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一、学生写作过程中的问题  (一)词汇问题  在外语教学中,词汇是语言最基本的要素之一,
期刊
一、引言  学校教科书是对强势团体所认同的历史、知识和价值观的反映,在传递合法意识形态和信仰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在众多的学生教科书中,历史教科书最能体现教育和意识形态的冲突,是政治和意识形态的话语。本方旨在分析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的起源和本质,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的应对途径。  二、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的嬗变及原因  (一)神国史观的重泛与强化  日本的极端民族主义思潮起源于日本民族的神国史观和天皇崇
期刊
自从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国际的经济、科技与文化交往和合作越来越活跃。与此同时,社会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这一发展趋势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了将教学改革落到实处,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我们必须认清当前英语教学的现状。  一、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学生英语水平差异性大,大部分学生英语底子   近年来,随着高校不断扩招,高职生源的英语水平差异性越来越大。
期刊
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要求(试行)》中明确指出:"各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改革要求不但肯定了多媒体教学引入大学英语课堂的必要性,更代表了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一)信息资源的共享、丰富和便捷  多媒体教学即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它是通过视听结合、声
期刊
学习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和词汇知识,还要掌握语言的运用规则,培养语用能力。由于语用能力的缺乏,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往往会说出一些不得体的话语,无意中伤害了对方,或者至少被认为表现不礼貌,没有教养等,这种在言语交际中因没达到完美交际效果的差错成为"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即所说的英语不符合英语的语言习惯,或说话方式不妥,或说的不合时宜等,最终导致交际的失败。本文拟就笔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