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美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特征

来源 :中国教育改革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lz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美术教育以发展学生的艺术素养、人文素养及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美术教育与传统美术教育相比,新课程更加强调激发学习兴趣,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重视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等方面特点。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美术; 课堂教学; 特征
  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标准”)所包含的新学习方式和新课程评价观强烈冲击着现有的美术基础教育体系,它要求中小学美术教师改变以往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使美术教学模式由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转变为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标准要求美术教育以发展学生的艺术素养、人文素养及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目标,因此在教育目标上比传统的美术教育更具综合性。它不仅强调知识教育与能力教育相结合,而且强调艺术精神与人文精神、艺术内容与艺术体验、艺术过程与艺术个性的结合。因此,其课堂教学过程除了符合—般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一、强调课堂教学的兴趣性
  在美术新课程中,把培养兴趣作为重要理念之一。“新标准”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兴趣、动机和理想发展的主要阶段,而中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就是兴趣,兴趣能使学生的智力潜能得到极大的发挥。学生一旦对美术实践感兴趣,就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就能使感受灵敏、思维活跃、观察敏锐,并且注意力持久、想象力丰富、情绪上饱满,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并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决心。因此强调课堂教学的兴趣性是非常有意义的。
  要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是关键。教师要动脑筋,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精心设计导言。使导言的内容优美、幽默,富于悬念感。从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中,我认为疑问式的导言,有助于学生跟着教师的发问、阐述、提示,渐渐地步入教学内容。如果教师能设计出—些“悬念”,让学生带着疑问、带着探索的欲望跟着教师步入多彩的艺术殿堂,就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
  要激发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是很重要的。教师的一招一式应该成为捕捉孩子艺术潜质与灵性的契机,同时要以最受孩子关注的话题作为教学内容的切入点,以形式多样的技法为前提,善于从孩子们的课堂发言和作业中发现有意义的造型、技法和构思并予以肯定、表扬和赞赏。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而且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提高和发展兴趣的基础上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进人自主性学习。在教学时,教师也可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利用图、形、声、像等多媒体演示,让静止的物体动起来,使之变得新奇有趣。
  二、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新标准”明确指出:“美术课程要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美术课程是一门很独特的课程,它可以用独特的线条、精美的画面以及对生活的体验来陶冶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因此教美术不能只重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文化品位的提高。美术教学要以学生的审美素养为重点,以学生的终身发展所应具备的素质作为要求。一方面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反映美术新课程的特点。
  中国画是中学美术课程的组成部分,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介绍中国画的技能技巧,让学生掌握有别于西方绘画的用笔用墨,更重要的是应该把中国画的精髓——中国文化融进教学之中。在中国画中,诗文、书法、篆刻是图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画的独特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美学观念,体现的是民族的精神。让学生在学习美术中,了解中国画的博大精深,认知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和历史,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这才是学生所需要的,是“新标准”所要求的。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可分为课堂内和课堂外两种形式。在课堂内;应抓住美术作品各种艺术语言因素,如线条、色彩、质感等,使学生通过这些形式美,构成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整体知觉。在课堂外,学生把所学习的知识在社会实践中应用、延伸。例如: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这课中,通过图片、实物的欣赏、评析,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特征和色彩搭配的特点。民间艺术作品体现的是民俗、民风,我们的传统文化。通过引导、启发、对比、评析,让学生看到美、发现美、追求美,在脑中构成美,在手中表现美,弘扬了民族文化,提高了审美能力。在课堂外,让学生收集民间工艺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融入社会。通过欣赏大自然的秀美景观,领略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的丰厚的传统文化,了解浓郁的风土人情,扩大学生的视野,从中感悟到一种自然美和生活美。我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实践活动,使之感受生活和体验生活,提高审美情趣,让他们贴近生活、发挥想象、自由创作,调动其创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使之充分表达他们关心生活、创造生活的美好愿望和情感。
  三、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美术的精神,艺术贵在创新! 美术课程“新标准”也指出:“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培养创造力,促进人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2l世纪是一个知识创新的时代,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未来人才最重要的品质。因此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创造力就成为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是关键。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热情大胆,敢做敢为。在他们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于萌芽状态。需要不断挖掘、促进生长、促进发展。少数学生的创新精神比较明显、比较突出,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大力扶植、促其开花、促其结果。当学生感到兴奋、感到愉悦的时候,也就是学生的创造力调动到最佳状态的时候,教师此时要把握住这个时机,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你会发现,由于他们兴奋、他们愉悦而出现在表情上和动作上的变化,这时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作品的情况,即时给予引导。   学生做作业的过程也就是艺术创造的过程,教师应仔细去品味学生不同的创作思路,而后顺着学生的思路去引导、去启发、去主动参与到学生的艺术活动中去。万万不可以以一个权威的评判人、一个旁观者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去暗示学生、去告诉学生“唯一的答案”。引导不是要去规范、桎梏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乃至于创造性的一举一动。不要剥夺了学生发挥其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权利。所以,教师不要把自己确定为唯一正确的标准!不能要求学生去仿效自己或摹仿其它作品,而是应提出一些并不一定有唯一正确答案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并鼓励学生亲自探索与创新。
  当学生的作品己形成雏形的时候,教师应当成为一个热情的欣赏者,在自己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艺术对象之间架起一座情感之桥。而不能去充当一个权威的评论家,去告诉他“应当怎样,不应当怎样”。因为艺术的创作无所谓对与错,对于艺术的理解也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美术作品的美是具有多样性的,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所以,不论学生的作品是夸张还是平淡,是细腻还是粗犷,是热情还是宁静,是奔放还是含蓄,它都具有其内在的含义。它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教师应鼓励学生用特殊的表达形式,摒弃或淡化技法,鼓励他发挥其想象力,学生此时更加需要的是教师对于他(她)个人意向的支持、理解和尊重。教师所给予的肯定与鼓励,能使之保持良好的心态与兴致,他们需要的是有更多获得艺术愉悦体验的机会。积极的赞赏,能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挥。
  四、重视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
  “新标准”在确定目标时,没有制定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硬性的发展标准,也没有用统一的尺度来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以便留给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没有具体的目标高度并非意味放弃对学生的高要求,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现有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在于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学生自主性”的教学观,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乐趣与愉悦。
  总之,我们必须努力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行为,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质,使课堂教学具有生命活力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真正实现新课程环境下美术教学方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A).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I.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朱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A)/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5] 王大根.美术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6
  [6](美)阿恩海姆.对美术教学的意见(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其他文献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把学生们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让他们展示自身才能,激发求知欲望,提高学习兴趣。是作为一名语言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过去,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始终处于不放心、不放手的强化训练,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施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认为似乎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岂不知,这种教育教学方法实在是一种落后、不切实际的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
期刊
摘 要:机械制图是技工院校机械类各专业必须要学习和掌握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其教学主要目的是如何培养学生读图方法和画图的技巧以及空间想象能力,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研究发现,必须精心备好课和优化课堂教学才是上好机械制图课程的前提和关键。  关键词:如何;上好;每一节;机械制图;课  机械制图是机械工程语言,是技工院校机械类车、铣、刨、磨、钳各个专业工种类学生所必须要学习和掌握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
期刊
假期在网上听了学生推荐的歌曲——《考试什么的都去死吧》,作为教育工作者听后感触颇深,歌词中这样写到:考试什么的都去死吧,我要回家,做我的梦想。就算风会很大,浪会很大,但我有力量。学校不让留头发,土的掉渣,还告诉爸妈,你的孩子太差管不了啦,回家种田吧!为什么我的音乐课被霸占了变几何三角方块睡觉了……带着歌曲引发的德育思考我查阅了歌曲的相关资料,此曲收录于徐良的专辑《不良少年》,脱胎于徐良对自己学生时
期刊
摘 要:新世纪的到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经济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特征。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该全面的、均衡的发展。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正受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在体育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体育教学具有很多优越性,但是是否能体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不仅要看课件选材是否适当;还要看课件能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能否突破,是
期刊
我们教书育人的对象都是 6—12 岁的小学生,我们从事的小学语文教学和初 中、高中的语文教学可能不一样,我们做的是启蒙教育,小学五年里,我们需要完成教会学生认读 3500个汉字,会写其中的 2500个汉字,教会朗读,学会思考与品味,教会表达,尤其是书面表达。  除了落实好这些保底的教学工作,我们还需要将学生引导到喜爱读书思考这条道路上来,完成大量的课外阅读,比如,咱们的山东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上学期要
期刊
摘 要:30年战争后,德国的统一已“不光是德国的问题”,而是一个牵涉到欧洲政治格局变化的国际性问题。普鲁士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在以统一德国为目的的三次王朝战争中,依据形势的剧烈变化,变通现实政治的主张,改变外交策略,有效的防止了反普同盟的出现,成功地完成德意志的统一。  关键词:俾斯麦;外交;现实政治  俾斯麦的哲学是:“强权胜于真理”。他在推行“铁血政策”,武力统一德国的同时,外交上他在对地缘政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现就语文教学工作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1.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对文本解读不够深入。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在文本细读上一般都按照教学参考书建议去进
期刊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适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培育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化解和抵御负面影响,既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发展,更有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社会思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思潮,一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反映某一阶级或阶层利益要求的,得到广泛传播并对社会生活产生
期刊
我国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期,急需大量的新型农业技术人才。但传统观念认为农业工作脏、累、差,没出息,所以不为学生及家长接受。中职学校农学专业课内容比较枯燥、抽象,并且有些内容确实很易理解,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致学生不愿意深入钻研。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农业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对农学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本人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现
期刊
摘 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参与,拓展思维,优化策略,主体转变为主动,注重差异,主体全面参与。  关键词:主导;主体参与。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学的方式体现了师生的双向反馈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通过调查、参观、讨论、访谈、项目研究、情景分析等方式,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自主探究和切身体验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