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来源 :现代教师与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SSEA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中,常见一些初中物理成绩较好的学生经过高中一段时间学习后,物理成绩一再下降,这主要是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问题。首先,从教材上看,初中物理以观察、实验入手,内容形象直观。高中物理则要求能在观察实验基础上抽象出理想化模型,特别要求学生能分析出具体的物理过程,教学,内容比初中更深更广更抽象,进度也较快,课堂上反复练习时间少,使学生学习感到困难。其次,从要求看,初中要求学生大面积及格,教学难度基本控制在教学大纲范围内,对物理问题的解决停留在模仿、套用公式上。而高中必须适应高考的要求,达到选拔人材的目的,很大程度上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等。另外,初中物理要求较低,利用“临时抱佛脚”的方法也能取得较好成绩。使学生误认为只要上课听懂了,公式记住了,考试就不怕了,这种用不着下苦功也可以搞好学习的错误认识也会妨碍他们学好物理。为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教学工作。
  1.增强信心,培养学习物理兴趣
  让学生回顾两年来在初中物理的学习有什么收获,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能力有哪些提高,使他们在回顾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学习物理的信心。在教学中多举一些学生熟悉、感兴趣的事例来说明物理学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能从具体事例中体会到学习物理的重要,体会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对物理感到亲切,产生学好物理的兴趣。
  2.熟悉中学物理教材,结合实际研究教法
  认真研究高一教材,根据需要适当调整教材顺序。如物体的受力分析这一节内容在第三册选修课本中,而物体的受力分析是力学的基础知识,是高一乃至整个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知识。所以把物体的受力分析移至高一先给学生补上,让学生掌握受力分析的方法,扫除障碍,使学生的学生得以顺利进行。近年来,为减轻初中生的负担,初中教学大纲也在删减教学内容和难度,作为高一物理老师,应准确了解这一情况,以便在必要的時候补缺补漏,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同时应了解每个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情况,了解其物理基础,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高一学习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在初中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故在引入新知识、新概念时,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用学过的熟悉的知识进行铺垫和引入。例如在学习力的合成时,先复习初中学过的力的合成的知识,再提出合力、分力的概念。由于初中只对同一直线上的力作要求,而对互成角度的力无法求解,从而引出平行四边形法则。
  3.加强思想方法的训练
  初高中物理的内容和要求差异较大,学生必须转化思想,正确对待高中物理的学习。开始教学放慢进度,给一段时间让学生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使学生从中体会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如在对高一第一章力的教学时,对于按性质分类的第一个力——重力,不能因为初中已学过而轻描淡写。而应从重力的产生、大小、方向、作用点等方面认真分析,为以后不同性质的力做示范,通过比较学习能较好地掌握弹力、摩擦力。注意纠正学生在初中学习物理知识时养成的思维定势而产生的错误认识,例如初中学习速度时,速度等于路程跟时间的比值,结果不少学生误认为“物体往返运动回到出发点的平均速度等于路程跟时间的比值,一定不会等于零”。
  4.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在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中强调:“在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应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想象等思维能力”。《高考说明》也强调:高考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位。可见,对高中生来说,加强能力培养,掌握学习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利用问题,提高自学能力。老师在上课之前有针对性地安排相应问题,让学生一边看书、一边思考。例如在学习摩擦力时,可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弄清摩擦力的产生、大小和方向的确定,同时让学生判断:"摩擦力是阻力,方向总跟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的说法是否正确。在物理定律的教学中,经常采用设问的方法,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是怎样建立的,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摆出困难让学生去克服、制定目标让学生去实现,这样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动学习,提高思维能力。高中物理理论性强,要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清楚地了解每一个概念、定理、公式的形成、推导过程。在教学中,不要满足于熟悉课本,记住公式、概念。要使学生知道研究、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学习牛顿运动定律时,要向学生介绍“理想实验”、“推理”、“实验研究”等方法。这样,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转化,做到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培养扩散思维能力,养成良好习惯。
  复习小结,提高综合概括能力。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掌握复习方法,让学生会归纳知识、整理知识,使知识系统化,便于记忆和掌握运用。同时对所学的思维方法及解题方法进行分类总结,找出其个性与共性,区别与联系,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考方法。
其他文献
探究性练习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操作性。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验中,通过若干次尝试和运用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這里和大家交流一下。  1.探究性练习的作用  1.1 只有学生自觉、主动获得的知识才能被学生真正掌握并加以灵活运用  探究性练习可以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发现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最终获取知识并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更多的问题。通过探究过程的教学
期刊
【摘要】教师灵活综合运用生物学概念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将概念图解化;运用变式训练;精选概念习题;在运用中强化所学概念;比较分析概念间内在联系。  【关键词】概念 强化 内在联系     概念是指以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事物的本质属性。生物学概念是反映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作为生物学知识结构的基本要素之一,构成学生学习内容的基本骨架,是学
期刊
【摘要】小学阶段语篇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其价值主要体现于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体验乐趣。由于问题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始终发挥着组织和调控教学的作用,引领学生积极体验和学习。  【关键词】实践 思考 合作    小学阶段语篇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其价值主要体现于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体验乐趣。
期刊
【摘要】在小学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相对别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如个别咨询、专题讲座等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正是基于小学生的心理及年龄特点,提出了以“活动”为中心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实施途径、方法及课程实施要求的外部条件。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 活动 小学生     在众多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有目的地运用心理学知识,形成心
期刊
在學校管理工作中,班级管理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它的成败直接关系着一个班的学生前途和命运,而班干部队伍的素质的高低又决定了一个班级管理的成败。许多新班主任在接任班主任工作时非常头疼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选拔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班干部队伍。我根据自己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1.如何选拔班干部队伍  每次接任班主任,我做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在开学之前我便认真仔细阅读每个同学的个人档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科学,而在传统的中学化学课程中,实验教学多为验证性实验,先由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归纳得出物质的性质、制法或定律,之后由学生通过实验检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验证了原先从课本中得知的结论,学习过程缺乏探索的乐趣。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倡导下,新教材中增加了很多学生实验及演示实验,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教学,积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成为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由于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在这样一种形势下,高中美术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总会碰到一些问题和困惑,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上。传统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教师不重视自身观念的更新,凭陈旧的教学模式施教,學生对美术课的认识和理解出现偏差,称不上是有效教学。为此,笔者认为高中美
期刊
【摘要】“无规矩不成方圆”,无“班法”不成良好习惯。用“班法”育成学生良好的习惯即为以“法”育人。它的落脚点是育人,而不是罚人。因此,在面对学生犯错时,我们要以学生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育人为宗旨,本着关爱学生的目的,针对具体情况,或严或活,以达育成学生良好习惯的目的。  【关键词】“法” 习惯 育人   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可见,习惯这种力
期刊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物理学习的目标,也是物理教学的核心,更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最重要的有效教学方式之一。如何立足山区,挖掘现有资源,利用地域优势,拓展教学课堂,鼓励自我开发,弥补教具不足,激活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悟物理知识、将物理知识融于生活"。我认为,充分挖掘课外教学资源,引领学生到深入探究,鼓励山区孩子不断尝试、总结、发现、应用,山区初中物理教育教学的道路必
期刊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词汇教学既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而初中学生的抽象理解能力较差,词汇教学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记单词困难,因而加大了英语教学的难度。为了化难为易,让我们轻松、愉快地学习并掌握数量日益增加的生词,我们采用以下灵活多样的方法,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1.直观法  初中学生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形象思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但直观思维能力较强。因此,经常需要具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