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诗词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来源 :文学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sh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新课改稳步开展的背景下,学科的“核心素养”问题再一次被提及,语文作为我国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基础性学科,也在有条不紊地探索着课程改革的新方向,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广大教师的广泛关注。“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其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在未来教学中应该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基础,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这也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语文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1.语言运用能力不强
   对于很多小学生而言,由于古诗词的语言表达方式与现代社会完全不同,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中面临困难,大部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主要目的是应付考试,少有学习兴趣,且很多古诗词在生活中的应用频率不高,导致学生经常出现“被动学习”的问题,核心素养任务任重而道远。有研究认为,古诗词的年代与学生的生活很遥远,小学生本身存在社会实践经验少的问题,难以真正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再加之古诗词对于韵律有着严格的要求,与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征存在显著差异,难以保证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咏鹅》教学中,很多学生长期生活在城市,甚至完全没有见过鹅,也不了解鹅在游泳时的状态,因此在学习“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时会感到难度,自然不会将此类语言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2.独立思考能力薄弱
   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难度较高,并且文言文古诗词难以依靠学生的自我学习,很多学生在学习中更加依赖教师的讲解。长此以往,很多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经常会出现依赖式学习的问题,整个学习过程完全依赖教师,一板一眼的记录着教师对古诗词的白话翻译,被动接受知识,导致小学生无法真正的对古诗词进行思考。因此很多学生在课堂教学接受后会习惯性的背诵相关知识点,默写古诗词也单纯为了考试,对于课外的古诗词疲于动脑,不愿意接受新的古诗词知识点。对于小学生而言,这种独立思考能力的缺失,会造成在未来出现严重依赖感,对于自己的学习不自信,不愿意主动思考,最终发展为恶性循环。
   3.文化传承能力不足
   中国传统文化是先民长期历史实践的产物,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魂”,而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是现代人了解古人社会、文化的纽带,古代文人先贤通过丰富的表现手法与简练的语言,为人们创造出了一幅精美的画卷,具有节奏鲜明、韵律和谐的特点,长期学习可达到培养情操的目的。但是对小学生而言,他们自身对于“文化传承”的认知不足,对文化的认同感薄弱,很多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自己的成績,因此学习过程具有功利性的问题,甚至部分学生学习古诗词是被动的,因为教师和家长的严格要求才背诵、默写。在这种情况下,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积累运用能力,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传承能力。
   二.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分析
   1.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古诗词的产生年代与现代社会而言十分遥远,导致很多古诗词所反映的内容也并非随处可见,结合小学生的群体的特殊性,在教学期间不能机械式的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做到举一反三,针对古诗词本身进行钻研,最终提高学习兴趣爱好。
   同样以《咏鹅》为例,当学生学习这首古诗词时,由于很多学生从未见过鹅,所以难以理解古诗词中的内容。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故事,了解古诗词中提到的信息,包括“曲项”、“白毛”、“红掌”等,以及已知的地点信息,如“绿水”等,此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拿出画笔,根据作者所描绘的场景画一个想象的“鹅”,此时学生的兴趣爱好立即会被激发,在绘画本上绘制想象的鹅的形象。学生绘画结束后,教师可以选择几篇画作,鼓励学生走上讲台介绍自己介绍对“鹅”的认知,期间有部分同学画出的形象可能完全偏离现实中的鹅,但是在学生讲解期间不要打断,而是要鼓励学生完整的表达自己看法,方便教师作引导。在学生发言结束后,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符合《咏鹅》情景的视频资料,加深学生的理解。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使学生对于古诗词有了更深的理解,面对古诗词,学生“敢说、敢想”,可以锻炼学生思考能力,最终达到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2.推动自主合作,保证思维的提升与发展
   虽然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但是教师在古诗词教学期间依然要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模式,这样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古诗词知识点后,能够更便捷的理解古诗词的语言特色与作者情感。所以为了能够提升学生核心素养,需要教师正确认识到自主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合理推动该教学模式的开展。
   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为例,这首古诗主要表达了作者王维的思乡之情,则教学期间,教师可按照学生的前后排分组后,在介绍这篇古诗的创作背景、“插茱萸”的含义等关键知识点后,鼓励学生针对“思乡”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在讨论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如远在故乡的外公外婆、儿时的玩伴等,随着学生讨论的深入,教师可以抛砖引玉,简单介绍自己对于故乡的回忆,如到树上摘苹果、和朋友一起丢沙包等,在教师的特异引导下,学生的思乡之情被激发,这样在针对这首古诗的学习中,能够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情绪变化,降低学习难度。
   这种合作式的方法能够在课堂上创造轻松愉悦的环境,有助于推动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也能激发他们对古诗词主旨内容的思考,最终强化学习能力。
   3.形成长远目标,重视文化传承
   虽然小学生不面临升学压力,但是很多教师和家长都将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针对这一问题,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尽量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并使小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与审美能力,在使学生认识到古诗词的美,这样才能自觉传承优秀文化。以《石灰吟》为例,教师可以借助作者于谦的生活背景,借助热门的影视剧集,带领学生回顾作者生活的波澜壮阔年代,通过了解于谦的生活轨迹、精神风貌等,才能对那句“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有正确认识,并被于谦高尚的精神所感染。在课堂结束之前,教师可鼓励学生对于谦进行总结,说出来自己要学习于谦的哪些精神等,最终强化传统文化对学生的熏陶能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下实现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关注学生对于古诗词的情感体验,能够关注学生在古诗词中学习到了什么,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转化为对文化的理解,强化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4.调整教学模式,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对于教师而言,在教学期间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难度,为了能够更好的达到提升核心素养的目的,教师需要尽可能地降低学生学习难度,使学生发现学习古诗词的新方法,最终提高学习兴趣。
   本文认为,古诗词作为我国最具特色的文学形式之一,具有丰富多变的韵味以及朗朗上口的节奏,整体上是用大体相同的音节间歇、停顿等组成的,教师为了能够降低小学生的学习难度,可根据古诗词的这一特征进行有效教学。以《渔歌子》为例,这首古诗词在表达上具有典型的“二二三”停顿,即“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在学生理解这个阅读方式之后,可进一步降低学习难度,根据古诗词的语句进行划分,这样在朗读时才能达到抑扬顿挫的效果。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古诗词中押韵的韵脚,这种韵脚不仅使古诗词更加美观,也能强化效果,以《题西林壁》为例,古诗词的押韵字分别为“峰”、“同”、“中”,教师可允许学生先朗读一篇,寻找整篇故事中哪些需要轻声读或者重声读;之后按照这首古诗的韵律要求,有节奏的读出古诗,最后发现其中的情感。课堂环节,在个别学生朗读古诗词期间,教师也要给予学生个人发挥的空间,鼓励其他学生做适当的补充与点评,展现学生自己对《题西林壁》的理解,发挥想象力,还原现场,最终营造了良好的课堂环境。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通过调整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了学习古诗词的有效方法,这模式不仅能够使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学习古诗词的小技巧,也能强化诵读能力,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本身具有复杂性,结合本文的研究结果可知,教师为了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就需要尽可能地运用现代化教学理念,在了解学生现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对古诗词的学习产生兴趣,这样才能达到全面培养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小學语文低段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翁清丽.华夏教师.2020(02)
   [2]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宋艳会.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11)
   [3]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王艳.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9(10)
   [4]新课改视野下古诗词阅读教学的策略[J].陈娜辉.小学教学参考.2016(07)
   [5]以学定教,让每一枚花朵绽放得更加美丽——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彭月椿.课外语文.2014(12)
   (作者单位: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柳梁学区)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王荣生教授的“选文分类”理论,为语文教师教语文课程内容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本文主要论述“用件”类选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分析《陈太丘与友期行》不同教学案例,得出“用件”类选文教学策略的使用,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清晰地展示出“用件”的使用方式。   关键词:选文功能 用件 教学内容  当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变成教学资源之后,语文教师如何对课文进行处理以确定教学内容呢?王荣生教授建议从选文的功能分类作
内容摘要:本研究通过查阅整理中国知网近十年有关泰国中小学汉字教学研究方面的相关文献,利用文献数量统计和类型分类方法对泰国中小学汉字偏误研究的文献数量和研究内容等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发现近年来有关泰国中小学汉字偏误研究的论文尽管总体数量不多,但呈现明显的螺旋式上升态势。基于对近十年泰国中小学汉字习得偏误研究成果的分析,从汉字本体、学生学习动机、教师教学方法、学校课程设置、教材编写这五个方面概括出影响泰
内容摘要:韩国为江西省第一大客源国,但江西省却几乎无可用的韩语导游人才。除了本省开设韩语专业的大专院校较少,韩语导游资格证考试的取消等因素之外,韩语导游培训体系不完善、导游收入不稳定、职业发展路径不清晰也制约着江西省韩语导游人才队伍的壮大。本文从政府政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教材编写等方面给出了具体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韩语导游 韩语导游资格证 旅游韩语教材   韩国为中国最大的客源国,而江西作
内容摘要:本文从“生活即教育”出发,提出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学校课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分析了中职技能课堂教学现状,研究了从情景设置、教学内容改革、转变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浸润中国古典文化,改革中职技能课堂教学,并阐述了教学实践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技能实训 古典文化 教学改革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他让我们把生活和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教育以生活为源头,为生活服务,从生活中来,最终回
内容摘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进行研究生家国情怀的路径研究。通过阐释家国情怀的内涵,分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家国情怀的相关性,得出要以共同体意识为重点,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通過分析家国情怀的特征与研究生群体的特点,得出研究生现在对传统优秀文化、国情、国家政策了解片面,家国情怀现状不容乐观。从而提出要丰富研究生家国情怀培育形式、开展常态化“榜样”教育与强化导师第一责任人责任等。   关键词:人类命
内容摘要:《面纱》由毛姆根据其亲身经历写成,其中展现了复杂伦理问题。本文运用文学伦理学的批评方法,对瓦尔特和凯蒂的伦理选择进行解读,两人在一次次伦理困境中作出的伦理选择改变了各自的命运。《面纱》中瓦尔特和凯蒂的伦理选择点燃了读者心中的伦理之辩,也为人们今后的伦理选择带去启发。   关键词:《面纱》 伦理身份 伦理选择 爱  《面纱》讲述了一对英国夫妇在英国殖民地香港的情感经历。凯蒂容貌俏丽,但是在
内容摘要:19世纪美国作家梅尔维尔立提倡美国文学要摆脱对欧洲文学的模仿学习。他曾经当过水手,深刻体验过社会底层的民间生活,广泛接触了丰富多样的民间文化。他在作品中大量融入歌谣、传说、边疆幽默等民间文化,为美国民族文学的独立创新树立了榜样,成为美国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作家。这些民间文化丰富了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也反映了普通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梅尔维尔的创作说明了民间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学创作具
内容摘要:武术以中华文化为底蕴,是中国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注重习武之人的内外兼修,其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倾向。上个世纪初,随着影视媒介对武术要素的引入和融合,特别是八十年代后,武侠电影逐渐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盛况。本文以李连杰三个时期的武侠电影为例,发现不同时期的武侠电影对武术的价值取向呈现出了各自特点,其内在原因与受众群体的心理期待有一定关系。   关键词:武侠电影 武术 价值取向 李连杰   中国
近些年来,语文科目在教学过程当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教育者也越来越重视语文教学的地位,但是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教育者容易忽视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这是不利于培养学生个人修养、提升语文素养的方法,而且教学目标也无法顺利实现。因此,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渗透德育教育展开讨论。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作用   1.强化道德观念,促进全面发展   德育教育
期刊
内容摘要:19世纪末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经典作品《觉醒》初遭冷遇、后为学界所挖掘、并得到了深入研究。其中不乏有学者认为女主人公爱德娜的“游泳”促成她的觉醒,使其获得自由等。本文从我国庄子《逍遥游》中的“游”视角出发,探析《觉醒》中女主人公爱德娜的“游”,认为她的“自由”之路,实际上是形体“自毁”之路。爱德娜之形为物役、心为情困,远未达到庄子“游”的境界。这说明肖邦观察到了个人自由与外物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