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认知的初中区域地理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o2005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笔者基于所在区域义务教育阶段区域地理教学现状调查分析,发现本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的区域地理教学存在着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方法固化的现象。课堂教学重记忆,轻能力,导致学生面对真实情景问题时,无法调用所学知识用地理学科的思维方式进行分析和解决。在区域认知核心素养视域下,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炼出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基于不同空间尺度开展初中区域地理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教学策略;区域认知;地理空间尺度
  一、 问题的发现与提出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要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革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教学手段。笔者在学校实地听课调研中发现,区县内的地理学科部分教师依然沿用“八股式”的区域地理教学策略,机械地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的识记构建课堂教学。把区域内的地理现象、地理事实以罗列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知识内化练习的形式以补充完整教材语句为主。课堂表现教师讲得声嘶力竭,学生却神游天外,在评价测试中,学生面对教材中没有出现过的区域,在新情境中无法有效调用已有知识去解决问题。由此可见,“八股式”的区域地理教学方式重知识,轻能力,忽略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满足不了时代对学生能力的需要。
  二、 “区域认知”的内涵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简称“2011年版课标”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后简称“2017年版课标”都对区域认知进行了描述(见表1)。
  经比对发现,“区域性”与“区域认知”的内涵属性是一致的。在2017年版课标中明晰了“区域认知”的概念,详细说明了其内涵和表现。笔者根据课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去理解区域认知:同一时间,基于地理空间尺度的主题式内容结构(认识全球和认识区域)呈现不同空间的区域特征。同一空间,基于地理事物发展过程,从区域的现状推论过去以及预测未来。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人们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三、 基于区域认知的初中区域地理教学策略
  (一)同一时间维度
  时间维度指的是在同一时间段,人类生产生活的空间所发生的地理现象、地理事实、地理规律为研究对象。地理空间尺度有大小之分,大尺度以宇宙、世界和国家等为研究对象,小尺度则以地区、家乡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下分析区域的方法有所不同,呈现出来的地理现象、规律也会有所区别。笔者提炼了基于地理空间尺度分析初中区域地理的三种教学策略:
  1. 根据区域整体性原则,以大推小,进行区域关联分析
  根据区域整体性原则,采用区域关联分析,从大尺度推论小尺度的区域特征。2011年版课标中有关世界地理的课程内容从大到小的空间尺度去认识大洲→认识地区→认识国家。在经过这部分的学习后,学生应要理解不同空间尺度区域之间的联系,构建上下级区域之间的空间概念。不同版本的教材为使学生通过认识所学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从世界范围不同空间尺度选学了部分区域,但很多教师直接就教材讲教材,未能真正理解区域地理教学的核心,没有通过教材中的选学区域总结归纳分析区域的一般方法。从大洲到地区到国家都是直接呈现教材中的素材,引导学生去记忆区域地理特征。其结果是学生只会机械地记住教材中出现过的区域的基本特征,不懂得迁移应用。究其原因,是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帮助学生形成大洲——地区——国家三级空间的概念,忽视了区域分析方法的总结提升。
  在教学中笔者会通过三个环节帮助学生去分析小区域的区域特征。例如,分析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特征。
  环节一,展示大尺度区域(东亚地区)及小尺度区域(我国东部地区)的从属图,让学生回忆所学区域的分析方法及自然地理特征。
  环节二,把小尺度区域(我国东部地区)放入东亚、亚洲的空间尺度进行关联,学生初步建立不同区域的从属关系认知,小尺度区域是大尺度区域的组成部分,大尺度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环节三,通过大尺度的区域特征大体推论小尺度区域的基本特征(见图1)。
  2. 根据区域整体性原则,以小见大,进行区域综合分析
  根据区域整体性原则,采用区域综合分析方法有两个角度。其一是地方综合,分析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多个小尺度区域的特征,归纳和论证大尺度区域的基本特征。其二是要素综合,通过对区域内部将各要素之间关系及相互作用的分析,整理归纳区域的特征,为区域的因地制宜发展提供依据。
  例如,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这部分内容,笔者采用以小见大的综合分析方法归纳南方地区的整体特征。
  小尺度的区域代表选取了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广州,这不仅是从学生最熟悉的区域开始分析,更融入学习身边地理的教学理念。通過对广州的学习,进而反推和论证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具体的教学流程(见图2):
  3. 根据区域差异性原则,同一尺度,进行区域对比分析
  同一空间尺度下的区域之间基于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会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方式产生差异,更会影响一个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
  例如,中国的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同属东部季风区,自然地理特征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笔者与学生一起运用列表的方式进行区域对比分析(见表2):
  通过各要素的对比分析,评价两个地区地理环境的优劣势。例如,两地的气候特征都是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降水较少;但由于两地所处纬度不同,获得的热量不同,冬季南北温差大;南方湿热,北方干冷,北方冬季热量不足。不同的地理环境特征影响了两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所以,区域比较是区域地理教学中很重要且常用的方法。在指导学生进行区域比较时需要注意选择同一空间尺度的区域进行比较,并且要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对比分析、评价各自的优劣,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同一空间维度
  同一空间维度则是固定某一区域作为研究对象,从区域的现状分析区域的演化历程,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现阶段使用的教材是2013年的版本,教材中选用的素材至今已有十多年。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区域的发展会因为某一要素发生改变而改变,尤其是人文地理的变化更大更快。教学中教师应根据社会的发展选用更加贴近时代的素材。
  黄土高原面貌教学以陕西省延安市退耕还林的成效为例。延安市位于陕西北部,曾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从1999年起,延安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在全市开展大规模退耕还林。数据显示(见表3),截至2018年,延安市共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077.47万亩,使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移400公里。
  由此可见,教师若用不变的眼光去看待一直在变化中的地理事物,不主动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是不利于培养有大国担当和长远目光的未来接班人。
  四、 结语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为我们教学指明了方向,要发展素质教育,要增强实践本领。新一轮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即将到来,随之而来的是新一轮的教学方式改革。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教学改革,关键是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改革和优化,教师要真正构建以学生学为中心的课堂,基于地理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学科素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落实国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18.
  [3]学习强国.陕西延安:用延安精神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EB/OL].(2019-09-16)[2021-09-06].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5275844567885321543.
  作者简介:
  朱桂平,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初中部。
其他文献
摘要:基于萧山区普高近几年来体育选修课的开展,本次研究对高中生的体育选修课进行调查,从教师、学生两方面进行采访或问卷调查,以获取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细节上的信息,并对此进行分析总结。通过对学生体育多样化选修课的满意程度,选课、上课的现状进行统计,以及教师对开课的想法和建议,指出当前体育多样化选修课开设的优点与不足。最终研究表明体育多样化选修课的开设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仍有待改进。通过本次
期刊
摘要:伴随着时代信息化的发展,高中生物教师将信息化的教学应用方式——微课应用到自我的创新教学模式中来。在创新的教学模式下,生物教师不仅可以更清晰、直观的表达与讲述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还可以使得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与内容更加突出,便于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拥有更牢固的记忆。因此本篇文章探究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的实践策略并进行分析。  关键词:微课;高中生物教学;实践策略分析  一、 引言  微课是我国信息化技
期刊
摘要:在高中物理教学课堂活动中渗透生活化教學策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高中物理在学生的高中整体教学中是一门具有难度的学科,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够很好地掌握高中物理基础知识,所以在高中物理的教学课堂活动中,高中物理教师可以使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和模式,提高学生掌握物理基础知识的程度。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重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倡导教学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学生要形成相应的关键能力,体验式教学是师生运用小组合作方式在科学探究、感悟获得知识技能等品质的教学模式,初中化学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旨在落实新课标要求。初中化学课标强调学生体验重要性,使学生在知识形成应用中养成科学态度。研究初中化学体验式教学对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概述初中化学体验式教学内涵意义,提出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化学
期刊
摘要:“强基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举措,其目标是培养国家需要的特殊高端人才,这是人才培养机制的转变,也是高等人才孵化的摇篮。因此,高中历史教学要高视角、高站位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从教师的师德修养提高、教学理论提升、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的优化、教学方法的选择、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等角度,确保高中历史全方位准备、全面提升,在“强基计划”背景下,教师如何以创新的思维和教学模式开展历史教学工作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陆续开展,小学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逐渐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让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习惯,能够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有效提升。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发扬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教师在进行思政教育时借助传统道德故事,丰富小学思政教学的内容,在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同时,让学生接触到我国的传统美德,实现学生全方位的发展,为我国培养优秀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纪录片资源也越来越丰富,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纪录片的作用与地位逐渐凸显。但还是部分教师不知道该怎样去选择,也不懂得具体的纪录片讲解的内容能不能和高中地理教学相结合,更不知基于核心素养的纪录片与育人价值的联系。文章通过高中地理必修一中引用纪录片的必要性和使用原则出发,顺应了立德树人的要求,让纪录片走进地理课堂,建立符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纪录片资源,突出纪录片在高中地理必修一
期刊
摘要:历史课程要求教师围绕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突出活化教学策略指点与方法引导,依据导学案、合作探知、争论总结和撰写小论文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主动思考探知,引导学生在活化认知感触中强化识记运用,从而在丰富多彩的历史课堂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学实践中,突出导学的引导促进作用,多给学生足够自我理解和探知尝试的机会,鼓励学生结合教材文本内容深入探究,能够极大的促进学生在切实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的
期刊
摘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经常会发现有些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学习动力不足,各类考试中很难取得好成绩,大大影响到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初中地理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受到了一定阻碍。伴随着地理教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全面覆盖,给初中地理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应随之改变,当务之急是要高度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文章将探讨地理学困生的主要成因,并提出教
期刊
摘要:文章以黄河文化(临夏段)融入思政课为研究内容,首先从拓展高中思政课程资源、创新黄河文化(临夏段)传承路径、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三个角度归纳了黄河文化(临夏段)融入思政课的意义,提出了黄河文化(临夏段)融入思政课的原则,包括全面性原则、持续性原则、辅助性原则,并就如何将黄河文化(临夏段)融入思政课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关键词:黄河文化(临夏段);思政课;融入  一、 引言  思政课作为高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