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化”中国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ie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性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当前中国对于性学研究较为薄弱,但人们思想却不断开放,社会“性化”现象加重。所谓“性化”,是指“生活和个人的一切方面都慢慢和性联系起来”。其主要的表现方法是是性的逐渐公开,许多事物被带上性的帽子,与性有关的词语增加并被视为时尚。一方面,过去人们普遍认同的“爱情-婚姻-性”三位一体的行为模式在现在一些人的性观念和性行为中得不到实现,导致性与精神、情感的联系在一些人中变得松弛。另一方面,性符号的大量使用,成为文化、消费的重要内容,并受到大众追捧。值得思考的是,保守是中国社会一直以来对性的态度,而近十几年竟然可以如此自由公开的出现在大众面前。在我国,性的标签越来越正面,大众对这此也有了一定的肯定与接纳。
  【关键词】:性;自由;社会
  第一章 理论准备
  第一节 理论准备及相关研究述评
  一、概念:性的相关研究述评
  人们通常把性的意义曲解,将“性别”、“性行为”之类的概念与之混为一谈。性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含义,许多研究者根据自己不同的研究视角,给出了一些不同的有关性的定义: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人类由类人猿演变而来,与动物的性行为存在一定的演变关系,人类的性行为是自然选择的产物。人类通过求偶的方式确定两性性行为关系,与很多动物有相似之处。生物学家也提出高等动物,比如我们人类的性行为是通过外源控制,这说明人类性行为受后天的影响程度大于先天。所以人类的性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外界因素和后天学习影响。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最具代表性,他用“力比多”来解释性行为,认为这是每一个人内在的本源动力,并解释人类发生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力比多”导致的,都可以解释其行为。而这种“力比多”的终极目标是追逐快感,是人类最原始的一种本能。
  从性别取向的角度来看,在社会学家的眼中,性别是用来区分两人行为方式的,也称做是社会性别,在生物学家眼中,性别是根据其生理特征,也就是生物性别。现如今社会中,广泛采用的是生物性别,来辨别其男女。
  二、现实情况:卖淫、婚外性行为、一夜情现象的相关简述
  在关于性的研究中,分为广义的性与狭义的性两种而已。狭义的性就是发生性行为,如卖淫、婚外恋、一夜情。广义的性就是社会中有关性的符号。
  卖淫其实是广大性产业中最主要的部分。关于娼妓产生的原因,从历史的角度,社会控制的角度,疾病防治的角度,人类学角度这四种研究角度。从总体上来看,将很多研究成果总结归类分为10个大类29种理论解释。对于中国国内的研究,潘绥铭在《生存与体验--对一个地下“红灯区”的追踪考察》中对103个性工作者进行访谈,在这访谈的103个小姐中,几乎都是城市户口,并且都有一定的经济困难,并且不想长期從事这个职业。
  婚外性行为,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主要是研究人们对这种行为的接受程度,对这种行为的参与程度,以及影响该行为的因素。潘绥铭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研究,发现北京80%以上的人严厉的反对婚外性行为,只有3.7%的人承认自己有婚外性行为。而影响的主要因素有:年轻者更容易接受,富裕者更容易接受,年长且社会地位较低者更难以接受。由于我国的社会规范性,该行为后更多的心理压力不是来源于自身愧疚而是来源于外界压力。
  一夜情,也是一种不正当的关系的性行为,由于对情的突出,减少了其中贬义成分。对于其产生,有人认为,是由于社会的转型,许多人生活不断经历改变,想从外部寻找短暂的情感释放口。有人认为是观念不断开放,受外国一些文化的影响。也有人认为是由于生理原因。还有人认为男女之间存在差异,与性别有关。
  性符号,关于这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有关广告,文字,影视中,出现许多性暗示,黄段子,大量的袒胸露乳,光腿露背等性感的符号,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性解放,而是为了赢得更过眼球的一种营销手段,同时也是对广大人群的一种挑战,对快速变化的社会的一种冲击。
  第二章 性自由化现象体现
  第一节 性态度自由化
  我国长期以来,都把性都看作是非常庄严且神圣,将爱情-婚姻-性视为三位一体物品。古代女性的贞洁看的比生命还重要,尽管男性可以多娶,但女性则很少改嫁。社会对男性的要求更宽松。近代以来,西方的观念,使我国初次产生了自由恋爱、一夫一妻的观念。建国初期,随着婚姻法的颁布,我国对婚姻的管控也是相当严格,人们将性的行为和人的品质素质相联系。
  如今人们对性的态度发生了较大变化。仅从性交行为来看,也越发随意。从原来的三位一体到现在性与爱情、婚姻不再有绝对的关系。人们可以将其看作是普通的商品,用完即可扔掉。
  在某些群体中,人们对性的态度有很大的改变,性行为也比较随意。总体上看,中国人在对性的态度从过去的绝对的一元化,到现在的多元出现的,相比过去,现在比过去更容易接受婚前性关系、未婚同居、离婚以及同性恋的观念。
  第二节 性意义多元化
  一、一种娱乐方式
  我国古代,富人可以娶三妻四妾,可以去妓院消费,足以体现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视为一种娱乐方式。而如今社会享乐主义更是一种主流的现象,甚至身体拿来享乐也是未尝不可的一件事。对于一部分人来说,一夜情,婚外恋,可以是一种休闲,一种娱乐,甚至和普通的娱乐方式没有什么区别。享乐主义的性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提升存在感。
  二、一种利益工具
  一般來说,利益有物质的与非物质的利益。以权谋性和以性谋权的现象的存在,这些现象不是一种现金交易。许多女性在面临经济困难或者就业困难的压力下,推崇一种“曲线救国”的路线,希望通过身体的出售换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带来更多对自己有利的资源,将性看作一种利益工具在如今这个时代是一种时尚,也逐渐被大多数接受。
  三、一种社会满足   性不仅仅是一种满足生理需求的方式,更是一种心理的满足同时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当今社会,男人的性经历以及性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是体现个人价值的一个体现,通过大量的研究可以看到,对于部分男性来讲,个人的性经历是炫耀的资本和身份的体现。
  第三节 性符号多元化
  一、网络文化中的性符号
  互联网时代,网络自由开放,部分网络平台为了吸引更多眼球,夺得更多关注,使用了各式各样广告。网络中性符号表现形式各异,比如聊天中使用到有关性的话语,出现性相关的广告,甚至有些网络游戏一旦打通关还有有关性的奖励。为什么许多网络推广中都有涉及到性的字眼,统计结果显示,同一版面中的新闻,点击率最高的往往是涉及性的标题,有性感的图与没有性感的图差别也是极大。可见,性符号在网络社会中具有较高的热度。
  二、广告中的性符号
  物品若要保证其销量,必需要保证其广告能够吸引到眼球。除了一些正常的广告方式外,还需要将有关“性”进行包装,普遍看来,使用性感女郎作为广告的部分可以给广告带来意想不到收获。同样,在很多新闻工作者中,用较大字体、较露骨的字眼,都能很好吸引读者眼球,如果同时还能辅以暴露照片,或明星绯闻,即可以满足男性的视觉需求。不难看出广告在各个层面已经被性所占领。
  三、文学中的性符号
  文学中,“性”似乎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古典文学中也难免有涉及。之所以要重新将文学中的性符号提出是为了重新去认识。过去存在一些性符号,单从文学作品的名字上来看,是无法分辨的。同时,过去的文学作品也少有提及。看目前的文学作品,首先从名字上来看,就有很多露骨的信息。再者,许多年轻一代文学艺术家都认为性是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再像过去视为一种禁忌。很多作品大张旗鼓的描写性,通过这样的表现,吸引眼球。
  第三章 性自由化现象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文化层面:女人的身体,男人的目光
  一、自由文化
  性本质不应该是人天生所拥有且保持不变的,而是一种在外界环境影响下不断自我认知中形成的。说起自由文化,要从西方的希腊时代说起,在西方世界,自由主义的萌芽是在希腊诞生,随后古罗马以及后来在文艺复兴之后,正式提出了自由主义。自由主义在西方国家盛行并作为一种传承数百年的文化,对西方人的价值观产生了较大影响。自由主义在宣扬自由时,当然也要支持性的自由,呼吁性解放。我国在近代受到了较多西方思想的影响,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一些自由主义的言论确实也影响了不少人,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国人千百年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一时半会也很难被西方自由主义的影响。
  二、性别文化
  不论是西方自由主义文化,还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男性的社会地位似乎总高于女性一些。尽管很多女权主义者要求平等,但这也恰好说明,现目前男女之间存在不平等。那么在性领域呢?
  目前的社會结构,任有部分国家支持一夫多妻,即使是在一夫一妻制的国家,男性出轨往往可以得到原谅,而女性出轨则会陷入无尽的谴责。社会中,往往男性占有着更多社会资源,直接导致往往是男性去选择女性,女性通过年轻的身体,换取一定的财富,而男性则是选择女性。及时我们不用刻意观察,也可以发现,女性往往会在自己的身体方面花钱去打理,而男性更多的却没有这样的习惯。总之,为何是这样一个情景,绝不是因为女性天性如此,而是长期人类进化过程中,女性在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中处于較弱势的地位。
  第二节 性的变迁层面
  一、本身所具有的特点
  性有许多的特点,其最为显著的特点是他的禁忌性。在人类很长一段时间内,或者说即使到了今天,他依然是一个较为禁忌的话题,人们越不愿正视的东西,往往越重要,敏感。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东西能像性一样,带给人类无穷的想象力。目前的中国虽然性相关的东西已不再被人非议,但还是会在有些场合很使人尴尬。第二个方面,我想说的是性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不光是每个人都具有性特征,而是其内心深处就受到性的影响,人类即使视其为禁忌,却也无法避免对性的直视。最后一个方面就是性的本能性,人类到了一定年龄,体能性激素就会大量出现,这是我们后天所学,而是自然规律,也正是大自然让人类产生了性的强烈的欲望,以及无穷的能量。
  二、作为社会存在的变迁
  性是社会中一种重要存在,其变迁也体现社会的变迁。首先,性逐渐从一种极端的认知态度转变为一种常态。其次,性在社会变迁中从一个群体性行为转变为个体性行为,过去人类的性行为并不是一对一,而是多对多或是一对多,而现在逐渐走的向一对一。最后,性在社会变迁中从私人领域到公共领域拓展。过去有关性的话题只能在少数人或是夫妻之间流传,而如今,性话题早已是四处流传,不再是在一个较小的私人范围内进行。
  第四章 性自由化现象的影响
  第一节 对个体的的影响
  一、作为个体的身体的自主性提高
  在过去几千年的历史中,人类一直是压抑着自己的性欲望,西方的基督,中亚的穆斯林,东方的儒学一直都是控制人身体的情欲。而如今,随着个人身体的解放,人类不再长期受迫,逐渐掌控着自己身体的权利,这也直接使人的个体身体的自主性得到提高。
  二、性的重要性提高,人的主体地位降低
  人是不能独立存活下来的,从出生到死亡,都伴随着性的脚步。尽管在性的自由化这一道路上,个人的重要性,个人对身体的自主性有很大的提高,但实际上,正是因为人对自己身体的掌控提升,同样会使人沉溺于性快感之中而忽视自己的定位,忽视自己个体的主体地位价值,逐渐将性看的无比重要。这也正是为什么许多带有性符号的物品会更受人们欢迎,为什么有关性符号的文字能博得喜爱。
  第二节 对婚姻家庭的影响
  一、家庭依然不可动摇
  即使现目前性的自由化现象已经逐渐兴起,但家庭地位在人们心中依然不可动摇,没有任何事物可以替代家庭,这是毋庸置疑。即使有部分人会将家庭与性分开,但依然还是会把家庭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二、个体对家庭需求内涵的变化
  过去家庭承担着许多基本功能,现在个体对家庭的需求因为性的自由化而引起改变。如果有部分人将家庭-爱情-性不再看作是三位一体,而是独立分开看,那么家庭起码就丧失了其性交流功能和情感交流功能。如此或许家庭可能只剩下抚养后代和共同生活的为数不多的个体对家庭的需求了。
  三、家庭危机时有发生
  很明显可以看出,性的自由化势必会对家庭造成危机。仅从离婚率大幅上升便可看出这一点。一旦某一家庭中有存在性过度自由,一定会对家庭造成负面的影响,导致家庭破裂实为常情。
  四、道德焦虑感的困扰
  许多人出轨,往往会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心理负担,而真正带给他负担的是道德准则对他的审问。往往产生过出轨行为的人不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做的不对,而是因为他的行为与社会道德标准不同,所以由于害怕露馅遭到谴责,而产生了道德焦虑。若一些社会中允许男性多娶,那么他就不会有较大的道德焦虑。
  第三节 对社会秩序的影响
  一、性交易与腐败现象的产生
  性的自由怎么会对社会秩序产生影响?不难想象,性既然具有其商品属性,那么就可以当作一种商品进行交易,那么就会有腐败现象产生。通过性的方式贿赂,从而得到高额的回报,不仅滋生了腐败现象,更不利于社会稳定。
  二、对社会道德伦理的冲击
  再者,性的自由化其实也是对伦理道德的一种冲击。从很多角度来看,许多不堪入目的画面时常进入人们的视线,许多不健康卫生的性方式影响人们的三观,同时带来疾病。在一个充斥着性的社会风气中,很难保持严谨性和严肃性,不利于社会的平稳发展。
  第五章 结语
  性的自由化现象的出现是必然的,他有其存在的价值,但是归根结底,他是“性化”社会的一种表征。
  性行为不管是从史前人类到我们现代人经历了多少变化,但是他的神秘面纱任然没有被完全揭露,我们所了解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但不管怎么说性学作为一门丰富的学科,确实给人许多的充实,能够解释一些现象,本就已经足够满足。中国未来的性会走向怎样的道路,确实很难预测。但有一点可以预测,性永遠不会消失在我们的视野里,对它的探索将带来更多美好。
  参考文献
  [1]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印书馆,1984.11
  [2]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5
  [3]李银河:《新中国 性话语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4
  [4]米歇尔.福柯:《性经验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5]马特.里德李:《性别的历史》,重庆出版社,2015.9
  [6]罗斯.埃什尔曼 理查德.布拉克罗夫特等:《心理学:关于家庭》,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7]杨柳:《性的消费主义》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
  [8]梁青玲:《现代婚姻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10
  [9]潘绥铭:《性的社会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
  [10]潘绥铭:《弥散与炫彩:后革命的性化時代》社会学评论,2013-10-20
  [11]黄盈盈、 潘绥铭:《21世纪我国女性的多伴侣性行为变迁之分析》 中国青年研究,2011.03
  [12]潘绥铭:“近百年来关于娼妓的研究”《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3
  [13]潘绥铭《生存与体验--对一个地下“红灯区”的追踪考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4]李银河《说性》,北方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15]马尔科姆、罗杰.肖特《自亚当和夏娃以来》,商务印书局,2006
其他文献
2012年浙江省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根本出發点是促进教学的多样化,个性化,并增加学校、教师、学生的自主选择性,以实现因材施教的理念,这代表了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最前沿,也是建立在之前的基础教育改革成果上的。由此我们对多年的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进行总结反思。  我把基础教育改革理解为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包括小学和初中的初等教育阶段,另一个是高中的中等教育阶段,这两个阶段是有深刻联系的,初等教育的改革应该兼
期刊
【摘要】:美学一直对中国翻译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国人而言,语言功能与审美判断是密不可分的。本文从刘宓庆所建构的翻译美学理论框架出发,对林语堂所译《浮生六记》做了具体的语料分析,分析了林译《浮生六记》在语言、风格、文化等方面是如何完成对原文的审美再现的。林译《浮生六记》实现了形式美、意蕴美和接受美的有机统一,成为翻译审美再现的典范,有许多成功经典之处值得借鉴,并对指导中英翻译具有深远的意义。  【
期刊
【摘要】:現实生活中,家长自我素质的提高和子女良好教育的实施息息相关,两者互相联系、彼此影响,不可分割,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提升家长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促进家庭教育的顺利实施,对子女的全面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要注意提升自身素质,从自身修养入手,树立积极、向上、正能量的心态,此外,还要做好榜样示范作用,言传身教。  【关键词】:家长自我素质;家庭教育;情绪教育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分析了传统毕业实习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基于校企协同的分散式毕业实习的改革思路,介绍了分散式毕业实习的实施方式,并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当中加以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该项目的实施深化了校企合作关系,实现了校企协同育人,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对该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毕业实习;校企协同;
期刊
【摘要】:运用衬词,是元杂剧独特曲词语言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本文就从元杂剧中衬词运用情况统计分析、衬词的运用特点进行初步探析。  【关键词】:衬词;举要;类型;  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用北曲演唱的汉族戏曲形式,它很好的继承了我国古典诗词的创作经验,大量吸收、加工和提炼了当时鲜活的语言,开创了即富有语言又不废本色的曲词风格。运用衬词,就是元杂剧独特曲词语言的
期刊
【摘要】:凉山州普格县彝族人民的信仰主要是以万物有灵、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神崇拜和祖先崇拜为主。毕摩作为人与鬼神之间的媒介,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影响着彝族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在彝族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关键词】:毕摩文化;仪式;信仰  第一章:凉山州普格县彝族民间信仰简介  普格县是“阿都”和“所地”的聚居區,对彝族传统文化有较好的保留与传承。据普格县彝学会会长火补舍日所言,保守估计普
期刊
【摘要】:在人类文明史的缤纷园地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有那么几种艺术门类,它们总是彼此吸引交织融合,构成十分紧密的联系,从而发挥出比它们单独存在时更强烈的 魅力。例如:音乐与舞蹈,电影与电视,文字与戏剧……两种或多种姊妹艺术交叉渗透、相互嫁接、有机结合,历史上多次创造出感人至深的经典作品。而本论文从雕塑与宗教建筑空间这两个孪生艺术门类互相交织融合的现象入手,试图研究探讨雕塑艺术对宗教
期刊
【摘要】:为了适应2l世纪信息时代的需要,计算机网络在校园内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校园网络的各种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校园网的维护和管理关系到整个学校的运作,是学校信息化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帮助,辅助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如何使校园网在最大限度上为校园活动提供服务,就要对校园网进行合理、有效的维护和管理。  【关键词】:校园网;网络管理;网络维护  校园网的建设
期刊
【摘要】:为了适应部队需要和军校发展的趋势,军校应当树立起相应的质量观,过质量观的树立能够最大限度地帮助军校培养一些优质的人才。在当前的时代条件下军校教育质量观,应当包括适应性质量观、多样化质量观、全面质量观、发展质量观四种最基本的质量观,本文结合当前我国军校教育的实际情况,对上述四种质量观进行论述。  【关键词】:军校;教育;质量观  教育质量观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教育价值选择对教育质量
期刊
苏联的教育,曾经是世界上最优越的教育之一。然而有人认为,苏联的解体,也同样意味着苏联教育的失败。诚然,教育,在任何时候都是受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制约的。教育,对于政治、经济又反作用,但教育的的目的、内容、规模等都决定于政治和经济,却不是反之。这其中,一种,是决定作用,一种,是反作用。  我们中国的教育,受苏联教育的影响很深。建国之初,利用苏联的教育对旧中国教育进行了彻底改变,这在当时,产生了一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