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新裤子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NDZDYWNDZ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母亲最小的儿子,就要准备结婚了。
  母亲年近古稀,她老人家对生活从来没有过多的奢望,只是有一样,盼望着小儿子早点结婚。
  历经艰难,张罗着准备结婚的我,总算对母亲有个交代了,因为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母亲常在我面前唠叨:“你赶快结婚吧,一结婚你就有了一个家,也就了却了我一桩心事。”
  星期四,我告诉父母,订婚的仪式安排在了下个星期六,并说好要把“三金”带去,另外给女方家一笔丰厚的财礼,不算房子的话,这样下来,还要准备好多钱呢。
  星期六早上,父亲给我打来电话说:“你这两天回来一趟吧,把家里存折拿上……让你妈给你买肉、包饺子吃。”在两位老人印象里,他们的小儿子最爱吃的食物就是饺子。
  下午我回了家,母亲正满面春风地张罗着给我包饺子。剁饺子馅、和面,在醒面的间隙,她笑眯眯地捏着50块钱出门了,临出门时告诉我:“出去一趟。”
  一个小时过去了,母亲两手空空、满脸不高兴地回来了。她边进门边发牢骚:“说得好好的,今天下午取,一下就变卦了,不讲信用。”原来,母亲听说我下个星期六订婚,就想着要做件新裤子,好出门穿。星期五一大早,她就到裁缝店里看完料子,和裁缝谈妥包工包料30块钱,并约好星期六下午取。母亲说,她去的时候看见料子还原封不动地摆在那儿,很生气,跟裁缝吵了半天。
  我很惊奇母亲会主动订做新裤子。一方面,由于母亲在吃穿上很节俭,在我印象里她就没怎么穿过新衣服,一件衣服穿十几年是常有的事;另一方面,由于她有简单的裁缝手艺,基本上不用花钱买成衣,包括订做衣服。我们5个子女小时候的衣服都是她给做的。那时,我们想穿新衣服,只能盼着过年。
  记得有一年,随着腊月里邻居家小男孩燃放的爆竹发出第一声响,向空中飘散去第一缕硝烟,年味就像细石丢进了深潭,荡起涟漪,一波波、一道道连绵不绝地向四周散开了……刹那间,我也心猿意马起来。那时,过年,从感觉到意识上都是一件极美的事,这其中就包括穿一件新衣服。想想吧,小孩子谁不爱美呢,而且是一年就碰着一次的新衣服!
  过年的时候母亲总是很忙,扫几间房子、拆洗几大盆床单衣物、炸两三缸油果子、剁几大盆馅子、蒸几锅馒头……做完这些,才轮到给她的5个子女做衣服呢。由于在掏兜这个关键环节耽误了时间,已经到了大年三十吃年夜饭的时候了,母亲给我做的衣服还差两只袖子。看来除夕的午夜是穿不上了,我委屈得直掉眼泪。因为我是母亲的小儿子,除夕的午夜穿不上新衣服是多么的反常啊!我们陕西老家有个讲究,大年三十晚上不能哭,否则一年都不顺利。母亲没有责怪我,显得很内疚……
  由于没有新衣服穿,我任性地放弃了一直坚持的年三十守夜的习惯。要知道除夕夜对于小孩子来说是多么的宝贵,可以说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呢。吃完年夜饭我就含着眼泪早早睡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只听到母亲在我枕边轻轻地呼唤我的名字。一骨碌爬起来,我眼前不觉一亮……猜我看到了什么——一套叠得整整齐齐、散发着新布料香味的新衣服,就摆在我的枕边。我三下五除二穿上新衣,母亲红肿着眼睛在旁边笑眯眯地注视着我。这时,离新年钟声的敲响还差几分钟呢!
  转眼间二十多年过去了,母亲衰老了许多,还落下了一身的病:高血压、气管炎,眼神不好,还老是喊腿痛。与衰老相比,母亲不变的是,仍然疼爱她的小儿子,仍然时刻为她的小儿子操心,不管她的小儿子已经长大成人。
  星期天一大早,母亲就一声不吭地出门了。不一会母亲回来后不停地抱怨:“啥时候了,也不开门。”父亲听了,责怪母亲:“还不到8点钟,谁给你开门,下午去吧。”
  好不容易挨到了吃中午饭的时候,母亲说:“我转一圈就回来。”我们大家都知道她又去取新裤子了。
  时间不长,母亲又空着个手回来了,只是与前一次不同的是脸上堆满了笑容。我们定睛一看,才发现母亲把新裤子直接套在旧裤子上就回来了。新裤子一看就是用的廉价布料,可是母亲很满意。她穿着新裤子在镜子跟前照了半天,又在屋子里转了几个来回,还时不时低头回转身仔细端详着,不停地说:“这下不会误事了!活,慢是慢了点,做得可真不错呢。”
  我听了,辛酸得直想掉眼泪。
  (责编:田茵)
其他文献
村里拆迁,何亮喜获二百余万元的拆迁补偿。辛苦劳作了一辈子的他欣喜若狂,这简直是上天的恩赐。但老实本分的他连做梦都没有想到,就是这200万,让他的生活发生了事与愿违的变化——妻离子散、与哥哥姐姐反目成仇。    一    今年51岁的何亮,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在没拆迁以前,何亮和妻子王芳在北京小汤山附近做点小生意,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然而,突如其来的200万打破了这种平静。  2002年,北京大范围
期刊
78年前,当时年仅12岁的库克开始了自己的第一份兼职打工——送报。每天早上他都骑着自行车,风雨无阻地将报纸送到300个家庭。那时的人们,都记得这么一位拥有朝气面容、阳光笑容的小男孩。  他一送就是3年,期间,他结识了自己现在的妻子朱莉,每当到了冬天,库克送报纸到朱莉家之后,朱莉总是会在库克的自行车车把手里灌进热水,保护手指不被冻僵;而到了夏天,朱莉又总是会准备好冰袋,给库克随身降温。  一晃儿,两
期刊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上海,曾经生活着一批被人们称之为“老克拉”的群族。他们大多出身于豪门富室,在新中国诞生前接受过“洋化”教育,他们目睹或亲历过十里洋场上灯红酒绿、光怪陆离的生活方式。解放后,他们并不工作,依靠丰厚的“家底”依然过着富足的生活。但社会的变革和生活的变迁,使他们的日子过得与以往已不可同日而语,昔日风光不再,因而总感到若有所失。  令人难以预料的是,在近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不仅在我国的
期刊
一     结婚前,曾听很多人说过,城乡联姻如何如何不好。什么农村人把城里人当成“钱袋子”,会经常伸手索取;丈夫家人会经常来打扰你,农村婆婆刁钻古怪,难以相处等等。当初,我以为这些事情都与我无关。  偏偏上帝之手把彬推给了我,彬来自豫南一个偏僻的农村。他在家里是老大,下面有3个务农的弟弟。母亲连小学都没读过,父亲初中毕业,在村里当了一辈子会计。面对如此背景的彬,我却被他的真诚、朴实所打动,毫不犹豫
期刊
常言道,“老猫房上睡,一辈传一辈”,“少时但得父母乐,老来自有儿孙贤”。  据说,当年郑板桥被削职回老家前曾对送行的朋友说:“请你们回家把老人当孩子看。”这是要儿女用对自己孩子的呵护来对待父母。比较而言,无论贫穷、富贵,老人抚养后代都是无怨无悔的,很多老人在物质生活上的要求并不高,他们注重的是儿女对自己的精神关爱。若是对待老人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不论立法的效果如何,保持这种自觉的道德行为就可以避
期刊
在学校门口,一老人拽住小孙孙告诉他:“鞋带开了,系上再玩。”可男孩不但没有弯腰去系鞋带,竟然连看都不看老人一眼,把脚往外一伸,说了句:“给我系上”。老人先是一愣,迟疑地看了看男孩,男孩没有停下手中的游戏卡片,还有些不耐烦,又催促说:“系上。”老人没再说话,弯下腰,给男孩系鞋带儿。小孙孙就这样坦然地伸着脚让老人系鞋带,他的眼睛一刻也没有从手中的玩具上离开过……  十岁娃命令爷爷系鞋带并非什么震撼视听
期刊
以前,每天由我负责到菜市场买菜。后来,儿子长大成人,他一再表示要积极为家里作贡献、为父母分担辛劳。我非常欣慰,就把买菜的任务委托给了他。儿子信誓旦旦:“我一定踏踏实实做好买菜工作,给老人家交一份满意答卷!”   一开始,儿子作的买菜预算是一个月1000元,可每个月都会超支不少。这也很正常,这年头啥不涨价呀。可是,最近几个月超支是越来越离谱了,特别是上个月,买菜的费用居然突破了万元大关!再这样下去,
期刊
不久前,我听说网上有一篇名为“女儿女婿已经三个月没给生活费了,我还该不该继续给他带儿子”的帖子,这个事情引发了我周围老年朋友的热议。  老人向女儿女婿收取“带孙费”的理由是:现在孩子每天的吃喝都是老两口在负担,这笔费用对于两个退休在家的老人来说太重了。  有人说,外婆带外孙收取“带孙费”,这不是挑战“水往下流”的传统,伤害亲情吗?也有人说,外婆真忍心抛下活泼可爱的小外孙不管吗?但是当你听完这位外婆
期刊
几个电话,几条短信,就能把上百个中年女性骗得团团转,并且还心甘情愿地把大把大把的钞票“送”给对方。到底是作案者手段高明?还是中年女性普遍缺乏警惕性?“情感杀手”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得逞的呢?近日,重庆警方破获了一起高端情感诈骗案,其背后的社会黑手令人深思……    一    2010年3月23日,重庆女子张郁在某知名媒体上看到一则征婚广告:男,50岁,丧偶,体健人品好,经济稳定。想找个善良,身体健康的
期刊
“五月五,过端午”。咱们大伙儿过端午是为了纪念屈原,这是一种民族文化。然而,借着端午节,我也同样思念我的两位亲人——姥姥和奶奶。   小时候,我是在姥姥家长大的。姥姥有一双巧手,每年过端午节前,姥姥会先用纸壳叠出小巧的粽子,再用各种颜色的美丽丝线在纸壳上缠出美丽的小粽子;然后,姥姥还用漂亮的绸缎做出好看的荷包,那些荷包大小各异,精致美丽;接着,姥姥还要做些小巧的条帚,说条帚是扫百病的。最后她把荷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