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不断走进人们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变革了人们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互联网+”给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新平台、新渠道和新途径。在新时代大背景下,全面深入研究“互联网+”时代党建工作的创新融合新模式,推动高校思政工作创新,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党对高校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的有机统一。实现二者的有效性对接与深度融合,最大限度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和服务功能。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学生;党建工作
一、互联网+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作用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理想信念坚定、综合素质过硬、道德品质优良的优秀学生党员,遵循探寻互联网+党建新模式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性机制的规律,因此,高校有必要全方位提升党建水平,为学生党员提供更多的献计献策的参与机会,增强学生党员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党员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优秀的时代建设者,形成浓厚的党建创新性机制氛围。
目前,大部分高校在学生党员管理上都缺乏全局性思维,(一)缺乏对党建工作新模式与互联网+意识的有效链接,学生一旦毕业,就容易出现“失联”的现象。导致现代化网络数据不能实时更新与同步,经常会陷入重复性的收集与整理工作中。(二)學生党员培养与发展尚存在主体性不强,参与意识不够等问题,目前,各高校基本采用传统的培养与发展方式,学生入党动机不够明确,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往往表面化流于形式,学生党员也存在主体地位不突出、主观能动性不强等现象,这样就造成自我要求降低,约束力差等问题,降低了党组织在广大学生中的影响力。(三)党员交流学习形式、内容缺乏创新型,目前,学生们习惯于在网络上获取知识与信息,但大部分高校在学生党员的交流学习过程中,互联网技术应用不够广泛,基本还是采用灌输式的交流学习方式,个别高校也建立了自己的交流学习平台,但内容更新不够及时、形式不够新颖,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针对性不强,没能从价值实现、社交需求和情绪表达等方面引起学生的共鸣,网络平台吸引力、感染力不强,党建工作没有有效拓展和延伸。
二、创新互联网党建新模式的研究与应对
1、创新互联网党建新模式应及时了解大网络思想焦点和动态。随着云技术、智能终端技术的广泛运用,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学生网络高效交流的主要平台,大学生群体在思想成熟度和辨别是非方面都存在着盲目跟风、趋之如骛等现象,导致其意识形态和行为方式很容易受到网络舆论的左右,高校学生需要根植于理论现实,实现运用网络信息化交流平台,开拓高校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新途径,利用网络信息实现“流动式”的管理和协调,通过党建 APP 应用,掌上党校、内嵌“学习强国”等模块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打造丰富便利的学习教育平台,从而打破时间地域限制,党员可以随时随地打开手机“自助式”、“订单式”、“点播式”学习党的理论和相关知识,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讲真理、原理、道理,能够激发党员的学习兴趣。
2、创新互联网党建新模式应提升高校党建工作队伍的参与的意识和能力。依据“互联网+”科技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普及和兴起,高校大学生应用媒体技术的需求和水平日益提高,作为党建工作参与和构建的主要阵地,高校学生党员无疑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中的参与者和管理者,作为完善党建工作的的主力军,需要党建工作队伍积极主动的熟悉党建新模式下创新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扎实投身到党建完善的各项组织活动中去。高校学生党员必须具有熟悉党建工作的特点、建立健全互联网+党建新模式下高校党建的创新型研究、提升党建工作的能力技巧,才能更好的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实际效能。
3、创新互联网党建新模式应构建信息化管理考核体系。科学的评价机制,对于激发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扩大党建活动的影响力,保证党的建设工作的生机和活力,发挥重要作用,提高互联网+党建的激励和监督的效度,保障党建工作的顺利运行,对党建运行过程和结果展开及时客观的评价,维护良好党建工作生态环境的必要条件。利用好互联网的优势,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以适应新常态发展的需要为目标。与时俱进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建立健全全方位的监督考核体系,量化考核标准.从而实现大学生健康成长、长才。
总之,互联网+党建新模式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全员协调一致,齐抓共管,才能实现其价值最大化发展,因此,我们要一方面,规范周边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管理方式,促进学生构建正确价值观念,合理制定人生职业生涯规划;另一方面,善于运用新媒体教育载体,在网络数据信息化爆炸性增长的时代,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提高学生教育管理者的工作实效性和针对性,保证驾驭现代信息化学生信息动态,适时影响辐射同学。
参考文献:
[1]曹连刚,于三三,赵玉秀.“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新模式[J].现代交际,2019(9)。
[2]魏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的新路径[J].船舶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研究,2018(3)。
[3]王新山.试论新媒体对大学生政治思想的影响与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
[4]陈菊,江杨岗.“互联网+党建”下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J].重庆行政,2019(5)。
[5]卢遥,构建“互联网+党建”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新模式[J].扬州大学商学院,2017(2)。
本文系:辽宁科技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20KDDJ-Z05)。
作者简介:冯岩,1980年1月,辽宁科技大学讲师,思想政治教育方向。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学生;党建工作
一、互联网+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作用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理想信念坚定、综合素质过硬、道德品质优良的优秀学生党员,遵循探寻互联网+党建新模式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性机制的规律,因此,高校有必要全方位提升党建水平,为学生党员提供更多的献计献策的参与机会,增强学生党员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党员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优秀的时代建设者,形成浓厚的党建创新性机制氛围。
目前,大部分高校在学生党员管理上都缺乏全局性思维,(一)缺乏对党建工作新模式与互联网+意识的有效链接,学生一旦毕业,就容易出现“失联”的现象。导致现代化网络数据不能实时更新与同步,经常会陷入重复性的收集与整理工作中。(二)學生党员培养与发展尚存在主体性不强,参与意识不够等问题,目前,各高校基本采用传统的培养与发展方式,学生入党动机不够明确,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往往表面化流于形式,学生党员也存在主体地位不突出、主观能动性不强等现象,这样就造成自我要求降低,约束力差等问题,降低了党组织在广大学生中的影响力。(三)党员交流学习形式、内容缺乏创新型,目前,学生们习惯于在网络上获取知识与信息,但大部分高校在学生党员的交流学习过程中,互联网技术应用不够广泛,基本还是采用灌输式的交流学习方式,个别高校也建立了自己的交流学习平台,但内容更新不够及时、形式不够新颖,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针对性不强,没能从价值实现、社交需求和情绪表达等方面引起学生的共鸣,网络平台吸引力、感染力不强,党建工作没有有效拓展和延伸。
二、创新互联网党建新模式的研究与应对
1、创新互联网党建新模式应及时了解大网络思想焦点和动态。随着云技术、智能终端技术的广泛运用,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学生网络高效交流的主要平台,大学生群体在思想成熟度和辨别是非方面都存在着盲目跟风、趋之如骛等现象,导致其意识形态和行为方式很容易受到网络舆论的左右,高校学生需要根植于理论现实,实现运用网络信息化交流平台,开拓高校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新途径,利用网络信息实现“流动式”的管理和协调,通过党建 APP 应用,掌上党校、内嵌“学习强国”等模块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打造丰富便利的学习教育平台,从而打破时间地域限制,党员可以随时随地打开手机“自助式”、“订单式”、“点播式”学习党的理论和相关知识,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讲真理、原理、道理,能够激发党员的学习兴趣。
2、创新互联网党建新模式应提升高校党建工作队伍的参与的意识和能力。依据“互联网+”科技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普及和兴起,高校大学生应用媒体技术的需求和水平日益提高,作为党建工作参与和构建的主要阵地,高校学生党员无疑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中的参与者和管理者,作为完善党建工作的的主力军,需要党建工作队伍积极主动的熟悉党建新模式下创新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扎实投身到党建完善的各项组织活动中去。高校学生党员必须具有熟悉党建工作的特点、建立健全互联网+党建新模式下高校党建的创新型研究、提升党建工作的能力技巧,才能更好的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实际效能。
3、创新互联网党建新模式应构建信息化管理考核体系。科学的评价机制,对于激发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扩大党建活动的影响力,保证党的建设工作的生机和活力,发挥重要作用,提高互联网+党建的激励和监督的效度,保障党建工作的顺利运行,对党建运行过程和结果展开及时客观的评价,维护良好党建工作生态环境的必要条件。利用好互联网的优势,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以适应新常态发展的需要为目标。与时俱进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建立健全全方位的监督考核体系,量化考核标准.从而实现大学生健康成长、长才。
总之,互联网+党建新模式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全员协调一致,齐抓共管,才能实现其价值最大化发展,因此,我们要一方面,规范周边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管理方式,促进学生构建正确价值观念,合理制定人生职业生涯规划;另一方面,善于运用新媒体教育载体,在网络数据信息化爆炸性增长的时代,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提高学生教育管理者的工作实效性和针对性,保证驾驭现代信息化学生信息动态,适时影响辐射同学。
参考文献:
[1]曹连刚,于三三,赵玉秀.“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新模式[J].现代交际,2019(9)。
[2]魏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的新路径[J].船舶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研究,2018(3)。
[3]王新山.试论新媒体对大学生政治思想的影响与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
[4]陈菊,江杨岗.“互联网+党建”下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J].重庆行政,2019(5)。
[5]卢遥,构建“互联网+党建”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新模式[J].扬州大学商学院,2017(2)。
本文系:辽宁科技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20KDDJ-Z05)。
作者简介:冯岩,1980年1月,辽宁科技大学讲师,思想政治教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