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工作的变动,我已有二十多年没有负责文化馆的文学辅导工作了,从副馆长的岗位下来后,我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与文学还是不搭边。由于胡玫女士已退休,使我所在的单位——通化县文化馆文学部的业务无人负责。闲谈时,馆长许桂霞女士曾多次在我面前谈起文学部的事情,不难看出,她是有意让我临时负责一下文学辅导工作,但又考虑到我身体欠佳,不便明说。我们一起工作了三十多年,住平房时,又做了十多年的前后院邻居,彼此间的熟悉和感情不必细说,大家也会明白几分。深思了许久,我决定重新“出山”,抓一抓文学辅导工作,这业务我熟悉,毕竟当了十多年的文学辅导部主任。许馆长知道我的意图后,非常高兴,让我不必多虑,她会大力支持我的工作。
有领导的支持,我心里充满了感激和力量。当今社会,由于受经济浪潮的冲击,热爱文学和搞文学创作的人少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刚到文化馆负责文学辅导工作时,全县共有四百多人的文学创作队伍,文化馆每年都要举办文学创作笔会,或者是文学理论培训班,邀请省市报社、杂志社的编辑和记者来给业余作者授课。当时各种文学社团也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多达几十个,而每个社团都有油印刊物。毫不夸张地说,通化县的文学创作在吉林省内是有一定声誉的,每年的上选作品都在几十篇(首)以上,获奖作品也是数不胜数。先是辛实、孙树发、刘仲元、李宜安、朴尚春、雷学胜、叶春华等老一代的优秀作家,其作品有的在国内外享有声誉。于悦彬、胡玫、徐文、郭立志、孙桂芳等当属中坚力量,其文学作品也多次在省内外获文学奖。新一代的文学人如朱聿、金秀芝、卢海娟等,其诗作更是琅琅上口,刊发于各地文学期刊。许多业绩,在这里我就不一一赘述。
时过境迁,几十年过去了,当前搞文学创作的人还多吗?要想重抓文学辅导工作,必须要举办文学创作笔会,将现在还在从事文学创作的作家和业余文学作者召集在一起,收拢一下人心;还要请有声望的报社、杂志社的编辑、记者来给大家讲课,给大家提供一个提升文学创作水平、交流学习的机会,提供一个创作和发表作品的平台。请哪家报社和杂志社的老师呢?这是我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但我不必费心思,肯定是参花杂志社的老师了,其主编徐文先生是从我县走出去的作家(关于我俩的感情,我将在另一篇文章里叙说),况且,《参花》杂志创刊至今,一直坚持重点培养业余文学作者的办刊方向,致力于乡土文学的发展,在省内外有一定的影响力。
征得许馆长的同意后,我坐车去了长春,在参花杂志社主编办公室,我见到了徐文先生,老友相见又是近十年未曾谋面,高兴劲和亲切感在此不用细说,大家也能想象到。晚上,徐文先生邀请我去参加省新诗学会举办的一个文学沙龙,在这个活动中,我又有幸结识了长春春风文艺杂志社副总编纪洪平老师,当他得知我此次来长春的意图后,当即表示愿意来通化县参加笔会,给大家授课。
经过紧张的筹备、策划,通化县文化馆举办的文学创作笔会于八月九日在通化县曼福特大酒店如期举行。此次笔会得到了吉林省群众艺术馆、参花杂志社、春风文艺杂志社、通化日报社、通化县文广新局的大力支持。吉林省群众艺术馆党支部书记尹卓慧、通化县文广新局局长张志芹亲临笔会现场,表示祝贺,同与会的作家和文学作者们座谈。参花杂志社副总编、主编徐文先生,参花杂志社副总编肖英奎先生,春风文艺杂志社副总编纪洪平先生分别做了《通化县——一个生长文学梦想的地方》《文化馆总分管制现况与问题研究》《创作过程决定了作品的结果》的专题讲座,并对部分作者的文学作品进行了讨论和点评,使与会的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受益匪浅,纷纷称赞这次笔会开得非常及时、成功。有的老作家和作者感慨地说,已经二十多年没有参加笔会了。是啊,上次举办笔会的时间还是1989年,是我当文学部主任时召集举办的文学创作笔会。几十年过去了,有的老作家已经作古,但参加上次笔会的人大部分都健在,有几位又来参加了这次笔会,其中包括徐文主编。此次笔会共创作出小说、散文、诗歌、民间故事等文学作品六十余篇(首),这些作品将分别在《参花》《春风文艺》上以专栏形式刊发;通化日报社、通化县电视台也做了专题报道。
笔会开得很圆满,与会人员都满意,不少人在会议期间向我表示感谢,说我为通化县文化事业的繁荣,为通化文学创作的提升办了一件大好事。听到那些赞誉之声,我内心充满了感动和激情,作为一个老文化工作者、一个对文学充满深情的作家,肩上的责任重大,这也是我应该做的,否则的话,便会觉得有愧于“文学”这两个神圣的字眼。但我更知道,如果没有许桂霞馆长的支持,没有省市群众艺术馆和通化县文广新局领导的支持,没有参花杂志社和春风文艺杂志社、通化日报社的鼎力相助,没有通化县那些热爱文学的作家和文学爱好者的积极参与,此次笔会不会举办得这么圆满成功!
在此,我借助于笔端向尹卓慧书记、徐文主编、肖英奎副总编、纪洪平副总编、刘冬杨主编助理、许桂霞馆长以及全体参加笔会的作家和文学作者表示由衷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感恩——有你们的大力支持!
有领导的支持,我心里充满了感激和力量。当今社会,由于受经济浪潮的冲击,热爱文学和搞文学创作的人少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刚到文化馆负责文学辅导工作时,全县共有四百多人的文学创作队伍,文化馆每年都要举办文学创作笔会,或者是文学理论培训班,邀请省市报社、杂志社的编辑和记者来给业余作者授课。当时各种文学社团也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多达几十个,而每个社团都有油印刊物。毫不夸张地说,通化县的文学创作在吉林省内是有一定声誉的,每年的上选作品都在几十篇(首)以上,获奖作品也是数不胜数。先是辛实、孙树发、刘仲元、李宜安、朴尚春、雷学胜、叶春华等老一代的优秀作家,其作品有的在国内外享有声誉。于悦彬、胡玫、徐文、郭立志、孙桂芳等当属中坚力量,其文学作品也多次在省内外获文学奖。新一代的文学人如朱聿、金秀芝、卢海娟等,其诗作更是琅琅上口,刊发于各地文学期刊。许多业绩,在这里我就不一一赘述。
时过境迁,几十年过去了,当前搞文学创作的人还多吗?要想重抓文学辅导工作,必须要举办文学创作笔会,将现在还在从事文学创作的作家和业余文学作者召集在一起,收拢一下人心;还要请有声望的报社、杂志社的编辑、记者来给大家讲课,给大家提供一个提升文学创作水平、交流学习的机会,提供一个创作和发表作品的平台。请哪家报社和杂志社的老师呢?这是我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但我不必费心思,肯定是参花杂志社的老师了,其主编徐文先生是从我县走出去的作家(关于我俩的感情,我将在另一篇文章里叙说),况且,《参花》杂志创刊至今,一直坚持重点培养业余文学作者的办刊方向,致力于乡土文学的发展,在省内外有一定的影响力。
征得许馆长的同意后,我坐车去了长春,在参花杂志社主编办公室,我见到了徐文先生,老友相见又是近十年未曾谋面,高兴劲和亲切感在此不用细说,大家也能想象到。晚上,徐文先生邀请我去参加省新诗学会举办的一个文学沙龙,在这个活动中,我又有幸结识了长春春风文艺杂志社副总编纪洪平老师,当他得知我此次来长春的意图后,当即表示愿意来通化县参加笔会,给大家授课。
经过紧张的筹备、策划,通化县文化馆举办的文学创作笔会于八月九日在通化县曼福特大酒店如期举行。此次笔会得到了吉林省群众艺术馆、参花杂志社、春风文艺杂志社、通化日报社、通化县文广新局的大力支持。吉林省群众艺术馆党支部书记尹卓慧、通化县文广新局局长张志芹亲临笔会现场,表示祝贺,同与会的作家和文学作者们座谈。参花杂志社副总编、主编徐文先生,参花杂志社副总编肖英奎先生,春风文艺杂志社副总编纪洪平先生分别做了《通化县——一个生长文学梦想的地方》《文化馆总分管制现况与问题研究》《创作过程决定了作品的结果》的专题讲座,并对部分作者的文学作品进行了讨论和点评,使与会的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受益匪浅,纷纷称赞这次笔会开得非常及时、成功。有的老作家和作者感慨地说,已经二十多年没有参加笔会了。是啊,上次举办笔会的时间还是1989年,是我当文学部主任时召集举办的文学创作笔会。几十年过去了,有的老作家已经作古,但参加上次笔会的人大部分都健在,有几位又来参加了这次笔会,其中包括徐文主编。此次笔会共创作出小说、散文、诗歌、民间故事等文学作品六十余篇(首),这些作品将分别在《参花》《春风文艺》上以专栏形式刊发;通化日报社、通化县电视台也做了专题报道。
笔会开得很圆满,与会人员都满意,不少人在会议期间向我表示感谢,说我为通化县文化事业的繁荣,为通化文学创作的提升办了一件大好事。听到那些赞誉之声,我内心充满了感动和激情,作为一个老文化工作者、一个对文学充满深情的作家,肩上的责任重大,这也是我应该做的,否则的话,便会觉得有愧于“文学”这两个神圣的字眼。但我更知道,如果没有许桂霞馆长的支持,没有省市群众艺术馆和通化县文广新局领导的支持,没有参花杂志社和春风文艺杂志社、通化日报社的鼎力相助,没有通化县那些热爱文学的作家和文学爱好者的积极参与,此次笔会不会举办得这么圆满成功!
在此,我借助于笔端向尹卓慧书记、徐文主编、肖英奎副总编、纪洪平副总编、刘冬杨主编助理、许桂霞馆长以及全体参加笔会的作家和文学作者表示由衷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感恩——有你们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