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师生关系的中间地带-----情绪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shgu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和谐师生关系的实现离不开沟通,在沟通的外部是言行、表情的交流,沟通的内部是经验、认知的碰撞。在师生的沟通与交往中,彼此的情绪是真实存在的,情绪是我们不能命令的,情绪是最接近真理的,不会作假。回避、否认、压抑情绪都是危险的,表里不一就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而情绪作为师生沟通的媒介也就成为了和谐师生关系的中间地带。因此,关注师生情绪就是维护关系和谐与稳定的关键,也就需要我们对这中间地带去认知、呵护与发展。
  关键词:和谐关系 情绪 中间地带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以其独特的身份通过相互影响和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和谐师生关系的实现离不开沟通,在沟通的外部是言行、表情的交流,沟通的内部是经验、认知的碰撞。
  在自然的和谐与宇宙的平衡中,海与陆地的衔接有滩涂、湿地来过滤,地球与太阳的链接有臭氧层来呵护,就是在人自身的协调中,本我与自我的碰撞又有防御来缓冲。滩涂、湿地、臭氧与防御难道不就是维护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和谐的中间地带么!而情绪作为师生沟通的媒介也就成为了和谐师生关系的中间地带。因此,师生沟通要实现自然和谐就要去正视这和谐关系的中间地带——情绪。在师生的沟通与交往中,彼此的情绪是真实存在的,情绪是我们不能命令的,情绪是最接近真理的,不会作假。回避、否认、压抑情绪都是危险的,表里不一就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情绪相投是接纳,情绪相背是排斥。孔子说过:“执起两端,而用其中”。那么,关注师生情绪就是维护关系和谐与稳定的关键,也就需要我们对这中间地带去认知、呵护与发展。
  一、在对情绪的认知中架起一座桥梁。
  在情绪活动中,人不仅反映环境中的刺激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对于刺激的反应。最重要的是要明白:是观念产生情绪,而不是事件本身,所以重要的是改变人自我的观念而不是周围的一切。
  我们提倡和谐的师生关系,但不能一味的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无条件接纳与宽容,要正视教师情绪的存在,特别是教师在压抑自己的情绪时,就容易产生负面情绪,而负面情绪是人身上埋伏的一种很危险的东西,有时它像咆哮奔腾的洪水,一旦冲决了理智的堤坝,就会顷刻掀翻人生之舟,冲断希望之桥;有时它就像一桶被点燃的汽油,轰然爆炸,瞬间毁灭许多东西。教师的言行举止,思维感受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如果一个教师带着负面情绪与学生交往,学生极易受教师的感染,而且情绪不好的师生双方都容易冲动,容易做出令自己后悔的事,很多体罚学生的现象背后往往都有一位情绪激动的教师。这就需要我们在师生和谐关系的维护中,以情感交流为纽带,认知评价为基础,交流互动为核心,把握好自身特有的情绪,避免情绪化,营造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
  1、让情感互动 让心窗透明
  在于学生沟通中,教师往往将着眼点立足于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而自己的内心世界则不愿与学生分享,造成沟通的不平等。由于沟通缺乏互动,效果就难如人意。因此,教师要放下架子,主动打开自己的心灵之门,将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所思所想、经历经验、情绪感受、观点态度等适时适度地、自然真实地与学生分享,让学生看到角色面具之外的、具有人格魅力的鲜活的教师,从而达到双方真正的心灵互动和平等沟通。为此,我校以心理学基础常识为内容,对班主任进行了全员培训,并以个案分析为载体,让老师们了解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成长规律,同时,开展了“情绪感知与自我探索”为主题的讲座,使全体班主任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能够遵循规律改变自我,学会主动感知自身情绪,尝试做到在认知自我情绪的基础上,能在学生面前打开心窗,共感孩子们的情绪,使情绪能够得以理性的调节,从而形成一种共同的沟通意识:接纳、包容、分享、引领,以此,维护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同时,也希望教师能从中更新观念,确立更加科学的教师观、学生观,认识双方心灵互动的必要性和意义,暂时放弃了教师的权威地位和角色面具,建立真正的个人化的、人性化的师生沟通。正如第斯多惠说:“只有你不断致力于自我观察的时候,你才能教育别人。”这也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要加强对自我的探索和了解,增进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敏感性,并不断实践和尝试表达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培养自己开放而非防卫的心态,坦然面对并承认自己的局限与不足,使自己在与学生分享自己的内心世界时,尤其是分享自己的失败经历时不躲闪、不掩饰,从容自然,使之真实可信,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保持言行如一、心口如一,树立自己一贯真实可信赖的形象,同时尊重和理解学生。
  2、觉察中探索 改变中提升
  教育工作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教师要面对不同的个体,必须要具备发达的认知能力。教师的认知能力是教育教学得以实现的保证,也是教师自身获得发展的重要心理素质。 提升认知力就需要教师不断培养自身的观察力,它是洞察学生内心世界的变化与个性特征,发挥教育机智,因材施教的先决条件。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敏锐的观察力有助于提升自我观察力,它是教师自我调节的依据和自我提高的保证。
  我校还在班主任全员培训的基础上,还让他们到实践中去体验,挖掘自己班级存在的突出问题,如厌学情绪、交往困惑等,以此为基础设计心理课教案,并在全校范围内上课,行政班子人员分成四组下到班级听课打分,并在课后的评课中和老师们一起会诊,分析授课中和学生交流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带有共性的问题,如:接纳、共感、内容的科学系统性等,一起寻求解决的途径。在不断的实践中,我们还探索出了一种有效的心理课授课模式,那就是:呈现、反馈、交锋、启迪。要求教师在于学生的交流沟通中,注重对个体的关注,对他们的表述要学会倾听,对他们的评价要有共感。这里的倾听是作为心理学名词来讲的,是指老师能专心地听取学生的表述,不仅能够了解学生表述的具体内容,还要能感知学生的情绪,并能产生感情的交流。同样,共感是指老师不以个人的主观标准,而是以学生的参照标准去体会其内心感受,领悟其意思和情感,从而再做出积极的评价。
  二、在对情绪的呵护中营造一片绿洲
  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对客观事物和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可见,在情绪的背后是一种需求,对于孩子情绪的呵护就是对孩子内心需求的感知与回应。
  1、尊重孩子内心需求
  美国教育社会学家沃勒认为,教师代表成人社会,与儿童自发性生活欲望是相对的。教师希望把学生当作一种材料加以雕琢,而学生希望用自己的方式自动求知。孩子有着“被别人爱的需求”、“取得好成绩的需求”、“归属集体的需求”、“自尊的需求”、“摆脱过失感的需求”、“克服胆怯的需求”等。作为老师也要提醒家长,应当通过各种方式来满足孩子的这些情感需求。
  在我们学校,就曾经出现过两位让同学们害怕,教师们头大的孩子,在多次干预无果的的情况下,老师们几乎萌生放弃的念头。
  已经是小学四年级的小姜行为严重退行,在课堂上会钻在课桌下玩过家家,抽屉里塞满了食物的垃圾,由于不讲卫生,身上有时还会散发出异味。他也想与人交往,可他经常表现出难以自控的愤怒,让同学们带着惧怕远远地避开了他。经对他的家庭背景调查发现,小时候2岁左右已经与母亲分离,父亲忙于生计无暇照顾,只能和多病的爷爷生活在一起。当升入五年级时,奇迹出现了。不知是新班主任阮老师的耐心、诚心打动了他,还是阮老师让他体会到了母亲般的温暖,他变了,变得干净了,变得注意控制自己情绪了。加上他爸爸生意有了好转,有时能也开车来接送他,更强化了他的变化。虽然学习上还进步不大,可他脸上的微笑多了,和同学们的交往也多了,和老师的沟通也有了。
  还有一个父母离异的小唐,在小学三年级便开始与父母分离和奶奶生活在一起,他的脾气从那时开始变得越来越急躁,学习成绩开始下降,在于同学的争执中竟然出现了口吐白沫、身体木僵、四肢抽搐的反应,送医院检查后没发现病理性的症状(也许在他情绪的背后包含着对爱的需求)。类似的反应有时一周要出现两次,老师们大呼吃不消。在与他母亲的沟通中了解到,孩子的父母双方都已重新组建了家庭,无暇再很好地关心他。孩子的惨状可能深深地刺激了母亲,在老师的帮助下,她克服困难开始接送孩子,并安排好他的生活。也许是小唐得到了对母爱的那份需求,一个癔症样的孩子就这样奇迹般恢复了正常,直到今天,六年级的他再也没有发作过,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可见,当孩子的内在需求被关注到时,他的安全感就增加了,生命原本的天性会得到充分的发展,他会更有勇气向外探索,他会更有能力和环境融洽。
  2、遵循孩子成长规律
  教育活动在本质上是疏远于工业而近似于农业的,工业是人为制造和批量生产,而农业是栽培和护理。以儿童为本位的近现代教育观念从栽花种草的园丁的行为中获得过重要的启示。这就是儿童教育学中著名的“园丁说”。儿童教育便是栽培儿童,使儿童“成”人,是“生生”(使有生命的事物按其本性需要、按其自身规律而生存、生长、变化)。我们在日常的学生教育中,应对孩子的天性保持一种敬畏,不要过早地把儿童从生动的世界里拽出来,让他们学习种种“大道理”和抽象的符号,这是残酷的!不以儿童的生活为出发点,教育便会造成浪费。因此,我校在平时的教育中,能按照不同的年龄段,遵照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有效地开展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
  在1-3年级段,以习惯的养成为切入点,以雏鹰争章为载体,开展了以“跨进我的学生时代”为主题的活动;
  在4-5年级段,以强化自我意识为切入点,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开展了以“走进我的彩色世界”为主题的活动;
  在6-7年级段,以释放青春活力为切入点,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开展以“构筑我的成才之路”为主题的活动;
  在8-9年级段,以确立人生观为切入点,以心理沙龙为载体,开展了以“扬起我的理想风帆”为主题的活动。
  这些活动促进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也拓展了学校教育的内涵。
  癔症的孩子
  三、在对情绪的发展中托起一轮明月。
  情绪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人格系统的动力核心。情绪系统与认知、行为等人格子系统建立联系,实现情绪与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教育的首要目标不是灌输知识,尤其是书本知识,而是养成人格。
  1、保护个性,开发潜能
  学生不仅是认知个体,更是生命个体。获得知识是为了使生命的质量更高,使生命更有尊严,不能把生命当做知识的容器。学校教育不仅为升学、就业做准备,更是为整个完满的人生做准备。蔡元培是中国现代大学教育思想的奠基者,他奠定了北京大学精神的基础。他的教育思想虽然主要是面向高等教育的,但其本质也适用于一切教育。他把人(受教育者)置于中心位置,教育的目的、出发点和归宿,全在于培养受教育者作为人的独立人格、自由意志,开发其自身潜在的创造能力,达到人性的全面、健康发展。他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为灌输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这些观点,在今天看来,依旧闪烁着智慧和理性的光芒,对今天的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爱因斯坦也说过:伟大的科学家的成就往往还不如其人格魅力对世界的贡献大。人们对教育的目的早已经达成共识: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人的全面培养,是形成人格的过程。人格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形成健康人格的过程。
  2、因材施教 人格互动
  教育是教师与学生人格互动的过程。教育应因人的天性而改变自身,而不是人因教育而改变本性。儿童是未成熟的,因而是朝向成熟而不断成长的。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成人的帮助,儿童需要教育。
  在我们的校园里曾经每天会出现一位伴着笑声四处奔跑的孩子,他有时会盯着花草发呆,有时也会用脚把花儿踢落,他会把泥土带进教室,也会大冬天到教师办公室把电风扇一一打开,静静的地,像在欣赏曼陀罗的旋动。他不会与人对视,也不能流畅地表达,但我们的老师却用人格的魅力,接纳了他,接纳了一个被杜亚松教授确诊为边缘自闭症的孩子。老师们与孩子家长共同制订了干预计划:小目标,大强化。从语言的重复、眼神的回避、交往的莽撞等等,从点点滴滴的干预做起,同时也汇聚着点点滴滴爱的温暖。孩子终于慢慢改变了,学习成绩稳中有升,英语与数学稳定在了90分左右,语文也在70分左右徘徊,更重要的是,课堂上他对自己有了控制,不再影响别人,也能安静地坐了下来。家长含着热泪笑了,老师们带着欣慰也笑了。对于孩子的非正常表现,由于理解而宽容,因为爱而接纳,也因为有人格上的自信才敢勇敢面对。
  有人把孩子比作天上的星辰,而自闭症的孩子可能就是那颗寒星。作为教育者我们愿意用我们的双手托起这一轮明月,让孩子在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发展、差异发展、可持续发展,也让明月辉映一片灿烂的星空,使每一颗星星都闪耀自己的光芒,遵循自己的轨迹,确定自己的位置。
  在这教育神圣的殿堂里,我们要架起的是一座求真的桥梁,营造的是一片扬善的绿洲,托起的是一轮育美的明月。
  
  参考文献:
  1. 徐学莹,徐军.论科研型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品质及培养措施[J].
  教育探索.2004,(11):103-104.
  2. 贾晓波,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3
  3. 张东娇1 简论沟通及其教育价值[J ]1 教育科学, 2002
其他文献
摘要: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目前我国各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从创业教育的概念谈起,浅析了我国目前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提出了解决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途径    随着时代的发展,近些年来,大学生就业已成为非常突出的问题,很多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窘境。在这种状况下,创业不失
期刊
数学教学中需要讲解大量的例题,学生通过听老师讲解例题,分析理解有关的公式、法则,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老师讲了许多例题和习题,学生似乎都懂了,但稍微变化一下题目,许多学生就不会解答了。通过分析原因和教学实践发现,上好数学习题课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例题和习题的安排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目标,二是技能目标,要通
期刊
尽人皆知,学生的音乐能力和先天的遗传因素是有很大的关系的,一个很有音乐细胞的学生和一个五音不全的学生他们对音乐的喜爱肯定会有天壤之别。音乐感觉好的学生他们的学习音乐的兴趣十分浓厚,他们在音乐课堂上的热情很高涨,而音乐感觉不好的学生,他们在音乐课上的表现可能恰恰相反。而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它的目标之一就是完善学生的个性。那么如何使全体的学生都喜欢上音乐,在音乐课堂上能用心去感
期刊
基础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关键便是心理素质教育。 可从目前情况看,还有不少家庭存在着“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急切心态。父母往往把—生的赌注都押在孩子身上,所以,有的父母不惜一切代价对孩子进行智力投资,只盼孩子将来出人头地,致使有些孩子只注意学习成绩的好坏,而忽略自我,埋没了自己的兴趣爱好,长大成为“书呆子”;有的父母则把孩子视为“小皇帝”、“小公主”、“小太阳”,一天到晚围着他们转
期刊
内文摘要: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对于我们做好各项工作,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学习和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讲话精神,一是要认真学习,领会讲话精髓;二是要审时度势,把握发展机遇;三是要吃透市情,明确目标任务;四是要统筹兼顾,抓住工作重点。  关键词:七一讲话;学习贯彻;工作
期刊
现在的初中学生多数都怕写作文,常说“没啥可写的”。交上的作文又往往内容雷同,写法相似,好像是一份文件的复印,千人一面,少有个性和新意。  形成这种情形的根本原因是学生年龄小,知识量少,生活范围窄,不善于观察生活获取写作材料。而这些又与小学时的不良作文习惯有关。如:从优秀文选中找材料;依赖老师帮助选材;机械模仿课文或作文;改头换面变相抄袭等等。  那么,怎么改变这种状况呢?总的方向是观察生活,认识生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习惯,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当前我国的教学体制存在着不少缺点: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发展。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专职计算机教师,应带头转变原有的工作方式,认识到自己不只是一个只知“教书”的匠人,而应是拥有现代教育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究者。  因此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对学生的民主培养很有必
期刊
今年(2010年)我从高二接了一个新班,开学初就发现小王同学比较特殊。  一.一个缺少关爱,没有朋友,自我保护意识强的学生  1.课前说脏话,走路搞笑,但同学们视而不见  9月1号开始上课,也是我第一次给这也班的同学上课,所以提前两分钟到了教室,小王同学在往自己座位上走,他边走边说脏话,走路姿势还很搞笑,但是周围同学对他视而不见。我很纳闷,这么滑稽的表现怎么没人欣赏呢?  2.每个小组该有6人,他
期刊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基础能力,这种能力是提高表现能力的基础。  现在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应该说他们生活内容是比较丰富的。但 种丰富多彩的生活,怎样才能变成学生的写作内容呢?这就需要借助于观察,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呢?  在日常的作文教学的同时,要注重让学生通过观察事物去获得写作材料,丰富写作的内容,养成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以及各类事物的良好习惯。这样,不但可以发展学生认识事物的基础能
期刊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纵观如今的小学数学课堂,我们不难发现,很多老师在导入新课时,可谓煞费心思,下足了苦功夫。一是求新意,希望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求突破,希望能有个与众不同的情境。唯恐不创设“精美的”“华丽的”情境,就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但事实上,更多的是事与愿违,有的教师对形式的追求,往往多于对数学教学内容本身的关注。对热闹的追求,往往多于对课堂实际教学效果的考虑,看似新颖、热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