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唤醒教育肯定人的价值,关注学生心灵成长与自我意识的觉醒。在语文教育中运用唤醒教育的理念,有利于唤醒学生的情感意识、审美意识和表达意识。然而实际的高中语文戏剧教学问题频出,难以唤醒学生的人格心灵、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因此,高中语文戲剧教学应在唤醒教育理念的关照下通过联系生活经验、擢升鉴赏水平和开展表演活动进行重新建构,唤醒学生对戏剧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审美意识和表达意识。
【关键词】唤醒教育;高中语文;戏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育主要是以文本为载体完成汉语文听说读写的活动,语文以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彰显其对人的唤醒作用。戏剧文学作品中蕴含着大量唤醒因子,是天然的高中语文唤醒教育资源。
一、唤醒教育的内涵与价值
“唤醒”理念最早出现在德国文化教育学的理论体系中,是指对人格心灵的唤醒。将唤醒教育理念有效运用于高中语文戏剧教学,有利于唤醒学生的情感意识、审美意识和表达意识。
(一)唤醒教育的内涵
文化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斯普朗格率先提出“唤醒”的概念,他认为:“教育并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也就是说,教育的目的在于唤醒。教育的过程不只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要通过教育来唤醒主体尚未被感知的个人意识,使其主动追求个人价值与理想,并在此过程中创造更新的文化。因此,唤醒教育是“通过主体间的意义对话,促使人的价值观、生命感、创造力全面觉醒,以实现自我生命自由自觉构建的教育过程”。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同样肩负着“唤醒”学生潜在意识的重任。语文的开放性与包容性有利于学生将生活经验与情感态度融入学习中,从而达到唤醒学生的生活意识与情感体验的目的。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能唤醒学生对美好生活与理想的追求。语文本身所固有的人文性有利于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语文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对学生生活意识、审美意识和创造意识的唤醒过程。
(二)唤醒教育的价值
首先,在高中语文戏剧教学中有效运用唤醒教育,能唤醒学生的情感意识。戏剧文学作品作为可以在舞台上直观表演的语言艺术,可以使学生直面内心情感与人生百态。戏剧中所折射的人物关系及矛盾冲突对学生认识自我、丰富情感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起到引导作用。其次,有利于唤醒学生的戏剧审美意识。通过欣赏戏剧文学作品以唤醒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进而创造美。戏剧文学作品中对美的不同展示有利于学生学会对不同形态的美的认识。最后,有利于唤醒学生的表达意识。在戏剧文学作品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依据自身情况以课本剧或舞台剧的形式再现戏剧情节,有利于学生立足文本、运用不同艺术手法进行再创作,理解戏剧本身与戏剧文本之间在形式与内容上的诸多异同,从而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作意识。
二、高中语文戏剧教学唤醒理念的缺失原因
唤醒教育在高中语文戏剧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情况不容乐观。当前高中语文戏剧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使得戏剧文学作品的唤醒功能难以发挥,究其原因,需要从学生和教师的角度来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原因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一切教学活动的成效均需通过学生的学习效果来检验。因此需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加以反思。在迈入智能时代的当今社会,学生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以网络对阅读的冲击最为明显。一方面,学生课外阅读趋于“碎片化”的方式提高了深度思考的成本。在高中语文戏剧文学作品中,中外经典戏剧的阅读难度往往使学生对戏剧文学望而却步,学生很难沉下心去解读其中蕴含的深层含义,只满足于简单故事情节的梳理。另一方面,受大众文化及泛娱乐化的影响,学生热衷于追捧明星八卦、网络小说等流行文化,却认为戏剧年代久远、故事老套,属于落后文化。尤其是悲剧性的戏剧文学作品需要鉴赏者站在相关理论知识的高度上去解读它的主题,然而事实上学生因相关知识匮乏,无法欣赏悲剧美,自然生出距离感,也就无法引起阅读戏剧文学作品的兴趣。失去了对戏剧文学作品本身的阅读兴趣和深层思考,唤醒教育自然也就失去了其赖以生长的土壤。
(二)教师方面的原因
首先,受应试教育影响的阅读教学的功利性。由于高考中极少出现关于戏剧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已经形成了‘重散文、诗歌、小说的教学而轻剧本的教学格局’”。相比于现代戏剧,教师更重视对中国古典戏剧中文言知识点的讲解,却又极少涉及古典戏剧审美层面的教学。其次,戏剧文学教学方法的单一化。教师采用单一的讲读法很难顾及剧本的方方面面,而学生在心理上也更期待老师以剧本表演的新形式来呈现戏剧文本。在讲读时,有些老师甚至并不能分清小说教学与戏剧文本教学之间的区别,而是一味按照小说三要素的方式进行教学,忽视戏剧文本中舞台说明、场幕等独特的戏剧艺术鉴赏。局限于解读剧本、忽视再创作的戏剧文学作品的教学难以唤醒学生在戏剧文学上的审美与表达意识。
三、唤醒教育在高中语文戏剧教学中的建构
目前,对唤醒教育这一新型教育理念的研究方兴未艾,却少有研究以唤醒教育指导高中语文戏剧教学。因此,在高中语文戏剧教学中建构有效的唤醒教育以改正戏剧教学的弊端势在必行。
(一)联系生活经验,唤醒情感体验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入教室的,学生已经获得的生活经验会在学习过程中重现。高中生在阅读经典戏剧作品时可以联系生活经验将自身情感迁移到剧中人物身上,引发情感共鸣。在戏剧文学作品的学习中,教师要启发学生用生活经验解读戏剧文本,并使戏剧文学作品关照学生情感,唤起学生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比如,学习《辛德勒名单》时,教师可播放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的主题曲及相关片段,拉近剧本与现实的距离,引导学生体会战争的惨烈与悲壮;教师通过解读辛德勒与高斯这两个呈鲜明对比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深入认识人性的复杂,感受人性复苏的光辉与生存的力量,从而使戏剧文学真正地唤醒学生心灵、启迪学生成长。 (二)擢升鉴赏水平,唤醒审美意识
戏剧的教学过程是对剧本的鉴赏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达到鉴赏戏剧的目的能使戏剧文学真正地唤醒学生对戏剧的審美意识。首先,运用朗读鉴赏戏剧语言的精妙。在戏剧文学作品中,人物对话、独白、旁白等都是适合学生朗读的素材。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的前期是不适合朗读的,此时学生尚未理解剧中人物的情感,也就无法调动自己的感情,这样的朗读就会显得平淡无味。教师应指导学生理解不同人物之间的语言特点,挖掘剧中人物在对话过程中不能详尽的“潜台词”,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主动地将自己学习时的情感融入朗读的过程中,从而在朗读过程中唤醒学生对戏剧语言的审美,体会戏剧语言的个性化与动作化。其次,运用品读欣赏戏剧的悲剧美。纵观高中语文课本中所入选的戏剧文学作品,大多具有悲剧美的特点,因此,教师应运用品读法唤醒学生对悲剧美的正确认识,需引导学生充分体会不同程度的反抗所呈现出来的不同程度的悲剧震撼力,使学生进入悲剧情境感受人物的同时又能超脱出文本,从而唤醒学生对剧中人物的多维性审美。
(三)开展表演活动,唤醒表达意识
戏剧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强烈的表演性,这就要求教学要适当开展戏剧表演活动。当学生对戏剧文本有了一定的理解与赏析后,戏剧表演活动能唤醒学生对戏剧的表达意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
运用表演与赏评体会剧中人物形象及矛盾冲突。在戏剧的表演活动中,语文教师是“总导演”,把控全场的表演防止偏离主题,而学生则是“导演”“演员”与“观众”。学生通过表演戏剧文本中的故事情节对戏剧冲突加深理解,对人物语言与动作进行模仿性的再现,这些都是单纯的课堂讲授所不能及的。比如在学习《雷雨》一文时,教师在课前布置好表演任务,由学生自由结合、自主选取表演片段,课下通过对剧本的初步感知,分配角色、编排好故事情节并准备舞台道具等,在课堂上以短剧的形式加以展现,并通过自评、观众评与教师评的方式进行品评,最后回扣课本加深理解以促进共同进步。学生无论是在表演还是观赏的过程中都能体会到学习戏剧的乐趣,学习过程不再是枯燥乏味的灌输,从而唤起学生学习戏剧文学作品的兴趣。
运用改编与创作感受戏剧文学的魅力。戏剧文本中总会有未能详尽的细节、动作描写或可以推理出的潜在情节,学生可以充分调动想象力以扩写的方式完善剧本。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在深入赏析剧本的基础上尝试改编剧本的故事走向与人物命运,感受戏剧文学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独特的魅力。可以说,学生对戏剧文本的改变与创作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因材施教”。在阅读中唤起学生再创作戏剧文本的意识,在创作中唤起学生阅读戏剧文本时的问题意识,如此,戏剧文本的教学才不会流于表面知识点的讲解,学生对戏剧文本的学习也不再是应付考试的手段。
总之,唤醒教育是对人心灵的唤醒,将唤醒教育理念应用于高中语文戏剧教学有利于语文教师潜移默化地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审美意识和表达意识。虽然唤醒教育理念对高中语文戏剧教学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但建构有效的唤醒教育以促进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的优良式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邹进.现代德国文化教育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
[2]曹明海.语文教育观新建构[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
[3]冯现冬.语文唤醒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4]亚里士多德.诗学[M].罗念生,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5]牛玉凤.人教版高中语文戏剧悲剧美的教学价值及实践探析[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附 注
本文系2016年度安徽省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名称:师范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教师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6jyxm0953)
作者简介:张璨,女,1994年生,山东单县人,扬州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2017级硕士生,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论;龚孟伟,1971年生,安徽省寿县人,扬州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教授,教育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论、教师教育。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唤醒教育;高中语文;戏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育主要是以文本为载体完成汉语文听说读写的活动,语文以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彰显其对人的唤醒作用。戏剧文学作品中蕴含着大量唤醒因子,是天然的高中语文唤醒教育资源。
一、唤醒教育的内涵与价值
“唤醒”理念最早出现在德国文化教育学的理论体系中,是指对人格心灵的唤醒。将唤醒教育理念有效运用于高中语文戏剧教学,有利于唤醒学生的情感意识、审美意识和表达意识。
(一)唤醒教育的内涵
文化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斯普朗格率先提出“唤醒”的概念,他认为:“教育并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也就是说,教育的目的在于唤醒。教育的过程不只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要通过教育来唤醒主体尚未被感知的个人意识,使其主动追求个人价值与理想,并在此过程中创造更新的文化。因此,唤醒教育是“通过主体间的意义对话,促使人的价值观、生命感、创造力全面觉醒,以实现自我生命自由自觉构建的教育过程”。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同样肩负着“唤醒”学生潜在意识的重任。语文的开放性与包容性有利于学生将生活经验与情感态度融入学习中,从而达到唤醒学生的生活意识与情感体验的目的。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能唤醒学生对美好生活与理想的追求。语文本身所固有的人文性有利于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语文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对学生生活意识、审美意识和创造意识的唤醒过程。
(二)唤醒教育的价值
首先,在高中语文戏剧教学中有效运用唤醒教育,能唤醒学生的情感意识。戏剧文学作品作为可以在舞台上直观表演的语言艺术,可以使学生直面内心情感与人生百态。戏剧中所折射的人物关系及矛盾冲突对学生认识自我、丰富情感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起到引导作用。其次,有利于唤醒学生的戏剧审美意识。通过欣赏戏剧文学作品以唤醒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进而创造美。戏剧文学作品中对美的不同展示有利于学生学会对不同形态的美的认识。最后,有利于唤醒学生的表达意识。在戏剧文学作品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依据自身情况以课本剧或舞台剧的形式再现戏剧情节,有利于学生立足文本、运用不同艺术手法进行再创作,理解戏剧本身与戏剧文本之间在形式与内容上的诸多异同,从而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作意识。
二、高中语文戏剧教学唤醒理念的缺失原因
唤醒教育在高中语文戏剧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情况不容乐观。当前高中语文戏剧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使得戏剧文学作品的唤醒功能难以发挥,究其原因,需要从学生和教师的角度来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原因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一切教学活动的成效均需通过学生的学习效果来检验。因此需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加以反思。在迈入智能时代的当今社会,学生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以网络对阅读的冲击最为明显。一方面,学生课外阅读趋于“碎片化”的方式提高了深度思考的成本。在高中语文戏剧文学作品中,中外经典戏剧的阅读难度往往使学生对戏剧文学望而却步,学生很难沉下心去解读其中蕴含的深层含义,只满足于简单故事情节的梳理。另一方面,受大众文化及泛娱乐化的影响,学生热衷于追捧明星八卦、网络小说等流行文化,却认为戏剧年代久远、故事老套,属于落后文化。尤其是悲剧性的戏剧文学作品需要鉴赏者站在相关理论知识的高度上去解读它的主题,然而事实上学生因相关知识匮乏,无法欣赏悲剧美,自然生出距离感,也就无法引起阅读戏剧文学作品的兴趣。失去了对戏剧文学作品本身的阅读兴趣和深层思考,唤醒教育自然也就失去了其赖以生长的土壤。
(二)教师方面的原因
首先,受应试教育影响的阅读教学的功利性。由于高考中极少出现关于戏剧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已经形成了‘重散文、诗歌、小说的教学而轻剧本的教学格局’”。相比于现代戏剧,教师更重视对中国古典戏剧中文言知识点的讲解,却又极少涉及古典戏剧审美层面的教学。其次,戏剧文学教学方法的单一化。教师采用单一的讲读法很难顾及剧本的方方面面,而学生在心理上也更期待老师以剧本表演的新形式来呈现戏剧文本。在讲读时,有些老师甚至并不能分清小说教学与戏剧文本教学之间的区别,而是一味按照小说三要素的方式进行教学,忽视戏剧文本中舞台说明、场幕等独特的戏剧艺术鉴赏。局限于解读剧本、忽视再创作的戏剧文学作品的教学难以唤醒学生在戏剧文学上的审美与表达意识。
三、唤醒教育在高中语文戏剧教学中的建构
目前,对唤醒教育这一新型教育理念的研究方兴未艾,却少有研究以唤醒教育指导高中语文戏剧教学。因此,在高中语文戏剧教学中建构有效的唤醒教育以改正戏剧教学的弊端势在必行。
(一)联系生活经验,唤醒情感体验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入教室的,学生已经获得的生活经验会在学习过程中重现。高中生在阅读经典戏剧作品时可以联系生活经验将自身情感迁移到剧中人物身上,引发情感共鸣。在戏剧文学作品的学习中,教师要启发学生用生活经验解读戏剧文本,并使戏剧文学作品关照学生情感,唤起学生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比如,学习《辛德勒名单》时,教师可播放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的主题曲及相关片段,拉近剧本与现实的距离,引导学生体会战争的惨烈与悲壮;教师通过解读辛德勒与高斯这两个呈鲜明对比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深入认识人性的复杂,感受人性复苏的光辉与生存的力量,从而使戏剧文学真正地唤醒学生心灵、启迪学生成长。 (二)擢升鉴赏水平,唤醒审美意识
戏剧的教学过程是对剧本的鉴赏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达到鉴赏戏剧的目的能使戏剧文学真正地唤醒学生对戏剧的審美意识。首先,运用朗读鉴赏戏剧语言的精妙。在戏剧文学作品中,人物对话、独白、旁白等都是适合学生朗读的素材。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的前期是不适合朗读的,此时学生尚未理解剧中人物的情感,也就无法调动自己的感情,这样的朗读就会显得平淡无味。教师应指导学生理解不同人物之间的语言特点,挖掘剧中人物在对话过程中不能详尽的“潜台词”,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主动地将自己学习时的情感融入朗读的过程中,从而在朗读过程中唤醒学生对戏剧语言的审美,体会戏剧语言的个性化与动作化。其次,运用品读欣赏戏剧的悲剧美。纵观高中语文课本中所入选的戏剧文学作品,大多具有悲剧美的特点,因此,教师应运用品读法唤醒学生对悲剧美的正确认识,需引导学生充分体会不同程度的反抗所呈现出来的不同程度的悲剧震撼力,使学生进入悲剧情境感受人物的同时又能超脱出文本,从而唤醒学生对剧中人物的多维性审美。
(三)开展表演活动,唤醒表达意识
戏剧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强烈的表演性,这就要求教学要适当开展戏剧表演活动。当学生对戏剧文本有了一定的理解与赏析后,戏剧表演活动能唤醒学生对戏剧的表达意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
运用表演与赏评体会剧中人物形象及矛盾冲突。在戏剧的表演活动中,语文教师是“总导演”,把控全场的表演防止偏离主题,而学生则是“导演”“演员”与“观众”。学生通过表演戏剧文本中的故事情节对戏剧冲突加深理解,对人物语言与动作进行模仿性的再现,这些都是单纯的课堂讲授所不能及的。比如在学习《雷雨》一文时,教师在课前布置好表演任务,由学生自由结合、自主选取表演片段,课下通过对剧本的初步感知,分配角色、编排好故事情节并准备舞台道具等,在课堂上以短剧的形式加以展现,并通过自评、观众评与教师评的方式进行品评,最后回扣课本加深理解以促进共同进步。学生无论是在表演还是观赏的过程中都能体会到学习戏剧的乐趣,学习过程不再是枯燥乏味的灌输,从而唤起学生学习戏剧文学作品的兴趣。
运用改编与创作感受戏剧文学的魅力。戏剧文本中总会有未能详尽的细节、动作描写或可以推理出的潜在情节,学生可以充分调动想象力以扩写的方式完善剧本。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在深入赏析剧本的基础上尝试改编剧本的故事走向与人物命运,感受戏剧文学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独特的魅力。可以说,学生对戏剧文本的改变与创作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因材施教”。在阅读中唤起学生再创作戏剧文本的意识,在创作中唤起学生阅读戏剧文本时的问题意识,如此,戏剧文本的教学才不会流于表面知识点的讲解,学生对戏剧文本的学习也不再是应付考试的手段。
总之,唤醒教育是对人心灵的唤醒,将唤醒教育理念应用于高中语文戏剧教学有利于语文教师潜移默化地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审美意识和表达意识。虽然唤醒教育理念对高中语文戏剧教学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但建构有效的唤醒教育以促进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的优良式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邹进.现代德国文化教育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
[2]曹明海.语文教育观新建构[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
[3]冯现冬.语文唤醒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4]亚里士多德.诗学[M].罗念生,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5]牛玉凤.人教版高中语文戏剧悲剧美的教学价值及实践探析[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附 注
本文系2016年度安徽省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名称:师范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教师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6jyxm0953)
作者简介:张璨,女,1994年生,山东单县人,扬州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2017级硕士生,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论;龚孟伟,1971年生,安徽省寿县人,扬州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教授,教育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论、教师教育。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