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诤友”尹文楷 起义失败后掩护孙中山逃亡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che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93年冬,孙中山与挚友尹文楷医生在广州冼基创办东西药局,载在史册。因史料所限,东西药局在冼基的具体门牌已不可考。尹文楷是近代医学界和报界重要人物,以往对他的介绍都过于简略。尹文楷是最早自办《医学报》的华人,民初创办香港第一份基督教华文报纸《大光报》,其功绩不应埋没。
  尹文楷出版医学译作多种
  尹文楷(1870-1927),字端模,广东东莞人,出生于一个早期基督教家庭。其父尹维清,为巴色会信徒,撰写卫道文字甚多。尹文楷1891年入博济医院后,在院长嘉约翰指导下,从事医书编译工作,勤奋笔耕,数年之中,出版《儿科撮要》、《医理略述》、《病理撮要》、《胎产撮要》、《病症名目》、《体质穷源》等医学译作多种。医学之外,尹文楷还致力于向国人介绍西方历史知识,1893年刊行译作《亚述国考》。
  1898年,尹文楷独力创办《医学报》,是华人创办医学报刊的第一人。然而华人守旧者多,该报出版不久即告停刊。医史学家王吉民先生,是尹文楷好友王煜初侄子,曾向尹文楷索取一份收藏,不料尹氏1927年突然去世,叹为恨事。王吉民此后在国内多方寻访,终不可得,仅在英国博物院所藏中文图书目录中见到有收藏记载。这份报纸印数极少,流传不广,可称稀世之珍矣。
  1907年,尹文楷与岳父区凤墀等人,在香港创办《新小说丛》,是香港最早的文艺杂志之一。该杂志致力于介绍外国文艺作品,尹文楷亲自翻译了家庭小说《破堡怪》、科幻小说《盗尸》、《补情天》等。
  作为虔诚的基督徒,行医之外,尹文楷还热心参与香港道济会堂的各项宗教活动,被推选为长老。长期的文字工作,让他认识到用报纸传播新知识的重要性。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广东各界急于了解清廷及革命党动态,而国内报禁太严,只能通过香港报纸解渴,连广东清廷高官都比较相信港报报道。不久,革命党所办《中国日报》刊出“京陷帝奔”四字,香港华人奔走相告,不惜违反港英禁令大放鞭炮庆祝。消息传到广州,清廷官员以为革命党已攻下北京,皇帝逃走,感到大厦将倾,此前凶残镇压革命的水师提督李准,也暗中与革命党接洽反正。广东光复能够做到兵不血刃,《中国日报》这四个字功不可没。尹文楷由此体会到媒体的巨大威力,决心创办一份基督教报纸(尹文楷:《二十五年来之香港教会》)。
  正在筹备就绪之时,孙中山卸任临时大总统后南下。区凤墀、尹文楷请孙先生为该报题词。孙中山大笔一挥“与国同春”四字,赠给新创刊的《大光报》(见《中山墨宝》第十卷第157页)。
  孙中山从事革命,从一开始就不是单枪匹马,而是得到沿海沿江地区接受西式教育的专业人士、华侨、基督教徒的大力支持。在暗中给予孙中山实质性助力的,有伦敦会基督徒区凤墀、王煜初、尹文楷、杨襄甫等人,而他们并非激进革命派而是稳健的改良主义者。区凤墀逝世时,杨襄甫写成《区凤墀先生传》,方才披露出他们这些基督徒与孙中山的特殊关系。他们认为孙先生属于“大激进一派,不可无稳健一派以相救”,故相交数十年,只愿居于“诤友”地位,不愿正式加入孙中山的组织,而是在舞台后面默默奉献。
  孙中山与尹文楷的相识
  孙中山与尹文楷是怎么认识的?以前所见大陆方面的资料,都语焉不详。2011年7月17日香港《基督教周报》第2447期刊出《“杏林双帜”原是中学书友》,指出:“尹文楷医生是一八八六年毕业中央书院,故与孙中山是同属学生,所以两人是多年的书友。”
  中央书院1889年改名维多利亚书院,后再改名皇仁书院。著名思想家何启、第一任国务总理唐绍仪、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廖仲恺、广州军政府外交部长温宗尧、北洋政府财政部长陈锦涛、文学家苏曼殊、抗日名将何世礼、商团领袖陈廉伯,以及一大批港澳闻人,都曾就读于此,为近代中国重要人才摇篮之一。
  1886年,孙中山、尹文楷同时毕业,孙中山进入博济医院附设南华医学堂习医,而尹文楷则考上了李鸿章在天津开设的北洋医学馆(北洋医学堂前身)。有趣的是,北洋医学馆最早三届学生全是广东人,多是皇仁书院学生。这跟皇仁书院注重英文教学有重要关系。1889年,尹文楷毕业后曾被派旅顺军港任军医;1891年,尹文楷来到广州博济医院,担任嘉约翰医生的助理。
  孙中山在南华医学堂学习不久,转往香港雅丽氏医院新设西医学堂,到1892年毕业,前往澳门开业。因受葡籍医生排挤,郁郁不得志。1893年夏天,活跃在政商两界的风云人物、后被称为“维新思想家”的郑观应回澳门奔丧,孙中山因挚友陆皓东的引介,与郑观应作彻夜长谈。陆皓东的父亲陆晓帆早年在上海与郑观应合作从事洋行生意,结拜为兄弟;陆晓帆早逝,郑观应认陆皓东作“谊子”。与郑观应的多次长谈,促使孙中山完成了从“医人”到“医国”的思想转变。
  1893年秋,孙中山、陆皓东来到广州,与郑士良、程奎光等人在南园抗风轩议盟,开始进行反清革命的准备。他之所以在冼基开“东西药局”,乃是“借医学为入世之媒”,与各方有志之士联络。恰好同学尹文楷在博济医院从事医书翻译,时间比较机动。从日后尹文楷和他岳父区凤墀多次掩护、帮助孙中山的事实来看,尹文楷对孙氏的真正目的早已知情。
  “诤友”掩护孙中山逃亡
  1894年,孙中山放下东西药局的生意,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此行实际包含多重目的,但并非有人所说的那样是向李鸿章“求职”。谁料此行刚好碰到中国与日本在朝鲜发生冲突,李鸿章军书旁骛,无暇接见。孙中山无奈,只好通过郑观应在江海关弄到一张护照,前往檀香山活动。抵达檀香山之后,孙中山组织兴中会,向华侨筹款,但进展不太顺利。这年冬天,孙中山接到上海同志宋耀如来电,告知中日战争战况,希望孙立即回国。
  孙中山回国后,在香港、广州两地纠合同志,筹备第一次广州起义,在双门底圣教书楼、咸虾栏等地建立机关。他本人又住在何处呢?他住在河南歧兴里瑞华坊,也即尹文楷家里。同居于此的,有尹文楷岳父区凤墀,当时负责伦敦传道会在河南紫来街的福音堂;还有一位神秘女士,是孙中山的“革命伴侣”陈粹芬。
  由于叛徒告密,清廷在兴中会举事前夜破获了兴中会机关,陆皓东死难。孙中山在河南获悉失败消息,被迫准备逃亡。此时,清廷兵勇四出巡逻、抓捕革命党人。区凤墀、尹文楷、王煜初这些教会挚友对起义失败似乎早有预料,提前为孙中山逃亡作了准备。
  王煜初是香港伦敦会道济会堂牧师,孙中山在香港西医学堂读书时,是王家常客。王煜初长子王宠勋与《华字日报》主编陈善言女儿陈兰英订婚,这两家人本来都定居香港,却特地将婚宴放在广州,日期定在九九重阳节。到婚宴开始前,前来参加婚宴的亲朋以及专程从香港来穗观礼的教会中人,把孙中山围在中间,浩浩荡荡从瑞华坊出发,步行前往大基头酒楼。清廷兵勇见到迎亲队伍,不虞有他。进入酒楼以后,孙中山端起酒杯向两家人祝福,然后跳到珠江边早已准备好的汽艇,往澳门方向飞奔而去(参见黄宇和《三十岁前的孙中山》)。
  邢大军据《信息时报》陈晓平/文 整理
其他文献
张国强在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中演司令陈大雷,《士兵突击》中,扮演钢七连连长高城、《我的团长我的团》中扮演迷龙,一个个军人形象,让他这个东北男人的铮铮铁骨和乐观天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年来,张国强一直没有停止拼搏,他旺盛的创作精力,得益于健康的体魄。游泳、健身、痴迷戏剧、钓鱼等等爱好,给他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和欢乐。他说:“健康其实就是神清气爽,就是快乐的一种状态。”  痴迷戏剧,涵养性情  生于1
期刊
烈日下,一个骑自行车来到北门市场的中年女人问一个卖海蛎子的胖女人:“几个月前,是不是有一位剪短发的老太太在你这里买过海蛎子,少付了一块五毛钱?”  “出了什么事?”胖女人问了半天,才知道这个女人是为还钱来的。“没有,才一块五毛钱,有也不要还。”“再想想看是不是有这回事?”胖女人想了半天,说:“记起来了,那个老人手里拿着药……”“谢谢,谢谢!她是我婆婆,我可找到你了。”女人异常激动。  原来,那女人
期刊
李增瑞 让出来的人生  收了工,吃罢了饭,  老两口儿来到了台前,咱们两个来表演。  老婆子。  哎!老头子~  哎!你看咱俩说哪段?  你爱说哪段说哪段!  瞅着那老两口,观众他真喜欢……  这是相声名家王谦祥、李增瑞合说的相声《换包装》中的经典片段,夸张的探戈舞步,诙谐的曲调,一声“老头子”、“老婆子”的亲切呼唤,让观众在忍俊不禁中感受到两位演员的默契。  作为捧哏演员,尤其是经常表演“一头沉
期刊
今年20岁的白宝剑仍记得第一次见到邓奶奶时的情景:那年他刚上小学一年级,家住在村子靠山的最后一排。父母下地干活儿,他就到后面山上玩。这时,他看见一个衣着时尚的奶奶,拿着相机到处拍照。他好奇地凑了上去,那位奶奶给他糖吃,让他带路到村里各处转转。白宝剑领着奶奶去了自己家。白宝剑的家很破旧,房子是上世纪70年代盖的,木质的房梁,石头墙壁,采光也很差。奶奶叹着气,拍了几张照片,就离开了。  白宝剑见到的奶
期刊
我认识的一对小夫妻新婚不久,丈夫便由于工作原因,需要经常出差,新婚燕尔聚少离多,真是让家里的小媳妇各种不高兴。终于,某天小媳妇爆发了,两人大吵了一架,起因是丈夫好不容易出差回来,晚上却要陪领导去应酬,而第二天又要坐早班飞机赶去另一个城市。  丈夫应酬完回家已是深夜两点,战战兢兢地打开门,并没有发现预想中的暴风骤雨;他蹑手蹑脚地走进客厅,看到怒气未消的小媳妇已经在沙发上睡着了,身边放着第二天他出差要
期刊
在世界战争史上,曾有过这样一些当过兵的西方文豪,他们鲜为人知的故事如今读来,可谓别有一番滋味和趣味。  塞万提斯是“独臂人”  《堂·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是西班牙的爱国军人。雷邦多海战爆发时,他正发着高烧,躺在“马尔凯萨”号的舰舱里昏迷不醒。但战斗一打响,他立刻清醒过来,挣扎着站立起来,戴上头盔,操起长剑和盾牌冲到了甲板上,向舰长请战。塞万提斯大声喊道:“我宁愿为上帝和国王作战而死,也不愿在舱里
期刊
今年1月10日,是淮海战役胜利65周年。我有幸跟随粟裕老首长,从头至尾参加淮海战役,这是我一生的荣幸。65个春秋过去了,淮海战役中粟裕大将指挥作战的风采,仍历历在目。  提出同国民党军决战  1948年11月8日早晨,粟裕给毛泽东主席发电报,提出以徐州为中心和国民党军决战的建议。9日毛主席复电同意和国民党军决战。粟裕说:电报虽短,真是句句千钧。于是他就横下一条心,投入全身精力,使出浑身解数,来进行
期刊
李敖也是我的心灵导师  采访那天,胡因梦一如往常,素面朝天、利落短发。但我更被她的笑容吸引,那是一种亲切、温暖有节制的笑,一种很难在其他人脸上找到的,既平静又亲和的笑。温暖的午后,胡因梦站在落地窗边,眼神宁静投射到窗外,衬着木地板上一个个蒲团,看起来颇有禅意。这样的场景,很难让我把眼前的胡因梦和当年在台湾演艺圈红得发紫的明星联系起来。忍不住问她:“你的一生,不可避免被贴上了李敖前妻的标签,你怎么看
期刊
2014年12月20日。是郝帅儿子的百日宴。这晚。男队的队员、教练们悉数到场,王皓想趁着人齐,把自己的决定告诉大伙兒。“下周开始就正式退役了。谢谢国家队这个大集体。这么多年。好多话……”话还没说完,不知道是酒劲作祟,还是触动到内心最柔软的地方。端着酒杯的王皓已经哽咽到说不下去。郝帅一把拉过王皓:“还是喝酒吧。别说了。”此时王皓的眼眶已经湿润。与王励勤、马琳一样。王皓退役后继续从事乒乓球事业,他说跟
期刊
在北京卫视跨年大戏《老农民》中,蒋欣饰演的自私又诡计多端的农民乔月让人眼前一亮,俨然一个流落到田间地头的华妃娘娘!但蒋欣却一口咬定乔月可比华妃坏多了,“嫉恶如仇”的她甚至曾一度想过放弃这个角色。然而一旦接下这个角色,蒋欣又觉得这个乔月其实别有一番风味,有朴实的农民,就有狡猾的农民,于是不知不觉间,蒋欣就又演了个“狠角色”。  乔月比华妃还自私  《甄嬛传》里,蒋欣饰演的华妃娘娘只爱一人,那就是皇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