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隐喻在英语中的使用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bhjyh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隐喻理论的回顾,重点介绍当今影响深远的Lakoff和Johnson的“映射论”,并详细介绍了隐喻的几种表现形式及所发挥的作用,从而反映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的修辞手段,更是同人类思维及认知密不可分;与此同时,隐喻的研究也是跨学科的研究。
   关键词:隐喻;认知;相似;系统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311-02
  
   英语中的“metaphor”(隐喻)一词来源于希腊语“metaphora”,意思是“to carry over”。对隐喻最早进行研究的当数亚里士多德。他认为隐喻就是把彼事物的名称用于此事物;他还觉得,对隐喻的掌握是天才的标志。可是他认为隐喻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主要用于文学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中,从而使文章华丽,避免平庸。
   到了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为主的柏拉图学派却认为,隐喻是人类内部的一种机制,既反映了语言的本质,又反映了人的本质。进入二十世纪以来,随着语言学的发展,人们开始用语言学理论来认识和研究隐喻,提出了一系列解释隐喻现象的理论。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Chomsky认为隐喻是违反“选择限制规则”的句子,而Weireich解释了这些句子是如何获得隐喻意义。他认为可以构成一系列的“转移规则”,把已知词项的语言特征投射到与之搭配的词项中去,从而更好地解释那些在语义上“异常”的句子。例如:John is a fox中,John的重要语义特征是+Human,而fox的重要语义特征是-Human,这个句子表面看来,在语义上属于“异常”的偏离正常解释的句子,而事实上该句子仍然成立,这就要求读者从中领会句子的深层含义——John is cunning.
   与柏拉图学派一脉相承的“相互作用”理论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个跨学科的、多维的命题,隐喻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手段,它直接参与人类的认出知过程。其中相互理论的创始人I. A. Richards提出,“隐喻是要旨(tenor)和途径(包括tenor的基本类比)相互作用的结果。要旨和途径间存在着概念上不相容性,从而推动读者从二者相互作用中去挖掘隐喻的意义”。另一个相互作用理论的倡导者Mike Black,从语用学角度探讨隐喻,强调语言使用者在隐喻和阐释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Richards和Black的“相互作用”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并未真正解释清楚“本体”和“喻体”间意义上的“互动”,而是指由于两者的差异,引发对某一陈述真正意义的追寻。他们也没有说明限制理解范围的基础是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似性。
   直到Lakoff与Johnson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及Lakoff的“隐喻当代理论”才真正全面阐述了隐喻理论,大大拓宽了隐喻的研究领域。正是这一理论的提出,使隐喻成为一种认知手段,一种最重要的方法论,成为人类语言的普遍特征。
   一、从术语的选用上
   Lakoff等人避免了“tenor”、“vehicle”这样一些容易和单个词联系起来的概念,而是采用了“domain”(领域),隐含着单个隐喻后面所涉及到的庞大意义网络。他们还用“source domain”与“target domain”来说明两个领域互动关系的方向性,并把这种带方向性的互动称作“mapping”(映射)。
   与此同时,Lakoff和Johnson提出的“映射论”还体现出了映射过程的“系统性”与“方向性”等特点。为解释映射的“系统性”,他们提出了“不变原则”,即隐喻映射在与目标域的内在结构保持一致的前提下,保留源域的认知布局,即意象图式结构。举一个例子,在句子Life is a journey中,源领域是journey,目标域是life。源领域有以下显著特征:(1)旅行者;(2)旅行有开始、旅途和结束;(3)旅途中可能发生各种情况。在理解这一隐喻时,journey的各种显著特征,就被系统地映射到了life这一领域。因此,life同journey一样,有始有终,人生旅途中,有时是一帆风顺,有时也会充满着艰辛。
   根据隐喻的特点,笔者把隐喻分为三种:本体隐喻、方位性隐喻、通感隐喻。下面分别说明他们各自的情况。
   (一)本质隐喻
   人类的概念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本体隐喻”基础之上。“本体隐喻”又可分为“实体性隐喻”和“容器隐喻”。
   1、实体性隐喻
   所谓“实体性隐喻”就是用表示实体的词来表现抽象概念。在这类隐喻中,人们将抽象的思想、心理、感情等隐喻为实体,并对它们进行指称或量化。“实体性隐喻”又可分为“名词性隐喻”、“动词性隐喻”及“名词转化为动词的隐喻”等。
   “名词性隐喻”就是由名词构成的隐喻。在所有的隐喻中,名词性隐喻最易辨认,理解性也更为丰富,因为名词词语指称的事物更富意象性。例如:
   eg. I dont like him, because he is a Shylock.
   人们经常用莎剧《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Shylock来比喻一个人“贪婪、残忍,不择手段追求金钱”,通过这个名词性隐喻,读者能更好地理解这个句子。
   “动词性隐喻”是指话语中使用的动词与逻辑上的主语或宾语构成冲突所形成的隐喻。英语里许多表示情绪变化的语言都来自于对天气变化的描绘。比方说:
   eg. Nothing to worry about, brighten up!
   eg. Oh, look I have a sunny smile.
   該句中“brighten up”原指“天气明亮”,这里指人的心情快活起来;同样地,“sunny”原指“阳光明媚”,这里形容人的灿烂的笑脸。
   名词称及事物,确指某样东西,而动词描述世界的存在,运动的关联。名词转化为动词的过程就是词语失去其指称意义,转而获得描述意义,也就是抽象概念具体化的过程。许多植物词汇就是名词动词化的极好例子。
   (1)Her interest in flowers stems from her childhood in the country.
   (2)That country flowered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Stem(茎)转化为动词后与“起源”相关,flower(花)用作动词表示“达到兴旺时期”。从根本上讲,这些的词性的转化,使得抽象的笼统的行为变得清晰具体,并把不同领域中的意义进行了链接,从而使词义得到扩大。
   2、本体性隐喻
   本体隐喻就是所谓的容器隐喻。容器隐喻视所有的事物为容器状态,既有边沿,又有内外面。我们可以把视觉领域看作一种容器,于是我们就有这样的句子——He is out of sight(他消失在视野范围之外);事件、活动、状态等也可以看作容器。例如:
   (1)This argument doesnt hold water.
   (2)Are you in the race on Sunday.
   (二)方位性隐喻
   方位性隐喻是指人们在认知思维过程中,常常会不自觉地运用一些方位词如上下、前后、里外等作隐喻。特别是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时间、数量、社会地位、喜怒哀乐和健康状况等,他们常常与空间方位概念相叠加,形成隐喻概念。
   eg.30年代的大危机,使美国经济跌入低谷。(质量)
   eg. Im feeling up.(喜悦)
   Lakoff和Johnson认为,人们使用方位性隐喻并不是任意的,而是建立在人类身体和文化经验基础之上的。
   (三)通感隐喻
   通感,又称联觉,也是创造和理解隐喻常用的一种形式。尽管从生理上讲,视、听、嗅、味、触等五种感觉相互独立,但从心理学上来说,这些感觉是彼此相通、互相影响的。正是人的生理器官这种共同作用为隐喻提供了心理基础,从而产生了通感隐喻。
   eg. Piercing cry(听觉——触觉)Sweet music(听觉——味觉)
   二、隐喻的几种主要作用
   (一)隐喻的运用,能够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增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间的沟通。比方说,政治经济学家形象地用domino effect来比喻一系列的连锁反映。
   (二)隐喻是人类组织概念系统的基础
   隐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方式之一。人类概念系统的许多基本概念往往是隐喻性的,根隐喻作为人类系统中深层次的核心概念,对人类日常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时间就是金钱”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从中引申出“时间是一种有限资源”,“时间是一种商品”等等。
   (三)隐喻提供了认识事物的新视角,尤其在文学作品中能起到增强话语表达力,达到更好修辞效果的作用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就是一个善于运用隐喻的高手,从下例中可以领略一番:
   “最后见到他的时候,他已是一只狡猾的猴子,焦焦红红地缩成一团,……电话是一只预感到死亡将降的大象,疯狂地号叫几声,然后死去。”
   该句中隐喻的巧妙运用,渲染出作品的“虚渺凄凉气氛”。
   (四)双重影像,极富生动性与美感
   所谓双重影像,是指隐喻中的异常搭配,不但勾起了通常的联想,還诱发了听者对新的搭配所构成的意象的想象,例如:当听到“The ship plouged throu the sea”这个句子,我们的脑海首先会出现一艘大船在大海里航行和一位农夫在地里干活的情景;然后,我们大脑中还会出现船在大海里劈波斩浪,奋力前进的景象。
  
  参考文献:
  \[1\]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严世清.隐喻理论史探\[J\].外国语,1995,(5).
  
  
其他文献
摘 要:当今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基础教育界必然展开研究和实践的课题。在整个校本课程开发中,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课程开发要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基于此,本文就中学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以及中学英语校本课程对教师和学生的促进作用展开了论述,以帮助中学更好地研究和开发英语校本课程。   关键词:英语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类型;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 要:本文在深入研究课程的教学内容、引导文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探索引导文教学法在高职行业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调查问卷结果分析表明,大多数学生和企业对引导文教学持肯定态度。通过参加项目活动,学生实现了语言技能、工作岗位要求与行业知识的高效有机的融合,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行业英语教学;引导文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
期刊
摘 要:通过师资力量、教育投入、资源配置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将义务教育阶段城乡英语教学进行了对比,阐述了不同方面的差异性,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促进农村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最终实现城乡英语均衡化发展。   关键词:义务教育;城乡英语;差异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305-02      随着我国国际交流与贸易往来的日益频繁,学习
期刊
摘 要: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把英文电影欣赏融入到英语教学之中,受到越来越多教师和学生的青睐,英文电影教学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又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了英语知识,提高了英语水平,本文从影片的选择、运用英文电影进行英语教学的步骤等方面对如何利用英语电影进行英语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教学;大学英语;英文电影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法律英语翻译在中外经贸往来正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法律英语内容的复杂性和涵盖面的广泛性对法律英语翻译者提出了较高的素养要求。本文从法律英语翻译者应具备的理解力与表达力、熟练的中英文法律文献资料检索能力、扩大知识范围以确立自己的专业领域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法律英语翻译者的素养要求和具备这些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法律翻译者;素养要求;途径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军事外宣的中国话语问题,从问题的提出开始,进而提出解决的方法在于走入文化诗学,具体来说是在处理好中国传统译论的现代转化,批判地吸收西方理论并实现真正的交流与对话的基础上,去从事全球化和多元文化共存的历史条件下的汉译外军事翻译实践。   关键词:军事外宣;中国话语;中国传统译论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277-
期刊
摘 要:英语是当代大学生的必修科目之一,不同专业的大学生都在英语学习中花费大量时间,但他们学习英语的动机却不尽相同。而学习动机历来被认为是决定英语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类型,以及不同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是否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英语学习;动机;大学生;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302
期刊
摘 要:很长时间以来我们的外语教学一般比较重视书面上的语言能力比较忽视外语的交际能力。在传统的外语教学之中特别重视语音、词汇和语法的教学。其实每一种语言的产生背后都会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的。   关键词:语言文化;外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317-02      日本语属于一门小语种,今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日语人才的需求量很高
期刊
摘 要:在英语学习中,汉语学习者对英语被动句式的掌握不尽如意。究其原因主要是英汉被动句式除了基本的结构相似以外,很多情况下产生了大量的不对称句子。这给汉语学生的英语学习造成了负迁移。本文就此对英汉主被动句式进行了对比;目的是给那些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学习英语被动语态的过程中加以分析,整理,以便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和学习过程中提供帮助。   关键词:英汉;主动被动句式;结构;含义   中图分类号:H3
期刊
摘 要:英语是一门源远流长的语言,其中具有相当多的用来表示颜色词汇,其基本颜色词有black黑、white白、red红、yellow黄、blue蓝等。虽然不同语言中基本颜色词的数量不同,但他们几乎是所有语言的词汇组成部分。作为具有文化伴随意义的词汇,英语基本颜色词也反映了社会心理、风俗习惯、颜色取向等文化方面的因素。本文着重探讨了英语基本颜色词的不同起因、不同含义、以及其不同的象征意义和比喻意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