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考促学教考相长

来源 :快乐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GYXK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以考促学,教考相长的原因主要在三个方面:首先从教学规律分析,教考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可脱节。其次从现状分析,教学与考试常不能有机结合。第三从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角度看,教考结合有其必要性。
  【关键词】语文考试以考促学教考相长
  
  一、为什么要以考促学,教考相长
  
  (一) 从教学规律来看。
  考试是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这“组成部分”、“环节”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是不可分的。教师的“教”引导学生“学”,学生“学”的情况又“反作用”于教师的“脚”,而“教”“学”的效果体现很大程度上又以“考”的形式来实现的。特别在中考的大背景下,学校、学生、家长都变得非常的“现实”(其实不现实也难),把衡量教与学效果的标准指向了考试的成绩,姑且不说这是否客观公正,但是起码相当程度上体现了教与学的效果,教师学生在某一阶段中也只能通过考试来体现、衡量教学的效果。不仅如此,考试,还会对教学双方产生“反作用”,从而影响到下一阶段的教学,产生正面或负面的作用。如果是正面的,就能起到以考促“教”、促“学”的作用,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这样就是教考相长,反之,就是教考相离了。
  
  (二) 从现实状况看。
  在初中语义教学过程中,教学环节与考试环节的关系常常是“不和谐”的,主要表现在:教学的内容和考试的内容不是“有机”地结合起来,考试很难特别有针对地对某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很难去“牵就”教学内容,很难做到因材施“考”。另一方面是教学也很难去“牵就”“那样”的考试。而“教”、“学”、“考”三者之间应该是互相促进的、和谐的关系,造成语义教学这种教考相离、教考不和谐的原因众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和语义学科特点有关系,语义学科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涉及到字、词、句到篇章结构等各方面的知识能力,而语义课本并不是按照这些知识体系来编排的,而是采取文选式的编排方式。于是这些知识体系缺少一种阶段性、连贯性的特点,不会如其他一些科目那样一章一节布局分明。但是试卷的内容结构基本上是按照知识能力来安排的,而考查的知识能力往往又不是“这一阶段”的教学“侧重点”,这客观上就造成了教学与考试的“不合拍”。第二,客观上存在“不合拍”的事实,但是某一次考试的作用主要还是在于检测某一阶段的教学效果,如果主观命题上撇开教学的内容去检测,则会造成目标不明或目标“泛化”,偏离考试的初衷。比如在一个学期或学年中,甚至在一个单元中,有基本的知识能力要求,也有重点的知识能力要求。既然考试就是为了检测教学的效果,那就要侧重到重点的知识能力要求上来。因为在语义课本义选式的编排中知识能力体系的呈现是隐性的。“隐藏”在各单元课本中的。所以容易偏离侧重点而“指向不明”。命题考试是这样,其实,平时教学过程中也要认识到某一阶段的侧重点,而不是“大而全”,眉毛胡子一把抓。无论教学还是考试,如果每个环节都能落实这些“侧重点”的话。最后在综合性、选拔性的考试中也能做到“疏而不漏”。现实情况是在教学过程的每个阶段中对培养知识能力要求的“侧重点”不很明确,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考试检测目标上的不明确。第三,就是检测某一阶段教学效果的考试与选拔性的考试其目的是不同的。检测性的考试就是要围绕教学内容的侧重点,有的放矢。而选拔性考试其目的重在选拔,比如中考。而在初中语义的考试中,常常从七年级开始,其试卷的内容结构就参照“中考”模式了,命题不是本着因材施“考”的原则,而是“一视同仁”,这就忽略了这是两种不同性质、不同目的的考试。这样的“考”对“教”与“学”难于起到促进作用。
  
  (三) 从结果来看。
  正因为教材编排的原因,教学过程中侧重点不明确的原因,命题时检测目标不明的原因造成了教考之间某种程度的偏离。这样其实就降低了检测的信度,难于反映教学的真实效果。这种“大而全”,指向不明确的考试对教师来说,影响不很大,仍然可以按大纲有序地进行教学。而对学生来说,负面影响不小。学生的学习动力、积极性、必趣来自于收获,来自于成绩。成绩能给他激励,学生也需要成功的体验。而这种教考相离的现象严重地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主动性。也严重地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率与效果。正因为付出与收获的不成比例。“现实”的学生也觉得语义不必如此认真,不必付出如此多。语义学科作为基础学科在学生心目中也呈现出了边缘化的趋势,语义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是毋庸置疑的。因此,非改变不行。
  
  二、如何做到教考相长,考学结合
  
  (一) 充分认识、明确考试的功能与作用。
  作为常规教学环节之一的考试,应该体现其对教学双方的促进作用,应该有“服务意识”,其实这种“促进作用”、“服务意识”就是考试的功能与作用。检测教与学的效果应该是组织考试的出发点。在这个前提下,命题人才会去钻研师生如何是如何教学的,才会去考虑应该如何命题才能更科学更准确地检测出教学的真实效果,从而对教学有更好的促进作用,而不是不顾及教学实际,剑走偏锋,侧重点把握不准,或有意回避重点,要把学生考倒,考“死”,那是“瞎命题”
  
  (二) 教学与考试都要透彻理解与研究语文知识与能力的体系性、有序性。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现行语文文选式教材的特点,呈現一定的知识与能力的体系性、有序性。重点的知识能力要落实到学期或学年计划中去,也就是所说的“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话题。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考试环节要注意到知识能力的体系与有序。比如七年级八年级中期中与期末考试就有8次,每学期月考也起码有3—4次。住这么多次考试中,对知识能力的检测应该有一个整体的“布局”,这样做既可以顾及到覆盖面,又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有针对性的考试应该会起到更高的效率,更好的效果,但是在具体的考试中,这项工作还有待完善与加强。
  在现行中考考体制下,留给我们“现实”的学生学习语义的时间空间是十分有限的,语义教师不应该也不可能一厢情愿地要求学生成天就读你语义一科。事实上语义学习不可能部通过练习来“量化”,以致语义学习常常被其他科“量化练习”逼到“夹生(夹缝中生存)”的状态。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教师可以把半学期或者一学期的教学计划告诉给学生,在复习阶段可以把本次考试重点知识点告诉学生,特别是一些诸如背诵、识记等内容,完全可以划定一定的范围,而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地大海捞针,这样做不是说把试题告诉学生,而是使得“学”这一环节也是有的放矢的。而另一种现实是:在复习阶段中,听得学生讲最多的话是“不知如何学语义”、“不知怎么复习”等。其实,有时为了避某种“嫌疑”,就是教师的复习也是“大而全”的,无体系的。这样的结果是教学的低效,学生的难于适从。有效率效果的教学应该是有的放矢的,魏书生老师和学生“画知识树”的做法其实就是师生对教学部有的放矢,有针对性。
  
  三、教、学、考相结合,提高兴趣与效率
  
  教、学、考三者是教学过程中三个应该互相促进、以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为共同目标的三个环节。以考促学、教考相长有利于学生语义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提高,有利于提高教学双方的效率与效果,目前教、学、考三环节上某种程度存在“不和谐”的关系,影响到语义教学的效率与效果,影响到学生语义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语义考试常常让不少学生感到沮丧,感觉语义学习难寻规律,不可捉摸,以致更加远离语义、怕语义、恨语义。所以,研究语义教学中教、学、考之间的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单位:福建省上杭县庐丰民族中学)
  编辑 张华利
其他文献
【摘要】运用“假如……”造境换位,能让学生用感性的体验性的活动方式深入理解文本和进行语言训练,以感觉、知觉、想象、情感、直觉全身心整体地参与学习,落实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  【关键词】“假如……”感性  亲爱的老师,当你在课堂上对学生说:“假如……”,你可知道“假如”的魅力有多大?先看看《陈涉世家》的“教学片断”和“教后反思”再说吧。    [教学片断1]导入新课。    师
期刊
【摘要】《长征》是毛泽东在长征胜利之后所写的一首诗。它讲述了红军历经艰难险阻,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表现了红军革命的英雄主义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教学本课,要让学生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红军的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贵、高昂气质。  【关键词】长征精神    教学设想:    一、以诗歌导课触摸长征    1.出示由毛泽东所写文字改写的诗歌,让学生读后
期刊
【摘要】习作是最具个性化的创造活动,小学生习作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表达出来。  【关键词】习作个性化体验    “义如其人,言为心声”。个性是写作的灵魂,不同的人,个性不同,对生活的感受体验也不相同,写出来也各具特色。教师在指导习作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自身的感受体验,允许多元理解,自由表达,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本文將结合自己的经验浅谈如何从“体验”入手,引
期刊
【摘要】中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新课改的核心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建立创新意识,使学生获得终身受益的创新能力,笔者根据多年教学中运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谈谈自己体会。  【关键词】初中科学实验教学自主合作创新    新课程积极倡导探究性教学,而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如果把整个科学比作是一座摩天大厦,那么科学实验就是通向这摩天大厦的一级级阶梯
期刊
【摘要】不論是从周课时的设置还是在中、高考中所占的分量,英语课程是基础教育中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从课程的内容及要求而言,与其它学科相比,应该说是要求不高,然而从一些学生的学习效果来看,不算令人满意。当然,这除了汉语的负面效应、英语学习缺乏良好的氛围、教师的教学艺术与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外,我认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在于学生对学习英语缺少应有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习兴趣    
期刊
【摘要】阅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针对中学生课业负担重,时间紧张的实际情况,提出快速阅读整体感知、大略浏览把握核心、细细品味重点研读三部曲的阅读方法,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顺利解题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习方法阅读训练    阅读训练是语义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通过阅读提高理解水平,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维能力,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但是,中学生由于时间紧张,课业
期刊
【摘要】本文作者以備课的重要作用为切入点,提出高中政治课和备课应从“钻研教材,钻研教师,钻研学生,以及钻研课堂组织模式”四个方面为着眼点,才能做到真正有实效的备好一节课。  【关键词】高中政治备课要求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如果没备好课就会影响到课中、课后等连锁环节。那么,备好课应从那些方面入手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一是要钻研教材。大学
期刊
角色扮演是一种通过行为模仿或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在区角活动中、语言课、音乐课上,我们都使用过……角色扮演的使用可以延续幼儿活动的兴趣,可以加深幼儿对角色的体验,促进幼儿语言能力、扮演能力、创造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我引导幼儿将书中的故事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样不仅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也满足了幼儿自我表现的意愿,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一、活动中的随机角色扮演 
期刊
  
期刊
[摘要]诵读教学是一种传统但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提高语文素养的教学方法,但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被忽略了。新的教育理念和课改实践要求广大语文教师要重新审视诵读,将诵读教学回归课堂,重新发挥诵读教学的巨大作用,走出一条具有民族特色的语文教改之路。  [关键词]诵读 语文教学 语言 价值    诵读,可以说是传统语文教学遗产中的精华,古人早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诵读过程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