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上花开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dhy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画如其人是人们评论作品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大体上说画风就如人的品格。诚然,个人的成长环境、学识结构、修养会影响绘画风格。这话也不全对,但代表了大多数画家作品与自身的状态。
  青年画家郑薇生于陇上,求学于西安。她有着陇上人特有的朴实无华,这在她的作品中也有所体现。求学西安时受教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陈国勇先生,在先生的指导下完成了研究生学业。7年间从临摹到写生,再到创作,系统地训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毕业后顺利地进入到专业的创作机构。这是一个很好地平台,也是有压力的。信息时代,“成才焦虑症”是年轻学人多少都有的,创新毕竟是谁都期望的。创新的方式方法是共识及个人特点相结合。艺术理论家林木曾对美术界的创新做以归纳:“一方面我们中国人已不太习惯创新,而喜欢跟风。我们习惯让外国人去创新,而我们则跟风,当然我们也决不自称跟风,我们称‘借鉴’。另一类‘创新’或可雅称为‘样式主义’,亦可俗称为‘装怪’。亦即你挖空心思发明出一种不同于人的新样式,你就创新了。”“借鉴”并迅速中国化,这是一种便宜省事的创新。一些东西在西方虽然不新,但在中国就可以新。“样式主义”这种创新者大多熟悉当代画坛的风格流派,他在各种风格样式中走钢丝钻空隙,东取西凑,在材料、工具、技法上反复试验,直至一种独特样式成功为止。客观上说,这类创新者倒是在真创,是凭借个人的钻研和辛苦,自主地去发明出一种新来,也不容易。

  对于这两种方法“借鉴”较多地出现在了油画、装置等艺术中,而其中“样式主义”广泛地出现在各个画种,中国画尤甚。因此挖空心思地去求异求新去创造一种新颖的图式仿佛成为了一种历史使命。可在此过程中失去了自我对形式真实感悟,倚重图式新颖,甚至不惜失去国画特有文化脉络。罗樾说:“当马踏飞燕的形象一旦确立,后来的中国艺术家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做以渐进式的修正。”在中国绘画中的“渐进式修正”实则是一种从理念到技法的逐渐完善与发展。从“骨法用笔”到“笔、墨”再到“五笔七墨”,从“传神”到“图真”,这些技法、理念反复强调多是自然而然地去传达“山川”之精神,去表达自我对山川的感悟。正如石涛所言:山川使予代言,予亦脱胎于山川。
  郑薇在本科毕业创作时完成《在希望的前野上》,传统的青绿山水手法,却是朴实的田野劳动场面。此作品后发表于《西北美术》,作品已经展现了郑薇造境的方向,是寻常不过的山野阡陌。这种来源于写生的创作路数不是直接去表现乡野劳作,而是将人与自然紧密相连的感知诚挚地抒写出来。

  讀研期间的作品大多呈现出对传统青绿山水的传承与突破的尝试,作品中有许多的以色当墨的技法。图式上也能看到陈国勇先生的影响,陈先生向来注重色、墨相结合的理念深深地影响着门下弟子,“近朱者赤”,这种影响是必然的。
  郑薇在结束学业之后返回陇上顺利的进入画院,正式开始了她自己探索。本是陇上人士,对陇塬自然而然有着一种亲切与敏锐。陇塬的苍茫,一种岁月的沧桑与厚重,郑薇用浅绛的设色方法,却不是传统文人笔下的轻描淡写的设色,恰恰是浓浓的、厚厚的。这种“浓妆”不是用色以求画面的色彩块面的冲击力来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这是情感和形式之间的关系的探索,也是对景与境的把握尝试。

  对陇塬的深爱,促使她不断地走进广袤的山川,把自己与陇塬的交流通过笔墨朴实无华地展现出来。凝练的笔墨不再像以前的繁密,多了些轻松。这种轻松是深刻地体会之后取舍画面显出了一种沉淀后的带直观感受的纯粹的陇塬印象。

  在西安求学的画人,都绕不过长安画派的主张:“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传统是一种典范,提供一种前人总结后的典范,包含精神,技法,研究方法。而生活,首先是面对生生不息的万物生灵,再是去体会这多姿多彩的世界。画家是在这两个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语言。这种语言的诞生不是传统与写生的简单组合,是不断地感悟、整合、启发、再创造。郑薇的创作方法是遵循了正统的“临摹——写生——创作”的模式,她在寻求自己的画面语言时恪守“道法自然”,在不急不躁中不跟风用流行画法,不挖空心思地哗众取宠,心平气和地用自己感受去寻求笔墨形式和情感之间契合度。这种自然而然寻求奠定她目前的清新自然的画风。“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郑薇在陇塬的这一陌上,缓缓地回归自己的精神家园。

  郑薇
  2002年就读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工作室。2007年就读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主攻中国山水画创作,师从著名山水画家陈国勇教授,获硕士学位。2017年9月就读于北京大学中国画何加林导师工作室研修班。现为陈钰铭“水墨家园”工作室画家、甘肃美术家协会会员、兰州画院专职画家。
其他文献
刘懿兄是我学长,我们认识多年,深知他在繪画上不断奋进求索的过程,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包括后来从地方高校入省国画院,他多年如一日地进行中国画的研习、实验、创作,其中的艰辛冷暖可想而知。  如今,他正值不惑之年,慢慢迈入艺术生命的成熟期。在这一阶段,绝大多数画家都经历着“艺术从何而来,又将向何而去”之惑。正所谓“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就绘画本身而言,前者当为技法实践层面的硬指标,后者则为内在精神、
期刊
认识某件艺术品,应该先要认识艺术家,我们有那么多的史学家、艺术评论家,他们是如何研究艺术品的?我觉得必须要研究艺术家及他们的时代,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艺术家的作品及所包含的意义。  艺术评论家所研究的艺术家的信息往往是二手的甚至是三、四手的。故,不免会有道听途说之嫌。而我今天所评论的是我认识的老同学,共事了40多年的雷务武教授。  我们都是“文革”后恢复高考的77级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的同学。我们版画
期刊
期刊
我喜欢方延寿这个纯朴、热情的人,也喜欢他很有味道的水彩画。我早就计划写点方延寿的读画感,一想到文字,就不知从何说起。美术作品是视觉艺术,靠可视图像激发观者情绪,从而引发共鸣。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字解说无异是强加于人的,实属多余!这里说的仅是一孔之见,一家之言。  在当下“流行偶像时代”社会浪潮中,水彩界也不例外:崇洋媚外,唯外国画家最牛,中国无大师;追风趋众,模仿名家,不求个性感受,急功近利,不踏实
期刊
陈忠和是一位真正拥有艺术灵性的画家,因为他的一支精工画笔能呈现梦境,美伦致尚,他施墨色能染出奇幻,神逸万分。超级的工笔技能,加上超能的艺术想象力,让陈忠和的绘画作品拥有了独特的神秘特质。目游其间,如梦如幻,精彩万分。  到底是如何让人“致幻”的呢?请看《蒲溏》这幅作品,没骨工笔,不显线条,以淡淡紫青的融与间,绘成翩翩蒲茎,无骨而韧,因色而神,交错成谜,既平凡入目,又浩荡如云,一池柔蒲成唐妃,美姿万
期刊
写意风景油画在当今已成为油画之中最普遍的题材,它不似抽象风景油画赋予人们多角度想象,也不似古典风景油画在视觉上给人们带来的华贵感,而是注重当下实际景色的捕捉和描绘以及画者情感深处的表达。  蔡涛这几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屡屡在全国大展中获奖,这与他的勤奋坚持和不断突破是分不开的。这些作品在我看来是做了减法,天、地(水)、物三大关系一目了然,色彩的强度也减弱,往日的激情也有收敛。倒是形成一种明显状态,
期刊
郭庆志出生于安徽北部的一个叫郭洼的小乡村,据他说在记忆中天空很清澈,月亮下可以看书,可以依稀看到几十里外的大山在天边有一道墨色的轮廓,如云如烟荡漾在儿时的梦里。那是县城周边的山,距离郭洼五十多里,正是太阳升起的方向。上学路上,大山在旭日的光照下璨然,像圣洁的辉煌中托举着一块碧玉摇曳着一份召唤,让他时时仰望。  在真实的触碰那些大山后,年轻的郭庆志也渐渐了解这些大山的故事,那些拥有着美好结局的故事,
期刊
杜海军/城市阳光200cm×150cm 2019年  杜海军画了自己特点的城市绘画,由此读去让我们想到诸多联想。印象剧场  看杜海军的画,很容易联想到现代主义艺术的开端,那些印象派画家们惯常的题材与表现。我们知道,印象派是从城市印象开始的。没有城市化的城市,便没有现代主义艺术,这是因为城市化彻底颠覆与改变了传统的市井生活,或面对城市化的建筑产生了新的空间关系,使得画家们的感知变了,心性变了,也因此
期刊
忘白,就是广西画家王国仕,壮族人。  我所见到的他最早的作品,是其在广西画的一批纯水墨花鸟,多为四尺竖幅,每张与一首节气诗相配。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反映着一年中季节、天气、物候的变迁,它是农人田事的历法,也是天地生息的标识。忘白以花鸟来表现节氣,显然是其中包含着自然精神与诗情画意,感而动之,发而为笔墨。画中绘有鸭、雁、野雉、鹭等禽鸟,以及兰、竹、芦、蓼花、芙蓉、百合与其它山花野草等,这些生动之物,多
期刊
【摘要】三联画最早是被作为中世纪基督教祭坛画样式所存在的,是西方绘画史上一种重要的构图形式,三块嵌板拼接在一起构成一幅完整的作品,用来叙述一个重要的事件。之后这种形式又被各个时期的艺术家所采用。本文主要从三联画这种表现形式入手,结合壁画创作中的范式,来探讨组画叙事创作中主题与内容、形式与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试图在画面中探索一种新的观看方式,形成一种时间性与空间性的内在逻辑。  【关键词】三联画;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