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diren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长期身居教学一线,面对新的教育理念,曾有不知如何教的困扰,为此申请了市级个人课题《创设初中语文教学情境的方法的研究》,在平时教学中尝试运用各种方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即: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事物的场景,使师生设身处“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经历了一年的探索、研究,使得学生学习有价值的语文,不同的学生在语文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现在把我这一年来在教学中摸索研究的方法总结如下:
  一、运用联想和想象再现情境
  1.依据生活体验想象。如:我在教朱自清的《春》中“春花图”时: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或,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我让学生从视觉上想象桃、杏、梨争芳吐艳,欣喜之情呼之欲出;“花里带着甜味儿。”从味觉上想象花味甜美的感觉;“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联想到硕果累累,一派丰收的喜悦;“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从听觉上想象蜂飞蝶舞,好不美妙!如此运用想象,让学生获得了真实的情感体验,朗读起来也情真自然,不装腔作势、矫揉造作。
  2.以教材为基础拓展学生的创造想象。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可以指导学生续写、扩写、插写、补叙,拓展学生的创造想象。如:我教完《皇帝的新装》后指导学生想象:皇帝一丝不挂,在光天化日之下、大庭广众之中出乖露丑地举行了“游行大典”。一个天真的小孩说:“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这声音如同长了翅膀的小鸟,迅速地飞到人们的心中。大家听了,都在笑,笑皇帝的愚蠢,笑满朝文武百官都是一些虚伪的小人!而皇帝听到小孩诚实的声音后“有点儿发抖”。那么,他回宫后怎样处理这件事呢?学生很感兴趣,一会儿就想出了多种可能,有人说皇帝回宫后又奖励了两个骗子和众大臣,以维护他的虚伪自尊;有人说他一回宫就派人找那两个骗子,要严惩他们,给自己出气;还有人说,他一回宫,就派人偷偷地去抓那个让他出丑的小孩……这样的想象使学生对作品人物的心理、人物性格加深了理解,也更能理解作品的主题。
  二、借助图画再现情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不仅揭示了诗与画的相互关系,也揭示了文与画之间的关系。这不仅因为诗是文的一部分,而且因为当人们用文字来状物、叙事、写人、绘景、表情达意时,总是有“境”的,“作者胸有境”,那“境”就是画。无论是“为文造境”,还是“为情造境”;是“有我之境”,还是“无我之境”,总是有“境”在,那“境”就是画。可见,文与画是相通的。因此,借助图画可以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从画的颜色、明暗中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和理解,涵养美感。在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要加以指点和启发,以引导学生认识的方向性,同时还要有感情地讲述,便于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比如:我放暑假前教读《爱莲说》,讲到“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几句时,用多媒体展示莲花图,在学生仔细观赏中,我指着画动情地说:“同学们,你们看,周敦颐给我们描绘了莲花的美好形象:从生长的环境来看,它生长在污泥中却不沾染污秽,品格高洁;它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妖媚,显得质朴无华;从体态来看,它的茎杆直立而中通,没有多余的枝枝叶叶,是那样的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它的香气越远越清香,美名远扬;从它的风度来看,它笔直而洁净地站在那里,只能在远处观赏而不能贴近去玩弄啊;它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不敢轻辱。作者把莲花写得多么好啊!那爱莲之情溢于言表。他为什么把莲花写得这么美呢?”莲花图摆在面前,学生看图,教师深情讲述,好像闻到了莲花的清香,头脑中深深留下莲花的美好形象,结合下一节内容,很快就有人认为是为了借莲花表现君子的品质,还有人马上想到这里的君子就是自己,我就此明确:大家说得很好!作者在莲花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可见,作者是托物言志。
  三、播放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一种诉诸于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据说当年楚汉相争,逐鹿中原,刘邦布下“十里埋伏”,令军士弹唱“楚歌”。项羽的士兵在“四面楚歌”中,无不“思乡”怀念亲人,一个个弃戈逃走。项羽空喊“奈何奈何”,最后在乌江自刎。可见,音乐激荡人的心灵,抚慰人的心灵,对渲染情境,创造气氛的作用,确实不可多得。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播放音乐对渲染情境是一种重要手段,而对音乐的选择,除了以课文内容为基本要求外,还应考虑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以及选择与政相通的时代之音,因此我们可以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中调动学生听觉、视觉等器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教《安塞腰鼓》时用了敲打腰鼓的一段视频和一首描绘江南水乡的《水乡船歌》。一上课,我先播放了这段视频,让学生闭着眼听后,用词语描述听后的感觉。学生能体会到腰鼓的有力、高亢、令人兴奋等,这时,我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让他们到文中找出作者对腰鼓的描述,体会不同,哪个描述得更逼真;再放腰鼓视频,学生听,并且观赏后生们表演时的神情、动作,轻轻吟诵作者描写的句子,细细体味。10分钟自读欣赏后,解决“作者围绕安塞腰鼓写了几方面内容?”的问题;在讲到“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前,我先播放了腰鼓录音,接着播放了《水乡船歌》,让学生说说两种音乐给人的不同感觉,学生体会到《水乡船歌》曲调委婉动听,旋律起伏跌宕、一气呵成,使人仿佛置身于小船上,漫游在江南的水乡之中,心旷神怡。而腰鼓则是激烈、壮美,充满热情和力量。这样一对比,学生马上理解了这两句话,也把握了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一堂课,三次播放音乐解决了空洞的理解。其他,比如,教《木兰诗》可播放古典音乐《十里埋伏》;教《音乐巨人贝多芬》可播放贝多芬的《命运》等。
  四、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我还指导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不仅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文中的事好像就是自己做的,文中的话好像就是自己说的,扮演得越真,就越感到亲切,越感到愉快,就越感到学习的轻松。在教《核舟记》时,我事先布置5名学生分别扮演苏东坡、黄鲁直、佛印、两个舟子。扮演者一上场,学生们都乐开了:扮演苏东坡的学生,头戴一顶高高的帽子,嘴上装了胡子,还带了一本大的线装书;扮演佛印的学生敞开外衣,以此代“袒胸露乳”,手臂上挂了一串珠子;扮演“舟子”的两位学生用竹竿作船桨,用纸折了一个水壶,手里拿了一把扇子。然后请一学生朗读课文,字句铿锵,有声有色。扮演者依据课文各自摆好姿势,随读随演,其他学生依据课文评议他们的表演。课堂顿时活跃起来,连有些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也纷纷举手。学生们边提意见,表演者边改,课文知识就在提提改改中印入了学生的脑海中。课后学生还意犹未尽,觉得这样学习轻松。在学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时,我也让学生分别扮演赫耳墨斯、雕像者,还把讲台布置成雕像店。在他们的表演中,让学生体会到赫耳墨斯的狂妄自大。
  五、锤炼语言描绘情境
  创设任何情境都离不开教学语言,随着学生年龄增长,思维能力逐渐增强,只靠直观性的教学情境容易使教学简单化、表面化,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也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加之教材难度加大以及相应的深度和高度,往往也很难运用一般的直观性教学情境。而教学语言则能战无不胜。它要求教师教学语言运用得准确、简洁。既要讲解清楚、明白、准确无误,还要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表明态度,对学生学习动机不失时机地激励。下面是我在教鲁迅《社戏》结尾的一段实录:
  师:看戏晚上吃的豆怎么做的?
  生:在船上剥了加些八公公的盐烧熟而已。
  师:哪来的?
  生:六一公公家的,还有阿发家的。
  师:第二天晚上在自家饭桌上的豆又是哪来的?我觉得好吃吗?为什么?
  生:我觉得“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一样的豆,感觉不一样,因为少了当时的气氛。
  师:很好!还有原因吗?
  生:没有那些小伙伴在一起抢着吃,就没意思,当然不香了。
  师:都对!那晚的戏都有哪些内容?我们当时看了有什么反应?
  生:只是唱个不停,大家很扫兴,双喜他们破口骂,大家不住吁气、打呵欠……
  师:“我”为什么说“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生:那是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忆。
  生:“我”怀念的不只是戏和豆本身,“我”所难忘的是农村特有的风光,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以及人们朴实、善良的性格。
  师:对!这最后一段是“我”对这段生活的回忆,表达了“我”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
  通过实验研究,我才发觉: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既可以依教材内容“还原”,把作者笔下的“境”再现出来,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文章中的人、物、情、景,也可以模拟与教材相似的情境,谋求形似、神似等,让学生得其门而入;既可以借助多媒体的音、影等效果,也可以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语言的功效。总之,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方法多种多样,越研究越觉得教学没有“瓶颈”,有嚼头,它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不断探索,总结好的教法。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栖霞中学烷基苯校区)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如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上实施“和谐教育”,构建和谐的英语课堂呢?本文在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上,探讨如何从课堂教学活动构建和谐的英语课堂,使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师生交流融洽的氛围中开展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达到最佳和谐水平,从而取得最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最终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和谐教育英语课堂教学教学效果  实施和谐教育要求教育者要立足于学生现实
任何认识事物的过程都伴随着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只能养成伪君子的枯燥无味的语言。”长期以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由于内容过于枯燥、乏味、抽象,与初中生的年龄、心理有一定的差距,而且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关注的是认知因素,而忽视情感因素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教育部颁布的《普通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与旧课标相比,有了许多的变化。在课程目标方面用“情感、态
听,是人们进行语言交际的最基本形式,也是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是有声的,所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只有听懂,学生才可以用英语进行自如地交流,但对于不少学生来说,听是很让人头疼的难题,甚至“闻听色变”,可见听力的培养对英语教学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一个环节。那么怎样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呢?为此,教师要采用新的教学方法,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在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提高学生的听音方法、技巧
批注式阅读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和文学鉴赏批评的重要形式。唐代的诗评点,宋代的文评点,以及明清小说评点都有流传。脂砚斋批注《红楼梦》入木三分,成为《红楼梦》这一部伟大著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从传统学习方法中汲取营养,结合学生实际,将“批注”作为教学的重要方法,同样适用于现代语文教学。  一、认识教学中的批注法  批注法是以课堂为中心,课内外互动互补有序有效的学习活动。其外显形式是圈、点、勾、画、注、
在新课标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新课标下如何备课呢?现在就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浅见:  一、明确自己的角色,树立服务意识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里,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授者,而是一个促进学生学习的设计者。这就要求教师
【问题与背景】  2007年10月,我需要开一节公开课。为了挑战自我,也为了能在评委面前表现自己,我选择了新入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夏感》。《夏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虽然参考资料非常有限,在反复阅读和思考之后,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本文写景的写法。并认真地预设了自以为很好的教学方案,为配合教学我还制作
【学习目标】  1.诵读文本,疏通文意,概括故事情节;  2.鉴赏详略得当的艺术手法,评价作者这样处理的写作意图;  3.利用文本资源,进行“变奏”式再创作,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  两课时。第一课时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师生合作完成前两个学习目标;第二课时完成第三个学习目标。文本出现的语法知识,以“练案”的形式发给学生,课下完成。  【活动构想】  以文本为依托,采用得体的形式对文本进
【内容摘要】怎样做好初三化学后阶段的复习工作。用心策划,制订好初三化学复习教学的计划;抓住课前,提高课前准备的有效性;立足课堂,打造灵动、智慧、高效的课堂;注重基础,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关注课后,精心选编练习;注重联系实际,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重视解题规范,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优化应试心理,实现效果最佳化。  【关键词】有效性构建夯实基础  复习阶段是学生的学习产生质的飞跃的重要阶段。针对目前
新课程的重要任务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个主体探究、合作交流的平台。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物理课堂教学策略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它不再是教师独角传授和学生单纯地求知备考,而是在教师有意义的指导下,使学生的求知过程逐步变为一种带着自愿的需求、自主挖掘智慧主动构建的过程。在实现这种变化的进程中,无论是学生的探究过程,还是教师的精讲点拨,都存在一个适度把握的问题。  事实上在我们的常态教育中经常
3月16日,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获批启动临床试验。央行定向降准释放5500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3月16日定向降准,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元。援鄂医务人员开始分批撤离  援鄂医务人员3月17日开始分批撤离,首批41支国家医疗队3675人踏上返程。国内汽油柴油价格双双下调  3月17日24时起,国内汽油价格每吨下调1015元,柴油每吨下调975元。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