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英语语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合理使用阅读策略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提升他们的英语综合素质,有效地落实英语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英语 語篇 阅读策略
语篇指的是实际使用的语言单位,是交流过程中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其中各成分之间,在形式上是衔接的,在语义上是连贯的。简单地说,任何以特定文本整体呈现的语言材料,都可以称之为语篇。语篇是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语言材料,通过语篇学习,学生能够获取信息,吸收语言知识点,了解国内外文化并进行实际交流和表达,从而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的语言学习和实践活动应有助于学生学会用英语做事情,特别是用英语获取、处理和传递信息,表达简单的个人观点和感受,从而提升实际语言运用的能力。在小学阶段的语篇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提取和整理语篇中的关键信息,在具体的语境下进行表达交流。
一、语篇阅读教学的常见误区
(1)教学目标定位存在偏差。小学生接触的语篇内容通常是鲜活的、生动的、具有一定语境的富有意义的语言材料,其中包含了各种信息。阅读语篇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从语篇中获取信息的过程,而在实际的语篇教学中,教师过于关注词汇、句型等知识点,忽略了语言能力和思维品格的建立,课堂上教师缺乏对学生语言思维、学习策略、阅读技能及文化等方面的渗透。教师要合理定位阅读课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通过阅读语篇,提取和整理关键信息,正确表达文本的内容。教师需要具备指导学生进行有效提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和策略,具备指导学生表达的能力和策略。
(2)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文本解读的本质内涵就是意义的获取,是一种思维的过程,是通过读者的阅读体验、理解和建构来显现文本意义。但在实际的语篇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者,而教师是文本解读的主导者,学生处于完全被动接受的地位,阅读缺少自主性。教师要凸显学生阅读的主体性,鼓励学生主动读、自主读,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同时,教师应该适时给予学生阅读策略上的指导,形成有效的阅读技能。
(3)阅读课教学结构不合理。教师在组织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的教学活动时,阅读前的导入和阅读后的拓展挤占了阅读时间,使核心环节简单化、表面化,使具体的文本处理走马观花,导致学生对新语言的学习和对文本的处理处于半生不熟的尴尬境地。教师要着重避免追求表面的热闹和形式上的兴趣调动耽误时间;追求虚幻的拓展和不合理的文本延伸耽误时间,而真正的文本深度解读不够。基于此,教师要控制好读前导入和读后拓展的时间与比重,主要时间和经历用于阅读课的最主体、最核心的读中环节。引领学生有效运用阅读策略,深度参与各项活动,帮助理解所学语篇。
三、优化语篇阅读教学的策略
(1)阅读前,适当铺垫,趣味导入。优美的文章要有一个好的开头,才能引人入胜。有效的语篇阅读教学要从“头”开始,才能有效地带领学生进入阅读的天地。英语阅读教学的读前环节(Pre-reading)就是这个“头”,它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首要环节,是教学的前奏与基础,对下一步的语篇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它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激活相关的背景知识、呈现或学习关键词、扫清阅读障碍,预测文章主题或相关内容等。
(2)激发兴趣促阅读。要让学生进入良好的阅读状态,就要让学生喜欢阅读,让学生对阅读文本产生兴趣,变阅读为“悦读”。这就要求教师设计新颖有趣的教学活动,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进入学习的准备状态,在运用中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这时我们可以设计让学生唱唱英文歌、玩玩英语游戏等活动。
(3)旧知复习垫阅读。学生是否具备相关的背景知识以及能否及时激活这些知识决定了学生能否理解阅读材料并获取信息。因此我们应该在阅读前引导学生温故知新,以已知的知识为切入点,架起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这样能降低学习新知识的难度,易于引导学生参与学习。
(4) 消除障碍助阅读。在阅读前引出部分新授词汇,帮助学生扫除生词部分的阅读障碍,提高学生对文本整体理解和把握的能力,降低后续阅读的难度,有利于营造了积极的阅读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5)阅读中,创设情境,解读语篇。阅读中(While-reading)环节是教学主体,也是核心所在,各种阅读能力的培养都是通过读中阶段的教学完成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理解的过程”,而不仅仅是阅读结果(王蔷,2006)。读中环节的教学策略包括:预测内容,了解大意;快速寻找,理清脉络;细心精读,关注细节。可以采用的教学活动如:打乱材料插图的顺序,让学生通过听或观看语篇,进行插图和文本的配对;根据语篇内容判断正误或回答问题,完成填空;根据语篇内容进行信息转换等。教师可以用表格、思维导图、地图、图片、时间顺序、小标题、笔记、卡片、流程图等迅速简化、直观理解和整体处理语言材料的关系,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有效归纳语言材料的主要信息,而且可以作为学生进一步开展口语或者书面练习活动的依据。通过“整体理解—局部理解—整体理解”的过程,强化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策略。
(6)阅读后,联系实际,语言输出。阅读后(Post-reading)是教学的最后环节,是主要的教学检测环节,也是教学的升华阶段。此环节侧重检查学生对阅读材料中语言形式的掌握和运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拓展。其活动形式主要有:复述课文、填写表格、角色表演、小组报告、仿写故事、新编对话等,如果学生的水平比较高,可以进行改写故事、续写故事、辩论赛等高层次的拓展活动。也可以向学生推荐阅读内容,进行课外阅读拓展延伸,使语篇阅读延伸到课后。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口头或笔头活动来内化语言,完成从汲取知识到发展能力的过度,并将阅读技能与其他语言技能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学习英语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英语,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师要依托好教材,完成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任务。在合理的目标框架下,扎实处理好教材结构的“前中后”关系,以求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教师要积极探索阅读教和学的新型模式,培养学生真正的“运用英语”,而不是机械背诵“教材语言”。注重思维与语言的意义作用,全面发展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蔷,敖娜仁图雅,罗少茜,陈泽航,马欣.小学英语分级阅读教学:意义、内涵与途径 [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
关键词:小学英语 語篇 阅读策略
语篇指的是实际使用的语言单位,是交流过程中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其中各成分之间,在形式上是衔接的,在语义上是连贯的。简单地说,任何以特定文本整体呈现的语言材料,都可以称之为语篇。语篇是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语言材料,通过语篇学习,学生能够获取信息,吸收语言知识点,了解国内外文化并进行实际交流和表达,从而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的语言学习和实践活动应有助于学生学会用英语做事情,特别是用英语获取、处理和传递信息,表达简单的个人观点和感受,从而提升实际语言运用的能力。在小学阶段的语篇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提取和整理语篇中的关键信息,在具体的语境下进行表达交流。
一、语篇阅读教学的常见误区
(1)教学目标定位存在偏差。小学生接触的语篇内容通常是鲜活的、生动的、具有一定语境的富有意义的语言材料,其中包含了各种信息。阅读语篇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从语篇中获取信息的过程,而在实际的语篇教学中,教师过于关注词汇、句型等知识点,忽略了语言能力和思维品格的建立,课堂上教师缺乏对学生语言思维、学习策略、阅读技能及文化等方面的渗透。教师要合理定位阅读课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通过阅读语篇,提取和整理关键信息,正确表达文本的内容。教师需要具备指导学生进行有效提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和策略,具备指导学生表达的能力和策略。
(2)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文本解读的本质内涵就是意义的获取,是一种思维的过程,是通过读者的阅读体验、理解和建构来显现文本意义。但在实际的语篇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者,而教师是文本解读的主导者,学生处于完全被动接受的地位,阅读缺少自主性。教师要凸显学生阅读的主体性,鼓励学生主动读、自主读,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同时,教师应该适时给予学生阅读策略上的指导,形成有效的阅读技能。
(3)阅读课教学结构不合理。教师在组织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的教学活动时,阅读前的导入和阅读后的拓展挤占了阅读时间,使核心环节简单化、表面化,使具体的文本处理走马观花,导致学生对新语言的学习和对文本的处理处于半生不熟的尴尬境地。教师要着重避免追求表面的热闹和形式上的兴趣调动耽误时间;追求虚幻的拓展和不合理的文本延伸耽误时间,而真正的文本深度解读不够。基于此,教师要控制好读前导入和读后拓展的时间与比重,主要时间和经历用于阅读课的最主体、最核心的读中环节。引领学生有效运用阅读策略,深度参与各项活动,帮助理解所学语篇。
三、优化语篇阅读教学的策略
(1)阅读前,适当铺垫,趣味导入。优美的文章要有一个好的开头,才能引人入胜。有效的语篇阅读教学要从“头”开始,才能有效地带领学生进入阅读的天地。英语阅读教学的读前环节(Pre-reading)就是这个“头”,它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首要环节,是教学的前奏与基础,对下一步的语篇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它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激活相关的背景知识、呈现或学习关键词、扫清阅读障碍,预测文章主题或相关内容等。
(2)激发兴趣促阅读。要让学生进入良好的阅读状态,就要让学生喜欢阅读,让学生对阅读文本产生兴趣,变阅读为“悦读”。这就要求教师设计新颖有趣的教学活动,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进入学习的准备状态,在运用中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这时我们可以设计让学生唱唱英文歌、玩玩英语游戏等活动。
(3)旧知复习垫阅读。学生是否具备相关的背景知识以及能否及时激活这些知识决定了学生能否理解阅读材料并获取信息。因此我们应该在阅读前引导学生温故知新,以已知的知识为切入点,架起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这样能降低学习新知识的难度,易于引导学生参与学习。
(4) 消除障碍助阅读。在阅读前引出部分新授词汇,帮助学生扫除生词部分的阅读障碍,提高学生对文本整体理解和把握的能力,降低后续阅读的难度,有利于营造了积极的阅读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5)阅读中,创设情境,解读语篇。阅读中(While-reading)环节是教学主体,也是核心所在,各种阅读能力的培养都是通过读中阶段的教学完成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理解的过程”,而不仅仅是阅读结果(王蔷,2006)。读中环节的教学策略包括:预测内容,了解大意;快速寻找,理清脉络;细心精读,关注细节。可以采用的教学活动如:打乱材料插图的顺序,让学生通过听或观看语篇,进行插图和文本的配对;根据语篇内容判断正误或回答问题,完成填空;根据语篇内容进行信息转换等。教师可以用表格、思维导图、地图、图片、时间顺序、小标题、笔记、卡片、流程图等迅速简化、直观理解和整体处理语言材料的关系,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有效归纳语言材料的主要信息,而且可以作为学生进一步开展口语或者书面练习活动的依据。通过“整体理解—局部理解—整体理解”的过程,强化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策略。
(6)阅读后,联系实际,语言输出。阅读后(Post-reading)是教学的最后环节,是主要的教学检测环节,也是教学的升华阶段。此环节侧重检查学生对阅读材料中语言形式的掌握和运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拓展。其活动形式主要有:复述课文、填写表格、角色表演、小组报告、仿写故事、新编对话等,如果学生的水平比较高,可以进行改写故事、续写故事、辩论赛等高层次的拓展活动。也可以向学生推荐阅读内容,进行课外阅读拓展延伸,使语篇阅读延伸到课后。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口头或笔头活动来内化语言,完成从汲取知识到发展能力的过度,并将阅读技能与其他语言技能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学习英语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英语,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师要依托好教材,完成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任务。在合理的目标框架下,扎实处理好教材结构的“前中后”关系,以求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教师要积极探索阅读教和学的新型模式,培养学生真正的“运用英语”,而不是机械背诵“教材语言”。注重思维与语言的意义作用,全面发展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蔷,敖娜仁图雅,罗少茜,陈泽航,马欣.小学英语分级阅读教学:意义、内涵与途径 [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