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动”与“深刻”之间有效回首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k1234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视我们平时的复习课教学,基本上是一练到底,书上有什么就练什么,考试时什么内容容易出错就练什么。复习课在不经意间就滑向了练习课、典型错例分析课,突出的是训练和查漏补缺的功能。“熟悉之处无风景”,时间长了,师生都会出现厌倦的情绪。怎样让复习课变得生动、深刻而有效呢?笔者以六年级下册“数的复习与整理”一课教学为例,进行了实践探索。
  一、理——理出知识发展脉络
  形成知识网络、使概念结构系统化,是复习课的首要功能。鉴于六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数学学科的特点,笔者在实践中选择了信任学生,留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静静回首,自主整理。
  1.回首。(构建冲突,让学生体验到系统整理的必要性)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和整理“数”,回忆一下,小学阶段学了哪些数?(整数、分数、合数、负数、小数、真分数……)
  2.整理。
  师:这么多数,太乱了!需要整理一下,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边看书,边用自己的方式整理。
  3.展示评价。(略)
  师:同学们整理的形式各种各样,有相同的地方吗?
  生:都是从“数”开始一类一类往下分的。
  自主整理能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需求。笔者发现,学生缺乏的不是自主整理的潜能,而是整理的方法和习惯。只要教师放手让学生多经历整理过程,并提升整理方法,学生就能很出色地对知识进行整理,加深对各种数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二、联——联出学习活动经验
  笔者认为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是不可分割的过程。因此,尝试在求变中求联,找到一种让“抽象的数学”与“学生具体形象的心理特点”之间互通的媒介,使复习课 “深刻”又不乏“生动”。
  1. 师:这么多知识能不能找到一种东西把它们都串起来呢?(学生思考)
  师:这根小小的数轴,就能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2.同一个点表示大小不同的数。(复习数的意义、组成、计数单位)
  
  师:为什么同一个点可以表示大小不同的数呢?
  得出:一个单位长度表示的大小不同,就是计数单位不同,那么数表示的意义也不同,所以同一个点可以表示大小不同的数。
  3.同一个点表示大小相同的数。(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基本性质、数的互化)
  
  (1)师:还是这个点,它能表示大小相同的数吗?
  (2)学生比赛,在1分钟时间里,看谁写得最多。
  (3)讨论:这么多与2相等的分数,是怎么写出来的?(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么多的小数又是根据什么写出来的?(复习小数的性质)
  4.小结。
  师:刚才我们用一条小小的数轴把这些数以及它们的意义、性质等都联系起来了,学会梳理、学会联系,是一种很好的复习方法。
  5.请你从不同的角度来介绍一个数。(至少5种)
  (学生交流、补充后得出:用一个数也可以把所有数的知识都联系起来)
  课堂上,当教师提议“找一种东西把知识都联系起来”时,教室里一片寂静,此刻,学生对教师的建议持怀疑的态度。随着学习过程的推进,学生发现一条小小的数轴真的把数的有关知识都联系起来了,就开始相信教师前面的提议了。接着,教师又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角度来介绍一个数的练习,像变魔术一样只用一个数也把这些知识联系起来了。有了如此深刻的活动经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复习方法的掌握都更进了一层。
  三、练——练出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课的灵魂,其对于一个人发展的作用远远超过数学知识本身。课堂上运用生动活泼的情境、形式、方法等,都是为了引导学生不断地进行数学思考,提升数学思想方法。复习课的练习设计,应在每一个环节,甚至每一道习题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一)于“熟悉”处觅“风景”
  1.数的互化。(渗透转化的思想)
  = ( ) 小数 = () %= () ÷ 30=
  师:最后一个可以填哪些数?只要怎样填就可以了?
  生1:可以填约分后是五分之三的数。
  生2:将五分之三的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0除外),就可以了。
  师:关于数的互化,你有什么好方法?
  ……
  基本训练是复习课中不可缺少的练习,教师设计时要在关注熟能生巧的同时,更关注巧中求智,力求从一道道普通、简单的练习中凸显知识本质。
  2.今天是21日,请你至少从5个不同的角度来介绍21这个数。(渗透整体的思想)
  生1:21由2个十和1个一组成,是一个两位数,化成分数是假分数,化成小数肯定不是纯小数,21是一个奇数。
  生2:21是一个正整数。
  生3:21比与-21相差42。
  ……
  师:真了不起,单用一个数“21”,就把我们所学的数的知识都联系起来了。
  “21”之于数学犹如沧海一粟,再普通不过,但学生却通过从不同角度进行介绍,把小学阶段学过的数的相关知识都联系起来了,在增进对数的认识的同时,更学会了整理的方法。
  (二)于“柳暗”处觅“花明”
  实践证明,将素材用深、用透,有利于引导学生不断地进行数学思考,更有利于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串点成链。有时,一道习题、一个素材用了之后,换个角度,又能巧妙地引出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究,使课堂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选数填空(渗透极限的思想):
  2.1 -15.738.2196%
  ① 冰城哈尔滨,1月份的平均气温是( )℃。
  ② 上海世博会5月28日入园人数达到( )万人。
  ③ 教室门高约( )米。
  ④ 六⑵班( )的同学喜欢运动。
  生1:第④题可以填六分之五。
  生2:也可以填96%。
  师:填哪个数表示六⑵班喜欢运动的同学多?(复习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化成小数比、化成分数比 、估计……)
  师:如果想人数更多,可以填百分之几?100%可以吗?120%呢?为什么?
  生3:120%不可以,因为100%已经表示全班同学都喜欢运动了,哪会有120%呀,多出来的人肯定不是六⑵班的。
  师:看来,在具体情境中数是有一定的取值范围的。
  当学生能合理地选择数据进行填空,本题的功能已经达到了。笔者有意安排第④题为多选题,是为了引出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极限思想。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小学数学复习课要通过生动形象的方法和媒介,让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获得学习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思想方法,不断地在“生动”与“深刻”之间有效回首。
  (责编蓝天)
其他文献
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越来越多。纵观我们的课堂,不难看到有些学生早已走在我们的课堂之前,而我们的教师呢?面对学生的“未教先知”,有些教师总在潜意识里忽略它,把学生想象成一张白纸来进行教学;有些教师则会面色严肃地提醒学生,上课应该遵守纪律,不能随便乱说;甚至有些教师还会认为既然学生已经明白、懂了,可以直接跳过了。到底有多少学生已经走在了我们的前面?我们怎样才能预测到学生的“先知”?
期刊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加强了教育经费的投入,特别是多媒体也随之进入了普通教室。过去只有报告厅、多媒体教室才有多媒体设备,如今,我校每个班级都配备了多媒体,使教学插上了高新技术的翅膀。那么,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正确地运用多媒体,有效地促进数学教学呢?   一、直观演示,提升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教学软件,能将文本、声音、图表、图像、动画等结合起来。对此,学生表现出强烈
期刊
综合与实践活动是小学数学教学四大领域之一,是具有综合性、思考性、操作性、趣味性的数学活动。但目前关于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内容要求还是比较笼统,只有相应的框架性目标与个别案例。那么,怎样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开展有效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探究能力,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呢?笔者结合“长方体、正方体”单元教学,进行了系列活动的探索。  一、故事激趣,引导
期刊
一、有效铺垫,奠定成功的基础  教学片断:  师(出示1个小正方形):同学们,你们能用一个自然数表示吗?  生:可以用“1”来表示。  师(出示2个小正方形):还能用一个自然数表示吗?  生:可以用“2”来表示。  师(出示4个小正方形):你想用什么数来表示?  生:用“4”来表示。  师:你能用这些图片表示出吗?  ……  师:你对分数有哪些认识?  ……  赏析:有效课堂,首先是建立在学生已有
期刊
在一次市级数学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中,一位教师执教“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教师富有深度的教学预设和精彩的教学演绎,赢得了听课教师的一致认同。事实上,如何将这些看似平常的教学内容上出新意,摒弃数学课堂表面的“热闹”和“繁华”,给学生以一种数学的“厚重”和“丰富”,正是我们当下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研究的问题。  案例描述:  在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后,教师出示“研究提纲”(如下),引导学生展开小组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传统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强有力的冲击,许多数学课一改过去的沉闷,变得活泼热闹起来。但随之也出现了另一面:热热闹闹的课多了,安安静静的课少了。分析一些课例不难发现:华而不实的课堂问题出在课前设计上,根源在于教学理念上。到底如何才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独立思考的体验?才能使理念真正走向行动?实践中,我发现有时使用自主学习单展开学习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学习方式,也是学生喜爱的学习方式。自
期刊
教师辛辛苦苦地改完试卷,最关注的往往是90分以上的学生有几个(总分是100分的试卷)、平均分是多少、合格率是多少,接着就是寻找学生错得最多的题目,最后是在课堂上评讲。但是,教师在评讲时又往往过于简单化,如选择题只说选择哪个答案,讲解应用题也不启发引导学生说解题思路,就急忙告诉学生该题应怎样列式……就这样不断地考试、评讲,循环往复。大多数教师都认为考得越多,学生就掌握得越好。其实,这样做事倍功半。关
期刊
新课程提倡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玩”数学的机会,引导其体验、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苏教版小数教材充分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增加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探索、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难看出,教材提倡让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参与建构知识的形成过程。下面,谈谈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一些感悟。  一、挖掘知识的底蕴,搭配合适的插图——用眼睛感知生活  数学学习中的观察是通过视觉获
期刊
教学目标:  1.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转化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转化的思想探索知识,感悟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体验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唤醒,引入新知  1.复习旧知。  师(出示一个长5cm、宽3cm的长方形) :这是什么图形?面积怎么算?(课
期刊
最近听了两位教师教学“圆的周长”一课,在怎样证明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这个环节上,两位教师都有各自的想法和教法。  案例1:   师:如何用绳量出圆的周长?请会的学生演示给大家看。  师:请同学们拿出四个自带的圆,量出各自的直径和周长,并用计算器计算好周长与直径的商,填在表格内。(学生交流并测算结果)  师:看到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想法?  生:商都是三点几,说明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三倍。  师: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