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on81888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下,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求提高了。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如何搞好作文教学呢?
  
  一、感受到感动:以情感教育为基点
  
  学生在长个子长知识的同时,情感也在成长,而且一不小心就会被蔓延的杂草占据主要空间,需要我们更细致地去观察、引导、帮助他们。抓住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使他们有一颗高尚善感的心,使他们具有对生活最基本的感受能力到为生活而感动,从而能经常性地产生带来写作欲求的情感冲动。“有一颗善感的心”,是我们作文教学的第一步。
  1 情系亲朋,在感恩中感动关爱感恩教育,已经引起了广大的关注。感恩心的培养从亲情开始。要让我们的学生带着一份感激情,揣着一颗受恩心,去面对身边的人,去理解经历的事,不要把被爱当作理所当然。
  如果我们的学生能从母亲端来的一杯牛奶中感知温暖,能在饭桌上挟一筷菜以作回报;能从父亲沉沉的公文包中读出家的责任,能在父亲进门的时候递上当天的报纸;能从父母依然挺拔但日渐柔和的身形中体会岁月的痕迹,能在个头越长越高的时候帮忙取下头顶的东西……有了这样一颗孝心,此生的作文已经有了不会丢失的主题。
  2 情随时事,在爱憎中感动人性爱憎心人皆应有,爱憎分明才有高尚的人格。爱憎心的激发从是非观开始。要让我们的学生有一颗雪亮的心去看世界,看周围的人和事,而不要年幼无知的时候就学会了明哲保身、难得糊涂,放任自己本应纯净的心在浑浊的世事里沉浮漂泊。
  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在渡轮上为摩登人士对残疾人的唾弃而愤愤不平,能在看丛飞的纪录片时潸然泪下,能为大郅的勇敢道歉而表示尊敬,能因超女的黑幕而畅谈公正……有了这样一种分明的爱憎,此生的作文已经有了不会失落的精神。
  
  二、训练到天成:以思维培养为导向
  
  每个人的思维都有自己的特点,也就形成了相应的思维优势和弱势。深刻的思维能够使笔下的文字平凡处见真知,细小处见深情;广阔的思维能使手中的笔神游八极、纵横驰骋,有写不完的素材。
  如何增强思维优势是作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我们至少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维培养。
  1 顺向思维这种思维在作文的立意上一般表现为正面地理解题意。
  比如达,芬奇画蛋这样的一个例子,要你以此为内容写一篇随想。可以从做事要打好基础、循序渐进来立意。又比如《跑步》这个命题作文,就写一次跑步的经历。这都是顺向思维的方法。因为里面阐述的是人们所普遍接受的道理,所讲述的是人们对词语常规理解想到的事情,对这些道理进行阐述,是正常的思维方式,也是最基本的思维方式。
  2 求并思维即从思维的顺向性和常规性出发,对事物的某种现象、某种结论进行反向分析,从而得出某种独到新颖的看法;或对命题进行他向理解,从而挖掘某种独到新颖的题材。
  3 类比推理即举一反三。孔子说:“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对所教的内容要能够举一反三,否则就不教了。要做到举一反三,就要善于对所学的“一”进行深入思索,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4 发散思维这里特别要提到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想像与联想能力。
  面对“秋”这个话题,联想到秋风、秋叶、秋花、秋思,进而联想到红枫、海棠、李清照的词,如此思维一打开,写作的灵感将是源源不断。又如,“失败与成功”这个老话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失败带来成功,失败后继续失败,成功导致失败,成功后继续成功。由此联系相关的人、事,个中的原因,还愁没有自成一体的文章出来吗?
  
  三、自得到共事:以个性生活为载体
  
  作文教学中的一大头痛问题就是学生作文中的虚假题材,雷同题材。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在主动或被动地摒弃自己最可贵的生活积累,而去为一些所谓的作文题材而奋斗着。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就成了假冒伪劣生活的制造商。
  我们可以大致地把学生的生活划分为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兴趣爱好三个大块。这三大块的生活看似每个学生都有,而且大同小异,但实际上都有着自己独有的领域。
  1 学校生活学校里的生活虽然单纯,但毕竟是在群体中。不同的性格会带来不同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人际感受;不同的品行表现、学习能力,也会带来不同的处境、评价。好好坏坏,都是一种经历,都是学生生涯中的一块重要内容,带来内心的千变万化,逐渐形成自己的交际观,价值观,形成对自我的评价和定位。
  2 家庭生活每个父母都关爱自己的孩子,但同样的爱有着千变万化的表达方式,民主的或严厉的,沉默的或唠叨的,衣、食、住、行的安排……出门时的一句叮咛,生气时的一个眼神,守在校门口的一个身影,都包藏了父母无私的爱。
  3 兴趣爱好任何一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特别爱好的课外活动,打球、听歌、看小说、做实验、集邮票等等,如果不仅仅停留于爱好,而是去努力挖掘它们所带来的快乐、思考,挖掘它们所关联的一系列意义,就会发现这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的应是建立在学生个性化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尊重其写作个性,完善其情感类型和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帮助其提高写作水平的长期的过程。
其他文献
【摘要】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逻辑思维和推理归纳能力;开辟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以科学的教学评价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关键词】数学;自主学习;开拓解题思路;教学评价;数学思维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数学的学科特点,让学生在数学实践中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还有思维方法,获得数学经验,让学生得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的逐步改革,小学起步作文的教学模式也在发生转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不再是简单的教,更重的是一种思想的灌输与渗透。小学起步作文不仅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模式,同时也关系着小学生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因此,应在注重小学起步作文的基础上,逐步转变落后的教学策略,本文主要论述小学起步作文教学的改进策略,以便实现小学起步作文教学的科学化、创新化。  关键词:小学;起步作文;教学改进   
摘要:美术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跨世纪人才不可缺少的学科,新课标下的美术教育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全面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美术能力—培养  教育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智力,是一种培养创造性的教育,是以提高想象力和创造能力为目的的素质教育。美术教育是以学生的自由发展为主转变成正规系统学习为主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在新课标背景下,美
【摘要】在高中阶段开展课题研究,是全面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整合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的重要时期。我们作为高中物理教师不应该忽视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应该安排足够的课时,创造一些条件,提供一些帮助让学生去进行课题研究,全面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自学能力;探究能力;整合能力;创新能力    新编高中物理教材除了在章节内容上与旧教材有一定的变化外,在每一册的结尾都新增了课
【摘要】音乐是一门艺术,它以有组织的乐音为形式,以丰富的思想感情为内容,把人们带到特定的情境中去,催人联想,发人深思,给人以精神力量,引导人们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未来,激励人、鼓舞人驶进高尚的境界。实践表明:幼儿通过科学的音乐教育,不仅学到了一些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质,也大大促进了其智力的开发。  【关键词】 幼儿;音
摘要:利用课本中章头导语、“STS”、“信息浏览”等素材,引导学生去阅读,提高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拓宽知识面,增强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把理论应用到实际,从而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推行素质教育。  关键词:阅读教学、教材理解、科学素养、视野、动力  阅读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人们都知道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虽然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但如能应用好在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中
教育为本,思想为先,思想的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这样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极赋实效。承担小学毕业班语文教学任务及班主任工作多年,使我真正在实践中体会到语文教学和学生的思想教育密不可分。教师的天职虽是启迪人类的智慧,传播人类文明,传授知识,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格外重要。语文学科课时多,教学时间长,学生几乎每天接触课本中思想性较强的课文,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
不管什么样的学校都有后进生的存在,这是客观事实。“后进生”通常是指那些在思想品德和学习上表现比较落后或缺点较多的学生。后进生在班集体里所占比例虽小,但影响甚大。教师若不及时教育或方法欠佳,会影响到整个班集体,使班风不正,纪律涣散,甚至还会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严重不良后果。所以,如何教育转化后进生是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的课题之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下面根据自己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谈谈后进生的形成
【摘要】寄宿制办学模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寄宿制学校的建设、管理、发展更是关注的焦点。因此寄宿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关键词】寄宿制;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形式    随着农村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寄宿制办学模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目前,农村寄宿制学校已成为甘肃省农村乡镇办学的一大特色。同时,寄宿制学校的建设、管理、发展更是关注的焦点。在这里,我就以我校的实际谈谈寄宿学校学生心理
“教育是什么”、“教育为了什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这些问题是需要去“考虑”的,而不能说是“弄清楚”。因为人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教育是什么”这是一个不会有最终确定答案的问题。就像有人统计“文化”的概念一样,所谓的文化定义很多,许多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都下过定义,曾作过统计:自1871——1951年80年里,关于文化的定义有164条之多。综合各种定义的结果是让人看到这一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