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的泥壶

来源 :焦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ping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昌硕是浙江湖州安吉人。安吉是个有名的茶乡,出产的“安吉白片”远近闻名。这就难怪吴昌硕把茶视为知己了。
  据史料记载,吴昌硕早年曾染上吸大烟的恶习,后来在妻子的劝导下戒除不良嗜好,专心事艺,终有所成。而茶则是他得以从烟瘾中脱身的重要因素之一。及至晚年,吴昌硕已是不可一日无茶了。据其好友回忆,他最喜欢以一只紫砂泥壶品茶,每每写好一幅字或画好一张画,他总是把字画悬之于壁,然后手持泥壶,品茶读画,隐然忘机,乐不知返。
  大凡画家总爱以所喜所嗜之物人画,吴昌硕亦不例外。于是,他手中的那把紫砂泥壶,便也成了他的画中常客。可以讲,吴昌硕的茶画,绝大多数是画的茶壶,屡画不厌,常画常新。譬如他64岁时作的一幅《煮茗图轴》,仅以一柄蒲扇、一枝白梅、一个陶制炭炉和一把泥壶构成画面主体,简洁生动,主题鲜明。他的另一幅(《品茗图》作于10年之后,也就是他74岁的时候。这幅藏于上海朵云轩的画作,也是以几枝梅花自右上方向下斜出,打破画面的平衡。梅枝的线条浓淡相宜,交叉错落;花樽的安排正侧俯仰,向背呼应,皆似以书法之笔写出来的。在梅花枝干的掩映下,画家以极淡的笔墨,轻勾慢染,画出那只拙朴高古的泥壶,其淡如轻烟的效果,不但没有使人觉得单薄,反而令人感觉到那泥壶的特殊质感。在画的左上方,画家题了两句诗:“梅梢春雪活火煎,山中人兮仙乎仙。”画龙点睛地道出了画家对春雪煎茶、陶然若仙境界的神往。整个画面不着淡彩,纯用水墨,一改吴昌硕喜用重色、艳色,追求强烈画面效果的风格。这恐怕也是基于画家对茶所特有的淡雅清透的品性有着深人理解,才刻意为之的吧!
  在吴昌硕的茶画中,有些并未标出茶字,但茶壶就像一个极富象征性的符号,在显示着画家的意旨。我曾见到吴昌硕的一幅题为《和平是福》的画作,画面上以淡墨扫出一个灰陶的高瓶,内置几枝枇杷,下面则以浓墨绘出一把古雅的提梁茶壶。浓淡相映,高低交错,壶下再添几枝枇杷,使画面更加生动。在这里,吴昌硕老先生已经将他的小泥壶,作为“和平”这个美好意象的载体了。想一想,也不无道理,茶的境界不正是让人们心境冲融,恬淡平和吗?其与和平之境可谓相去不远。
  侯军
  文艺评论家,作家,现任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深圳大学兼职教授。已出版各类专著十余部,有大型史论专著《中华文化大观》、艺术论文集《东方既白》、散文集《青乌赋》,以及系列文化访谈《问道集》、艺术随笔集《孤独的大师》等。其中《中华文化大观》获“天津市政府优秀图书奖”;《东方既白》获深圳市“大鹏文艺奖”;《青乌赋》获深圳市“青年文学奖”。
其他文献
我腾然坐起,循着歌声望去,只见一位漂亮的蒙古姑娘,身穿一身洁白的蒙古族袍,头戴一方火红的头巾,骑着一匹枣红马……向我奔来。  进入河西走廊,有座山始终伴随着你。它连绵起伏,盘垣千里,壁立于大漠与戈壁之中;它横空出世,主峰高达5827米,哪怕是盛夏,山顶上依然闪烁着皑皑白雪;它百态千姿,3000多条冰川,像3000多条银蛇,在山峦间盘旋飞舞。别看它外表冷峻,其地下河可潜流涌动,孕育着河西的万物,这座
期刊
这是不是自己送上鳄鱼口?    跳伞者的无奈降落地点。。。不知道他那时候心里经受怎样的恐慌。    不知道下面是什么……    死者最后的镜头。
期刊
银碗捧在手里,沉甸甸的。他们都在等待着。  碗里的白酒,于我,既是一种冷冰冰的对峙,也是一种热辣辣的邀请。  不能拒绝!也无从闪躲!因为这里,是蒙古,是塞外,是阴山下茫漠粗犷的大草原——一个以酒来测验你真诚、热情甚至人品的地方。话多三遍淡如水——只有酒,只有通过酒的点燃,人与人之间信任与快乐的火焰,才会熊熊沸扬起来。所以,也只好别无选择地被这大块吃肉、大碗饮酒的“异族”,给“同化”了。  “不是毒
期刊
在艺术市场的灼人热浪中,一股前卫个性的学院风迅速风靡华夏,风景秀丽的江南美景,雄伟壮观的山川大河,动人心魄的风土人情尽在画布之上。现在,请跟随我们走进由深圳天海它山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校一展?学院油画艺术系列邀请展》,共同分享这色香俱全的艺术大餐。  进入艺术之殿,首先,步入眼帘的是钱塘潮涌,浪涛滚滚的壮观景象。翻滚的巨浪,缭绕的烟雾,仓皇的人群,似乎让你觉得有千军万马怒吼着朝你奔来,既让人
期刊
优秀艺术产生的时代背景,就是艺术产生的土壤。近百年来,俄罗斯油画艺术对于中国的影响深远,中俄油画就像一个神奇的花园,春天的兰花、夏天的荷花、秋天的菊花、冬天的梅花,这些四季最美的花朵,在丰润和谐、熠熠生辉的土壤里陆续开放。从俄罗斯巡回画派前期及后期的名作到中国现代油画大作,涌现了不少著名艺术大家,他们都是世界油画界的扛鼎人物。俄罗斯的著名画家列宾、苏里柯夫、列维坦等在我国家喻户晓。在新中国成立以来
期刊
《扎波罗热人给土耳其苏丹回信》 列宾  这幅构思了长达13年之久的杰作,可说是列宾集人物性格刻画之大成,它展示了一种学派,一种19世纪俄国写实主义绘画最光辉的学派——重视典型人物的个性特征。列宾以很大的热情来塑造哥萨克扎波罗热人的不同类型,注意他们每个细节,搜集他们特有的民族服装、道具,选择每个不同形象的性格特征,并用俄国学院派所讲究的构图方法去处理这个多人物的戏剧性场面。这幅油画给俄国近代油画史
期刊
20世纪50年代以来,俄罗斯文艺曾经在我国广泛传播,其中油画作品通过展览、书刊等媒介,在我国美术界和广大观众中有很大的影响。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可供我国油画界直接借鉴的外国经验,主要来自俄国。当然,20世纪20-30年代一些留学欧洲和日本的艺术家也在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我们最熟悉的俄罗斯绘画分两个部分,十月革命前的批判现实主义和苏联时期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作品。这两部分是相互联系着的,后一部分是前一部
期刊
在西方的艺术发展中有一个高峰,但个这高峰往往被忽视,被贬低,这就是俄罗斯19世纪末、20世纪初艺术发展的高峰。这个光辉灿烂的时代至今还令人追念不已!哲学、艺术理论家、美学家有车尔尼雪夫斯文基、别林斯基、杜勃洛留波夫;文学家有托尔斯文泰、居格涅夫、里戈里;诗人有普希金、涅格拉索夫;音乐家有格琳卡、穆索尔斯基、柴可夫斯基;画家则有列宾、克拉姆斯科依、苏里柯夫、列维坦。这一大批艺术天才的同时出现,无疑是
期刊
“文革”过来后我们从一种完全的封闭、完全的被异化出一种东西,一点也爬不出来。在1977、1978年的时候如果能够看到那个时期的俄罗斯油画作品简直是无限幸福感。那时期的杂志印刷品都是禁止的,我是在一个福建的山区里,在一个老师家里看到一叠《星火》杂志,我们趴在那里看了一个星期,看那上面的俄罗斯绘画,我们心理的感觉很激动,这些都令我们特别感动。看起来从列宾、约干松到梅尔尼科夫,卡雅俄罗斯的这一代绘画,都
期刊
俄罗斯绘画对于中国的影响深远,近观最近中国美术馆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美术作品大展》几乎满眼皆是大幅的群体作品,这和苏联时期俄罗斯绘画的创作风格不谋而合,当时对苏联的学习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到艺术,甚至是艺术创作的主题和构图上都透露着苏联的味道。我们与詹建俊以访谈的形式了解俄罗斯绘画对中国的影响,引发今日的思考。  《焦点》:中国油画为什么会受苏联影响这么深?  詹建俊:中国油画发展史上有过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