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如何才能不浅读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阅读教学“浅读”的成因分析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但是目前的阅读教学还存在“高耗低效”的现象。究其原因,就是对课文的浅读,表现为教材教参编者的浅读、教师的浅读和教师的浅教。
  二、阅读教学如何才能不浅读
  阅读教学如何才能做到不浅读,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不迷信教材、教参、网络。
  要想深入解读文本,就必须保持怀疑的精神,不能迷信于教材、教参和网络,正确处理好“参考”和“思考”的关系,对于教材、教参和网络的知识应有所甄别筛选。
  比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教参对本文主旨的解读:第一种是“金钱至上的人际关系”说,第二种是“虚荣”说,还有一种是“同情”说。这三种观点较为流行,但是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局限于其中的一点或者是局限于这三点。除此之外,也有人提出“幻灭”说,这是对教材的深入解读得到的结论,是对教参和网络的一次审视与质疑。“幻灭”说认为,这部作品表现了小人物的心酸,于勒其实不过是灰色人物菲利普夫妇灰色人生的一抹亮色,于勒的潦倒则是灰色人物的灰色理想的幻灭。教师同样可以从质疑教参中分析的角度入手,以上四种解读都是从大人的视角出发,还可以从孩子的视角分析。若瑟夫是这篇文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角色,在他的身上,可以感受到赤子之心与世俗悲哀的矛盾纠缠。若瑟夫这个年龄,应该是一个内心纯净的年龄,可是小小年纪的他却能够感觉出家庭生活的拮据,甚至他会认为那个看中二姐的穷公务员之所以不再迟疑而下定决心求婚的原因是给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这是多么的可悲,甚至当他得知那个卖牡蛎的老年水手可能是他的叔叔时,他的心里异常紧张。这难道不是一个纯真的孩子的悲剧吗?可是若瑟夫身上还是有一些珍贵的东西的,他的赤子之心还是有所保留的。若瑟夫对于勒没有印象,没有什么感情,可是他在付钱的时候看到于勒那穷困潦倒的样子,却心里感到难过,并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这对于他来说可是一笔“巨款”。
  2.教师要有“悟读”文本的意识和能力。
  教参和网络的参考启发可以帮助教师深读,但是更重要的还是教师对文本的悟读,通过咬文嚼字挖掘文本中的深层含义。比如,大部分一线教师对于《背影》的解读,就不够深刻,“背影”不是简单的一个符号,蕴涵着作者想要表达的一切。清华大学附中的教师韩军对此文的解读,是值得学习和思考的。他认为:“背”,不仅是父亲曾经那扛起家庭重担的“虎背”,也不是风烛残年的微驼衰老的背,更是“点背”的悲剧;而“影”,不仅是光投射产生的物理现象,还是“生命逝去了,只剩下的影子”,是《毁灭》中的生之背、死之影。
  3.教师深教,学生才能深读。
  教师悟读所得到的东西,要转化为学生能接受的语言表达传授给学生,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文本的认识水平和深度。学生很多时候浅读的原因是不会用专业的语文知识解读语文的内容,他们读到的只是文本中所传播的信息,未能从文本中生成语文知识。很多学生喜欢把语文课文当成故事来读,当成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来看,例如,《故乡》《孔乙己》等,在预习的时候,只关注生字词和故事情节,而没有关注到作者是如何写的(表现形式),为什么要写(思想感情),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要考虑到如何帮助学生,让他们真正把握好文本。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教,用从文本中生成的语文知识做引导来训练学生的能力。
  三、阅读教学不仅要教读,还要向说话、写作上迁移
  阅读与说话、写作有着紧密的关系,这是大家的共识。阅读是吸收,说话、写作是表达;阅读是说话、写作的基础,说话、写作是阅读的应用。换言之,只有读得通,才能说得通,写得通。由此可知,阅读之于写作是十分重要的,因此,阅读教学不仅要教读,还要向说话、写作上迁移。但是,阅读能力是怎样转化为写作能力的呢?也即是说,阅读过程是如何迁移而形成写作能力的呢?关键在于“阅读——说话——写作”之间的迁移训练,所谓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影响另一种学习,也可以说是将学得的经验,包括概念、原理原则、技能技巧、技术方法以及态度等,变化地运用到新的情境中。
其他文献
学生说话能力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在语文能力结构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现实生活中因受应试教育的一些影响,说话训练在教学中容易被忽视,导致多数小学生说话能力不强。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时代需要大批才思敏捷、善于言辞的人才,为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更应该重视在小学阶段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进行说话训练。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说话习惯,为语言的交际打下基础。说话训
期刊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越来越多地被教育工作者重视,很多教育工作者对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都有自己的见解和方法。激发兴趣,实质上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自身的素养,做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  学生喜欢教师,才能喜欢教师所教的课程,如果学生不喜欢这个教师,就不
期刊
课前五分钟能力训练是一种用时不多,学生能力却如雨后春笋不见其长而日有所增的有效活动,它以训练学生听、说能力为主要目的,以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学生的所思所想为主要素材,以学生登台演讲为主要方式,形式多样,内容灵活,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具体做法是:每节语文课上课前五分钟左右的时间,由学生轮流到台前演说,提前一天准备,可脱稿也可读稿,师生听完后要发表意见和建议,并
期刊
一、坚持一手“软”,一手“硬”的方式抓思想——以“软”为主  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就在于其对象是活生生的有独立思想性格和意志的人,因此,班主任就不能像管理无生命的物品一样做单纯的“管理”者,因为其自主、自尊的意识更强,对外在约束的反抗意识也最敏感和最强烈。所以,抓学生的各种事情特别是思想工作时,一定要首先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以温和的态度、“软”的手法去处理,注重思想的交流、心灵的沟通、感情的理解和道理
期刊
那个早晨,我记得相当清楚。  坐在公交车上去学英语的我,看到了难以忘怀的一幕。  公交车在马路上行驶着,由于路面颠簸又因为起得太早,我被晃得有些熏熏然。突然一个急刹车,人们的惊呼声将我弄醒。下意识,出车祸了!惊得我出了一身冷汗。跟着众人抬头向前看去,却原来在车前不到一米处,有一只被吓得匍匐在地龟缩一团的小狗。小狗抖成一团,不用想,肯定是想过马路,结果被吓到了。  我内心升起阵阵怜悯,我曾多次看过,
期刊
小学阶段是学生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中,教师如果使用的教学方法得当,小学生就会对课堂产生兴趣,反之,学生则有可能排斥某一课程,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意生动有趣的课堂的构建。尤其对语文课堂来说,语文代表着生活,语文是小学生接触最多的一门课程,也是今后各阶段学习中显得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所以从小学阶段起就应该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以此帮助推进语文教学更好地开展。构建生动有趣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编排为比较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基础。比较阅读的材料选择面很广,可以把同一题材、同一作家、风格类似或内容相关的不同作品放到一起进行比较鉴别,找到它们在语言表达、文章布局、语言风格及文学价值等方面的相通和不同之处。  (一)选择相同题材不同主题的作品加以比较,找出其间的差异,从而深入理解作品主题。例如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教材中选入了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和陆游的《
期刊
首先说诗人白居易。如何理解白居易被贬的愁苦之情?很多人会说这根本就不是问题,因为注释里说“这首诗描写诗人被贬江西九江期间,在船上听一位长安跟演奏琵琶,述说身世的过程”;序言里也说:“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开篇环境描写“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奠定悲愁的感情基调……此外被贬的压抑和愁苦之情在很多参考资料中被提及,所以白居易被贬的愁苦之情还有什么值得怀疑吗?如果就这样讲给学生的话,似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所以教师有必要对目前的教学模式进行反思,让学生不再机械地识记汉字,不再索然无味地朗读课文,不再听那满堂灌的讲解。  从具体的教学实践来看,当务之急是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为强烈的倾向和喜好情趣是学生情感的诱发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启动力。教师只有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艺术,构建一个富有情趣的语文课堂,才能用兴趣这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的今天,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无法回避的严峻现实。对教师角色都有一种新的认识。教师不仅仅是教给知识,要教会其做人才是最关键的。为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那教师的角色该如何转变,是我们每一位在职教师要好好思考的课题。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当好新时期新教师的首要任务。  一、教师要从主体变主导,做好学生的参谋  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教学过程的绝对控制、居高临下的绝对权威为“引导”,即带着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