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丹一粒,点铁成金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gzz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泪下。
  古人论诗,有“诗眼”之说。关于“诗眼”的概念,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诗眼”一词,初见于北宋,东坡诗云:“君虽不作丹青手,诗眼亦自工识拔。”(《次韵吴传正(枯木歌)》)这里所说的是诗人的观察力与鉴赏力。后人引申到古典诗歌的字法,具体到一首诗或一句诗,一般来说,“诗眼”就是指诗中点睛传神、鲜明生动、含蕴丰富的警字,是这一首诗或一句诗中最关键的枢纽所在。它犹如人之眼睛,一首诗或一句诗的高低优劣,往往与之密切相关。炼出好的“诗眼”,常常能使诗作化出新意,或诗味更浓,或诗趣更增,或形象更鲜明,或意境更深远。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认为,“诗眼”是“灵丹一粒,点铁成金”。诗眼的获得,需要提炼字句,务必要使提炼的字词,最能表现特定的生活情景,能最充分,最真切地表达诗人对这些事物的思想和情感。而且这样的词句,在诗词的关键部位,具有统摄全篇的作用。所以,诗眼的锤炼,是立足于全篇的构思,而不仅仅是孤立地在字句上所下的功夫。
  《登幽州台歌》写诗人登上幽州的蓟北楼(即幽州台,战国时代为燕国旧都,遗址在北京市)远眺,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悲叹。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尤其是在政治上,言论上触犯了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遭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李进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为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时,触景生情,慷慨悲吟,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
  据卢藏用《陈氏别传》云,陈子昂在作《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并序》后,“乃泫然流涕而歌此诗”。诗人在《蓟丘览古》的序中说道“丁酉岁,吾北征。出自蓟门,历览燕之旧都,其城池霸业,迹已芜没矣。乃慨然仰叹。忆昔乐生、邹子,群贤之游盛矣。因登蓟丘,作七诗以言志,寄终南卢居士,亦有轩辕之遗迹也。”七诗题为:《轩辕台》《燕昭王》《乐生》《燕太子》《田光先生》《邹衍》《郭隗》。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七诗成而意未尽,因又泫然而作《登幽州台歌》。
  这首登临抒怀之作,仅二十二字,其中“独”字为此诗“诗眼”,“独”含“孤独”“独自”之意。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全诗开篇劈空而来的两个“不见”,是诗人感到孤“独”的第一个原因,这是从时间角度着笔的。幽州台所在地,正是当时燕国建都之地。诗中的古人是指燕昭王那样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诗人独自登台远眺,触景生情,蕴含着深愤浩叹:能够重用贤才的圣明之君,古代虽有,然我不及见,如此求贤若渴的贤君,将来亦会有,但我亦不及见。两个“不见”表明: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所以,他感到异常悲凉孤独。
  诗人远眺空旷的天宇和广袤的原野,又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慨叹。一个“念”字,令人如见诗人深沉思索的目光,是作者感到孤“独”的第二个原因,这主要是从空间角度着笔。宇宙之大、天地之阔,自己的远大抱负、济世之才,竟无人赏识,倍感孤独!
  此时此刻,一种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之感,一种无可排遣的孤单寂寞之感,像潮水般向他脑际涌来,诗人百感交集地叹出了全诗的“诗眼”——“独”。“怆然而涕下”则是“独”的结果。结句选择英雄洒泪这个典型动作来描写,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对武周集团的绝望。就在写此诗的第二年(698年),陈子昂便以父老为由,辞官回到故乡射洪,写此诗后五年(702年),射洪县令段简受武三思指使,将陈子昂罗织入狱,不久忧愤而死,年四十三。
  诗中的“独”字,上承两个“不见”、一个“念”,下启“怆然而涕下”,是全诗结构的枢纽所在:“独”以上,是原因,“独”以下,是结果;“独”以上,刻画内心世界,“独”以下,描绘外部形象。“独”,是两个原因和一个结果的“汇聚点”;亦是诗人内心吐界和外部形象的“汇聚点”;还是诗人仕途失意的郁闷、思报国而遭打击的悲愤和政治理想破灭的痛苦等多种情感的“汇聚点”。因此,“独”是诗中形象鲜明、生动传神、含蕴丰富的一个“诗眼”,是诗篇主旨之核心。
  这首诗正是通过描写登幽州台吊占伤今的感慨,抒发了诗人从军失意、报国无路的悲愤心情,写出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孤独寂寞的境况,表达了诗人对统治阶级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
  “独”,所表现的情怀和境遇,深刻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中一切有抱负、有才能的正直知识分子抑郁不平、遭遇困厄的共同感慨。屈原《远游》曰:“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抒发了诗人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生不逢时的愤懑。阮籍《咏怀》诗亦云:“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抒发了身处乱世的忧生之嗟。陈子昂这首诗的两个“不见”,就是从中引申变化而来。可见,孤独悲凉之感的抒发,在封建时代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因此,这个振聋发聩的“诗眼”,跳动着强烈的时代脉搏,千百年来,一直引起人们的感情共鸣。此正是这首诗广泛而深刻的思想意义。
  这首诗题名《登幽州台歌》,但无一字写登临,亦无一处描绘登高远眺所见的幽州景色,而是纯粹抒发一种宇宙无穷、人生短暂、生不逢时的深沉强烈的感情。诗歌塑造了一位登高远眺、极目占今、慷慨悲歌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他,就是三十七岁的悲剧英雄陈子昂。诗的前三句,集中划画了他的心底波澜;结句则突现了他的外在形象。北方原野广阔而深远的背景,苍凉而悲壮的氛围,则有力地映衬、烘托出这位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尤需要注意的是,诗人并没有对这个形象进行精细描绘,而是用粗犷的笔触进行勾勒,从而使这个形象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这是该诗有别于一般登临之作的地方,也是文学史家之所以倍加推崇的原因。
  诗的语言雄劲有力、简练质朴,毫无斧凿矫揉的痕迹。这在初唐诗坛尤为可贵。另外,在语言节奏上,此诗吸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前两句各五言,三个停顿:前一不见一古人,后一小见来者,打破了一般五言诗句“上二下三”的节奏。后两句备六言,四个停顿:念天地之一悠悠,独怆然一而一涕下。两句中各增一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舒缓,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的情景。全诗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有效地表达了作者抑郁而强烈的感情。
  这首诗歌,破空而起,戛然而止,纯以气势取胜,风格明朗刚健。全诗直抒胸臆,感情的潮水舞腾汹涌,形成了苍凉悲壮、刚健雄浑的风格特征,是具有“汉魏风骨”的唐代诗歌的先驱之作,对扫除齐梁浮艳纤弱的形式主义诗风具有拓疆开路之功。韩愈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明胡应麟《诗薮》说:“唐初承袭梁隋,陈子昂独开占雅之源。”
  当然,并非每首诗或每句诗都有“诗眼”,更不能以有无“诗眼”作为衡量诗篇或诗句优劣的唯一标准。但是,当我们分析、鉴赏一首有“诗眼”的诗篇时,往往只要扣合这个“诗眼”,就能提挈全篇,故抓住“诗眼”是鉴赏分析古典诗歌的一种简捷而有效的方法。
  【相关链接】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占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这苗‘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参考思路】
  “诗眼”分别是“咽”“冷”。这是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山中危石耸立,泉水受到阻挡,只能缓慢地、时断时续地流淌,发出的声音就像人的呜咽一般,细小、低沉,这样微弱的声音还能被人听见,更可见山之幽、之深。夕阳西下,昏黄的余晖涂抹在层层叠叠的松叶上,泛出一片青绿、幽暗的冷光,日色似乎也因而显得阴冷。可以想见,这里的松林是如何茂密幽深!听山泉听出幽咽之声,看落日显出幽冷之色。“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意境。
其他文献
【作家新秀亮相】  步非烟,1981年出生于四川成都,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2006年获得北京大学古代文学硕士学位。陈平主编的《八〇后作家访谈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出版)访谈作家之一,最具人气的80后女侠作家,国内一线网游《剑侠情缘2》新武侠代言人,2004年获得温瑞安神州奇侠奖,2005年、2006年获黄易武侠文学奖,著名作家、学者孔庆东称步非烟为:“大陆武侠作家中最具希望
期刊
青青翠园文学社简介    广东深圳翠园中学青青翠园文学社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多次集体参加全国作文竞赛,获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在“深圳市读书月”活动中,青青翠园多次获得“最佳组织奖”,“青青翠园”还被评为“深圳十佳文学社团”。  社刊《青青翠园》是社员们写作、学习的园地,社员们在这里追求文学梦想。  正是:青青翠园翰墨香,莘莘学子读书忙。诗文会友浓情意,阳光写作续辉煌。    写作,心灵的按摩 黄琬雅
期刊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秋思》以情节入诗,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异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
期刊
俗话说:“女大十八变”,那么“十八”是指“女孩子长到十八岁时会有变化”还是指“女孩子长大后会有十八种变化”呢?   显然,这两种解释都不正确。这里的“十八”,即非专指年龄,也非确指十八个方面的变化,而是泛指很多的含义。  在中国古代,《易经·系辞》有“十有八变而成卦”之说。另外,在中国数字文化里,“十八”是三、六、九的倍数。而“以三为全”的观念早就出现在中国文化史述中。《史记·律书》载“数始于一,
期刊
【经典简介】  奈德11岁生日的时候,舅舅送给他一支气枪。他无意中开枪射瞎了一只野猫的眼睛。这件事一直让他内心深受折磨,又没有勇气跟别人说出真相。幸好,他的朋友斯卡利老先生照顾了这只受伤的猫,使它幸免于难。当斯卡利先生弥留之际,奈德终于有勇气对他说出了真相……  没有了斯卡利的照顾,那只猫后来究竟怎样了?奈德是否能走出阴影,重新回到充满阳光的生活中?请你走进故事,亲自去寻找答案吧。  【作者简介】
期刊
青年作家陈璐灵动的文笔以一个女孩子的视角描写了她不同常人的、敏感而细腻的独特感受。整篇作品表现了强烈的个性色彩,个性与大众的反差如此之大,以至于外界寂寥无声,作者内心轰然。主人公内心的道德价值观念与他者的差异碰撞构成了作品的情节冲突,从而使作品具有了戏剧性和可读性。  个性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已不是什么新鲜词。现在的人们张扬个性,追求个性,但对于十几年前,二十几年前的中国来说,有个性并不是什么褒义
期刊
【作家档案】  林清玄,笔名秦情,名字来源:清而不玄。台湾高雄人,1953年生于中国台湾高雄旗山。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桃花心木》《在云上》《心田上的百合花》等。 
期刊
【作家新秀亮相】    陈安栋,1982年1月生,第二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因“新概念”获得一等奖被保送至武汉大学,另获得过首届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学生作品展荣誉奖,东方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钢琴比赛青年组金奖,陈平主编的《80后作家访谈录Ⅱ》(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12月出版,解玺璋和安黎作序)的访谈作家之一,已出版长篇小说《高三四兄弟》和《情爱胶囊》。    一、第一次
期刊
心”是一个人的灵魂,要写好一个人、写“活”一个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描写则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表达主题的重要艺术手段。在记人类的写作中心理描写如果用得好,可以使人物形象更为真实、深刻、完整,更为感人。写好人物的心理活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直接刻画式。这是最为常见的运用最广泛的一种人物心理描写法,采用这种
期刊
闫老师刚坐了不一会儿,腰又开始疼痛起来。这是老师们的职业病,是因为长期坐在办公桌前批改作业导致的。疼痛越来越剧烈,豆大的汗珠从闫老师的额头上滚落下来。  闫老师站起来,在房间里走了一圈,腰疼才开始减轻。他无意间又瞥到了桌角的一本辅导书,那是在一家书店当销售员的侄子送来的样书。侄子说如果他能帮忙向同学们推销这本书,一本可以给他提成两块五。闫老师当时就把侄子骂了个狗血淋头。闫老师说:“学生们都是从农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