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棉区2006年棉铃虫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ca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分析了塔里木棉区2006年棉铃虫的发生情况与特点,并提出充分利用农业防治,结合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 棉铃虫;发生特点;综合防治;2006年
  
  棉铃虫是危害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几年,由于气候、栽培措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棉铃虫在塔里木棉区发生呈加重趋势,已成为棉花高产的制约因素。现就塔里木棉区2006年棉铃虫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探讨如下。
  
  1发生情况
  
  棉铃虫在该区1年发生3~4代,秋季以老熟幼虫入土化蛹,在棉田、菜地、果园、林带、玉米等地1~10cm处土室内越冬。棉铃虫危害棉花主要以幼虫蛀食蕾、花、铃;棉花开花时危害柱头和花药,使其不能受粉,棉铃被蛀后,造成污染烂铃。
  2006年棉铃虫成虫各代羽化始期较往年提前,而羽化盛期有所延长,根据病虫测报人员实际调查,越冬代发蛾盛期在5月8~25日,1代成虫羽化盛期在6月16日至7月10日,2代成虫羽化盛期在7月26日至8月20日,2代成虫羽化出现2次大的高峰,第1次羽化高峰在8月2~10日,第2次羽化高峰在8月16~26日,3代成虫羽化盛期在8月24日至9月16日。
  
  2发生特点
  
  2.1发生期早
  根据测报人员调查,分别在4月23日诱到了第1头棉铃虫越冬代成虫, 5月7日在早播棉田调查发现了棉铃虫卵,比历年越冬代成虫羽化早2~6d。
  
  2.2发生数量大
  根据高压汞灯全期诱蛾量分析,合计诱杀第1代成虫314头,第2代成虫1 589头,3代成虫1 956头。单灯诱杀越冬代成虫53头,是2005年成虫单灯诱杀数量的2.1倍。
  
  3综合防治措施
  
  在棉铃虫综合防治上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从农田生态出发,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保护利用天敌的自然生态调控为中心,采取诱杀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辅以人工捉虫、挖蛹等措施,减少翌年越冬基数,提高防效,协调好棉铃虫与棉蚜及棉叶螨防治的关系。
  
  3.1农业防治
  在棉铃虫综合防治中,农业防治是基础,也是关键技术。农业防治最大的优点是方法简便、经济、有效。
  (1)搞好秋耕冬灌。早春和棉花生育期全面开展铲埂除蛹活动,对棉田、林带、果园、菜地、玉米地做到不留死角,压低越冬虫口基数。越冬蛹的成活率直接影响第2年棉铃虫发生量的大小,对棉铃虫为害较重的棉田、果园、玉米地、菜地等实行秋耕冬灌,可破坏棉铃虫的蛹室,提高其越冬死亡率。
  (2)种植产量高、品质好、早熟的棉花品种,减少棉田为害,减少秋季虫量,压低越冬虫口基数。在同等的防治水平条件下,种植早熟棉花品种,棉田虫害株率比中晚熟品种降低10%左右。
  (3)加强田间管理。运用棉花四大调控技术(水调、肥调、膜调、化调),塑造生长稳健、丰产的株型,防止旺长与贪青晚熟,恶化棉铃虫生存环境。在1代、2代成虫羽化高峰期,喷施磷酸二氢钾2 250~3 000g/hm2,特别是旺长的棉田,有利于驱避棉蛾产卵,减少棉田着卵量,最终实现减轻棉铃虫对棉花的为害。
  (4)棉花打顶、整枝时,将嫩叶、嫩枝和顶尖集中带出地外处理,可消灭部分卵和幼虫,降低棉铃虫的发生量。
  
  3.2诱杀防治
  诱杀越冬代成虫主要在果园、菜地,用灯光诱杀成虫。用草把或杨枝把诱杀1代、2代成虫应摆放在棉田内,可减少棉田落卵量,同时可充分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
  
  3.3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坚持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措施。加强田间虫情监测和田间虫情调查,准确及时预报,掌握虫情发生、发展动态,为生物防治或化学防治提供有效时机,达到有效防治的目的。
  (1)1代棉铃虫的生物和化学防治。药剂防治应掌握在成虫产卵高峰期、卵孵化盛期至1~2龄幼虫期进行,狠压1代棉铃虫。为了保证防治效果,1代棉铃虫幼虫的防治进行2次,第1次防治选用赛丹,第2次防治选用Bt,第2次的防治时间和第1次的防治时间间隔期为5~7d。经田间调查,防治效果可达到82.8%~95%,大大降低了棉铃虫的基数。
  (2)防治2代棉铃虫掌握好三个环节。一是调查好虫情,百株有幼虫0.5头或卵5~8粒,采取防治措施;二是保证喷药质量,工作药液不少于450kg/hm2,喷雾效果好;三是掌握好科学的防治方法。防治指标:百株有幼虫0.5头或卵量5~8粒,选用Bt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对长势较旺的棉田和1代棉铃虫防治不扎实的棉田重点防治。
  (3)3代棉铃虫的生物防治。把第3代棉铃虫的防治作为8月份田管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紧抓好,必须搞好防效调查,达不到防治效果的,应及时补防,确保产量损失为最小。
其他文献
摘要 阐述扬麦16的生育特性,并从因茬因气候制宜与科学调整播期、合理确定播种量、普施重施拔节孕穗肥与全面推广氮肥后移、强化田管、强化沟系建设等方面介绍其高产保优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扬麦16;生育特性;高产保优;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1.0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3-0153-02    扬麦16(原名扬00-126)是江苏省
摘要 介绍了杂交油菜新品种青杂5号的特征特性,并总结了其栽培技术,概括为突出“两早”、巧施“三肥”、狠抓“三防”、适时收获,以期指导青杂5号的保优高产栽培。  关键词 青杂5号;油菜;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2-0133-02    青杂5号油菜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配组选育的甘蓝型春性细胞质不育三系杂交种。2006年
摘要: 对国内外食用植物提取物发展动向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几种食用植物提取物的作用及开发现状,以期为食用植物提取物这一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开发奠定基础。  关键词:食用植物提取物;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发展  中图分类号:TS2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0-0346-01    食用植物提取物这一功能性食品添加剂是来自植物或植物制品中的活性成分,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
摘要: 总结了黑木耳枯落叶袋栽技术,包括菌种的选择,枯落叶种类的选择及处理,栽培料的配方及配制方法,装袋、灭菌与接菌,出耳管理,采收等内容,以期为黑木耳的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黑木耳;枯落叶;袋栽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6.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0-0154-01    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L.ex Hook)Underw]
无公害稻鸭共育技术是以水田为基础,种植优质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以生产无公害稻鸭产品为目标的大田畈、小群体、少饲喂的稻鸭共育生态种养相结合的新模式。根据我们的成本效益测算,鸭子平均成活率为91%,平均养鸭227.55只/hm2,销售价为16.31元/只,扣除放养成本13.76元/只,平均纯上益可达550.2元/hm2;超级稻单产8 625kg/hm2,按市场价1.8元/kg计,产值15 525
摘要 探讨了阿维菌素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在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年份,对比试验得出结论,阿维菌素可以使大龄稻纵卷叶螟在24h内停止取食,并逐渐死亡,从而达到保叶保苗保丰收的目的。  关键词 18%阿维菌素;对比试验;大龄稻纵卷叶螟;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81 .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1-0114-01    因7~9月份风雨性气候活动频繁,稻纵卷叶螟迁入量大,蛾峰多,
摘要: 针对前期阴雨、台风天气对如皋市水稻生长的影响,运用农业气象、植物生理、植物栽培等多学科的知识,对水稻生长的现状进行诊断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水稻的后期生长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培管对策,以期为指导水稻生产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阴雨天气;水稻生长;影响;培管对策  中图分类号:S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0-0308-01    如皋市位于长江下游北岸,
摘要 谷子新品种选育仍然依靠人工杂交方法,由于其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的特殊性,人工去雄杂交十分困难,假杂交率高,人工杂交效率低,利用Ch显核不育材料作杂交工具,人工杂交效率提高百倍,为谷子育种工作者提供新的途径,对促进作物育种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Ch显核不育材料;谷子;育种;人工杂交  中图分类号 S515.0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6-0135-
摘要 豆科植物能够与根瘤菌建立共生关系而结瘤固氮,结瘤信号途径中Ca2 在根瘤以及根毛质膜去极化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就钙在结瘤形成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领域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 Ca2 ;豆科植物;根瘤;结瘤因子  中图分类号 Q46.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4-0103-02    钙不仅是植物结构组分元素,而且其二价离子可以作为第
摘要重点介绍浚单20品种来源、单株性状、品种品质、抗(感)病虫害的能力、产量表现等特征特性,以及选种、播期安排、合理密植、肥料运筹、病虫草害防治等主要栽培技术。  关键词杂交玉米浚单20;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浚单20系河南省浚县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2003年通过国家和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国审玉2003054。    1品种来源    母本为9058,来源于国外材料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