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邑民间孕妇的“食养”与“胎教”

来源 :神州民俗·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陕西旬邑民间妇女一旦怀孕,人们便以“食养”与“胎教”并重,想方设法保护孕妇和胎儿的健康成长。
  在食养方面,强调“酸儿辣女”,“一人吃两人饭”,重视荤汤、油饭、青菜与水果。民俗禁忌孕妇忌吃兔肉,认为若吃了,产下的孩子会长个三瓣嘴,即兔唇。这一说法流传范围极广,流传年代也颇为久远。西晋人张华的《博物志》中就有记载“妊娠者不可啖兔肉,又不可见兔,令儿缺唇。”此外,孕妇忌嘴的习俗颇多,主要有: 不能吃狗肉,吃了狗肉的话,将来生下孩子爱咬人,吃奶时也爱咬奶头;不能吃生姜,否则生下的孩子会长六指;不能吃麻雀(否则子女长大后会淫乱),不能吃驴肉,因驴的孕期为十二个月,吃了驴肉害怕“摊月”以及一切凶猛丑恶之物(子女将来会残暴);忌食狗肉等“化气”的食物,民间认为“化气”食物会“化胎气”,易流产;不许孕妇吃葡萄,怕胎儿长成葡萄胎;不能吃猪肝、鸡肝,否则会导致产后无奶或少奶等等,不一而足。
  在旬邑民间妇女怀孕期间除有种种的忌嘴禁食之外,还有各类禁视的规矩,即规定不少物品和事物不能看,否则要生怪胎或难产。如: 孕妇不能看产妇分娩,不然自己将来要难产。这条禁忌颇有点科学根据,因孕妇看到正在分娩的产妇的痛苦表情,听到产妇的叫喊声,容易造成一种精神压力,到自己分娩时可能会神经紧张,以致引起难产。在旬邑民间孕妇忌见月蚀,以为见了月蚀所生子女身体不全;,怀孕期间孕妇不能将裤子“张口”朝天晾晒,更不能晾在屋外过夜;不能看丧葬、尸体,不能看砌墙时开窗户、门户;不能看砌锅灶时开灶门、炉孔等。
  由于旧时民间对孕妇流产、难产及生残缺儿和怪胎难以作出完全科学的解释,于是便附会出种种迷信说法以警示一般村妇,这样,除禁食、禁视之外,在行动举止方面也出现极多的清规戒律。如: 旬邑民间忌孕妇在坟旁大小便,认为脏污了土地神,出生的儿子会畸型;忌在家钉钉子、补老鼠洞,认为怀孕期间钉钉补洞会损伤“六甲”,出生的孩子会缺唇(兔唇),或者会瞎眼、没屁股眼;孕妇在家里钉钉子,将来生出的孩子四肢不全;不可置刀于灶上,因孩子投胎时,须经灶君菩萨的允许、怀孕后,置刀于灶,那就是对灶君不满,灶神会将原答允送子的主意打消,因此产下的孩子多死婴或造成流产等。不准孕妇跨越绳索,认为绳索像胎儿脐带.跨后要缠身难产;不能满屁股坐板登,否则胎位后坠形成难产;不能抱别人的孩子,说是抱过的孩子要生病,俗称“替胎”。孕妇还不准到神庙去,俗以为神灵是至高无上的,洁白无私,福佑下民,理应虔诚尊敬。而受胎是亵渎的结晶,倘到神灵之前,是大不敬的事。这些禁忌规定对孕妇的言行举止是要慎之又慎,防之又防。总之,让孕妇深居简出,谨慎生活,这是得喜后的“忧”,直到腹中婴儿出生后,这些谨小慎微的规矩,民间的传统才算告一段落。
  旬邑人很早就在胎教方面有一定的认识,传统医学对妇女孕期有怡情养性、实行胎教的规定。《妇人良方大全》曰:“自妊娠之后,则须行坐端严,性情温和,常处静室,多听美言,令人讲读诗书,陈礼,说乐,耳不闻非言,目不视恶事。”《正俗方》云:“怀孕妇人性宜宽厚,神全气和,不惟安胎,生子必温厚,古所谓胎教也。”在旬邑民间一些大户人家,更教育女儿、媳妇在孕期内“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口不出恶言”,实行古人所谓的“胎教”:要求孕妇行坐端正,多听美言,有人为她诵读诗书,演奏礼乐。同时不可四处胡乱走动,不可与人争吵斗气,不可从事繁重劳动等。 旬邑民间层流传这样一首予胎教有关的歌谣:
  睡的香,坐得正,生下娃娃身板硬。
  行的端,走的正,生下娃娃腿脚正。
  不发火,不动怒,生下娃娃会走路。
  不抽烟,不喝酒,生下娃娃命长久。
  脸常乐,嘴常笑,生下娃娃好容貌。
  耳要平,眼不挑,生下娃娃见识高。
  眼看龙,心想官,生下娃娃做大官。
  心想金,眼看银,生下娃娃掌大印。
  这首古老来的歌谣把母子间的相互感应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母亲的身心活动,都对胎儿有直接影响。故汉刘德《列女传》说:“目不视邪色。耳不听淫声,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才能生子形容端正,才德过人矣”。旬邑民间习俗还很重视妇女孕期的保健,《胎产护生篇》“产前十忌”记载;孕后“第一最忌共夫寝,……善坠胎者更慎之……”《达生篇》云:“得孕后即宜绝欲,若再扰子宫,其胎或一月、三、五月必堕。”张曜孙提出;“怀孕之后首忌交合。……动而漏下,半产、难产,生子多疾而夭”。可见民间生育习俗中已经很注意这点。在旬邑民间,人们不但对孕妇的行为举止进行了规范,如妇女怀孕后第一个月心要正 ,两个月脑要纯。三个月不下田,四个月小活动,五个月不洗身,六个月不交欢,七个月多喜笑,八个月要静卧,九个月不出门,十个月在家等临盆。而且把这些编成歌谣在民间广为传唱:
  怀胎一月身缱倦,头疼脑闷怕动弹;胎儿好比浮萍草,未定根来根没稳。怀胎两月饭食减,耳鸣眼花头发昏;三餐茶饭不贪吃,找个地方去安身。怀胎三月身发困三餐茶饭拼两餐;走路好比上高山。千万莫要去田间。怀胎四月肚子圆,黄皮骨瘦眼落瞠;任何东西不想吃,只想酸杏口中尝。五月怀胎分男女,七吼八节已成长;是男是女怀中有,公婆丈夫心喜欢。
  六月怀胎心喜欢,面对丈夫笑开言;
  慢慢熬过这一年,总要让你喜眉尖。
  怀胎七月七巧通,娃在腹内荡秋千;
  手又擂来脚又蹬,满心欢喜忍住疼。
  怀胎八月有些怕,打发丈夫叫我妈;
  妈让安心少打岔,她是这样生的娃。
  怀胎九月快临盆,腿疼脚肿难出门;
  孩儿高兴踢娘肚,忍痛欢心小儿郎。
  怀胎十月临月生,肚子疼痛阵阵紧;
  流血流汗受恓惶,生儿育女喜眉梢。
  这首歌谣通过一个孕妇对十月怀胎全过程的感受,把怀胎的知识,用浅显易懂的口头语言如拉家常一样生动、具体的表现出来。其普及意义是显而易见的。胎教在传统文化中,礼教意为十分浓厚,《大戴礼记·保傅》说:胎教之道,书之一板,藏之金柜,置之宗庙,以为后世戒。”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统治阶级是怎样把胎教从民间习俗拔高成道德“法典”的。民间胎教则来得实在,在很大程度上表达了人们对孕妇和胎儿的美好祝愿,反映了人们的真实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又益趋向科学化。它的约束力和影响力是不可等闲视之。
其他文献
宋朝诗人黄庭坚的《过土山寨》诗云:“南风日日纵篙撑,时喜北风将我行。汤饼一杯银线乱,蒌蒿数筯玉簪横。”诗中“银丝”说的就是线面。  线面是福州民间传统食品,以精面粉为原料,辅以精盐、薯粉、食油、鸡蛋等,调匀拌搅后,手工拉制晒干而成,面条细如丝线,所以叫“线面”,亦称“长面”、“索面”。  传说:九天玄女传手艺  关于福州线面,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王母娘娘寿诞,其心爱的女儿九天玄女为了祝贺母寿,
期刊
“小巷庙会”即浓缩版的“广府庙会”,沿袭“广府庙会”的传统,重在进社区、近距离向街坊展现广府民间民俗文化。2016年2月24日下午,在广州市大塘街秉政社区文化广场,众街坊相聚迎来越秀区民协具体承办的第二届广府“小巷庙会”。  在这次小巷庙会上,除醒狮、歌舞、咏春拳及广东音乐演奏及猜灯谜、宫灯展示、鉴宝与现场挥毫,还由广府民间工艺大师李定宁、罗昭亮、梁秀玲、许恩福及他们的传承人带来各自的代表作走近街
期刊
日常生活中时常会接触到各类成语、俗语,但这些成语、俗语中有时会出现一些不常见、甚至在地图上找不到坐标的地方。“不越雷池”,“雷池”在哪?“阳关道”为啥是大道?“东海”“南山”在哪里?  “雷池”曾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常言道:“不越雷池一步”,本指原地坚守,不要越过雷池地界,引申为做事不超过一定界限。“雷池”究竟在哪里?  据史书记载,雷池由雷水积地而成。古雷水从今湖北省黄梅县东流,经今安徽宿松县
期刊
我国很多地方,将立春称为“打春”,原以为这不过是一句俗语,是一个地方方言。翻开古籍一看并非如此,原来在古代的迎春活动中,本身就有“打春”这一项,而且还是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一个仪式。  从周代开始,人们就把立春作为一个重要节日了。立春这天,上至朝廷天子,下至府县官员,都要举行隆重的迎春仪式。《礼记·月令》记载:“天子率公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后汉书·礼仪志》上也说:“立春之日,夜漏未尽五刻,
期刊
立体艺术叹观止,传至今朝更精妍  三汇彩亭数百年,艺人加工代代传  热闹场景真壮观,红男绿女人如沸  三月十八亭子会,四方客人莅三汇  该诗将“三汇彩亭”表演时间,艺术魅力,热闹场景等细悉描述,笔者近日采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汇彩亭会代表性传承人王安大(1934年8月生)先生及弟子,听他给我们讲述“三汇彩亭”的前世今生。  渠县三汇彩亭会(民间叫亭子会)距今己有300多年历史,在全国都属独一无
期刊
湖南省会同县连山、团河、高椅一带,至今流行着一种人扮牛打架的舞蹈,这种舞蹈是当地的人们祈求农作物丰收或庆祝农作物丰收的原生态图腾舞蹈,在中国南方的农耕文化中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特点,观赏过会同斗牛舞表演的专家、学者普遍认为,会同斗牛舞是极为特别的神农炎帝文化的组成部分。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会同的一部分文化工作者对斗牛舞进行了抢救性的挖掘、整理,如今,会同斗牛舞不仅纳入湖南省民间舞蹈集成,还
期刊
人类文明发端于对石头的运用。  在原始社会里,石头的功用真是非同一般。它既可以打制石刀、石斧、石锄、石铲、石碾,也可以修造石屋、石墓、石城,还可以研磨成粉,配制各种药剂。由于石头在原始先民们的生产、生活中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为此,考古学家便将这一时期命名为“石器时代”。  石头的功用真是非同一般!  作为一个有科学头脑的现代人,每当我们在历史博物馆里漫游阅览时,看到石头在人类文明史上曾写下了那么光
期刊
“鲜”“陈”撞出“新味”来  把新鲜柑橘的果肉掏空,再把普洱茶慢慢地填入空橘皮中,盖上被揭掉的桔皮盖子。普洱茶要“陈”,茶香才会浓洌,柑橘则要“鲜”,果香自然四溢。颜色深沉的普洱茶上,埋在金黄的柑橘皮里,从颜色对比上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然后把盖好的柑普茶一个个用绳子扎吊起来,一串串挂在通风处晾干。大约再过两个月的时间,桔皮风干收缩,陈皮的香味渗入普洱茶中。这种造型可爱,闻起来果香味四溢,喝起来陈皮
期刊
据说过去庙会是东汉时佛教与道教为争取信徒、招徕民众,互相竞争的产物,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相传在马回岭庙镇马头村荆林街有座闲居殿,俗称大庙很有灵气,吸引了不少朝拜者,远近朝香的人们总是络绎不绝,为的是祈求一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只是经过百年的历史变迁,马回岭镇庙会已从马头村荆林街转移到马回岭集镇,时间由二月初四的一天延续到初五、初六共三天,如今庙会已成为马回岭镇一道独特的民风乡俗。  第一次走进
期刊
波浪谷为世人展示的是由数百万年的风、水和岁月逐渐雕琢而成的奇妙世界  一个地方之所以吸引你,不是喧嚣的城市风景,不是雷同的现代建筑,更不是被叫得极响亮的景点,而是她的历史,她的地理,她的民俗风情,及她对文化的承载。我们此次陕甘宁青自驾游可谓运筹已久,陕西是第一站,因为靖边这个小县城,所以也是此行的重要一站。  闫家寨子  靖边县城东南二十几公里处有个龙洲乡,龙洲乡东南1.5公里的荒野之中,有一片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