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的综合素质亟须被提升,他们对小学数学的学习需求有了质的变化,仅仅教授学生逻辑、符号和定理等知识已然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成为顺势之举.本文从数学文化之于数学的概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意义,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策略这三个方面,进行简要探究,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日常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数学文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综合素质
前 言
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日常教学中的渗透,能够让学生从小学阶段就领悟到数学的真意,并在智识和人文层面欣赏到数学的魅力,进而为学生走进数学的殿堂打下精神基础.纵观小学数学渗透文化的教学现状,受考试“指挥棒”和灌注式教学法的影响,数学渐渐和逻辑、符号、计算和固定模式等词汇画等号.针对此现象,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数学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切实引领学生认知真正的数学.
一、数学文化之于数学的概述
用语言准确地论述数学文化之于数学,是难以完成的工作,其困难在于数学文化和数学都属于形而上的范畴,因此只能用语言进行模拟.数学文化之于数学,就如同肌肉和血液之于骨架,一朵浪花之于大河大洋.简而言之,可以将数学文化看成数学的元素,将数学看成数学文化的集合.具体来说,将它们相结合用于日常的教学,又不能完全等同于在
计算层面上
简单数量A和B相叠加的结果,如果一定要进行比喻,那么它们的结合更像乘法.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具有深远性,毫不夸张地说,将关系到学生一生的发展.如果智识层面的数学知识能够让学生得到逻辑思考的乐趣,那么人文层面的数学文化则能够给予学生远超乐趣的学习意义.从长远考量,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智识层面的数学学习.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是小学数学教师在打破数学脱离社会文化的孤立主义倾向方面所进行的具体实践,是完整化呈现数学全貌的教学措施,是纠正学生因解题训练和数学考试影响而建立的扭曲数学认知观的正向之举.具体来说,教师在传授数学思维、数学语言、数学符号等智识层面的应用知识的同时,也要兼顾传授人文层面的数学文化,具体包括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數学与艺术的关系,数学发展史等.教师只有持续地渗透数学文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对数学学习无兴趣的现象,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魅力,进而产生对数学的热爱,但这却是教师采取多种数学手段也无法达成的效果.从时间上考虑,短期可能无法窥见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所带来的积极意义,但这也恰恰符合渗透数学文化能够让学生的一生都获得意义的阐释.
三、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策略
(一)深掘教材内容
事物和事物之间并非以孤立的状态存在,而是有普遍联系的.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知识不仅在智识层面存在联系,在人文层面也存在联系.基于此,教师应有意识地拓展、挖掘数学知识背后的历史内容,打破数学和考试的藩篱,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建立在考试和应用层面上,还建立在历史、文化等更为广阔的层面上.
例如,在教学“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一课时,按照传统的教学形式,教师会教授学生关于平移、轴对称和旋转的数学定义,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看相关图形的物理运动,并进行三种图形的归类及练习.而渗透数学文化的教学,则要求教师挖掘数学知识背后的文化知识,换言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学习数学.具体地,教师可以在讲授完本节课的知识点后,由轴对称中的对称出发,让学生联想古诗中的“对仗”手法,使学生发现对称和对仗之间的异曲同工之妙,进而领悟到数学和语文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教师还可以由平行和旋转等物理运动,联想到古诗中那些充满运动感画面的诗句,如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在理想状态下,船既做了平移运动,又做了旋转运动,还有王维的“长河落日圆”,表面上看落日进行了平移运动,但实际上,从地理学的角度,落日也在进行自转和公转的旋转运动.通过教师将数学和语文相联系,学生对数学的认知由单一走向了多元.
(二)贯彻生活教育理念
数学文化和生活之间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数学文化源自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因此渗透数学文化的教学实践,也可以理解为在日常教学中贯彻生活教育的实践.基于此,教师应为数学知识的教学创建生活情境,让学生明白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一旦学生深刻洞悉了数学的奥妙,他们就会透过数学的严谨性,发现其中的艺术性,进而领会到数学中美和真同在的真义.
例如,在教学“比例”一课时,教师可以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场景,作为教学素材.具体地,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大屏幕向学生展示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校园操场内的国旗及教室墙壁上的国旗的图片,并提问学生:“大家仔细观察这三个图片,谁可以告诉我这三个图片上的国旗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很快就会回答:“形状相同,大小不同.”教师出示三种不同规格国旗的尺寸:5和103,2.4和1.6,60和40,让学生通过这三组数据来寻找其中的规律.如果学生无法从比例的角度得出结论,那么教师可以适当地提示:“也许你们可以将长和宽比一比.”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发现三组数据之比都是3∶2,所以学生便得出了“只改变图片的大小,不改变形状,它们长和宽的比不变”的结论,进而掌握比例的具体定义.教师通过将比例和生活相联系,拓展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的思维.
(三)多元拓展数学内容
数学世界极其丰富,即使具体到其中的某一领域,一个人花费一生的精力也无法完全精通.而数学文化作为数学世界的一部分,理应得到学生的重视.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意味着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多元拓展教学内容.教师除了可以拓展与之相关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等内容,还可以拓展数学史、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数学家生活成长的经历等人文层面的内容.教师只有引导学生从多角度领略数学,才能使他们走出数学孤立的阴影,走向新鲜和活力. 例如,在教学“负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从负数与社会相联系的角度进行多元拓展.具体地,首先,教师可以立足于教材的内容,从天气预报中关于零上20 ℃和零下20 ℃的数学表现形式: 20 ℃和-20 ℃入手,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然后,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乘坐过电梯吗?谁能告诉我,楼层按钮上的-1表示什么?”有的学生会不假思索地回答:“-1表示地下停车场.”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负数层面上理解“-1”的含义,即地下一层.然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地下二层如何用负数表示呢?”由此,学生便能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负数的含义.最后,教师要引用负数在生活中的案例,使学生达到对负数知识举一反三的效果.教师也可以用考试成绩的排名来讲解负数的含义.教师提问:“A同学,期中考试取得了进步,他在班级中的排名上升了5名,我们可以表示为 5,如果B同学下降了3名,那么该如何表示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把“-”和“亏损”“后退”“减少”“支出”“取出”等含有减少意义的词语联系起来,即为初步理解负数.
(四)导引数学文化情境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形成固定的认知思维习惯和模式,因此教师不能把数学文化生硬地教授给他们,而是應该借助具体的情境,合理地导引数学文化内涵.由于数学文化的渗透教学涉及数学在学生意识领域的改变,因此这并非一蹴而就的工作,而是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地在日常教学中导引数学文化情境.在日复一日的熏陶下,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将会获得进阶.
例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一课时,数学教师可以和信息技术教师联合举办“建筑中的圆柱和圆锥”的活动,在信息技术教师的带领下,利用CINEMA 4D软件,对古今中外的含有圆柱和圆锥的几何体建筑进行三维模拟,如希腊古典建筑中的多立克柱、爱奥尼柱和柯林斯柱,它们都可以看作圆柱的变形体,因此可以让学生进行模拟建造.除此之外,比萨斜塔、大阪圆形屋、武汉水泥罐、新堡、多哈高层、埃森RWE办公大楼等建筑中也都含有圆柱的几何元素.含有圆锥变形体的建筑也有很多,如法国卢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埃及的金字塔群、美国国会大楼前的方尖碑等,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利用CINEMA 4D软件进行模拟.对于建筑中的细节和内部构造,教师可以让学生省略处理,在模拟的过程中,重要的不是完美还原建筑本身,而是让学生领会到每个建筑都是以圆柱和圆锥等各种几何体进行变形、组建而产生的综合几何体.由此,学生便能够透彻领悟几何体中的文化建筑知识,进而对其形成多元化的认知.
总 结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不仅有着人文素养层面的必然性,也有着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充要性.数学的主要特点是逻辑性强,但让其代表数学的全貌未免断章取义.对于学生来说,数学不仅有着智识层面的面貌,也有着人文层面的面貌.智识层面的数学知识能够让学生获得逻辑思考的乐趣,但人文层面的数学文化却能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的意义,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在教授数学知识的同时,注重数学文化的教授.
【参考文献】
[1]梁惠.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策略[J].教育界,2020(52):68-69.
【关键词】数学文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综合素质
前 言
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日常教学中的渗透,能够让学生从小学阶段就领悟到数学的真意,并在智识和人文层面欣赏到数学的魅力,进而为学生走进数学的殿堂打下精神基础.纵观小学数学渗透文化的教学现状,受考试“指挥棒”和灌注式教学法的影响,数学渐渐和逻辑、符号、计算和固定模式等词汇画等号.针对此现象,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数学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切实引领学生认知真正的数学.
一、数学文化之于数学的概述
用语言准确地论述数学文化之于数学,是难以完成的工作,其困难在于数学文化和数学都属于形而上的范畴,因此只能用语言进行模拟.数学文化之于数学,就如同肌肉和血液之于骨架,一朵浪花之于大河大洋.简而言之,可以将数学文化看成数学的元素,将数学看成数学文化的集合.具体来说,将它们相结合用于日常的教学,又不能完全等同于在
计算层面上
简单数量A和B相叠加的结果,如果一定要进行比喻,那么它们的结合更像乘法.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具有深远性,毫不夸张地说,将关系到学生一生的发展.如果智识层面的数学知识能够让学生得到逻辑思考的乐趣,那么人文层面的数学文化则能够给予学生远超乐趣的学习意义.从长远考量,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智识层面的数学学习.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是小学数学教师在打破数学脱离社会文化的孤立主义倾向方面所进行的具体实践,是完整化呈现数学全貌的教学措施,是纠正学生因解题训练和数学考试影响而建立的扭曲数学认知观的正向之举.具体来说,教师在传授数学思维、数学语言、数学符号等智识层面的应用知识的同时,也要兼顾传授人文层面的数学文化,具体包括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數学与艺术的关系,数学发展史等.教师只有持续地渗透数学文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对数学学习无兴趣的现象,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魅力,进而产生对数学的热爱,但这却是教师采取多种数学手段也无法达成的效果.从时间上考虑,短期可能无法窥见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所带来的积极意义,但这也恰恰符合渗透数学文化能够让学生的一生都获得意义的阐释.
三、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策略
(一)深掘教材内容
事物和事物之间并非以孤立的状态存在,而是有普遍联系的.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知识不仅在智识层面存在联系,在人文层面也存在联系.基于此,教师应有意识地拓展、挖掘数学知识背后的历史内容,打破数学和考试的藩篱,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建立在考试和应用层面上,还建立在历史、文化等更为广阔的层面上.
例如,在教学“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一课时,按照传统的教学形式,教师会教授学生关于平移、轴对称和旋转的数学定义,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看相关图形的物理运动,并进行三种图形的归类及练习.而渗透数学文化的教学,则要求教师挖掘数学知识背后的文化知识,换言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学习数学.具体地,教师可以在讲授完本节课的知识点后,由轴对称中的对称出发,让学生联想古诗中的“对仗”手法,使学生发现对称和对仗之间的异曲同工之妙,进而领悟到数学和语文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教师还可以由平行和旋转等物理运动,联想到古诗中那些充满运动感画面的诗句,如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在理想状态下,船既做了平移运动,又做了旋转运动,还有王维的“长河落日圆”,表面上看落日进行了平移运动,但实际上,从地理学的角度,落日也在进行自转和公转的旋转运动.通过教师将数学和语文相联系,学生对数学的认知由单一走向了多元.
(二)贯彻生活教育理念
数学文化和生活之间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数学文化源自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因此渗透数学文化的教学实践,也可以理解为在日常教学中贯彻生活教育的实践.基于此,教师应为数学知识的教学创建生活情境,让学生明白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一旦学生深刻洞悉了数学的奥妙,他们就会透过数学的严谨性,发现其中的艺术性,进而领会到数学中美和真同在的真义.
例如,在教学“比例”一课时,教师可以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场景,作为教学素材.具体地,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大屏幕向学生展示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校园操场内的国旗及教室墙壁上的国旗的图片,并提问学生:“大家仔细观察这三个图片,谁可以告诉我这三个图片上的国旗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很快就会回答:“形状相同,大小不同.”教师出示三种不同规格国旗的尺寸:5和103,2.4和1.6,60和40,让学生通过这三组数据来寻找其中的规律.如果学生无法从比例的角度得出结论,那么教师可以适当地提示:“也许你们可以将长和宽比一比.”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发现三组数据之比都是3∶2,所以学生便得出了“只改变图片的大小,不改变形状,它们长和宽的比不变”的结论,进而掌握比例的具体定义.教师通过将比例和生活相联系,拓展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的思维.
(三)多元拓展数学内容
数学世界极其丰富,即使具体到其中的某一领域,一个人花费一生的精力也无法完全精通.而数学文化作为数学世界的一部分,理应得到学生的重视.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意味着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多元拓展教学内容.教师除了可以拓展与之相关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等内容,还可以拓展数学史、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数学家生活成长的经历等人文层面的内容.教师只有引导学生从多角度领略数学,才能使他们走出数学孤立的阴影,走向新鲜和活力. 例如,在教学“负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从负数与社会相联系的角度进行多元拓展.具体地,首先,教师可以立足于教材的内容,从天气预报中关于零上20 ℃和零下20 ℃的数学表现形式: 20 ℃和-20 ℃入手,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然后,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乘坐过电梯吗?谁能告诉我,楼层按钮上的-1表示什么?”有的学生会不假思索地回答:“-1表示地下停车场.”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负数层面上理解“-1”的含义,即地下一层.然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地下二层如何用负数表示呢?”由此,学生便能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负数的含义.最后,教师要引用负数在生活中的案例,使学生达到对负数知识举一反三的效果.教师也可以用考试成绩的排名来讲解负数的含义.教师提问:“A同学,期中考试取得了进步,他在班级中的排名上升了5名,我们可以表示为 5,如果B同学下降了3名,那么该如何表示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把“-”和“亏损”“后退”“减少”“支出”“取出”等含有减少意义的词语联系起来,即为初步理解负数.
(四)导引数学文化情境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形成固定的认知思维习惯和模式,因此教师不能把数学文化生硬地教授给他们,而是應该借助具体的情境,合理地导引数学文化内涵.由于数学文化的渗透教学涉及数学在学生意识领域的改变,因此这并非一蹴而就的工作,而是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地在日常教学中导引数学文化情境.在日复一日的熏陶下,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将会获得进阶.
例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一课时,数学教师可以和信息技术教师联合举办“建筑中的圆柱和圆锥”的活动,在信息技术教师的带领下,利用CINEMA 4D软件,对古今中外的含有圆柱和圆锥的几何体建筑进行三维模拟,如希腊古典建筑中的多立克柱、爱奥尼柱和柯林斯柱,它们都可以看作圆柱的变形体,因此可以让学生进行模拟建造.除此之外,比萨斜塔、大阪圆形屋、武汉水泥罐、新堡、多哈高层、埃森RWE办公大楼等建筑中也都含有圆柱的几何元素.含有圆锥变形体的建筑也有很多,如法国卢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埃及的金字塔群、美国国会大楼前的方尖碑等,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利用CINEMA 4D软件进行模拟.对于建筑中的细节和内部构造,教师可以让学生省略处理,在模拟的过程中,重要的不是完美还原建筑本身,而是让学生领会到每个建筑都是以圆柱和圆锥等各种几何体进行变形、组建而产生的综合几何体.由此,学生便能够透彻领悟几何体中的文化建筑知识,进而对其形成多元化的认知.
总 结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不仅有着人文素养层面的必然性,也有着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充要性.数学的主要特点是逻辑性强,但让其代表数学的全貌未免断章取义.对于学生来说,数学不仅有着智识层面的面貌,也有着人文层面的面貌.智识层面的数学知识能够让学生获得逻辑思考的乐趣,但人文层面的数学文化却能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的意义,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在教授数学知识的同时,注重数学文化的教授.
【参考文献】
[1]梁惠.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策略[J].教育界,2020(52):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