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ping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教学中,部分教师一直将分数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标准,忽视对学生道德、思想、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新课改要求历史教学要将目光从教什么,投向学什么和如何学,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运用唯物主义和辩证主义观点对历史事件或问题进行剖析和探究,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核心素养下培养学生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导学生掌握基础历史知识的同时,使其学会如何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并在探究事物内在规律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全面客观的历史认知观念。
  一、扎实历史基础,培养历史认知能力
  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详细讲解是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而帮助学生构建基本的历史知识体系更是其中的关键所在。教师应采用“由浅入深、由点及面”的教学理念,在深挖教材内容的同时,紧密联系前因后果,为学生提供相对完整的知识链条,从而为后续核心素养的培养打下扎实的基础。
  例如,在《戊戌变法》一课的教学中,学生经过通读之后虽然能够对教材中所记述的事件有所了解,但对于该事件发生时的历史背景却是知之甚少。这时教师需引导学生回想之前所学习过的“洋务运动”与“中日甲午战争”等有关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在“戊戌变法”发生之前,尽管清政府内部一些开明官员已经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但由于战争的失败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证明了这些措施无法真正挽救国家命运,因此才爆发了以读书人为主的“公车上书”,进而拉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有了以上内容作为铺垫,学生自然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当时变法求存的紧迫情形,并从内心深处对英勇献身的“戊戌六君子”产生崇敬之情,而教师便可在学生有所感悟时,鼓励其勇敢地表达出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历史认知能力。
  二、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上,由于过分强调对知识的背诵与记忆,难免会使一些学生感到呆板乏味,严重时更会产生对历史学习的负面情绪。为了转变这一局面,教师需在教学方式上多加创新,尽量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够让教学活动的实效性与针对性得到大幅提升。
  例如,《文艺复兴运动》一课的主要内容为:一是讲解文艺复兴运动发生时的时代背景;二是理清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脉络,以及其中的主要人物与关键时间点;三是阐明文艺复兴运动对于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历史进程发展的推动作用。由于上述内容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感,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此时可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卡通形式的教学短片或是诙谐幽默风格的自媒体讲解视频,当学生沉浸其中时,教师只需对关键内容加以点拨就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欧洲中世纪的历史对于学生来讲也充满着神秘感,一些影视作品中所展现的古城堡、骑士团等元素也在学生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教师也可将与此有关的电影片段穿插到课件当中,这样既能够让学生更加了解文艺复兴运动所处的时代环境,也可以清晰地展现出文艺复兴活动前后欧洲社会各阶层所发生的变化。
  在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背景下,这种动态化的教学模式,不仅增加了更多富有趣味性的教學元素,让学生能够在欢声笑语中真切地感受到历史的有趣之处,也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创设教学情境,强化学生合作能力
  适宜的教学情境将会对教学活动产生积极的推动效果,特别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材大多选用通史与编年体的形式,虽然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但难免会显得过于“单薄”。这就使得教师需要对情境教学加以灵活运用,在实现书本知识立体化的同时,也能够将学生带入不同的历史情境当中,从而让学生在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中逐步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
  例如,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文化盛景,教师可组织学生排练某一特定情境下的“小剧场”,比如,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并让他们分别代表儒家、道家、墨家以及法家等等流派,先通过内部沟通来确定各自的主要观点,而后再进行综合性的讨论与交流,以此来明确各种思想流派之间的差异。以这种方法开展历史教学,不仅可以让书本上的知识变得更加生动立体,也能够让学生在通力合作的过程中,逐渐感受到历史文化的魅力所在。
  再如,鸦片战争爆发到辛亥革命之间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其中各个阶层都有其代表人物,如民族企业家张謇、变法图强的梁启超以及维护帝制的封建势力等等,教师可组织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来进行一场大辩论,学生通过带入角色,在认识到历史具有多面性的同时,也能够学会如何以客观全面的眼光来看待历史事件。诸如此类的教学情境还有许多,教师将其与当前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既为学生带来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也加强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强化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进而实现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稳步提升。
  四、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是提升初中历史科目教学质量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必经之路。在以往的历史课堂上,教师从应试达标角度出发往往习惯于将教学大纲作为唯一的参考标准,从而忽略了学生的主观需求。而在培养核心素养视角下重新审视初中历史教学可以看到,以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一条优化历史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
  例如,为了扭转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固有印象,教师可定期组织学生去参观当地的历史博物馆或是民俗展览馆等,并在整个过程中为学生详细讲解所看到的展品和文物,以此让学生认识到历史不仅是真实有趣的,更是富有生命力的。此外,部分学生自身对历史学习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已经具备了相当程度的知识积累,此时教师便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今天我是小老师”的实践活动,邀请学生自己选择教学内容并为其他学生进行授课,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也能够让教师更加清晰地了解到学生的兴趣所在,从而为后续教学计划的调整提供详实的参考依据。
  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也应得到教师的充分重视,比如说,教师在计划讲抗日这段历史的前一天,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其放学后问一下爷爷奶奶或者邻家老人关于抗日的真实故事,第二天上课的时候给其他同学讲一下自己在非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学生非常乐于去完成自己的作业,这样的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在面对这种新奇有趣的教学方式时,自然会积极响应,进而也就能够在主观意愿的驱使下主动地去了解和学习历史知识。教师组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让学生的历史学习变得有滋有味,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在重视培养初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同时,还应在教学方式上多加斟酌,以实际教学情境和学生真实需求为依据,夯实历史基础,激发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强化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多样性和参与性。只有扎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学习历史知识的意义所在,进而实现初中历史科目的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文昌湖旅游度假区萌水中学)
  (责任编辑 张妤)
其他文献
自2017年9月起,全国一年级学生正式开始使用《道德与法治》教材。对于以前任职品德学科的教师来说,更改后的新教材带来了清爽生气,新教材的使用也为教师的创新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同时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更是提出了新的挑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宗旨,采取“多维展开、螺旋上升、显隐结合”的编写方式,与学生的生活更加贴近。因此,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活用新教材,并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是值得教
期刊
深度学习,起源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之后引入教育领域。最具代表性的是何玲和黎加厚对深度学习内涵的界定: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地学习新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作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  一、深度学习的特征  1.教师是课程的领导者。一名好教师成就一门好课程,教师要具有良好的课程思想、课程规划、课程开
期刊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快速推进,初中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初中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在这样的形势下,初中英语教师就需要利用有效的互动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在延伸课本知识的情况下,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加强自身素质。本文对互动式教学模式进行探究,以期达到提升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目的。  一、初中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教学思路优化  1.以培养核心素养为宗
期刊
核心素养教育的渗透体现了现代教育教学职能的转变,它在进行学科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加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强调学生的学习理念、学习习惯的构建。就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而言,我们要围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积极探索,让学生具备更好的学科水平。  一、找准切入点,核心素养要和实验教学紧密衔接  作为物理教师,首先要明白物理实验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内涵意义,并在物理实验教学中随时把握核心素养教育的切入点,避免对核心素养教
期刊
在中学,几何证明题是较为重要且常考的题目。就中学的几何证明题而言,对于无法运用已知条件解决的题目,作辅助线往往是最常用的解题思路。但是对于如何作辅助线、辅助线与所给图形的位置关系如何等问题,常常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而辅助线做法的不同往往与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注意指向有关。  三、题后反思  1.有效利用“波利亚解题表”对学生进行引导  在解题过程中,教师不能急于对这一问题进行解答,而应先通过提问
期刊
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源于社会生活,承担着学生德育渗透的主要任务,探寻德育教学的实效性一直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模拟体验式教学法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方法,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它能为学生搭建实践的平台,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促进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内化,促使个体品质品德与能力的全面發展。但是,此教学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对模拟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
期刊
将课堂错误作为教学资源加以利用,能够体现课堂的生成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转识成智的目的。但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指出,物化是人们活动的产物反过来支配着人们,使人的本性与其存在相冲突。当这种物化发生在教育领域时,教育便呈现出功利化和物质化,表现为一味追求做题的正确率、学习的效率,忽视了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将阻碍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在课堂错误资源化
期刊
笔者调查发现,当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大多停留在对语言知识的机械记忆和对课文内容、结构的表面理解上,教师往往忽略了语言表达方式和英文文章的内在逻辑、深层文化理念的挖掘,忽略了采用实践训练扎实巩固学生的语言技能、完善其思维品质。而随着新课改的推行,高中英语课堂基于核心素养的深度教学模式的构建和运用受到广泛关注,学生在深度學习过程中提升自身核心素养成为教学过程的重点环节。基于此,高中英语教师应在培育学生核
期刊
小学阶段的教育越来越被重视,为了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更多教育学者开始研究利用音乐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和能力。而合唱教学作为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重要内容,还存在理念、方式等各方面的问题,教学的效果并不佳。合唱教学对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团结协作等方面的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在合唱中,学生能感受到集体的力量,通过与同伴的配合和共同努力,完成一部好的合唱作品,
期刊
如何通过概念教学提升学生诗歌鉴赏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是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首次尝试,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概念是学生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同时又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元,而思维的发展与品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经研究发现,思维型教学理论引领下的概念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中学生在形成概念的心理过程中是有一定的规律且存在一些心理障碍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要依据学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