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阴阳治疗不寐证101例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gnz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寐证”即现在所说的失眠症,指入睡困难或睡中易醒,醒后难以入睡,甚则彻夜难眠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多伴有多梦、健忘、头晕、心悸等症。失眠症治疗方法有很多,但疗效都不甚满意,笔者采用单纯的针灸方法,调节阴阳平衡治疗本病,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全部病例均来自我院针灸科2004~2005年门诊患者,共计101例,男46例,女55例,年龄14~67岁。病程最短的1周,最长的20年。全部患者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其中29例病人入睡困难,入睡后易醒,醒后难以再睡;20例病人入睡较易,但醒后难以入睡;9例患者彻夜难眠(其中1例患者连续3天彻夜未眠,且服用强度较大的镇静剂没有效果,8例患者彻夜不眠,但服用较大剂量的安眠药可以睡1~3小时);63例病人不同程度地服用中西药物来维持睡眠。所有病例均除外器质性病变而致失眠。
  主穴:百会、四神冲、本神、人中、承泣、三阴交。 配穴:头晕、头胀者加太阳、印堂、曲池、外关、大椎;心悸、胸闷、健忘者加膻中、内关、神门、心俞、脾俞、关元;心烦易怒者加合谷、太冲、行间、肝俞(点刺放血,隔日1次)、膈俞(点刺放血,隔日1次);头晕、耳鸣、咽干者加太溪、神门;食欲不振、苔腻者加足三里、中脘、丰隆;乏力、精神萎糜者加关元、气海。
  针刺采用华佗牌0.25mm×40mm不锈钢毫针,患者取平卧位,头部针平刺,用捻转法得气为度,体针用提插法行针,得气后留针在人部,每日治疗1次,留针30分钟,起针后,背部督脉行走闪穴罐。周日休息,12次为1个疗程。
  疗效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1~001.9~94《中医病诊断疗效标准》(1994-06-28发布,1995-01-01实施)拟定。
  治愈:睡眠正常,伴有症状消失;好转:睡眠时间延长,伴有症状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变。
  
  结 果
  
  经1~2个疗程治疗,治愈70例,占69.3%,好转28例,占27.9%,无效3例,占2.9%,其中治愈的患者多数在针刺激1个疗程后痊愈。
  
  讨 论
  
  体会:不寐一症病因很复杂,但张景岳认为所以不安,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不足,明确指出“有邪”“不足”为病因,病位在脑,因此劳倦七情太过,损伤心脾,神不守舍,心阳上越,失交于肾水而致阳不交阴,阴阳失去平衡而至失眠或肾水不足,心火独亢,阴不纳阳,阴阳失交,水火不济而至失眠或痰湿阻于中焦,郁久化热,上扰清窍而致失眠。
  本组观察的病例中有近半数患者伴有心烦、舌尖红、大便干,说明失眠大多与火有关。另一半患者伴有头晕、心悸、乏力、腰膝酸软、耳鸣等与虚有关,阴液不足而致,故降火滋阴、调整阴阳,本着“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故近取百会、四神冲等头部穴位以熄肝火以利心火降,安神定志;远取三阴交益肝壮肾以补阴纳阳,再取任督二脉最接近的两个穴位人中、承泣以加强调节阴阳之气的平衡,故为主穴。再根据临床辨证酌配其他调神之穴,以固阴阳平衡,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失眠自愈。
其他文献
患儿男2岁,献县人,因不明原因发热十余天来诊。来前曾在该村卫生所诊断为“普通感冒”给予“退热药”肌注治疗,用药后热退,但反复发作,病情未见好转,故来我处求诊。  查体:T:38.5℃,心率快,呼吸促,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精神欠佳。心、肺、腹(-)。血、尿、便常规未见异常。家长述患儿去年亦曾出现类似症状,多次治疗仍反复发热,直至秋凉后才好转。  根据2岁男孩无原因反复发热十余天,心、肺、腹检查及血、
期刊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自2002年6月~2004年4月,笔者治疗RA患者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学会(ARA)RA分类标准。排除病例:年龄65岁者,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者,合并其他免疫性疾病者,合并有骨结核及骨肿瘤者,青光眼患者,孕妇,正服用激素难以停用
期刊
关键词 有机磷农药中毒 胆碱酯酶复能剂 乙酰胆碱拮抗剂    2003年以来,我院收治了36例重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36例病人均为口服中毒,其中男15例,女21例,年龄最大的62岁,最小的17岁,平均38岁;服药到入院时间为0.5~5小时,平均1.5小时;36例重症AOPP患者,入院时均有典型的胆碱能危象情况,结合胆碱酯酶活力予以
期刊
子宫腺肌病是由于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的良性病变,病理上见子宫肌肥厚,肌壁间有呈岛状分布的子宫内膜腺体与间质伴有子宫平滑肌纤维增生。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痛经、经血量多与子宫增大。子宫腺肌病在妇科较为常见,发病亦有上升趋势,但术前诊断率较高。现将我院2000~2005年10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病48例进行简要分析。    资料与方法    年龄分布:48例子宫腺肌病年龄分布见表1。    4
期刊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187例患者中,男103例,女84例;年龄10~20岁2例,21~30岁98例,31~40岁63例,41~50岁21例,51岁以上3例。发病部位:躯干89例,躯干及四肢近端59例,四肢37例,头面部2例。就诊时病程3~45天。曾使用抗组织胺类药物治疗57例,用药时间7~10天;使用抗组织胺类药物联合免疫调节剂治疗19例,用药时间10~20天。   病例选择:187例
期刊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内科门诊医师接诊的多发病、常见病,多由病毒、细菌混合感染引起,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吐痰、胸闷、气喘等,肺部听诊可闻及干、湿啰音,X线检查示肺纹理增多紊乱、病程迁延较长,既往常用菌必治加清开灵治疗,病程较长,疗效不满意,现加用阿奇霉素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我院门诊2005年1月-2006年1月共接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病例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
期刊
关键词 穴位注射 尿潴留 护理    产后尿潴留为产科常见并发症,以难产者常见产妇因产后腹压骤降,腹壁松弛;难产滞产在分娩过程中胎头压迫膀胱肌层及尿道,造成膀胱肌层黏膜尿道黏膜水肿,加上会阴切口疼痛,引起排尿困难,导致尿潴留以往都以导尿解决患者排尿困难,但需多次操作,且易对患者造成损伤,我们自2003年以来对我科住院患者产后引起的尿潴留28例进行对照研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
期刊
资料与方法    一般情况:280例小儿急性肠套叠患儿中,男196例(70%),女84例(30%),男∶[KG-*2]女=2.3∶[KG-*2]1,发病年龄1.5个月~9岁,大于1岁者90例。本组病例出现阵发性哭闹者270例(94.4%),出现血便者200例(71.4%),出现腹部包块者220例(78.5%),出现呕吐者160例(57.1%),就诊时间最早为6个小时,最迟者为108小时,48小时以
期刊
患者,男,43岁,生服草鱼苦胆,重量约30g,于3小时后出现尿量减少至无尿,伴神志不清,遂被家人送至我院。入院时查体:T36.4℃,P78次/分,R24次/分,BP120/80mmHg,意识模糊,呼吸促,无贫血貌,颜面浮肿,睑结膜无苍白,口唇无发绀,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78次/分,节律规整,心音有力。A2>P2,全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浮肿。急行肾脏彩超:双肾大小正常,肾实质
期刊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60例中,男51例,女9例。其中20~30岁18例,30~40岁39例,40~60岁3例。病程3年以内36例,4~6年12例,6~15年12例。诊断:上腹规律性疼痛,胃区压痛,胃钡餐X线检查发现龛影或纤维胃镜发现溃疡灶。治疗方法:基础方:乌贝散6g(冲服),甘草12g,黄芪12g,延胡10g,砂仁6g(后下)。乌贝散是由85%乌贼骨加15%浙贝炒脆打成粉。疗效:60例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