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边城》之人性美的意义

来源 :写作(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g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边城》是沈从文最负盛名的的代表作,也是其最完美的展现人性美这一主题的作品。它通过描写湘西边陲小城里风光秀丽的自然景色,纯洁高尚的人物性格,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来表现那令人醉心的人性美。在作者笔下,古老的边城具有桃花源般神奇的美。边城明净的风光,教化着朴实的人们。在小现说中,每个人都热情诚实,人人均有君子遗风。”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美好的道德情操仍在这里发扬光大着。如龙头大哥顺顺,”凡帮助人远离患难,便是入火,人到八十岁,也还是成为这个人一种不可逃避的责任!”二老傩送热心助人,即使被翠翠误会,也托他人送翠翠回家;祖父身上更是体现传统美德,坚持不收过渡商人多给的钱,而商人也是一样的朴实,非坚持给钱不可,最后祖父只收下一个铜子,却搭了一把烟叶给商人。这样体现美好人性的事例在<<边城》全篇中几乎比比皆是,充分表现了边城人淳朴的民风。《边城》作为沈从文的展现湘西世界的代表作,不仅对人性美作出了最完美的詮释,更可贵的是其人性美背后的隐含的传统文化对当时和现在都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
  一、历史意义
  沈从文在他作品中展现湘西人的伟大处,目的就是用那原始淳朴的人性美来改造黑暗现实,恢复民族元气,重塑民族品格。在沈从文长达20多年的创作中,可以说有个一以贯之的社会人生理想,那就是“重造民族品德”,这一理想在《边城》中,更是得到了极大的展现。《边城》里的世界是个完美的世界,是个充满着精神追求的世界。他既不是静穆纯粹的田园牧歌,也不是已逝岁月的颂歌。因为沈从文深知人类社会必然向前发展这个历史规律。沈从文没有想把时间拉回去,回到封建社会,他只希望在一种新的条件下使民族的热情、品德及那点正直、朴素的人性美能够得到新的发展。沈从文不是为了逃避现实,也不是为了引导读者到桃花源去回避现实社会的矛盾斗争。他对边城人性美和人情美作理想化的描绘其意就在于从道德视角出发,为湘西民族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注入美德和新的活力,追求真善美,并观照民族品德重造的未来走向。他期待着将过去和当前对照,将这种理想化的生命形式保留些本质在年轻人的血里或梦里,去重造我们民族的品德。
  同时,他的这一理想始终与他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浓重的爱国情怀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在抗战时期,他的这种以民族振兴为己任的使命感和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正是传统文化精神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一种再现。《边城》社会祥和的气氛,融洽的人际关系,克己礼让的道德观念正是儒家文化的道德理想;“天人合一”、“自然和谐”是道家文化的审美追求;真实全面的生命形式是佛家文化对人性的终极关怀。这些对于当时的社会无疑是具有积极地意义的。
  二、现实意义
  古今中外,无数的文学作品,讴歌青春,讴歌爱情。对于任何一对天真纯洁的男女来说,爱情都是美好的,充满幸福的。它也会因人世生活中各种因素遭到挫折甚至毁灭。但是,在爱的波涛中坚定地勇敢地驶向幸福彼岸的青年男女总是值得人们同情和赞美。我们从翠翠身上看到的正是这种人性的美,翠翠人性的光华在对爱情理想的探索中显得分外娇艳灿烂。结尾处白塔下绿水旁屹立远望的身影是具有熠熠动人的人格力量的。翠翠的等待之中蕴含着信念的执著,执著之中又蕴含着未知的等待与希望。那怀着执著信念的希望和那无可奈何的等待,既让人感悟到某些人生的哲理,同时又充分反映出在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美德的让人忧虑的未知命运。而这却给我们留下不断思索、不断回味的审美空间。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民族,传统的文化道德观念更是深入人心。沈从文所传送的道德观或文化观都源于我们的民族文化。无论《边城》存在怎样的不足,然而那人性美、人情美以及感人的爱情会让每一位读者感动。虽然那田园牧歌的生活不存在,但是生活中的我们渴望拥有、重造和继续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呼唤人性美。道德的力量是无限的。它会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形成全社会、全民族强大的凝聚力。这对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构建和谐社会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今天,我国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时期,商业文明的冲击,使社会出现了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物欲横流的现象,人性呈现出严重的扭曲和异化状态。如何在今天的社会里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完善自己的人性,选择优美、健康的人生,将是我们共同思考的话题,而30年代沈从文在《边城》中所描绘的人性之美对我们今天来讲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返回自然,追求和谐的人性,抨击现存价值观念,眷念传统道德,为重建现代人的精神家园而求索创作。“沈从文的文学观念,契合了沈从文的这种忧患意识的根源在于作者捕捉了人类文明进程中文明与道德的二律并反这一中西共同的文化现象,从而使之具有鲜明的现代意识,与世界文学中的同类主题相呼应。”这也正是几十年后人们重新发现沈从文和其创作魅力的原因。
  可以这样说,作品的人性美不仅在当时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同时对于物欲横流、道德沦丧的今天依然具有启迪意义,它所绘制的理想人性范式是我们对人类未来永恒的憧憬!
其他文献
一、民间美术的起源及发展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在五千年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民间美术是其中一块闪闪发光的宝石。民间美术是根据什么产生的?经过查阅王树村先生著的《中国民间美术史》我们可以了解,在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化尚未形成,组织结构没有明显的分层,没有上、下阶层之分。作品的创作多数立足于使用目的或情感抒发,物质需求与精神交织在一起。民间美术是民俗活动的传播载体,继承了原始祭祀活动的象征意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汉语在国际中地位以及在国内社会中的地位,都有所提升,我国教育界对语文教育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初中语文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奠基时期,尤其是初中语文阅读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尤其是记叙文阅读学习,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重要作用。鉴于此,笔者立足教学实践,结合自身的认识,对记叙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展开探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汉语;语文教育;记叙文;阅读教学  前言: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现状让人喜忧参半,因为学生对作文的态度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对此,教师在作文指导时要深究现状背后的原因,并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现状;提升;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也是一门学生易于接受、容易理解的学科,更是一门为学生日后生活与发展奠定良好开端的学科,而作文部分无疑是语文教学的“精髓”所在,它需要学生同时具备听、说、
期刊
摘要:偶读选入人教版教科书小学一年级课文的小诗《两只鸟蛋》,感觉其在词语使用、插图配备上存在一定的瑕疵。语文教学可以让好奇的孩子适当地了解科学知识时,但不能违背科学精神。  关键词:量词:动词:插图:人文:科学  近日,偶读一首儿童叙事诗《两只鸟蛋》,竟是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二册教材中:  “我从树权上取下两只鸟蛋,  小小的鸟蛋凉凉的,  拿在手上真好玩。  妈妈看见了,
期刊
自穿西装短裙,追逐摇滚明星,你还会静心学习古代贤者出口成诗的雅致吗?  万圣节扮鬼要糖,圣诞节送礼狂欢,你还会深思古人中秋赏月的思家之情吗?  若连心灵也迷失在那时代的五彩缤纷中,再厚实的学风熏陶,也难以激起其对千年文化的兴趣。而唯有自觉意识的苏醒,方能主动学习千年文化之美,寻找千年文化的精华。这样,文化才可传承,国家方能强大。  然而大众普遍认为,自觉意识养成之于学生,无外乎家庭家風、学校校风。
期刊
摘要:经过师生三年的共同努力,初208班成为一个温暖、和谐的大家庭,“进取、活泼、聪明”是这个大家庭所有成员的共同特点,“学习当中有竞争感,成绩面前有紧迫感,师生之间有亲切感,班级面前有荣誉感”的班训,得到了领导,同事,学生和家长的肯定,回顾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其中的汗水和泪水汇成一句话就是“用爱心铸就辉煌”。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爱心:大家庭:辉煌  班主任作为一个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在班集管
期刊
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  综观语文教育,在经历一次次改革、争论、探索、实践之后,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长久以来,在语文教学中,人们往往只重视实际教育,而忽视了情感教育,尤其是在升学考试的重压下,情感教育更是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其实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就是情感活动的过程。只有将教材的创作情感、教师的教学情
期刊
《纲要》中指出一“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本次听说游戏大赛我们以:“游戏性”、“趣味性”为活动主线,在活动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规则意识,同时借助:“词汇练习的游戏”、“句子和语法练习的游戏”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发散性。以下是对昕过说游戏活动的总结和反思:  一、家园活动促成
期刊
童话,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并为许多成人所亲睐。童话中错综复杂的情节、涉及的广泛、神奇的关系等,正好满足了幼儿丰富、天真的想象与好奇。童话能启迪孩子的思想、发展其想象、培养其美感,真正地愉悦童心并从中认知道理。小班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敏感期,他们喜欢听故事而且乐意模仿。因此,我们应当把握好教育时机,在童话活动中发展小班幼儿的语言能力。  一、通过童话丰富小班幼儿词汇增强理解能力  童话中蕴含了丰富的词汇
期刊
摘要:传统的中国社会,是一个男权社会,但花木兰弃小家,毅然奔赴疆场代父从军的故事,成就了一段佳话,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光彩照人的巾帼英雄形象诠释了中国女人魂。  关键词:花木兰;孝女;巾帼英雄;雅士;形象分析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其故事情节简单明了,通俗易懂,亲切感人。记述了木蘭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乡的过程,充满了传奇色彩,具有高度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