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盘江大峡谷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施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cox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提出将研学旅行作为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方式,通过研学实践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可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以培养地理核心素养为目的,以北盘江大峡谷为案例,以人文与自然资源为基础,从研学主题与目标、线路与课程内容和研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研学课程设计,希望为乡土地理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喀斯特地貌;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地理核心素养
  研学旅行是研究性学习与旅行体验相结合的一种课外实践活动,根据2016年教育部等 11部门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的要求,学校应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及学科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体食宿的方式开展研究学习与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1],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亲临自然与生活,通过积累生活经验与实践来学习地理知识,增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感悟“生活中的地理、地理中的生活”,增强学生在生活中的地理发现力与地理核心素养,贯彻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一、研学主题与总体目标
  1.研学基地与研学主题
  北盘江大峡谷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其地貌形态多为喀斯特岩溶盆地、河谷、山地、峡谷地貌。其峡谷地貌包含北盘江大峡谷及其双乳峰景区,丰富的地理资源及秀美的喀斯特风景适宜作为研学旅行的目的地。
  喀斯特地貌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标志性地貌类型,由于条件限制,很多当地学生对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机理与特征等了解甚少,以喀斯特地貌为依托,开展研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在研学过程中认识并探究与喀斯特有关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及形成过程,落实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因此,本文以高中二年级学生为对象,选择三岔河国际露营基地为研学基地,确定研学主题为“奇妙喀斯特——北盘江大峡谷研学行”。
  2.研学总体目标
  高中二年级学生已经具有地理必修一与必修二的知识储备。按照新课标所提出的“培养现代公民所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2],研学目标梳理如表1所示。

  二、研学课程内容及活动设计
  1.技术路线设计
  课程的准备阶段为教师依据地理核心素养确定研学目标,根据研学目标收集相关资料、文献,对研学场地进行实地考察,包括确定研学路线图、研学探究内容以及考察研学路线安全性,最终制定出包含研学路线、研学探究内容、研学评价、研学人员安排、安全应急预案等为一体的研学设计方案。课程研学阶段为教师依据研学方案、按照预定路线进行研学探究,对研学地点进行观察、绘制、拍摄、走访、调查、实验,并要求学生完成研学手册。课程评价阶段为研学成果评价,学生與教师依据研学活动评价表、研学手册、研学心得体会进行三维评分。教师在研学课程结束后对研学旅行进行反思与评估,结合研学成果评价对研学课程进行综合性评价,进而对研学课程提出改进意见。图1为研学活动技术路线图。

  2.研学路线与内容设计
  研学路线与内容设计如表2所示。

  3.研学主题案例:流失的“生命”——喀斯特石漠化探究
  准备阶段:依据研学路线与课程内容,将研学内容进行细化(表3),制定研学方案、安全应急预案,设计调查表,准备好相应工具[3]。
  研学阶段:按研学路线计划到北盘江大峡谷,教师将学生分为四个组依次进行实验采样,每组的采样点各不相同。第一组采样点为非喀斯特地区、第二组采样点为查尔岩村、第三组采样点为花椒地、第四组采样点为火龙果地。研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观察采样点处的植被,记录其经纬度、拍照、采取土壤样本,同时指导学生科学、规范地记录。学生根据观察与记录,完成研学手册中关于喀斯特石漠化的记录表(表4)。在采取土壤样本后,将土壤样本用一次性自封袋装好,贴上小组标签后统一保管。并将土壤样本带回贵州省山地环境重点实验室进行试验分析,并记录试验结果。

  评价阶段:学生将试验结果记录在研学手册中,并完成研学手册中提出的问题:喀斯特石漠化的成因、特征及治理建议。同时,填写心得体会表并与教师共同评估研学旅行,最终完成研学活动评价表。在研学旅行结束后,学生针对研学活动中所得数据进行交流讨论,查找各组数据存在的问题,总结各组的做法及宝贵经验,修正研学手册内容。
  三、研学评价方案
  北盘江大峡谷研学评价主要以研学手册、研学旅行评价目标、心得体会表进行三维综合评价,形成研学旅行成果评价,并作为研学成果加以展示。
  1.研学评价目标的制定与评价
  根据研学目标,参照学业质量标准针对不同水平、不同核心素养要素制定研学旅行评价目标,总分40分(表5)。   2.研学手册评价
  研学手册是在研学旅行开始前发放、伴随学生研学过程与活动的指导性手册。研学手册中涵盖各研学主题与活动所需要的研学实验指导意见、研学实验记录表、研学活动探究问题等。教师、学生根据内容完成度(50%)、内容准确度(50%)来进行评价,总计50分。
  3.心得体会表评价
  在进行研学旅行评价时,学生需提交一份研学心得体会表,学生与教师根据心得体会表完成程度进行评价,总计10分。
  4.研学活动评价表
  结合以上研学成果,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研学旅行活动评价表(表6),总计100分。将分数划分为四个等级:85分以上为A等、75分以上为B等、60分以上为C等、60分以下为D等。针对不同等级提供不同学分认定,A等记3学分、B等记2学分、C等记1学分、D等记0学分。
  四、研学启示
  研学旅行有利于培养学生用地理视角看待生活。高中地理教育要培养学生从地理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景观,在生活中挖掘地理,在地理中感悟生活。研学旅行的开展,能帮助学生培养对地理的洞察力,在生活中观察地理现象、分析地理问题,发掘地理之美,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地理思维去解决问题。
  研学旅行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学生在旅行中发现地理问题,在研究中学习地理。研学旅行脱离由教师主导的传统教学,将学习由“灌输型”转变为“主动学习型”。通过研学旅行,学生更加主动地去探索地理现象,通过小组合作与独立思考来解决地理问题,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大幅度提升。
  研学旅行可以真正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研学旅行通过大量的研究性活动,通过观察、思考、拍照、绘图、取样、试验、学习地理野外技能等来锻炼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学生在面对研学手册中的地理问题時能够通过引导,通过多种信息与地理要素对地理问题进行分析,不仅能够让学生理解地理的整体性、综合性,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研学旅行能够让学生了解地域要素。如火龙果的特殊性探究,能帮助学生通过区域的角度来分析与认识地理环境,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喀斯特石漠化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分析石漠化的成因、特征并提出治理措施,有利于学生正确审视地理环境开发与保护,培养学生认识人类活动、地理环境与资源开发三者的协调共生关系,形成人地协调观。
  研学旅行有利于增强学生乡土情怀。通过研学旅行,使贵州省的学生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地域文化、壮美风景。让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感受家乡之美,提升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以及对家乡的自信与自豪感。
  研学旅行是开发地方课程的重要途径。地方课程的建设要扎根乡土,要挖掘乡土地理要素,将所蕴涵的地理现象与地理知识相结合。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环境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对地方课程建设提供示范,促进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通讯作者:周忠发,博士,教授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EB/OL].(2016-12-19)[2021-03-01].http://www.moe.gov.cn/srcsite/Aob/s3325/201612/t20161219-292354.html.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 李福,刘明娅,罗文攀,等.“黔山秀水”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施[J].地理教育,2020(09):57-60.
其他文献
摘 要:“关键能力”是“四层”中重要的“一层”。將能力作为高考考查的重点不仅符合高考的客观实际,也是衔接高考经过长期实践所确立的“能力立意”命题理念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地理核心素养,以高考地理试题为例,尝试提出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地理学科关键能力的内涵、考查路径及方式,进而提出科学的备考策略。  关键词:地理学科,关键能力;实施路径;备考策略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构建了“一核四层四翼”评价体系,其中“
摘 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课程在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逐渐突显出来。所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探究新的体育教学方法。而探究式教学策略作为新课改十分提倡的一种教学模式,自然十分符合新时期小学体育的教学要求。文章具体阐述传统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及如何将探究式教学策略应用于小学体育课程中。  关键词:小学体育;探究式教学;教学策略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下,更加关注创新型人
在新课标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地理的考查以核心素养立意,地理复习课最终达成的目标理应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针对目前高三复习课中常见的问题,本文以“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外力作用”为例,通过运用景观图和地图、设置问题链、开展深度探究活动等方式,提升学生区域认知水平,以期为地理复习课中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提供借鉴,助力核心素养深度教学的实现。
摘 要:高考地理试题往往选取的材料新、创设的情境新,且设问的视角和方式也较为新颖。如何利用认知结构线索,把知识认知与试题涉及的新情境知识建立有效的链接,提升学生的解题思维能力,是高中地理教师必须破解的难题。本文提出:利用思维导图,完善认知结构线索;利用类比推理,探索认知结构线索;利用逆向思维,创新认知结构线索;利用变式训练,活化认知结构线索四大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学生高考地理解题能力。  关键词:认
摘 要:依据影响学生综合思维表现的诸多因素,以及综合思维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和系统性要求,并结合多年的教学积累,本文提出基于综合思维培养的高中地理复习教学的整体方案,该方案包括价值观教学策略、常规课堂复习教学策略和课后巩固拓展策略,并对其实施过程分别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中地理;复习教学;综合思维;教学策略  综合思维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基于综合思维培养的高中地理复习教学需要考虑影响学生综合思
摘 要:在我国升学方式逐渐增加的同时,出现了数量庞大的艺体生。但从高中艺体生文化课学习现状来看,问题逐渐凸显,高中艺体生在学习文化课时,会受到许多因素阻碍,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文章就高中艺体生文化课学习障碍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中艺体生;文化课;学习障碍;成因  纵观我国高中艺体生的成绩就会发现,大部分艺体生的文化课成绩都较差,也有许多艺体生在考试时艺体成绩合格,但文
摘 要:随着立德樹人理念的全面贯彻,体育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越来越重要。从小学阶段开始,教师就必须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综合锻炼,并依托体育教学,训练学生良好的毅力品质和合作进取意识。但是,当前学校在体育教学推进的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学生训练积极性不高、学生身体素质较差等问题,小学体育教学必须要从教育观念革新入手,做好教学方式的改革,优化师资队伍,完善评价方式,推动体育教学创新发展。  关键词:小
摘 要:体育教育是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项重要的课程内容,它承载着增强学生体魄,培养学生体育精神的使命,同时也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责任。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文章探讨了如何在初中体育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初中体育;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策略  一、 引言  在素养教育不断深化发展的背景下,初中
摘 要:地理研学实践课是高中地理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江苏省扬州中学的地理校本研学实践课程《从地理视角“探扬州”》为例,从LPC教学法的特点出发,探讨运用LPC教学法开展地理研学实践课的设计思路及具体实施过程,并对LPC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LPC教学法;研学实践;地理教学  地理研学实践是课堂教学的课外延伸,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理学科知行
摘 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聚焦教会、勤练、常赛,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意见》的出台,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改进是鞭策,也是契机。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艺术性,可以有效提升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上课效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