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雕塑与宗教建筑空间的关系及影响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x168jxx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人类文明史的缤纷园地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有那么几种艺术门类,它们总是彼此吸引交织融合,构成十分紧密的联系,从而发挥出比它们单独存在时更强烈的 魅力。例如:音乐与舞蹈,电影与电视,文字与戏剧……两种或多种姊妹艺术交叉渗透、相互嫁接、有机结合,历史上多次创造出感人至深的经典作品。而本论文从雕塑与宗教建筑空间这两个孪生艺术门类互相交织融合的现象入手,试图研究探讨雕塑艺术对宗教建筑空间气场产生的深刻影响和作用。
  雕塑与宗教建筑空间,两者的亲密关系的出现和绵亘。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雕塑与宗教建筑空间虽然各自有着不同的功能要求,但却往往使用相同或者相似的物质材料,比如石材、青铜、金、银、木材等材料。
  其次,從雕塑和宗教建筑空间各自艺术语言的特点来看,它们也有着相辅相成的一面,雕塑艺术语言的基本语汇,是占有一定的空间形体,形体是构成千变万化的雕塑艺术形象的基本手段。
  再次,对某些建筑来说,除满足物质功能需求外,还有特定的精神方面的功能;除了提供一个适用、坚固的所在以外,还有特定的主题精神氛围要求,如古代的神庙、教堂、宫廷、陵墓、园林……,现在的纪念馆、博览会等都会有明确的主题思想。
  在宗教建筑空间气场的营造上,营造者或要求宏伟、或要求震撼、或要求感恩、或要求慈悲、或要求忏悔等。雕塑艺术无疑是宗教建筑空间中最重要的篇章,是宗教建筑空间情感氛围营造最核心的主角。雕塑艺术与宗教建筑空间是人类历史以来最成功融合的人文艺术丰碑。研究两者之间成功的融合与交织关系,为现当代雕塑艺术空间精神氛围的表现和营造,可提供丰富的参考意义。
  一、古老的宗教建筑雕塑
  雕塑与宗教建筑空间,这两门十分古老的艺术就是这样,雕塑与宗教建筑空间的交织,在世界文明史中的发展和各地区、各民族都有着不同的表现。都是在特定的自然和人文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
  (一)雕塑的起源于发展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宗教建筑雕塑,开罗以南30公里处的孟菲斯,是古老埃及的首都,大约在公元前2900年,由最早统一尼罗河沿岸许多分离的农业村镇,建立第一个完整王国的君主美尼斯所创建;君主们被尊崇为人间之神,理应建造伟大的陵墓,以保证死后能继续享受高贵的生活,这就开创了埃及全部用石材建造一座建筑物的历史;它在金字塔外围还建造了各种不同的纪念性建筑物、祭堂和庭院;这已经为古埃及雕塑嗣后的长期繁荣和辉煌,迈出了起点很高的一步。
  (二)最早的圆雕在紧靠尼罗河的下庙旁,建造了一尊无比壮观的圆雕,一个奇异神秘的怪兽—狮身人面像;这尊硕大的巨兽朝向东方,紧贴尼罗河,每天最早迎接阳光。尼罗河是古埃及最繁忙的交通线,各地来朝觐金字塔的人们乘坐航船来到码头,一上岸首先看到这宏大壮观的神秘现象。对笃信宗教神力的人们,心理上的震撼是可想而知的,这种从具象到抽象、从开放到封闭再到开放的空间序列,创造出惊人的艺术效果,应该是经过周密设计的。
  卡纳克阿蒙—瑞神庙的西南门,有一条3公里长的排满狮身人面像的金光大道,直通紧挨着尼罗河干流的卢克索神庙。这座宏伟的神庙是献给阿蒙神和他妻子穆特及孔苏的。它的兴建始于公元前14世纪第十八王朝阿蒙诺菲斯三世时期,主要工程是在第十九王朝的拉美西斯二世时期完成的;由于卢克索神庙的主体是比较集中的在两个多世纪内完成的,也正是因为它比较完整,所以雕塑与宗教建筑空间的结合也更为的严谨,尤其是在拉美西斯二世扩建时,这位古埃及乃至全世界最热衷于建造自己雕像的君主,使盧克索神庙的前半部分变成了极有魅力的雕塑与宗教建筑空间的综合体。小小的圣堂的四壁及天顶都挤满了浮雕,内容都是对神的祭祀和供奉。很多地方原来的颜色时隔三十个世纪仍然保存很好,真的是奇迹。圣堂是神庙内最隐秘的所在,一般只有最高级的神职人员—大祭司在这里对着君主传达神谕。在这样一个狭窄昏暗,四周都刻有奇异神像的神圣空间里,哪怕是自命为神的传人的法老王,也会受到有力的心理感应吧。拉美西斯二世利用殷实的国力,运用宗教建筑空间和雕塑,把个人崇拜在古今发挥到极致。
  (三) 拉美西斯二世不仅完成了一些巨大规模的工程,还在艺术上有伟大的创新。古埃及人借助星座来确认建筑的方法,则是千真万确的,阿布辛贝神庙的阳光奇迹却由于神庙的迁移而受到影响。阳光直射进圣堂雕像的日期后延了一天。现在每当那一刻到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挤满了庙前的广场来亲眼看这神奇的景观。
  雕塑对宗教建筑空间中精神氛围的营造是空间之核心,优秀的建筑能够与人产生场的效应,令建筑与人相生相望,使人进入宗教建筑空间气场并且迅速被感动被征服。这种神奇的效应,就是宗教建筑空间所营造出的独特气场。有气场的宗教建筑空间,使人产生独特的生命体验,对人的心灵世界产生深远、厚重的影响,能净化人的心灵,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激发人的生活激情。所以,对精神气场氛围的营造是宗教建筑空间塑造之魂。
  二、雕塑在宗教建筑中的历程
  (一)雕塑在宗教建筑中的历程是相生相伴的。雕塑艺术在欧洲中世纪经历了十分曲折的历程。基督教刚刚诞生的时候,正是罗马帝国的最后几个世纪,教会处于非法的地下状态,其活动,包括美术活动,往往隐藏在地下墓穴中。一些最初的美术品均是模拟罗马作品。但基督教所要宣扬的是对来世的希望,与异教重视现世生活的观念是背道而驰的,希腊罗马的古典传统显然不适合其要求。又加上蛮族哥特人的入侵,对异教文化的摧毁,大城市解体,经济活动转向封建小农自然经济,使得5世纪至11世纪之间,少有大型建筑和雕塑保存下来。在中世纪的头几百年中,雕塑艺术的发展还受到了基督教教义的多次阻碍。在公元590~604年间担任罗马教皇的大格列高里,曾为在教堂内设立肖像作出过解释。他认为,教堂内部的争论并未停止,反而更加激烈。但直到11世纪初,城市重新开始繁荣而大兴土木之后,才出现建筑雕塑。到11世纪末,建筑雕塑进入罗马时代后的第一个复兴期。直到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是否可以设立肖像的争论又再次抬头。   (二)罗曼式教堂建筑技术的辉煌成就—筒形拱顶、弧棱拱顶、肋架拱顶及绝大穹顶所需的大面积厚重墙面,回廊的厚实墙面,以及视线可及范围内的大量柱头,都成了建筑雕塑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和用武之地。而雕塑形象的良好宣传力量则成了建筑雕塑得以发展的精神支柱。雕塑从而成为教堂与信徒之间的交流媒介。在欧洲各地兴建的众多罗曼式教堂和修道院中,无数柱头成了雕塑家尽情发挥的舞台。从结构上讲,柱头本来是承上启下,将屋顶部分的重量传递到柱体上的过渡性结构件,从而有着极强的建筑感,到罗马时代更衍生出华丽的科林斯柱式,使建筑更显生動活泼,后又演变出塔什干和混合式,都是建筑化和装饰化了。建筑工程的主持者和赞助人虽笃信宗教,有严格的教义要求,但对如此总多的细部,也不可能去一一苛求。于是工匠们得以在宗教桎梏的束缚和建筑框架的控制之下,去大胆突破,创造出另类的艺术。这种戴着枷锁的跳舞,不仅没有扼杀工匠的才华,反而使他们绝处逢生,发挥出无穷的潜力,这种随意性、即兴性的处理,看似业余的大胆手法,却使罗曼式建筑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奇绝风貌。罗曼式宗教建筑属于承重墙体系,因其拱顶承重的需要,建筑必须要有厚重的墙体。而其正立面大门两侧的墙面,更为浮雕提供了良好的表现舞台,适合于展开丰富的情节。
  (三)由罗曼式雕塑奠定的基础,在12世纪下半叶开始出现的哥特式建筑空间上,也得以继承和发扬。
  处于欧洲中世纪后期的哥特艺术中,雕塑基本上继续了依附于建筑的从属地位。但也有着几个不同的方面。首先哥特式建筑的结构体系已从罗曼式建筑的承重墙系统转变为框架系统。支柱、尖柱、扶垛和飞拱替代了厚实的墙体,支撑着屋顶,浮雕失去了依存的母体,因而出现了大量的圆雕。而且哥特式雕塑是罗曼式雕塑从开始时对建筑的紧紧依附,到后期逐渐显示出摆脱建筑框架束缚的趋势。同时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宗教观念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大量表现的圣母崇拜,原来充满神性、敬畏惊恐的社会心态,慢慢转变为企求温情,诗意慈爱的时代感情。宗教渐渐地人性化了。从而渐渐的趋写匀称、平衡自然,像古典传统回归。哥特式雕塑是罗曼式雕塑到文艺复兴之间的一个过渡。约一百年后的兰斯圣母大教堂,它人物的姿态和衣饰都已经摆脱了建筑框架的节奏,十分生活化。天使的喜悦,微微弯曲的身躯,无不显示出自然优雅的气质,它们这几件作品的衣饰也更为生活化,而不拘泥于建筑所要的纵向韵律,在这里似乎就已经听到了文艺复兴的脚步声了。然后哥特式风格再法国诞生后很快就风靡欧洲了。这时候北方和南方的风格已合流成了“国际哥特式”,克劳斯·施吕特尔也被称为“北欧的米开朗基罗”。在整个中世纪,雕塑和建筑结成了历史上最紧密的联系。如同有的论者所说,雕塑成了建筑的婢女或是建筑的华丽外衣。不过雕塑虽然受到了建筑的制约但是它并不是完全被动的,它在限定的范圍内施展身手,尽量发挥出自主性,常常闹出一点独立性。到了中世纪后期更显示出摆脱建筑约束的倾向。在题材内容上,它也被宗教要求和教堂空间功能的框架所限定,雕塑成了宗教的奴仆,宣扬教义是至高无上的要求。中世纪的雕塑也确实出色的完成了这个使命。
  结语:宗教建筑空间一直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从古希腊时期的宗教寺庙到英国浪漫的装饰性建筑,宗教建筑空间作品总能焕发出高于其功能的持久魅力。宗教建筑空间的构架比较人性化,使我们可以更容易地和建筑进行互动。宗教建筑空间在构想和细节上的复杂性也是吸引我们的一个原因。宗教雕塑性建筑具备了超乎一般的影响力。这种理念和思路已经深深地刻在了当代建筑师可供选择的构思清单上,丰富了建筑艺术的历史发展。其本质原因是,雕塑艺术语言和宗教建筑艺术语言的相似性和共同性,提供了雕塑建筑化与宗教建筑雕塑化的可能性。雕塑艺术对空间气场的营造中,与宗教建筑空间合奏出了人类历史上宏伟的精神圣殿和不朽的心灵家园的乐章。
  参考文献:
  [1]. 梁思成.中国雕塑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2]. 刘凤君. 考古中的雕塑艺术[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年版.
  [3]. 张荣生.西方现代雕塑[M]. 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
  [4]. 安德鲁·考西.西方当代雕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5]. 马钦忠. 雕塑空间公共艺术[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年版.
  [6]. 胥建国. 精神与情感[M] .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03年版.
  [7]. 焦兴涛. 新具象雕塑[M] .重庆,重庆出版社.2010年版.
  [8]. 吴少湘.雕塑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对湖南城市学院体育艺术项目师生2014---2016年度服务地方体育文化发展情况的调查,获以下结论:湖南城市学院体育艺术生服务地方体育文化发展的类型分为地方人才需求方面和地方政府或单位活动这两方面;在学校层次上要提高专业教师能力,提高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支持度;在社会层次上增加体育艺术项目人才的市场需求率;学生自身提高自身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积极性,全面提高自身社会实践能力。  【关键词】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效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很多学校和教师都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进行研究。这不仅仅因为语文是一个国家母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更重要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以及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时效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教
期刊
【摘要】:在艺术的领域,油画是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画家可以通过对世间万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以及情感。任何一位画家的思想态度都是不同的,所以创作出来的油画也有自己的个性所在,而看到油画的人们,通过画面也可以体会到画家所要表达的真实感受。本篇论文旨在探讨,画家在创作油画的过程中使用到的不同的个性化的油画语言。  【关键词】:个性语言;油画  前言:在油画的领域,专业人才辈出,每一位画家都有
期刊
【摘要】:“自然美”是李元洛诗学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自然美”也是诗歌创作的母体之一。诗人在诗中描述自然之美,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颂。在李元洛的诗学观中,“自然美”和山水诗有着紧密的联系,山水诗不仅可以表现自然之美,同时还可以反映时代精神,并且山水诗有着自身独特的特征和艺术价值。作为中外诗歌中的一种“次文体”,李元洛给予了山水诗公正的评价。李元洛的这些观点,亦和当今流行的“生态批评”不谋
期刊
2012年浙江省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根本出發点是促进教学的多样化,个性化,并增加学校、教师、学生的自主选择性,以实现因材施教的理念,这代表了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最前沿,也是建立在之前的基础教育改革成果上的。由此我们对多年的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进行总结反思。  我把基础教育改革理解为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包括小学和初中的初等教育阶段,另一个是高中的中等教育阶段,这两个阶段是有深刻联系的,初等教育的改革应该兼
期刊
【摘要】:美学一直对中国翻译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国人而言,语言功能与审美判断是密不可分的。本文从刘宓庆所建构的翻译美学理论框架出发,对林语堂所译《浮生六记》做了具体的语料分析,分析了林译《浮生六记》在语言、风格、文化等方面是如何完成对原文的审美再现的。林译《浮生六记》实现了形式美、意蕴美和接受美的有机统一,成为翻译审美再现的典范,有许多成功经典之处值得借鉴,并对指导中英翻译具有深远的意义。  【
期刊
【摘要】:現实生活中,家长自我素质的提高和子女良好教育的实施息息相关,两者互相联系、彼此影响,不可分割,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提升家长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促进家庭教育的顺利实施,对子女的全面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要注意提升自身素质,从自身修养入手,树立积极、向上、正能量的心态,此外,还要做好榜样示范作用,言传身教。  【关键词】:家长自我素质;家庭教育;情绪教育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分析了传统毕业实习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基于校企协同的分散式毕业实习的改革思路,介绍了分散式毕业实习的实施方式,并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当中加以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该项目的实施深化了校企合作关系,实现了校企协同育人,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对该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毕业实习;校企协同;
期刊
【摘要】:运用衬词,是元杂剧独特曲词语言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本文就从元杂剧中衬词运用情况统计分析、衬词的运用特点进行初步探析。  【关键词】:衬词;举要;类型;  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用北曲演唱的汉族戏曲形式,它很好的继承了我国古典诗词的创作经验,大量吸收、加工和提炼了当时鲜活的语言,开创了即富有语言又不废本色的曲词风格。运用衬词,就是元杂剧独特曲词语言的
期刊
【摘要】:凉山州普格县彝族人民的信仰主要是以万物有灵、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神崇拜和祖先崇拜为主。毕摩作为人与鬼神之间的媒介,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影响着彝族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在彝族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关键词】:毕摩文化;仪式;信仰  第一章:凉山州普格县彝族民间信仰简介  普格县是“阿都”和“所地”的聚居區,对彝族传统文化有较好的保留与传承。据普格县彝学会会长火补舍日所言,保守估计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