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根管冲洗剂对急性牙髓炎患者一次性根管治疗效果和对致病菌及P物质的影响

来源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ong1989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不同根管冲洗剂对急性牙髓炎患者一次性根管治疗后疼痛评价、可疑致病菌检出和对P物质(S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于苏州市立医院口腔科治疗的急性牙髓炎患者102例,其中男性49例,平均年龄34.7岁;女性53例,平均年龄35.4岁.将其随机分为3组,每组34例.均行一次性根管治疗,Ⅰ组采用超声辅助下3%过氧化氢溶液(H2O2)荡洗,Ⅱ组采用超声辅助下0.5%次氯酸钠溶液荡洗,Ⅲ组采用超声辅助下1%聚维酮碘溶液荡洗.比较3组治疗后1周内疼痛评价、治疗前后可疑致病菌检出情况及SP、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1周内疼痛评价,Ⅰ组无疼痛19例,轻度疼痛10例,重度疼痛5例;Ⅱ组无疼痛25例,轻度疼痛8例,重度疼痛1例;Ⅲ组无疼痛24例,轻度疼痛9例,重度疼痛1例;3组疼痛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3.03,P=0.219);但Ⅰ组与Ⅱ组、Ⅲ组比较,疼痛评价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H=10.22、11.66,P均<0.001).3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85.3%,Ⅱ组97.1%,Ⅲ组97.1%.x2=4.91,P=0.086).治疗前3组致病菌检出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Ⅱ组与Ⅲ组致病菌检出量均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hSP水平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组:(32.0±3.2) pg/μL;Ⅱ组:(26.9±3.5) pg/μL;Ⅲ组:(29.8±3.6) pg/μL.F=15.53,P<0.001],即Ⅱ组SP水平最低,Ⅰ组SP水平最高.结论 与H2O2相比,次氯酸钠与聚维酮碘均能降低急性牙髓炎患者一次性根管治疗后疼痛发生及可疑致病菌检出量,以次氯酸钠效果更佳.同时次氯酸钠降低术后2h龈沟液SP水平,减少疼痛发生概率.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肺磨玻璃结节(GGN)的影像征象对评估浸润性肺腺癌(IA)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经病理证实的GGN患者188例,其中男性55例,女性133例;年龄30~78岁,平均年龄56.40岁.分
目的 探讨不同重建算法[高分辨率算法(B70f)、标准算法(B30f)]对人工智能软件辅助肺结节检测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1日至31日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常规胸部CT扫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对上肢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300例上肢骨折行手术治疗患者,其中男性176例,女性124例;年龄21~64岁,平均年龄39.12岁;美国
目的 比较全血浆置换(TPE)与双重滤过血浆置换(DFPP)治疗的技术特点及相关并发症.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接受TPE或DFPP治疗的患者37
目的 核素肾动态显像评估12种肾小球滤过率(GFR)计算公式在估算肾脏疾病患者GFR中适用性.方法 选择肾脏疾病患者137例,其中男性84例,女性53例;年龄16~85岁,中位年龄52.5岁;慢
目的 探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皮肤镜的典型表现及其在寻常型银屑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6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其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23~69岁,中位年龄45岁;病程0.5~2
目的 在保证剂量均匀的前提下,探索一种新的方法来优化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交界层的剂量分布,简化全脑全脊髓的放射治疗计划.方法 选择颅内肿瘤患者6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
目的 分析比较3种不同射野方法在宫颈癌术后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情况.方法 选择30例宫颈癌术后放射治疗患者,年龄37~68岁,中位年龄54岁.对所有病例进行3种不同射野方法计划设计
1 临床资料rn1例70岁男性患者,以“左上腹不适2年,间断疼痛15d”入院,无恶心、心悸等伴随症状.查体:左上腹部触及巨大包块,质硬,无压痛.超声检查:左上腹见不均质稍低回声,大
目的 分析真空垫固定乳腺癌患者在锥形束CT(CBCT)引导下行调强放射治疗过程中每周的摆位误差及其在整个放射治疗过程中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方法 选择2018年2月至12月CBCT引导下