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体育如何落实“健康第一”理念,我们提出10项措施,开展实验研究。通过突出增强体质目标,坚持全面发展,寓增强体质目标于教学与身体锻炼过程。教学的内容与目标一致,课堂教学的方法、要求与目标一致,考核的内容、方法与目标一致,课外工作与目标一致。做到目标不移,手段不拘,因地制宜,追求学校体育效果、效益、效率的最大化。
关键词:增强体质;目标;策略;实效
一、实施方案
1.倡导人人参与“阳光体育”,倡导师生参与“长跑活动”
学校倡导全体师生每天积极参加一次“阳光体育”健身活动,每人学会两种以上体育健身方法,每人每年于5月份进行一次体质测试。倡导班级做到,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每年组织学生开展两次远足、野营活动,参与组织好每年一届的体育健身节。倡导家庭做到:每个学生家庭拥有一件以上体育健身器材,每个季度全家进行两次以上的户外体育活动,每个家庭有一份(册)以上体育健身报刊图书。
如,宁德师范附小提出的口号是“坚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让增强体质成为一种习惯。”该校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建立和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记录体系,切实增强学生体质。坚持开展“环三都澳”象征性冬季长跑系列活动,把对学生健身要求变成具体的行动,在健身手册中融入致“家长的一封信”“健身跑天天记”“健身运动负荷自测”“健身方法”等,活动有记录、有评价、有表彰,最后以阳光体育章为激励手段,促进学校健身活动的落实。
2.落实体育新课程标准,开足上好体育课
学校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其中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每周3课时。采取专兼职相结合的办法解决师资问题,采取动静结合的方略克服场地困难,采取因地制宜的办法挖掘体育资源,开发校本健身项目。
如,宁德师范附小体育课堂教学突出健身目标。省名师培养人选阮光清老师的体育课堂教学有体育知识教学、运动教学与身体锻炼。体育知识以开学初引导课、雨天室内课为主进行教学。运动教学以传授运动文化为主。在实践课中运动教学与身体锻炼在一节课约各占1/2时间。具体课堂教学结构见图1。
3.坚持有目标的身体锻炼
宁德师范附小在课堂上坚持有目标身体锻炼,提高炼身综合效果。体育课堂教学应有运动教学与身体锻炼,不能只教而不练,也不能只练而不教。我们无论晴天或雨天,每节课都约有10~15分钟时间进行有目标的锻炼。其程序见图2。
(1)目标的确定
依据实验方案,在全面锻炼的同时,要把突增期指标与本校学生发展差的指标作为锻炼的重点目标。如福建10、11岁男、女生的突增期指标为速度、灵敏、弹跳等;从该校2008年5月体质测量与评价分析看,男生弹跳、速度、耐力,女生速度、灵敏、耐力,心肺功能为薄弱环节。因此第一学年以上指标为重点目标;第二学年,经体质测试与评价结果分析,再确定重点目标。
(2)依据目标选择练习素材和方法
首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使他们练得有趣。如设计了一节五年级以游戏形式出现的锻炼方案,但方案中的素材都是无氧代谢的练习,所以采用巡回锻炼法与间歇独领风锻炼法,心率控制在120~140次/分,时间为15分钟,对发展重点目标-心肺功能与耐力起作用。这比单一的跑来发展心肺机能与耐力更符合小学生的心理。
其次遇到雨天或场地、器材发生矛盾时,坚持目标不移,因地更换内容,如为了发展速度、灵敏素质,晴天以沙坑为主的锻炼方案:a.原地快速跑;b.转身快跑;c.跳远。雨天以教室走廊和楼梯为场地的锻炼方案:a.左右快速触线;b.快速高抬腿跑;c.钻过凳子;d.跳阶梯。这样,即使雨天我们也能围绕目标锻炼,保证锻炼的连续性。
4.建立体质健康反馈系统
校内建立体质测量与反馈系统,学生与教师按国家教育部制定的体检表之指标每年进行体质测试,教师体检反馈给个人作为健身之依据。学生体测结果作如下反馈:反馈给学校领导、班主任与体育教师等;群体数据要作常规数理统计与评价,结果向上述方面反馈,为他们增强学生体质作依据反馈给学生本人;从三年级开始向学生个人反馈,指导学生作自我评价与绘制综合比较图,使学生了解自己体质状况,培养评价能力,增强健身意识,促进学生去增强体质。评价的结果反馈给家长,使家长了解孩子体质状况,为家长增强孩子体质提供依据。最后汇总,按要求上报有关部门。
5.改革竞技健身娱乐运动
竞技娱乐运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开展竞技娱乐运动,应按学生个人兴趣选择,要有利于增进友谊与团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个性。霞浦二小开展《改革娱乐运动子课题研究》。其一,改变运动队组织形式,组建学生运动俱乐部。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成绩,把学生分为不同水平层次的梯队。采用竞争升级制度,激发学生在俱乐部中学习、训练、比赛的热情。其二,改变运动会、体育节项目设置。过去学校办运动会只有占学生数的18%参加比赛活动,开展实验以来,在项目的设置上进行了有益的改革,如多人持杠仰卧起坐、多人跳远、往返接力、运球上篮接力等,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走进赛场,亲身体验体育文化,享受运动乐趣。
6.切实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体育课时增加的实际,各校要合理配置体育教育编制,确保体育教师能满足教学需要,要加强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和业务提高工作,力争通过3~5年的时间,使现有体育教师能轮训一次。借助每年一次的全市体育学科委员会年会,通过观摩体育课、教学设计比赛、听体育专家讲座、优秀体育论文评选等形式进行新课程培训。以《加强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为课题,组织开展市级课题研究,提高体育教学专业化水平。
7.丰富教师与家长的健身知识
教师与家长在过去的体育课中,接受的是运动技术与技能的教育,不是健身教育。因此,有必要通过讲座等形式,学习健身知识与方法,使教师与家长既能自我健身,延年益寿又有指导学生健身。学生、领导和体育教师更要有意识地迅速提高指导健身的业务水平。 如,为加强家校联系,延伸练习平台策略:(1)搭建网络平台,加强家校联系。比如搭建一个以“博客”为载体的网络平台,在这个“博客平台”里大家可以通过写文章、日记,评论、留言、图片上传的方式分享练习方法、学习经验以及情感交流等。(2)教师应加强练习方法性的指导,提高练习的科学性。比如练习的计划的制定、训练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训练项目的选择、训练强度与密度的测定与控制、训练后的恢复及营养等。(3)加强过程性管理,提高课外学习质量。如《阳光体育亿万学生冬季长跑活动》,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设制好相关的表格,这些表格能体现每个学生每天的练习情况,教师需关注表格的内容,及时的进行总结、点评,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8.改善健身的条件设施
根据身体锻炼的需要和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添置适合学生锻炼的各种的健身设施,锻炼器材儿童化,因地制宜,两年内达到规定要求。在实验研究中,针对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严重不足,采取如下措施。
(1)发挥体育器材的多功能作用:一物多用,是解决器材品种少的好办法。如:一根跳绳——可以拼图赛、斗智拉绳、绳操、三人角力、夹抛绳、二人三足跑、踩龙尾、绳投掷等。(2)教师自制简易的体育器材:如:矿泉水瓶——用来投掷、瓶操、哑铃操、标志物,也可以用作游戏中“打‘保龄球’、‘竹篮’打水、踩‘气球’、踢‘足球’、找‘朋友’、春播秋收”等。(3)改造场地器材,提高场地的利用价值。例如:降低篮球架高度、排球网高度。缩小足球门、缩小足球、排球、篮球的场地;设立移动“箩筐球”、设立小型健身房、小型毽球场地。(4)开发民族、民间传统的体育资源。例如:中国古代的“踢毽子活动”“跳橡皮筋”,南方的“舞龙和龙舟赛”,农村的“跳筐”“玩陀螺”“滚铁环车”等内容都是学生非常喜爱的民族、民间体育活动。
二、实施成效
实验研究是在动态中进行的,条件虽有差异,但在教师的努力下,因地制宜地进行实验,都基本达到假设目标。其一,学生的健身知识与能力有提高。小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锻炼、卫生与安全等常识,知道控制运动负荷,能自我评价体质与绘制综合比较图,了解自己体质的状况,部分学生克服了偏食的不良习惯。其二,学生的体质得到了增强。在教学时数和内容相同的情况下,实验班比对照班的成绩提高幅度明显。在平时的教学中感觉实验班的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也要强于对照班。其三,实验学校课外体育得到加强,建立有序而有力的课外体育组织管理,依据制定的计划进行布置、检查、落实,逐步形成网络组织管理。其四,学生品德教育等取得一定的成果。实验班的学生不管农村还是城关,上课都是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和快乐的,为达到个人的目标,学习与锻炼是认真的,有时还会提出问题来讨论,初步发挥了主体作用;遵守课堂常规,爱护运动场地与器材、团结合作,竞争意识等都较好。其五,教师的素质得到提高。参加实验的教师,都有增强学生体质的意识与决心,努力学习,掌握了增强体质的理论与方法,使自己教学转移到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中心的轨道上。从上述5个方面看出,实验研究的方案具有可行性与科学性,对学生在近期与长期增强体质有实效性,对活跃我市小学学校体育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智寿.我省小学生体育课程教学现状调查报告[J].福建体育科技,1987(3).
[2]孙君梅.体育课程内容与方法改革的探讨[J].教学与研究,1988(2).
[3]陈智寿.中学生炼身过程生理负荷的调整法[J].福建师范大学报,1989(3).
[4]陈智寿.对体育中几个概念的讨论[J].体育学刊,2007(3).
关键词:增强体质;目标;策略;实效
一、实施方案
1.倡导人人参与“阳光体育”,倡导师生参与“长跑活动”
学校倡导全体师生每天积极参加一次“阳光体育”健身活动,每人学会两种以上体育健身方法,每人每年于5月份进行一次体质测试。倡导班级做到,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每年组织学生开展两次远足、野营活动,参与组织好每年一届的体育健身节。倡导家庭做到:每个学生家庭拥有一件以上体育健身器材,每个季度全家进行两次以上的户外体育活动,每个家庭有一份(册)以上体育健身报刊图书。
如,宁德师范附小提出的口号是“坚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让增强体质成为一种习惯。”该校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建立和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记录体系,切实增强学生体质。坚持开展“环三都澳”象征性冬季长跑系列活动,把对学生健身要求变成具体的行动,在健身手册中融入致“家长的一封信”“健身跑天天记”“健身运动负荷自测”“健身方法”等,活动有记录、有评价、有表彰,最后以阳光体育章为激励手段,促进学校健身活动的落实。
2.落实体育新课程标准,开足上好体育课
学校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其中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每周3课时。采取专兼职相结合的办法解决师资问题,采取动静结合的方略克服场地困难,采取因地制宜的办法挖掘体育资源,开发校本健身项目。
如,宁德师范附小体育课堂教学突出健身目标。省名师培养人选阮光清老师的体育课堂教学有体育知识教学、运动教学与身体锻炼。体育知识以开学初引导课、雨天室内课为主进行教学。运动教学以传授运动文化为主。在实践课中运动教学与身体锻炼在一节课约各占1/2时间。具体课堂教学结构见图1。
3.坚持有目标的身体锻炼
宁德师范附小在课堂上坚持有目标身体锻炼,提高炼身综合效果。体育课堂教学应有运动教学与身体锻炼,不能只教而不练,也不能只练而不教。我们无论晴天或雨天,每节课都约有10~15分钟时间进行有目标的锻炼。其程序见图2。
(1)目标的确定
依据实验方案,在全面锻炼的同时,要把突增期指标与本校学生发展差的指标作为锻炼的重点目标。如福建10、11岁男、女生的突增期指标为速度、灵敏、弹跳等;从该校2008年5月体质测量与评价分析看,男生弹跳、速度、耐力,女生速度、灵敏、耐力,心肺功能为薄弱环节。因此第一学年以上指标为重点目标;第二学年,经体质测试与评价结果分析,再确定重点目标。
(2)依据目标选择练习素材和方法
首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使他们练得有趣。如设计了一节五年级以游戏形式出现的锻炼方案,但方案中的素材都是无氧代谢的练习,所以采用巡回锻炼法与间歇独领风锻炼法,心率控制在120~140次/分,时间为15分钟,对发展重点目标-心肺功能与耐力起作用。这比单一的跑来发展心肺机能与耐力更符合小学生的心理。
其次遇到雨天或场地、器材发生矛盾时,坚持目标不移,因地更换内容,如为了发展速度、灵敏素质,晴天以沙坑为主的锻炼方案:a.原地快速跑;b.转身快跑;c.跳远。雨天以教室走廊和楼梯为场地的锻炼方案:a.左右快速触线;b.快速高抬腿跑;c.钻过凳子;d.跳阶梯。这样,即使雨天我们也能围绕目标锻炼,保证锻炼的连续性。
4.建立体质健康反馈系统
校内建立体质测量与反馈系统,学生与教师按国家教育部制定的体检表之指标每年进行体质测试,教师体检反馈给个人作为健身之依据。学生体测结果作如下反馈:反馈给学校领导、班主任与体育教师等;群体数据要作常规数理统计与评价,结果向上述方面反馈,为他们增强学生体质作依据反馈给学生本人;从三年级开始向学生个人反馈,指导学生作自我评价与绘制综合比较图,使学生了解自己体质状况,培养评价能力,增强健身意识,促进学生去增强体质。评价的结果反馈给家长,使家长了解孩子体质状况,为家长增强孩子体质提供依据。最后汇总,按要求上报有关部门。
5.改革竞技健身娱乐运动
竞技娱乐运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开展竞技娱乐运动,应按学生个人兴趣选择,要有利于增进友谊与团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个性。霞浦二小开展《改革娱乐运动子课题研究》。其一,改变运动队组织形式,组建学生运动俱乐部。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成绩,把学生分为不同水平层次的梯队。采用竞争升级制度,激发学生在俱乐部中学习、训练、比赛的热情。其二,改变运动会、体育节项目设置。过去学校办运动会只有占学生数的18%参加比赛活动,开展实验以来,在项目的设置上进行了有益的改革,如多人持杠仰卧起坐、多人跳远、往返接力、运球上篮接力等,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走进赛场,亲身体验体育文化,享受运动乐趣。
6.切实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体育课时增加的实际,各校要合理配置体育教育编制,确保体育教师能满足教学需要,要加强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和业务提高工作,力争通过3~5年的时间,使现有体育教师能轮训一次。借助每年一次的全市体育学科委员会年会,通过观摩体育课、教学设计比赛、听体育专家讲座、优秀体育论文评选等形式进行新课程培训。以《加强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为课题,组织开展市级课题研究,提高体育教学专业化水平。
7.丰富教师与家长的健身知识
教师与家长在过去的体育课中,接受的是运动技术与技能的教育,不是健身教育。因此,有必要通过讲座等形式,学习健身知识与方法,使教师与家长既能自我健身,延年益寿又有指导学生健身。学生、领导和体育教师更要有意识地迅速提高指导健身的业务水平。 如,为加强家校联系,延伸练习平台策略:(1)搭建网络平台,加强家校联系。比如搭建一个以“博客”为载体的网络平台,在这个“博客平台”里大家可以通过写文章、日记,评论、留言、图片上传的方式分享练习方法、学习经验以及情感交流等。(2)教师应加强练习方法性的指导,提高练习的科学性。比如练习的计划的制定、训练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训练项目的选择、训练强度与密度的测定与控制、训练后的恢复及营养等。(3)加强过程性管理,提高课外学习质量。如《阳光体育亿万学生冬季长跑活动》,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设制好相关的表格,这些表格能体现每个学生每天的练习情况,教师需关注表格的内容,及时的进行总结、点评,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8.改善健身的条件设施
根据身体锻炼的需要和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添置适合学生锻炼的各种的健身设施,锻炼器材儿童化,因地制宜,两年内达到规定要求。在实验研究中,针对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严重不足,采取如下措施。
(1)发挥体育器材的多功能作用:一物多用,是解决器材品种少的好办法。如:一根跳绳——可以拼图赛、斗智拉绳、绳操、三人角力、夹抛绳、二人三足跑、踩龙尾、绳投掷等。(2)教师自制简易的体育器材:如:矿泉水瓶——用来投掷、瓶操、哑铃操、标志物,也可以用作游戏中“打‘保龄球’、‘竹篮’打水、踩‘气球’、踢‘足球’、找‘朋友’、春播秋收”等。(3)改造场地器材,提高场地的利用价值。例如:降低篮球架高度、排球网高度。缩小足球门、缩小足球、排球、篮球的场地;设立移动“箩筐球”、设立小型健身房、小型毽球场地。(4)开发民族、民间传统的体育资源。例如:中国古代的“踢毽子活动”“跳橡皮筋”,南方的“舞龙和龙舟赛”,农村的“跳筐”“玩陀螺”“滚铁环车”等内容都是学生非常喜爱的民族、民间体育活动。
二、实施成效
实验研究是在动态中进行的,条件虽有差异,但在教师的努力下,因地制宜地进行实验,都基本达到假设目标。其一,学生的健身知识与能力有提高。小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锻炼、卫生与安全等常识,知道控制运动负荷,能自我评价体质与绘制综合比较图,了解自己体质的状况,部分学生克服了偏食的不良习惯。其二,学生的体质得到了增强。在教学时数和内容相同的情况下,实验班比对照班的成绩提高幅度明显。在平时的教学中感觉实验班的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也要强于对照班。其三,实验学校课外体育得到加强,建立有序而有力的课外体育组织管理,依据制定的计划进行布置、检查、落实,逐步形成网络组织管理。其四,学生品德教育等取得一定的成果。实验班的学生不管农村还是城关,上课都是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和快乐的,为达到个人的目标,学习与锻炼是认真的,有时还会提出问题来讨论,初步发挥了主体作用;遵守课堂常规,爱护运动场地与器材、团结合作,竞争意识等都较好。其五,教师的素质得到提高。参加实验的教师,都有增强学生体质的意识与决心,努力学习,掌握了增强体质的理论与方法,使自己教学转移到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中心的轨道上。从上述5个方面看出,实验研究的方案具有可行性与科学性,对学生在近期与长期增强体质有实效性,对活跃我市小学学校体育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智寿.我省小学生体育课程教学现状调查报告[J].福建体育科技,1987(3).
[2]孙君梅.体育课程内容与方法改革的探讨[J].教学与研究,1988(2).
[3]陈智寿.中学生炼身过程生理负荷的调整法[J].福建师范大学报,1989(3).
[4]陈智寿.对体育中几个概念的讨论[J].体育学刊,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