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的“手指”断了

来源 :海上文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ng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下这个题目,我的四周萦回着的是一片纯美、激越而抒情的钢琴声,宛如珠走玉盘……一个纤弱的身影也衣秧飘飘地向我走近,我在泪眼朦胧中,看清了这个逐渐走近的有着温婉笑容的清丽女子,她是顾圣婴,一个过早辞世的钢琴天才。
  我曾在一大堆散发着忧郁气息悲怆气息的资料中走近了顾圣婴——一个无比凄美的身影。我一点点地触摸她,随着了解的加深,我的心也愈发痛起来……颐圣婴的名字在钢琴界被人永远记忆着永远怀念着,然而出了这个界别,她的名字则不为人所知,或所知甚少……我将内心的感受形成文字,以此纪念这位早逝的天才,让更多的人知道她,让更多的人在顾圣婴的身上反省我们曾经经历过的……
  
  顾圣婴得到了她一生中最为珍贵的一件礼物——肖邦的石膏手模
  
  颐圣婴1937年出生于上海一个书香之家,她的父亲顾高地五十年代因历史原因被捕,“文革”后平反出狱;母亲秦慎仪是原上海大同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的高才生,父母只有她和弟弟顾握奇两个孩子,一家人住在上海一处优雅的别墅里。童年的顾圣婴无疑是幸福的,我所看到的她6张童年照片都穿着一条条漂亮的小裙子,头上扎着大大的蝴蝶结,或坐在花丛中,或坐在铺着干净桌布的餐桌旁,或被母亲拉着手,或和弟弟顾所致奇一起在照片中向着我们微笑……5岁的顾圣婴入读开设有钢琴课的上海中西小学,先后师从邱贞蔼、杨嘉仁、李嘉禄教授学琴,同时她还从马革顺学音乐理论,从沈知自学音乐史,文学则受惠于傅雷……这个小姑娘,音乐上的天赋极高,一方面有名师指点,一方面自己勤奋努力,从小学三年级起,她就获得上海历届钢琴比赛第一名……除了睡觉除了上课,这个小姑娘将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习琴上,仿佛流淌的溪水,优美的钢琴声时时从那座别墅飘荡出来……
  1953年,16岁的顾圣婴开始登上音乐舞台,美丽娴静的她和上海交响乐团首次合作,合作取得了成功,上海的听众将鲜花和掌声献给了她……当她穿着演出的长裙出来谢幕时,剧场的灯光是那样温暖,观众的掌声是那样热烈……而洋溢在顾圣婴脸上的笑容又是那样稚气而明媚……生活的道路就此在顾圣婴面前展开,灿烂而又前途无量……第二年,17岁的顾圣婴即担任了上海交响乐团的钢琴独奏演员;1955年,18岁的顾圣婴首次在上海举行了钢琴独奏音乐会,获得巨大成功,业内人士对她的演奏倍加赞赏。
  1957年,20岁的她将自己的足迹印到了莫斯科,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会上荣获钢琴金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在国际比赛中夺得的第一枚金质奖章。四十多位评委认为这位中国小姑娘的演奏“是一个奇迹”,“那种快速的触键技巧令人赞赏……”1958年,这位了不起的中国小姑娘又在日内瓦引起轰动,她在第十四届国际音乐比赛中荣获女子钢琴最高奖。匈牙利的评论家说“她给贝多芬的音乐注入了魅力和诗意,在听众面前表现了巴赫的严肃、舒曼的丰富和德彪西的澄明和优美。”保加利亚的评论说“她的演奏着重诗意和发自内心的感受……肖邦的乐曲在她手下呈现了不可再得的美……她是天生的肖邦演奏家,真正的钢琴诗人,是高度技巧和深刻思想令人惊奇的结合。”获奖后,顾圣婴应波兰政府的邀请在波兰举行巡回演出,在美丽的国度波兰,顾圣婴得到了她一生中最为珍贵的一件礼物—一肖邦的石膏手模。
  肖邦的石膏手模是由波兰艺术家取自病榻上的肖邦。那次,去看望肖邦的艺术家突生奇想,想给病中的肖邦做一只手模,这位艺术家认为肖邦的手修长、优美,他希望给这双在琴键上奏出动人旋律的手做一个手模以永远存世。艺术家的建议让肖邦沉吟了片刻,但最终他还是答应了艺术家的请求。肖邦无比珍惜自己弹奏钢琴的手,他后来选择了用左手来做手模,因为右手对于弹奏太重要了,他拒绝用右手取模……用肖邦那非凡的手做出来的手模无比优美,它呈一种自然舒展的状态……向每一位观看它的人传送着一种优雅、艺术的气息……后来,波兰政府就将肖邦的手模作为最珍贵的礼物送给在某些国际钢琴大赛中获得最高奖的选手。
  
  她回到了家,母亲已经不安地等待许久了……
  
  顾圣婴带着这件珍贵的礼物回国了,我猜想她一定是将它放在一个很稳妥的、目光随意就能达到的地方……这只不会言语的“手”,一定以它的存在,在她的琴房氤氲着一种艺术的向上的气息……时时地激励着她。所有的资料都向我显示,顾圣婴是一个美丽的隐身于钢琴象牙之塔的女孩,她每天的生活既丰富又单调,永远是弹琴弹琴再弹琴……从为人处事上说,她是一个永远没有长大的孩子,永远以一种澄明的目光注视着社会……然而,在她的音乐世界,这个纤弱的女孩却逐渐地成长为一位巨人……已经逝世的著名指挥家李德伦在2000年曾经以一种深切的怀念之情谈到她,我得到了这次谈话的录音带,并承担起将录音整理成文的工作。李德伦说:“我认识顾圣婴是在1956年,那时上海交响乐团乐团来北京演出,陈传熙对我说:‘顾圣婴这个小姑娘琴钢琴弹得太好了。’那次是我第一次认识顾圣婴,感觉她很文气,也很瘦弱。当时北京很热,又下雨,顾圣婴显然生活上不习惯,她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不弹琴的时候,她惊讶不已……当时,大家对她很关心,在大房子里为她拉了一张布帘子,让她经常可以躺在里面休息一下,为此她还感觉很不好意思。1957年,顾圣婴去莫斯科参赛,我当时在莫斯科留学,每天都从学校往中国代表团的驻地跑,我这次发现,顾圣婴原来是个拼命三郎,她练琴一般从早晨开始,一直练到下午,中午不吃饭……我对她说,小顾你这样不行呀,不吃饭怎么行,但她不听我的,依然没日没夜地练琴。我没有办法,只好拉她出去吃饭,或者买好饭给她吃。但饭常常是搁在那里凉了……当时还有一个参赛的女钢琴家倪洪进和顾圣婴一样有不爱吃饭的毛病,有一回,我们三人练完琴出来散步,莫斯科的太阳明晃晃的,倪洪进走着走着就说:‘怎么天黑了……’原来她眼睛发黑,要晕倒了。”回忆至此,李德伦先生嗟叹不已……
  像顾圣婴这样一个隐身于艺术象牙之塔的女子,一个心地纯洁如孩童的女子,当文化大革命的风暴来临时,她如何经受得起无端的冲击呢?!她的父亲在她十多岁时,因为历史原因而被打成反革命投入监狱……这件事本身已经使顾圣婴像风中的树叶般惴惴不安了……这个被富裕家庭娇养于温室里的花朵,面对这个遽变的社会,简直惊慌失措了,她除了去单位——上海交响乐团参加政治学习之外,所有的时间都惊恐在家里,母亲亦然,弟弟亦然……某日,阶级斗争的火焰终于正面地燃向了她,单位的造反派们对她施以粗暴,在一次批斗会将她拽了上去……声色俱厉地要她第二天交代自己的罪行,严正告诉她,第二 天的批斗会主角就是她,就是她这个白专典型!里通外国的叛徒!修正主义分子!历史反革命的子女!……一顶顶骇人听闻的大帽子飞向她,飞向这个除了音乐,不知阶级斗争为何物的女子……那是1967年1月的最后一天……天黑了,她回到了家,母亲已经不安地等待许久了……
  所有的一切,我们都只能猜测了,因为死亡将所有的秘密都带走了,没有人知道当天晚上,母亲和女儿、儿子具体交谈了什么?以至于他们作出了如此决绝的决定……无疑,内心的悲怆感是共同的,家庭中的另一个成员——父亲顾高地身陷监狱,这是家庭此前的巨大悲怆,现在新的悲怆又降临了……1967年,顾圣婴已经30岁了,她是那样端庄秀美,像素荷一般向四周散发着宁静优雅的气息,这个自5岁起就献身艺术缪斯的女子,到了30岁,还没有品尝爱情的芬芳……她的弟弟顾握奇,那一年正是翩翩美少年,刚刚踏人大学……也许,他们想躲避,躲避这个令他们迷惑,令他们不解也令他们心生恐惧的社会,现实的社会已经无可遁迹了……于是他们选择了死亡这一极端的躲避形式……也许,他们是出于一种抗争,一种向邪恶势力的抗争,他们用最昂贵的付出生命的形式,表达了他们的愤懑和抗争……1967年2月1日,母亲和爱女、爱子选择了死亡,他们在拧开煤气开关的瞬间,内心情感激起的波澜我们永远无法得知,但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深层悲怆,在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依然使我们的心为之低回……
  李德伦先生无比沉痛地说:“当时在第六届世界青年联合会上,和顾圣婴一起获奖的还有来自保加利亚的莫洛娃,也是弹钢琴的,现在这个莫洛娃依然活跃在世界乐坛,而我们中国的顾圣婴却已经长眠地下三十多年了,想到这里,我心里充满了深深的悲哀和遗憾……像顾圣婴这样的音乐天才,在钢琴演奏上能达到那样的高度,很大的原因是自己奋斗出来的……我们这些人都在文革的磨难中挣扎着活过来了,她结果连命也没有保住……我们没有保护好她,没有让她在磨难中留住生命,真是万分悲哀,万分遗憾……顾圣婴是这样一个女子,她一方面对待事业执着,有一股拼命三郎的劲头;另一方面,又很脆弱、很敏感,眼里揉不进沙子……她最终自杀也有着这方面的原因……在文革,我也是大黑帮,挨批斗住牛棚,没有自由,但我这个人乐观,情况再恶劣也耗着……但顾圣婴就不行了,她太纤弱……于是就走向了极端……让人扼腕长叹。”
  在珠海,我曾采访刘诗昆先生,刘诗昆先生说:“我感觉顾圣婴的精神中始终有忧郁压抑的成分,她在谈话中对她的家庭从不涉及,在那个年代,家庭出身是人们很在意的一件事,她的知名度那么高,家庭问题对于她真是有苦难言。我经常在她的琴声中感受到她忧郁,我好几次问她:‘顾圣婴,你是不是感觉不开心?’她总是对我忧郁地一笑说:‘我有什么开心的呢?’我这位善良、天才的同行,假如她还活着,她在钢琴艺术方面的成就还要大得多,还会通过她出神入化的演奏为人们带来无以伦比的艺术享受……”
  我看到了尘封的肖邦石膏手模照片……这件被顾圣婴视为最珍贵的礼物已今非昔比了,“它”在那个非常岁月断了两根“指头”,断了无名指和小指,以一种倍受摧残的状态出现于我的眼前……
  在残缺手模的背景中,我看到了那个无比凄美的身影,她衣袂飘飘地向我走近……在一片泪眼模糊中,我听到了来自天国的仙乐,它由远至近,充溢着四周的空间……
其他文献
布什总统在德州的克劳福市有一个1600英亩的大牧场,那是他真正的家。他的全家(总统、夫人、两个女儿)在这里第一次接受记者的采访。采访者是美国《人物》杂志的高级编辑罗杰斯和杂志的华盛顿分社主任韦斯特福尔。  记者:布什总统,您的两个女儿给您劝告吗?  布什总统:她们经常给我忠告,例如“多一点笑容”之类。我们爱互相开玩笑,所以有她们在我很快乐。  记者:她们是不是告诉您如何吸引年轻人,如何打扮得比较时
期刊
随着2001年APEC会议的召开和“一城九镇”的建设开发,朱家角镇知名度正日趋上升。二十多前,在青浦人们的印象中,朱家角中心镇的地位实际上已相当突出。除了古镇悠久的文化历史外,朱家角镇还有几块亮丽的招牌,“朱家角中学”就是其中的一块。在我们当小学生时就充满着诱惑力。后来我进入想往已久的朱家角中学,短短五年半的学习生活,对自己的工作、生活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小学到中学,乃至中专、大学和在职研究
期刊
斯坦福大学位尹日金山之南约35英里,面临日金山湾。占地八千英亩的校园是美国最美丽的校园之一。红色的校舍在大片的橡树、棕榈树和桉树的包围之中。  1987年某天晚上,当时的国家安全顾问斯考克劳夫特参加了在斯坦福大学举行的一次晚宴,同座者是一些美国的外交政策专家。开始时他觉得大家的谈话很枯燥,直到一个黑皮肤女人的发言给他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这人是康多莉扎·赖斯博士,是大学政治科学系的一名年轻教师。  
期刊
刚在地铁上坐定,吴钩胸口仍然堵着一团棉花,横竖上下不能,气儿顺不过来,两个钟头前的情形老在眼前晃。书城那种地方真是去不得,先前他一脚踏进去就知道上了出版社的当:这哪是签名售书啊?分明是遛猴子玩。那么大的地盘,自己那么小那么貌不惊人的一本书,砰,砸进去,连个响都听不见就沉底了。放眼望去,吴钩只觉得颈椎上有块肌肉给某根不合时宜的筋吊住了,毛刺刺地生疼。他就只好歪着脑袋梗着脖子,任别人那些稀奇古怪的书名
期刊
吴中路不长不短,不新不旧,它跨越在城乡交接处,前和延安路平行,后与漕宝路相邻。吴中路虽没有一家连一家的豪华商铺,没有纵横交叠、璀璨如昼的霓虹闪烁,它算不上繁华却很繁忙,早晚各种车辆奔驰在平坦的马路上,排成长龙,印证着这条马路的生机和兴旺的势头。  吴中路依然处于新旧交替接轨的发展和改观中,两旁一幢幢景观住宅区层出不穷,还有一些半新不旧的楼宇留存着昨日的记忆。有一些现代的奇特建筑,在广告牌的昭示下,
期刊
我本人是学外语的,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总离不了用外语写一些东西,所以深知用外语写作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对学母语的人来说可能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甚至连小孩子都能运用自如的东西,而对外语学习者可能就是怪隆的东西,往往要花很长的时间,翻阅很多资料才能勉强查到,而印象往往还是模棱两可,而不可能像母语学习者那样运用的那么自如、贴切、自然。比如说我们中国人那句老掉牙的打招呼的方式:“你吃过了吗?”我们中国人
期刊
老虎灶就是过去用来泡开水的地方。  单开间门面和“夫妻老婆店”,是老虎灶的基本特征。  灶子一般是由水泥砌成,也有用洋铁皮敲制而成的。灶头上有只水桶,用煤饼或木炭的燃火从早烧到夜,所以老虎灶里都是特特滚的开水。好玩的是出水的龙头不是直接接在水桶上的,而是从灶头上伸出来,而那只烟囱却是伫立在水桶的顶上。沈寂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考证过这种用来泡开水的小店之所以叫老虎灶的原由:“因为那灶头上伸出的水龙头的
期刊
感悟上海  劳 拉    当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听爷爷奶奶说,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文明古国。不知何时开始,我对古老神奇的东方医学——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去过中国的好多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等等,最后我选择了上海。因为在这里,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国际化大都市时尚结合得是如此的完美、和谐。因为在这里,老年人觉得怀旧,年轻人觉得时尚,外国人觉得很中国,中国人觉得很洋气。有空的时候,我喜欢逛
期刊
前不久,美国NBC电视台向外表示说,他们正在准备拍摄一部连续剧来讲安妮·达克的故事———个像酒鬼一样狂热爱好扑克的妈妈——由著名演员丽莎·库德罗(Lisa Kudrow)来扮演她。安妮·达克乃是美国牌桌上的职业杀手,她以自己的独特的方式将一个个愚蠢的男人斩落裙下。    不喝酒,只喜欢赌    安妮·达克,一个40岁的美国女人,有着棕色的头发,温和的面孔,狡黠的眼神,脸上永远挂着灿烂的笑容。安妮是
期刊
春晖,是上海朱家中学的一个学生文学社团的名字。  《春晖》,是沪郊一个文学社团自己创办的社团刊物。  春晖、《春晖》,以自己的辉煌业绩迎来了20岁华诞。  20年,春晖从一个步履蹒跚的丑小鸭长成了英俊靓丽的白天鹅。  20年,《春晖》在青浦、上海闯出了一条学生办社、学生办刊的新路,得到了区、市有关部门领导的赞誉,并作为典型向外推荐。  20年,春晖赢得的荣誉不胜枚举:多次获得“全国优秀文学社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