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瞧“老祖宗”过夏天(上)

来源 :学生天地·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829520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放暑假了,游泳、旅行,还有好吃的水果多多。热了,有电扇和空调;渴了,冰箱里有冰凉的瓜果饮料;晚上还有驱蚊器、驱蚊灯在“保驾护航”,让你一觉睡到大天亮……可是,你想过没有,这些生活中的便利,哪一项不是建立在消耗能源的基础上?停了电,这些现代化的东西还“玩得转”吗?
  其实,在遥远的古代,我们的“老祖宗”就想出了许多不消耗能源的“土办法”,让夏天过得 同样惬意。让我们看一看,他们是怎么过夏天的……
  
  “绿色冰箱”和“冷库”
  
  中国古代就有冰箱,你相信吗?
  在湖北省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来自曾侯乙墓的名副其实的“冰箱”。这是2400多年前曾国国君的遗物,它的学名叫“鉴缶(fǒu)”,用青铜铸造而成,虽然重达170千克,且长、宽、高都超过了60厘米,是标准的庞然大物,但是制作却非常精细,不仅“制冷效果好”、“无噪音”,而且纹饰变化多端、精美逼真。
  其实,“鉴缶”的原理很简单,它是由外部较大的“方鉴”和内部较小的“方鉴缶”套合在一起的,犹如在一个大盆子里放了一个小盆子,二者之间便有了放冰的“夹空”。烈日炎炎的夏天,古人就用它盛放美酒或其他饮料,或者冰冻瓜果和其他食物。它不消耗任何能源,是当之无愧的“绿色冰箱”。在家用电器还没有诞生的时代,它虽然既科学又实用,但因为过于昂贵,不能普及,老百姓就只有另想他法了。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考古学家在湖北江陵县的一个水利工地发现了256口古井,密密麻麻、星罗棋布。在一个并不太大的范围里,怎么会出现这么多口井呢?原来有的井就是用来冷藏食品的“冷藏井”。
  这种井很特别,井内干净、平整,井壁由直径和高都约80厘米的陶井圈一节一节套筑而成。井底有一个容积很大的陶瓮,它就是“冷藏器”。古人利用地下水“冬暖夏凉”的特点,在炎热的夏日,把需要冷藏的食品放入大瓮,井下的低温就会帮助瓮中的食品“冷藏保鲜”。这样的冷藏井,还真有点像今天的“冷库”。这种“井下冷藏”的方法直到今天,还在有些地方使用着。
  
  爱不释手的扇子
  
  在人们还不知道“温室效应”为何物的时候,江汉平原的夏天就十分炎热,加之湖泊密布,气温高而潮湿,所以,自古以来,各式各样的扇子应运而生,成为人们度过夏天的必需品。除了大众化的芭蕉扇,更有贵族化的羽毛扇、檀香扇、折叠扇等等。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扇子甚至成为人们逝世以后,带往“天国”的必备之物。
  1982年元月,考古学家在湖北江陵的一座楚国古墓里,发现了一件制作非常精致,而且保存得相当完好的竹扇,使人们大开眼界。这也是迄今为止,人们第一次发现楚国竹扇。扇柄长约41厘米,扇面的上、下边缘宽度都接近15厘米,内侧长约30厘米,外侧长约24厘米,轮廓就像一把菜刀。扇面的内侧和外侧,分别使用双层篾和单层篾,篾片宽度仅仅1毫米,非常薄。
  扇面采用“矩纹编织法”:由黑漆篾片作纬条,红漆篾片作经条,编织成矩形纹样,又在矩形纹里编织出连续的小“十”字形纹……红、黑两色交映成趣。其编织之精细、花纹之优美、色泽之艳丽,就连在场的考古学家们也叹为观止。扇柄下部还捆扎了两层细篾:内层用红篾捆成十字交叉形,外层用黑篾再捆扎三道。这样不仅牢固,而且便于使用。美观与实用在这里达到了和谐统一。如此精美的竹扇,即使在今天,也是令人爱不释手的高级工艺品。
  
  本栏目责编 孙鹤鸣
  
  小编联系方式(欢迎大家前来闲话家常)
  Email:liqueur_zhuzhu@qq.com
其他文献
NO.1    吴子尤代表作《谁的青春有我狂》。1990年出生的吴子尤身上更多的是不幸,这位“90后”作家掌门人因病于2006年10月离开了这个世界。这更让我们记住了他的那句话:“20世纪里,天才作家有两个,女的是张爱玲,男的就是我。”这话虽然有些狂妄,但连一向桀骜不驯的李敖和“80后”老大哥韩寒都支持他,可见他的魅力。    NO.2    张悉妮1990年出生,代表作《假如我是海伦》。在这位3
期刊
丁零零——  清脆的电话铃声打断了编辑部的寂静。  “喂,你好!请问是《学生天地》编辑部吗?我想找方慧姐姐。”  “你好,我就是,你是——”  “方慧姐姐好,我是个刚升初三的学生。您忙吗?有时间跟我聊聊吗?”  声音很好听,是个很有礼貌的男孩子,我心里暗自想着。“嗯,当然有时间。你想跟我聊些什么?”  “也不能算什么大麻烦,嗯——我跟您直说吧,我看到班上有的同学在课余时间打工挣钱,我觉得挺有意义的
期刊
快衣:奔跑中一展风采  悉尼奥运会女子400米冠军,是澳大利亚运动员凯西·弗里曼。她身穿一套名叫“快衣”的带帽连体运动服,每一处都充分体现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它充分考虑到了空气动力学、合身度和接缝安置等问题。它按人的体形分成29个部位缝制,缝扣处不用线而用特殊的热能“焊接”,使运动员穿上后感觉舒适而不紧绷。缝口全部集中在背后,有效地减小了空气的阻力。“快衣”在不同的部位使用不同质地的材料,如在人体最
期刊
孩子们,别怕!  “孩子,别怕,我是温家宝爷爷,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一句深情而朴素的话,让我们的泪水一下子就涌了出来……  ——5月13日,温家宝总理在四川省都江堰市新建小学察看灾情时,看望从废墟里抢救出来的小学生。    您是我们大家的“妈妈”  妈妈,多么温暖的一个称呼!“警察妈妈”啊,您温暖的怀抱让我们不再害怕、孤单,您甘甜的乳汁让我们不再饥饿、寒冷!相信我们,我们一定会茁壮成长
期刊
一块不起眼的石头会有什么用呢?为什么一些动物对石头情有独钟呢?别着急,看看下面这些动物的故事,你就知道了!    蝴蝶有一种叫“紫色皇帝”的雄性蝴蝶,常常吃砖石。它们先用分泌物把干砖弄湿,然后用喙吸食。因为被雨水淋湿的砖头,当水分蒸发后,水中溶解的钠元素就留在了干砖石的表面,“紫色皇帝” 蝴蝶吃砖石就是为了吸取钠元素。原来,“紫色皇帝”蝴蝶交配时,雄性的精子原细胞分泌钠,雌性则吸取钠有利于卵细胞的
期刊
在澳大利亚栖息着一种奇特的鸟,它能堆造起很大的土冢,作为产卵孵雏的窝,所以人们常叫它“营冢鸟”。  这种鸟生活在丛林之中,脖子很长,且光秃无毛。雄鸟的脸呈火红色,颌下的肉垂呈鲜黄色。每年进入繁殖季节的时候,丛林间便出现雄鸟忙碌的身影。它们用大爪子不停地在地面上挖掘,最后挖出一个大坑。然后,它们又在周围收集来大量的干树叶、干草等,堆积到大坑里。大坑填满后,它们还要继续堆积,直到高出地面许多,才算大功
期刊
■镜头一:1815年6月18日早晨,英普联军与拿破仑的军队在滑铁卢进行战斗。距此105千米远的比利时一个小镇的居民竟看到天空中战马奔驰、大炮无声地发射、密集的队伍冲杀的奇异幻景。  ■镜头二:1920年夏,美国新墨西哥州巴格达车站居民看到天空中有一个干涸的湖,湖边有座城镇,街道上的招牌和行人的衣着款式都清晰可辨。这却是远离该地800千米之遥的圣约瑟小城的实景。  ■镜头三:一百多年前,拿破仑派到埃
期刊
阳光抛弃大地,贴上邮票独自旅行。夜像生锈的细铁丝从墙角破旧的蛛网上轻轻滑落,落在了脚前柔弱的小草上,还轻轻地在空气中荡漾轻吟着。  爸爸走过来,拿起我的作业看了看说:“看不见了,洗下脚,进屋上灯吧。”  我“啪”地丢了笔,一屁股坐到地上,眯了一小会儿,偶尔我用余光打量了一下爸爸,唉,他还在看。不是我瞧不起他,而是他实在让人瞧不起。为什么?爸爸在校七年,最高学历小学二年级。  不晓得过了多久,爸爸打
期刊
1969年7月21日格林威治时间4时7分,月球上第一次出现了人类的脚印。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小心翼翼地走出太空舱,迈出了人类在地球以外的天体上宝贵的“第一步”。  只见他穿着十分臃肿的宇航服,跳跃式前进,进行月宫探险。你知道这件宇航服的重量是多少吗?在地球上,连氧气背包算在内,这件宇航服共有1000多千克重。要是在地球上面,穿上它绝对“寸步难行”。可是在月球上,宇航员穿着它走路却并不困难,原
期刊
有一次,伏尔泰在公开赞扬一位作家之后,有人对他说:“奇怪得很,您把他说得那么好,可是他却说您是文坛上的混混!”伏尔泰笑了笑,说:“真的吗?我想很可能我们两个人都弄错了吧!”    一次,有人问丘吉尔首相,什么比餐后演讲更困难。“有两件事,”丘吉尔答道,“一件是去爬一堵倒向你这边的墙;另一件是去吻倒向另一边的女孩。”    林肯在忙碌了一天之后,准备上床休息。忽然,电话铃声大作,原来是个惯于钻营的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