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在北京市高校本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dnnn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智能手机在北京市大学生群体中的逐渐普及,将其视为本科课堂教学的干扰因素加以禁用的管理措施已经越来越不符合时代的浪潮,只有根据高校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知识表现形式不断探索如何将智能手机融入本科课程教学才是正道,这样不仅能解决学生课上玩手机的问题,更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转变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智能手机 行政组织学 影响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7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改立项“智能移动终端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本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行政组织学》课程为例”的阶段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8-0243-02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发布的《2018年2月份电话及互联网宽带用户分省情况》的统计结果显示,“北京市居民共持有移动电话3703.4万部”[1],而北京市统计局的统计结果显示“截止2017年12月北京市常住人口为2170.7万”[2],由此可知,北京市居民人均保有移动电话1.71部。虽然没有北京市大学生人均移动电话的官方统计数据,但通过北京市居民人均手机保有量推断可知,截止2017年底北京市大学生手机保有量不会低于人均1部。同时,随着北京市各高校校园无线网络设施的日益完善,智能手机更是成为北京市大学生全方位接触网络空间的首选途径,而智能手机在北京市大学生中的迅速发展则给高校教师提出了一系列难题。在本文中,作者将基于为所在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开设的《行政组织学》课程为例,研究智能手机在课堂中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一、干扰因素还是有利因素:高校教师不同的智能手机价值观
  所谓价值观,“就是有关价值的一整套看法或观念”[3],智能手机价值观就是关于智能手机价值的一整套看法或观念,而對于大学本科生的课堂教学而言,任课教师对智能手机在其中具有的价值的观念和看法便构成了高校教师智能手机价值观,不同的智能手机管理方式恰恰反映了高校教师不同的智能手机价值观。
  (一)禁用智能手机的管理措施与智能手机干扰课堂教学的价值观
  经调查发现,课上集中管理智能手机的实践在国内高校比较普遍,具体方式是在教室内设置手机袋,倡导学生自愿将手机调成静音模式并放入袋中,课后再自行取走。江苏师范大学是国内最早采用这种措施的高校,2013年秋季学期起便在校内试点采取这一做法,2014年开始在全校范围内推行。随后,2013年的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的江苏科技大学船海学院、吉林大学军需物资学院、洛阳理工学院、福建工程学院、山东大学药学院、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河北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淮南联合大学医学院,2015年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华东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平顶山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南农业大学、中南大学软件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2016年的江西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宁波工程学院、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重庆理工大学等高校也采用了这一做法。
  集中管理措施的目的是要在课堂教学期间实现学生与智能手机之间的人机分离,其背后的价值观都是认为智能手机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干扰因素,不利于高校教师课程教学的开展。
  (二)利用智能手机的管理措施与智能手机有利于课堂教学的价值观
  除了集中管理措施之外,部分高校教师开始探究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智能手机的问题。早在2006年,熊芳等人就探讨了手机在移动学习(M-Learning)中的应用问题,提出“基于短信息的移动学习模式和基于连接的移动学习模式”[4]的观点。2008年,李望秀对高校教学中的移动学习进行了研究,研究了高校移动学习的支撑体系和学习模式[5]。此后,国内学界对移动学习的关注逐年增加,但研究者始终将移动学习定位为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形式,对智能手机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2012年,权金婷研究了智能手机在高职篮球课教学中的应用问题,提出了智能手机辅助教学理论[6],掀起了智能手机辅助高校课堂教学研究的浪潮。自此之后,国内各高校教师纷纷在各自的课堂教学领域开展智能手机的应用研究。
  强调在本科课堂教学中应用智能手机的学者其背后的价值观是认为智能手机是提高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模式的一个积极因素。考虑到智能手机的普及程度及其在当下大学生校园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正视智能手机的教育价值与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智能手机才是更优的选择。
  二、本科课堂教学智能手机的应用领域
  由于不同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知识表现形式存在差异,因而在应用智能手机的范围和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作者将根据自己为所在大学本科生开设的《行政组织学》课程为例,探讨智能手机在本门课程中的应用问题。总的来说,智能手机在本门课程的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领域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1.了解作者指定的行政组织
  由于本门课程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学生通过实例分析行政组织目标、人员、结构、制度、环境等公共组织要素,进而培养学生的公共组织分析能力,这就需要学生对教师指定的所要分析的公共组织有一定的了解。由于教师所指定的分析对象都是经过仔细挑选的拥有完善的网站信息的公共组织,因而作者要求学生在课上通过智能手机接入该公共组织官网的方式了解这些公共组织。
  2.分发与阅读公共组织经典文献
  本门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就是学习和研究行政组织理论,教学方式采用的是经典阅读,作者在课前将要阅读的经典文献分割成若干部分,并将其制作成PDF文档,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微信的方式将其上传到任课班级的微信群,学生通过智能手机微信群领取作者为其指定的阅读资料,每个学生所领取的阅读资料都是不同的。作者通常会给学生30分钟时间阅读资料,然后由每个学生轮流口头汇报所阅读资料内容的主旨,然后由作者进行点评总结,最后20分钟对所有学生进行经典文献中的理论知识进行书面测验。   3.查找与阅读公共组织法律法规
  行政组织法律法规是《行政组织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课堂上,作者会为每位学生指定所要阅读的公共组织法律法规,并要求学生运用智能手机登陆中国法律信息网法律法规数据库查阅相关法律法规,之后让每位学生就研读内容进行口头汇报,教师会就口头汇报的内容进行点评和总结。
  三、智能手机对本科课堂教学的意义
  将智能手机引入《行政组织学》课程的课堂教学并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后,极大地改善了学生课上玩手机的问题。同时,需要学生利用智能手机参与课堂学习任务的完成,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更是推动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由原来的被动的听转变成了积极主动的学。此外,教师的角色也相应的发生了轉变,由原来知识垄断者的地位进行传授知识转变为为学生提供知识生成的材料,指导学生研究材料形成知识。
  综上所述,随着智能手机在北京市大学生群体中的逐渐普及,将其视为本科课堂教学的干扰因素加以禁用的管理措施已经越来越不符合时代的浪潮,只有根据高校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知识表现形式不断探索如何将智能手机融入本科课程教学的各个阶段和各个方面才是正道,这样不仅能解决学生课上玩手机的问题,更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转变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http://www.miit.gov.cn/n1146312/n1146904/n1648372/c6104237/content.html, 2018年3月25日.
  [2]http://www.bjstats.gov.cn/tjsj/yjdsj/rk/2017/201801/t2018 0119_391224.html, 2018年3月25日.
  [3]石中英.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建设 [J].教育科学研究, 2005(8).19.
  [4]熊芳.手机式M-Learning的现状研究与展望[J].武汉: 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 2006.344.
  [5]李望秀.高校教学中的移动学习[D].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 2008.42-50.
  [6]权金婷.浅谈智能手机在高职篮球选项课教学中的应用[J]. 才智, 2012(1). 134.
  作者简介:
  崔高鹏,1982年生,男,汉族,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美国高等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幼儿园阶段,沙子作为低结构化游戏材料,更具有可塑性和创造性,深受幼儿的喜爱,这使得玩沙游戏在幼儿游戏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出来。怎样提供适宜而有效的材料,为此,本文通过对沙水区材料的投放与使用现状调查研究进行分析,帮助教师从丰富幼儿户外活动,灵活地提供活动材料,最终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有效、灵活地使用材料。  【关键词】沙水区 材料投放与使用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
期刊
【摘要】虽然近几年中职教育不断改革创新,但是由于学生的文化课基础素质较低,大部分学生并未有效掌握中学语文基础知识,中职语文教学重点过于关注基础知识的讲解,过于重视对教材内容教育方法与初中并无较大差距,课堂教学缺乏生机与活力,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由于中职院校重视专业教育,却忽略基础学科的学习,导致语文教学陷入两难困境。本文在此背景下,简要分析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和而不同,并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希冀提
期刊
【摘要】《鲸》是一篇条理分明,通俗易懂的说明文。教学本课,我采用了变序教学法,抓住重点,辐射全文,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读,说,感悟。  【关键词】读说结合 环保教育 激发科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7-0041-01  一、自读课文,提纲辐射,整体感知。  1.揭题。  (1)先写“京”字再写“鱼”字,认识“鯨”字,再从鲸的种类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本文从对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反思的误区说起,以宜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对地方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应如何进行反思与重构。  【关键词】高职院校 办学特色 反思与重构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7-0031-01  办学特色是指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
期刊
【摘要】学生不仅是高中历史教育的对象,更是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知识获取的过程中,使其在历史课堂上真正有所收获。本文就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总结一些看法和做法。  【关键词】高中 历史 课堂 教学 学生 主体作用 发挥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7
期刊
【摘要】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有效的察觉和识别他人的微表情对人际交往有着重要的意义。微表情可以将人们的内心情绪很好的表达出来,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微表情往往只出现在某一瞬间,非常短暂。但不管微表情出现的有多么短暂,哪怕一瞬间的真情流露,也可以透视到对方的内心。这种微表情与普通表情有所不同,它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反应,不受人主观意识的控制。这种表情持续时间很短,仅为1/25秒至1/5秒,因此,往往大多数人很
期刊
【摘要】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有目的地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带有一定情绪色彩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在场景引导下获得情感性的学习体验的教学方法。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够将学生代入到教师预设的思考氛围中,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内涵与本质,从心灵与精神上获得双重满足。本文将从还原生活场景、借用真实案例、利用乡土资源三个角度来分析将情境教学法引入小学品德课中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 品德课 情境教学 应用策略  【中图
期刊
【摘要】综合实践基地教学实践是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式的新模式,旨在全面拓展学生的综合素养,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引导他们通过生活场景和游戏环节,把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养成很好的结合起来,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养成,使其在合作、交流、互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小学教育 素质拓展 综合实践基地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
期刊
【摘要】本文是对文学课教学中有效任务设计和任务实施的探索。作者分析了任务的定义和任务的设计和任务实施,为今后英美文学选修课的教学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關键词】任务设计 任务实施 英美文学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到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资助。项目编号:HITSZERP18005。项目名称:任务型教学法在英美文学赏析课程中的运用。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新课改下,为了提高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在中小学的语文课堂上,教师们已经与时俱进的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思维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多种教学法当中,情景教学法由于极具表现力、易于被人接受以及能够为语文教学创设更好的环境被多数语文教师所推崇。在中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将情景教学与学生的核心素质的培养关联起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点以及能够博闻强识、增长见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