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课教改,目标指向素质教育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jin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文化课教学要拓宽教改思路,利用学科优势、结合学科特点进行审美素质教育,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将传授传统文化知识同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结合起来,使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在传统文化课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
  关键词素质教育 审美教育 审美素质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1-235-01
  
  素质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它要求教育者重视与人才发展有关的诸多因素,使学生的专业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等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课堂教学是保证学生各项素质培养的主战场,素质教育要渗透到各门课程的教学之中去,传统文化课教学更应重视对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
  一、传统文化课教学应重视对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
  传统文化课教学内容涉猎广泛,但决不是对各种文化知识的简单罗列和叙述,人类漫长的文化史,既是人类社会辉煌的进步史,也是一部绚丽多彩的美的创造史。传统文化课教学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审美教育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深入挖掘教学内容,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学生学习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无疑是必要的,但要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仅使他们掌握死知识是不够的,还要让他们成为懂得生活、懂得美、追求美、并能够创造美的时代新人。因此,传统文化课教学不仅应使学生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还要教会他们如何正确地分辨社会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美丑善恶,鼓励学生将科学的追求和自己审美素质的追求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有高层次审美素质的人。但在高校传统文化课教学中,虽然比较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却长期忽视了从审美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和研究中国文化,从而影响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我们努力从一个新的视角将传授文化同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素质教育的有关要求在文化课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
  二、传统文化课教学要向学生展示人类创造文化、创造美的历史功绩
  在人类漫长的文化创造史上,我们的祖先不断地生息、繁衍、劳动与创造,留下一串串美的足迹。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也创造了美。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文化史,就是美的创造史,就是人类在劳动中不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历史。所以,传统文化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向学生展示人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历史功绩,让学生认识到劳动与创造之美,教会学生正确分辨传统文化中的美与丑、精华与糟粕。这就要求传统文化课老师不但要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提高文化分辨能力,而且要认真钻研教材,善于捕捉和挖掘文化课教学内容中审美教育的素材,使学生在学习和认识人类创造美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并以此感染和启发他们的美感,使学生感受美、认识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得到培养,使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审美观,自觉抵御历史和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错误审美观的侵蚀。很难想象,一个审美素质低下的学生能具备正确的文化分辨能力和审美判断能力,并很好地利用所学的知识为现实服务。因此,传统文化课教学自觉地进行审美教育,向学生充分展示人类创造美的历史功绩是十分必要的。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了丰富的文化知识,而且陶冶了学生的情操,美化了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的审美素质在传统文化课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三、传统文化课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丰富的审美教育内容
  只要认真研究教材并善于挖掘教材内容,我们就会发现文化课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审美教育素材,这是传统文化课教学进行审美教育的有利条件。许多优秀的文化成果、进步的历史事件、杰出历史文化名人等组成一幅绚丽的中华民族文化画卷。从优秀的精神文化成果来说,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优秀历史文化名人的人格美等,都具有独特的审美教育价值。在文化史上,闪烁着人格之美的杰出历史文化名人不乏其人。从科学家祖冲之到沈括、李时珍;从文学家曹雪芹到鲁迅;从民族英雄岳飞到虎门硝烟的林则徐……这些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和文化名人在各自的活动领域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其历史功绩可歌可泣,其崇高的人格美永远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所敬仰和传颂。传统文化课教师应善于从审美的角度向学生展示这些优秀文化名人崇高而美好的精神,经常以这种美的精神激励学生使他们的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美的洗礼和陶冶。再以物质文化成果的教学内容为例,中国5000年文明史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财富,无数的科学创造和发明、琳琅满目的文化艺术品,都是中华民族高超智慧和技艺的结晶,象一座座美的历史丰碑,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交相辉映,大放异彩。这些伟大的文化成果虽然大部分距今非常遥远,却充分体现了勤劳勇敢的祖先在劳动中的智慧、勇敢和创造精神,蕴涵着丰富的审美价值。杰出的水利工程都江堰、金碧辉煌的皇宫建筑群、雄伟壮丽的万里长城、精美的瓷器,优美的书法艺术作品等,这些物质文化成果无疑是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生动直观的活教材。传统文化课教师要巧妙地将他们所蕴涵的历史与审美价值同时挖掘出来展示给学生,使他们为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拥有如此精美的文化成果而骄傲和自豪,使他们在心灵震撼的同时得到美的教育。
  总之,传统文化课应利用学科优势和特点自觉地进行审美教育,不仅使学生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而且使他们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观察和想象能力、审美判断和创造能力都得到响应的培养和提高,使传统文化课教学从审美的视角走出一条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改之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意义重大,这也是当前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现实要求。
其他文献
摘要:婚内财产分割是我国法律一项新的规定,其突破了传统的夫妻共同财产只能在离婚时分割这一束缚,更为有利的保护婚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的财产权益,这与国外的非常夫妻财产制度有类似之处,本文通过婚内财产分割的法律地位及分割后的财产性质、损害行为所涉财产的分割、婚内财产分割后对新债权人的效力的分析,对我国婚内财产分割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以求能在法规适用及未来立法中提供参考。  关键词:婚内财产分割;非常夫妻
摘 要 马克思在对传统哲学进行全面考量和现实社会历史考察的基础上,批判和超越了传统哲学的历史观,以现实生活世界作为理论平台,以人的感性对象性活动作为理论出发点,以关注人的辩证生存本性作为理论终极关怀,以社会关系作为历史的核心,从而用一个崭新的世界观和全新的方法论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关键词 唯物史观 创立 方法论  作者简介:朱永祥,宁夏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中图分类号
摘要传统法学教学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法律诊所式教学是法律实践性教育的经典模式,借鉴法律诊所式教学的内容来完善我国的传统法学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开放教育“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课程中引入法律诊所式教学是创新法学教学模式的一种尝试。  关键词法律诊所式教学教学模式开放教育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基金项目: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教改科研项目研究成果(科研项目编号XKT-09J13)。  作者简介:姜希,浙
摘 要 笔者于2012年3月对S镇中学现有的全部(213名)学生进行了社会学调查、研究,并对5名同学和4位老师进行了个案访谈。5月份笔者再次对4位家长进行了深度访谈,两次调查问题涉及学生性别构成、流失人数及性别比例、家长的性别观念、失学原因中的性别因素等多个方面。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94份,经过数据分析、访谈资料整理,发现了该中学及该乡镇男生失学率高、学习成绩较差、家长对男童教育重视程度降低、对女
摘要:《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该法作为一部专门处理劳动争议的程序法,对劳动争议的调解、仲裁作了较为全面的规定。对于我国劳动争议案件,该法仍采用“一调一裁两审,仲裁前置”的处理模式。即劳动争议,可先行和解、调解,但若要进入诉讼程序,必须先仲裁,仲裁是作为诉讼的前置程序的。不可否认,设计这一处理模式有其优越之处,可以让劳动争议这一特殊类型的纠纷及时化解于诉前,尽可能维持和谐的
摘要分批交货合同在宣告合同无效方面有其特殊之处,《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73条对此作了规定。本文首先探讨了“分批交货合同”的概念即该条的适用范围,然后分析条款的内容,最后梳理了其与《公约》中其他有关条款的关系。  关键词分批交货合同 宣告无效 预期违约  中图分类号:D9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3-053-01    一、分批
摘要在分析我国行政强制执行制度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国外制度的得出一些良好的行政强制执行制度应该具备的要求。根据这些要求,本文对建构中的中国强制执行制度提出一些建议:主张在维持“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为原则,以行政机关强制执行为例外”的框架下,丰富行政机关的一般执行手段,规范行政机关的执行程序;保持法院对直接强制和最终执行措施的主导权,强化法院的审查职能;同时赋予当事人和利益相关人在执行程序中的充分
摘 要 由于我国就业体制和就业环境不完善,加上高校毕业生缺乏法律意识和法律技巧,因此高校毕业生在签订劳动合同时频频出现各种法律问题。本文从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常出现的法律问题入手,分析毕业生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防范措施。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劳动合同 法律问题 违约金 辞职权  作者简介:原秋华,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经济法,商法。  根据《劳动法》和《劳动合
摘要以政治文化内在结构,即政治意识、政治价值和政治心理这三个层次为理论基础,通过实证调查,分析当代上海农民在政治认知上存在对政治本身的理解;对政治体系和政治输入、输出及自我政治角色的认知;政治信息的获得等方面的不足。在政治价值差异化上表现为政治价值取向多元化、政治理想冲突问题凸现和政治信仰危机的出现。政治心理则有由保守封闭逐渐走向开放;由趋同依附向个性自主转变;积极参与与冷漠消极并存;政治情感由感
摘要 近年,NGO在中国内地逐渐发展,并在公共救助、社区服务、社会保障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对于NGO在中国的现状认识、发展方向和管理方式,无论是社会公众还是政府,或者NGO本身,都很难达成明确的共识。本文以笔者体验“协青社”的经历和研究,借鉴香港NGO的发展和管理过程,从微观上试为NGO在内地的发展提出可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 NGO 协青社 中港对比 第三部门  作者简介:仲丹丹,南开大学周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